九下语文期中期末复习11.2.1鱼我所欲也 (2017——2019中考题) (练习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下语文期中期末复习11.2.1鱼我所欲也 (2017——2019中考题) (练习版+教师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22 08:40:0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下语文期中期末复习
11.2.1鱼我所欲也
中考题
练习版
1.
2017贵州省黔东南州
(一)阅读下面文言选段,按要求完成8—11题。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羮,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8.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故患有所不辟也(动词,通“避”)
B.万钟于我何加焉(动词,增加)
C.此之谓失其本心(助词,无定义)
D.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连词,假如)
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呼尔而与
/
之行道之人弗受
/
蹴尔而与
/
之乞人不屑也
B.呼尔而与之行
/
道之人弗受
/
蹴尔而与之乞
/
人不屑也
C.呼尔而与之
/
行道之人弗受
/
蹴尔而与之
/
乞人不屑也
D.呼尔而与之行
/
道之人弗受蹴尔
/
而与之乞人
/
不屑也
10.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鱼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经典之作《孟子》,《孟子》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鱼我所欲也》从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角度,阐述了孟子的主张:人性是恶的。
B.本文开篇运用比喻论证方法,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证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必要时要“舍生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
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的“是心”指恻隐之心、善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D.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那些“舍生取义”者的表现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11.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②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
2017新疆
(三)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2-15题
【甲文】
鱼我所欲也
《孟子》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
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⑴蹴尔而与之
?????????????
蹴:????????????
⑵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所:
???????????
⑶乡为身死而不受
???????????
乡:
???????????
⑷是亦不可以已乎
???????????
已: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⑴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译文:???????????????
⑵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文:???????????????
3.
2018年广安市
  (三)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悉,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惠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惠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子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节选自《万事莫责于义》)
  2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4分)
  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不若手足之贵也 (?????????)??? 予子冠履??????????????(?????????)
  25.(4分)
  “辟”同“避”,躲避。(1分)假如,假使(1分)不如,比不上(1分)给(1分)
  26.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
  B.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事莫贵于义
  C.故不为苟得也  ????必不为。何故?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呼尔而与之
26.B(2分)
  2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万事莫贵于义也。
???????????????????????????????????????????????????????????????????????????
  28.两文都很推崇“义”,请选出下列最符合“义”的品质的一组(??????)(3分)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2017年7月6日,来自哈尔滨的侯爽在危急时刻,不顾自身安危,勇敢地站出来,在高空中同闹事乘客搏斗,维护了飞机上全体人员的安全
A.  ??B.  ??C.  ??D.
28.C(3分)
29.甲文用“舍鱼而取熊掌”论证了????????????????????的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论证了????????????????????的观点。(2分)
29.舍生取义(舍生而取义者也)(1分)万事莫贵于义(1分)(共2分)
4.
2019年四川省遂宁市
14.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辞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①?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②,受物之汶汶③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④之白,而蒙世之温蠖⑤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列传》)【注释】①醨:薄酒。②察察:洁白的样子。③汶汶:浑浊的样子。④皓皓:莹洁的样子。⑤温蠖(huò):尘滓重积的样子。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①故不为苟得也______
②被发行吟泽畔______
③所欲有甚于生者______
④遂自投泪罗以死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3)请简要说说【甲】段是如何提出论点的。
(3)“生,我所欲也,义,勇;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意对即可)
(4)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无数的仁人志士像屈原一样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请你另举出一个事例,并说说你如何理解“舍生取义”。
(4)示例:生命诚然高贵,但是对于人来讲,仁义之所贵更重于生命,君子贤人是能够做到为了持守仁义而献出生命的。抗元名将文天祥不接受高官厚禄的诱惑,宁死也拒不降元,这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超越,是对人的生命价值的提升和升华,也是中华民族所弘扬的传统美德之一。(另外如谭嗣同“我以我血荐
轩辕”、苏武漠北气节等事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下语文期中期末复习
11.2.1鱼我所欲也
中考题
答案版
1.
2017贵州省黔东南州
(一)阅读下面文言选段,按要求完成8—11题。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羮,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8.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故患有所不辟也(动词,通“避”)
B.万钟于我何加焉(动词,增加)
C.此之谓失其本心(助词,无定义)D.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连词,假如)
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呼尔而与
/
之行道之人弗受
/
蹴尔而与
/
之乞人不屑也
B.呼尔而与之行
/
道之人弗受
/
蹴尔而与之乞
/
人不屑也
C.呼尔而与之
/
行道之人弗受
/
蹴尔而与之
/
乞人不屑也
D.呼尔而与之行
/
道之人弗受蹴尔
/
而与之乞人
/
不屑也
10.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鱼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经典之作《孟子》,《孟子》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鱼我所欲也》从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角度,阐述了孟子的主张:人性是恶的。
B.本文开篇运用比喻论证方法,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证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必要时要“舍生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
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的“是心”指恻隐之心、善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D.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那些“舍生取义”者的表现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11.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②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答案】8.⑴B⑵C⑶A
⑷①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②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它。
2.
2017新疆
(三)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2-15题
【甲文】
鱼我所欲也
《孟子》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
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⑴蹴尔而与之
?????????????
蹴:????????????
⑵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所:
???????????
⑶乡为身死而不受
???????????
乡:
???????????
⑷是亦不可以已乎
???????????
已:
???????????
【答案】⑴蹴:用脚踢。⑵所:指示代词,指代认识的对象。或与“者”构成所字结构,指代“……的人”。⑶乡:通“向”,从前。⑷已:停止。
【解析】此题考查的不仅较为全面:一词多义、固定短语、通假字等,而且还有“所”和“者”这样长期困惑语文爱好者的疑难。“所”和“者”曾经是语文前辈朱德熙、马汉麟、朱声琦等反复研究的疑难文言词语,至今好像也无定论,不知新疆为什么出这样的题。⑴蹴:基本意思是踢:蹴鞠(踢球)。踏:蹴踏。一蹴而就。⑶乡:通“向”,从前。⑷已:1.止,罢了:学不可以~。死而后~。\n2.表示过去:~经。事~至此。~往。业~。\n3.后来,过了一些时间,不多时:~忽不见。\n4.太,过:不为~甚。\n5.古同“以”。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⑴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译文:???????????????
⑵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文:???????????????
【答案】⑴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⑵(可是有的人)
见了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⑴句中“弗”,不;⑵句中“则”,却;“万钟”,优厚的俸禄;“何加”:有什么益处。何
介词结构,后置。
3.
2018年广安市
  (三)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悉,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惠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惠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子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节选自《万事莫责于义》)
  2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4分)
  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不若手足之贵也 (?????????)??? 予子冠履??????????????(?????????)
  25.(4分)
  “辟”同“避”,躲避。(1分)假如,假使(1分)不如,比不上(1分)给(1分)
  26.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
  B.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事莫贵于义
  C.故不为苟得也  ????必不为。何故?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呼尔而与之
26.B(2分)
  2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万事莫贵于义也。
???????????????????????????????????????????????????????????????????????????
27.(4分)
  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本性),人人都有这种思想(本性),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2分)
  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2分)
  28.两文都很推崇“义”,请选出下列最符合“义”的品质的一组(??????)(3分)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2017年7月6日,来自哈尔滨的侯爽在危急时刻,不顾自身安危,勇敢地站出来,在高空中同闹事乘客搏斗,维护了飞机上全体人员的安全
A.  ??B.  ??C.  ??D.
28.C(3分)
29.甲文用“舍鱼而取熊掌”论证了????????????????????的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论证了????????????????????的观点。(2分)
29.舍生取义(舍生而取义者也)(1分)万事莫贵于义(1分)(共2分)
4.
2019年四川省遂宁市
14.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辞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①?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②,受物之汶汶③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④之白,而蒙世之温蠖⑤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列传》)【注释】①醨:薄酒。②察察:洁白的样子。③汶汶:浑浊的样子。④皓皓:莹洁的样子。⑤温蠖(huò):尘滓重积的样子。
【分析】参考译文:
【甲】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乙】屈原到了江滨,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脸色憔悴,形体面貌像枯死的树木一样毫无生气。渔父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父说:“聪明贤哲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整个世界都混浊,为什么不随大流而且推波助澜呢?众人都沉醉,为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一定要弹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宁可投入长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于是他写了《怀沙》赋。因此抱着石头,就自投汨罗江而死。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①故不为苟得也______
②被发行吟泽畔______
③所欲有甚于生者______
④遂自投泪罗以死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3)请简要说说【甲】段是如何提出论点的。
(3)“生,我所欲也,义,勇;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意对即可)
(4)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无数的仁人志士像屈原一样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请你另举出一个事例,并说说你如何理解“舍生取义”。
(4)示例:生命诚然高贵,但是对于人来讲,仁义之所贵更重于生命,君子贤人是能够做到为了持守仁义而献出生命的。抗元名将文天祥不接受高官厚禄的诱惑,宁死也拒不降元,这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超越,是对人的生命价值的提升和升华,也是中华民族所弘扬的传统美德之一。(另外如谭嗣同“我以我血荐
轩辕”、苏武漠北气节等事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