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语文期中期末复习11.2.2唐雎不辱使命(2017——2020中考题) (练习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下语文期中期末复习11.2.2唐雎不辱使命(2017——2020中考题) (练习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22 08:43:2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下语文期中期末复习
11.2.2唐雎不辱使命中考题
练习版
1.
2017湖南省益阳市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2~15题(17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秦王怫然怒,谓唐且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且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且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且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节选自《唐且不辱使命》)
12.对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B.今齐地/方千里?
C.与臣而/将四矣???????????????
D.此/庸夫之怒也
13.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臣之妻私臣(偏爱)?????????
B.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讽刺)
C.臣未尝闻也(曾经)????????
D.今日是也(这样)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⑵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乙】两文中,邹忌和唐且都不畏强权,坚持真理,是古代臣子忠君爱国的代表。
B.【甲】【乙】两文中,邹忌婉言进谏,唐且化险为夷,他们的机智善辩告诉我们说话要看对象,讲究方式。
C.【甲】文运用设喻的方法,以事喻理,以小喻大,形象生动。
D.【乙】文最引人注目的是人物的对白,步步紧逼,针锋相对,扣人心弦。
2.
2019年山东省聊城市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一)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5.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①以头抢地耳(

②长跪而谢之曰(

6.翻译句子。(2分》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7.唐雎列举三位“布衣之士”的目的是什幺?
(2
分)
3.
2019年成都市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三个文段,完成5~8题。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康肃问曰:“单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的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共口,徐以构的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
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元方入门不顾
顾:照顾
  B.吾射不亦精乎
精:精湛
  C.康肃笑而遣之
遣:打发
  D.故不错意也
错:同“措”,安放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下车引之
介冑之士不拜
  B.以钱覆其口
醒能述以文
  C.而钱不湿
博学而笃志
  D.且秦灭韩亡魏
年且九十
7.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A.即使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轻易(答应),哪里能直接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
  B.即使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就交换)呢?
  C.虽然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轻易(答应),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就交换)呢?
D.虽然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能直接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
8.下列对文段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三组对话皆聚焦冲突。三组选文中的人物对话,分别围绕“谁未守信”“本领是否值得炫耀”“要不要服从秦国要求”进行、
  B.三组对话均展现应答智慧。甲文元方有理有据,睿智回应;乙文卖油翁现身说法,类比
说理;丙文唐雎据理反诘,沉稳应对。
  C.三组选文皆用对比。甲文客人冲动无礼对比元方有礼有节,乙文康肃神闲气定对比卖
油翁骄傲自信,丙文唐雎不卑不亢对比秦王盛气凌人。
  D.三组选文语言简练。甲文仅“引”字就写出友人惭愧示好,乙文只用“安敢”就显出康肃居高临下,丙文以一“否”字就表现出唐雎态度鲜明。
4.
2020年兰州市
(二)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8~11题。(17分)
【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睢不辱使命》)?
【乙】上①尝欲遣人使朔方,谕中书②选才而可责以事者,蒙正③退以名上,上不许。他日,三问,三以其人对。上曰:“卿何执耶?”蒙正曰:“臣非执,盖陛下未谅尔。”固称:“其人可使,余人不及。臣不欲用媚道妄随人主意,以害国事。”同列悚息不敢动。上退谓左右曰:“蒙正气量,我不如。”既而卒用蒙正所荐,果称职。
(节选自《宋史》)
[注]①上:这里指宋太宗赵光义。②中书:官署名,中书省的简称,掌拟诏、出令之权。③蒙正:吕蒙正,北宋名臣,以敢言著称。
8.参考表格中提示的词语含义的推断方法,解释加点词。(4分)
文言词句
推断方法
解释
(1)徒以有先生也
联想成语法:家徒四壁
(2)上尝欲遣人使朔方
课内迁移法: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3)谕中书选才而可责以事者
查阅词典法:①理解,明白;②比喻;③告诉,
一般用于上告下。
(4)卿何执耶
联系语境法:上文中“三问,三以其人对”和下
文中蒙正的回答。
8.(1)徒,只、仅仅。(2)使,出使。(3)谕,命令。(4)执,固执。
9.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B.长跪而谢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蒙正退以名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其人可使/其真无马邪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1)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2)既而卒用蒙正所荐,果称职。
11.阅读[甲]
[乙]
两文,结合下面句中加点词,分析唐雌和吕蒙正两个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4分)
(1)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2)臣非执,盖陛下未谅尔。
5.
2020年四川省达州市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11-15题。(16分)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调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佛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来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跷,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衰月;聂政之剥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予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提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1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请广于君
推而广之
广开言路
大庭广众
B.以大易小
轻而易举
平易近人
易如反掌
C.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欲擒故纵
畅所欲言
欲盖弥彰
D.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闻风丧胆
闻鸡起舞
闻名遐迩
1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又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愿终守之/已面之细柳军
B.安陵君其许寡人/其真无马邪
C.以头抢地尔/不以物喜
D.而君逆寡人者/人不知而不愠
1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战国策》主要记述战国时代谋臣策土游说各国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反映当时各诸侯国、各阶级、阶层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本文选自于《战国策魏策四》,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人物的对白。
B.选文与写韩魏灭亡之后,附属于秦的安陵国君臣对强秦的最后一次抗争,唐雎临危受命,在秦庭不卑不亢,斗智斗勇,最终让不可一世的秦王屈服,维护了安陵国的尊严。
C.本文叙事,把人物放在充满矛盾、紧张激烈的斗争场面中来刻画,情节有开端,有发展,有高潮,人物个性鲜明。所以,更应该从文学的角度来解读这篇作品,关注它的立意和表现手法。
D.唐雎列举专诸,聂政、要离行刺之事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向秦王暗示了自己将效法这三位有才能有胆识的人,不惜拼命与秦王斗争到底。
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安陵君因使唐单雎使于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跷,以头抢地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本文通过人物语言塑造了唐雎这一“士”的形象,仿照示例,请对链接材料中晏婴的语言艺术加以分析。(3分)
【链接材料】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节选自《晏子春秋》)
示例:
句子: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分析:面对秦王的傲慢自大和咄咄逼人,唐雎沉着应对,先重复安陵君已经说过的理由“受地于先王”——不肯易地是要守先人之土:进而以“虽……“岂……”的措辞,强化了“守士不易地”的立场,同时揭露秦王以空言索人国土的蛮横无理。不过,作为外交辞令,唐雎的话只说己方态度,并未直斥暴秦,义正词严,有理有节。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2018
年乌鲁木齐市
唐雎不辱使命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调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佛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来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跷,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衰月;聂政之剥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予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提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9.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虽然,受地于先王
A.
3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且秦灭韩亡魏
B.
马无故亡而入胡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C.
闻寡人之耳者
徒以有先生也
D.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0.A
10.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11.
唐雎为什么要说到专诸、聂政、要离三人行刺的故事?请简要分析。(4
分)
12.(4
分)
①反击秦王:面对恐吓,唐雎毫不示弱,以“士之怒”来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
②表达决心:唐雎表示要效法这三位有才能有胆识的人,不惜拼命与秦王斗争到底。
7.
2018年泸州市
一、古诗文阅读。(31分)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
-4题。(17分)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触龙说赵太后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
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B.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日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放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C.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音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书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岩燕后
D.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媼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1.B
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3
分)
A.
愿终守之,弗敢易
易:交换
B.
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休:吉祥
C.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
谢:感谢
D.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奉:俸禄
2.C
3.
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项是(3
分)
A.
甲文记叙了唐雎在紧要关头出使泰国,质利完成使命的事情,表现了唐瞧不畏强
暴、敢于斗争的爱国精神。
B.
甲文中安陵君虽然是个次要人物,但又是必不可少的。正是因为有了他的支持和信
任,唐雎才有了用武之地。
C.
乙文中触龙讲究劝说艺术,先从国家大事说起,再联系生活琐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说服了赵太后。
D.
甲乙两文都运用大量对话,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对比鲜明。主人公睿智聪慧、娴于辞令的形象跃然纸上。
3.C
4.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面画线的句子。(8分)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既,以头抢地耳。(4分)
(2)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4分)
4.
(8分)
(1)
(4分)平民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布衣、免冠、徒跣、抢”翻译正确各1分。)
(2)
(4分)
于是就替长安君准备(备办、备齐、安排)了一百辆车子,送他到齐国去做人质,齐国的救兵才出动。(“约、百乘、质、乃”翻译正确各1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下语文期中期末复习
11.2.2唐雎不辱使命中考题
答案版
1.
2017湖南省益阳市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2~15题(17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秦王怫然怒,谓唐且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且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且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且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节选自《唐且不辱使命》)
12.对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B.今齐地/方千里?
C.与臣而/将四矣???????????????
D.此/庸夫之怒也
13.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臣之妻私臣(偏爱)?????????
B.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讽刺)
C.臣未尝闻也(曾经)????????
D.今日是也(这样)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⑵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乙】两文中,邹忌和唐且都不畏强权,坚持真理,是古代臣子忠君爱国的代表。
B.【甲】【乙】两文中,邹忌婉言进谏,唐且化险为夷,他们的机智善辩告诉我们说话要看对象,讲究方式。
C.【甲】文运用设喻的方法,以事喻理,以小喻大,形象生动。
D.【乙】文最引人注目的是人物的对白,步步紧逼,针锋相对,扣人心弦。
【答案】(二)12.(3分)C(与臣/而将四矣)
13.(3分)B(“面刺寡人”的“刺”意思为“指责”)
14.(8分)⑴能够在公共场所公开指责(摘)、议论过失,被我听到的人,得下等奖赏。(准确译出“谤议”1分,“市朝”1分,“闻”1分,语言通顺1分。)⑵平民发怒,也不过脱掉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准确译出“布衣”1分,“免”1分,“抢”1分,语言通顺1分。)
15.(3分)A甲文未体现不畏强权。
【参考译文】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因此穿丧服,今天的情形就是这样了。”说完(唐雎)挺剑而起(剑未出鞘)。
2.
2019年山东省聊城市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一)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5.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①以头抢地耳(

②长跪而谢之曰(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5.①碰、撞
②道歉说明:本题2分。
6.翻译句子。(2分》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6.可是安陵国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因为有先生啊。
说明:本题2分。
7.唐雎列举三位“布衣之士”的目的是什幺?
(2
分)
7.表明决心,威慑秦王。
说明:本题2分。
3.
2019年成都市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三个文段,完成5~8题。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康肃问曰:“单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的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共口,徐以构的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
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元方入门不顾
顾:照顾
  B.吾射不亦精乎
精:精湛
  C.康肃笑而遣之
遣:打发
  D.故不错意也
错:同“措”,安放
5.A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下车引之
介冑之士不拜
  B.以钱覆其口
醒能述以文
  C.而钱不湿
博学而笃志
  D.且秦灭韩亡魏
年且九十
6.B
7.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A.即使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轻易(答应),哪里能直接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
  B.即使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就交换)呢?
  C.虽然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轻易(答应),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就交换)呢?
D.虽然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能直接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
7.B
8.下列对文段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三组对话皆聚焦冲突。三组选文中的人物对话,分别围绕“谁未守信”“本领是否值得炫耀”“要不要服从秦国要求”进行、
  B.三组对话均展现应答智慧。甲文元方有理有据,睿智回应;乙文卖油翁现身说法,类比
说理;丙文唐雎据理反诘,沉稳应对。
  C.三组选文皆用对比。甲文客人冲动无礼对比元方有礼有节,乙文康肃神闲气定对比卖
油翁骄傲自信,丙文唐雎不卑不亢对比秦王盛气凌人。
  D.三组选文语言简练。甲文仅“引”字就写出友人惭愧示好,乙文只用“安敢”就显出康肃居高临下,丙文以一“否”字就表现出唐雎态度鲜明。
8.C
4.
2020年兰州市
(二)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8~11题。(17分)
【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睢不辱使命》)?
【乙】上①尝欲遣人使朔方,谕中书②选才而可责以事者,蒙正③退以名上,上不许。他日,三问,三以其人对。上曰:“卿何执耶?”蒙正曰:“臣非执,盖陛下未谅尔。”固称:“其人可使,余人不及。臣不欲用媚道妄随人主意,以害国事。”同列悚息不敢动。上退谓左右曰:“蒙正气量,我不如。”既而卒用蒙正所荐,果称职。
(节选自《宋史》)
[注]①上:这里指宋太宗赵光义。②中书:官署名,中书省的简称,掌拟诏、出令之权。③蒙正:吕蒙正,北宋名臣,以敢言著称。
8.参考表格中提示的词语含义的推断方法,解释加点词。(4分)
文言词句
推断方法
解释
(1)徒以有先生也
联想成语法:家徒四壁
(2)上尝欲遣人使朔方
课内迁移法: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3)谕中书选才而可责以事者
查阅词典法:①理解,明白;②比喻;③告诉,
一般用于上告下。
(4)卿何执耶
联系语境法:上文中“三问,三以其人对”和下
文中蒙正的回答。
8.(1)徒,只、仅仅。(2)使,出使。(3)谕,命令。(4)执,固执。
9.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B.长跪而谢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蒙正退以名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其人可使/其真无马邪
9.A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1)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2)既而卒用蒙正所荐,果称职。
10.(1)而安陵君违背我的意愿,这不是轻视我吗?
(2)
于是就用了吕蒙正所推荐的人,果然出色地完成了使命。
11.阅读[甲]
[乙]
两文,结合下面句中加点词,分析唐雌和吕蒙正两个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4分)
(1)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2)臣非执,盖陛下未谅尔。
11.乎,表责问语气。唐雎大义凛然,不惧强暴,据理力争,质问秦王;尔,表示非常肯定
的语气,面对君王据理力争,果敢坚定。共同特点:不畏强权,据理力争。
5.
2020年四川省达州市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11-15题。(16分)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调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佛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来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跷,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衰月;聂政之剥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予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提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1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请广于君
推而广之
广开言路
大庭广众
B.以大易小
轻而易举
平易近人
易如反掌
C.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欲擒故纵
畅所欲言
欲盖弥彰
D.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闻风丧胆
闻鸡起舞
闻名遐迩
1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又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愿终守之/已面之细柳军
B.安陵君其许寡人/其真无马邪
C.以头抢地尔/不以物喜
D.而君逆寡人者/人不知而不愠
1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战国策》主要记述战国时代谋臣策土游说各国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反映当时各诸侯国、各阶级、阶层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本文选自于《战国策魏策四》,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人物的对白。
B.选文与写韩魏灭亡之后,附属于秦的安陵国君臣对强秦的最后一次抗争,唐雎临危受命,在秦庭不卑不亢,斗智斗勇,最终让不可一世的秦王屈服,维护了安陵国的尊严。
C.本文叙事,把人物放在充满矛盾、紧张激烈的斗争场面中来刻画,情节有开端,有发展,有高潮,人物个性鲜明。所以,更应该从文学的角度来解读这篇作品,关注它的立意和表现手法。
D.唐雎列举专诸,聂政、要离行刺之事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向秦王暗示了自己将效法这三位有才能有胆识的人,不惜拼命与秦王斗争到底。
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安陵君因使唐单雎使于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跷,以头抢地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本文通过人物语言塑造了唐雎这一“士”的形象,仿照示例,请对链接材料中晏婴的语言艺术加以分析。(3分)
【链接材料】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节选自《晏子春秋》)
示例:
句子: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分析:面对秦王的傲慢自大和咄咄逼人,唐雎沉着应对,先重复安陵君已经说过的理由“受地于先王”——不肯易地是要守先人之土:进而以“虽……“岂……”的措辞,强化了“守士不易地”的立场,同时揭露秦王以空言索人国土的蛮横无理。不过,作为外交辞令,唐雎的话只说己方态度,并未直斥暴秦,义正词严,有理有节。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译文:
?????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说:“我打算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以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实在是善事;即使这样,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秦王知道后(很)不高兴。因此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为什么?况且秦国使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就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这不是看不起我吗?”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所以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同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将要)穿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说完,拔剑出鞘立起。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就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
【链接材料】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身边的大臣说:“晏婴是齐国的一个能言善辩的人,现在他正要来,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侍臣回答说:“在他来的时候,大王请允许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他)是做什么的?’(我则)
回答说:‘(他)是齐国人。’大王(接着再)问:‘(他)犯了什么罪?’(我就)回答:‘(他)犯了偷窃罪。’“
??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名小官员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做什么的人?’(公差)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擅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只是叶子相像罢了,他们的果实味道却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水土地方不相同啊。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解答】(1)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一词多义的问题。
A.广:扩充/宽,大/扩大/很多;
B.易:交换/容易/容易/容易;
C.欲:想/想/想/想;
D.闻:听/听/听/出名。
故选:C。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之:代词/动词,往,到。
B.其:语气副词,可/疑问副词,难道。
C.以:用/因为。
D.而:表转折。
故选:D。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ACD.正确;
B.有误,安陵国附属于魏国,故选:B。
(4)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句中重点词语有:使,派遣。使,出使。于,到。句意为:因此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②句中重点词语有:布衣,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都穿布衣服,所以称布衣。这里指的是下文所说的“士”,即游说诸侯的策士。他们有胆识,有本事,但没有爵位,所以也称布衣。抢,撞。徒,光着。跣(xiǎn),赤足。句意为: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5)本题考查本文中人物的语言特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概括。用类比的手法,借“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例子,巧妙地反驳:不是齐人善盗,而是楚国的水土不好。维护了自己国家的尊严,给楚王一个台阶下,不伤和气。
答案:
(1)C
(2)D
(3)B
(4)①因此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②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5)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首先“避席以对”,以示态度的庄重,然后以类比手法将橘子的生长不同与两国的不同说明,委婉有分寸,不卑不亢,既反驳了楚王的羞辱之词,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又让楚王心悦诚服,认识到自己的过错。
【点评】易:
寒暑易节(交换)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容易)
易以百金(交易,买)
6.
2018
年乌鲁木齐市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
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
3
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
3
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
3
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
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
9.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虽然,受地于先王
A.
3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且秦灭韩亡魏
B.
马无故亡而入胡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C.
闻寡人之耳者
徒以有先生也
D.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0.A
10.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11.(6
分)
(1)
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3
分)
(2)
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3
分)
11.
唐雎为什么要说到专诸、聂政、要离三人行刺的故事?请简要分析。(4
分)
12.(4
分)
①反击秦王:面对恐吓,唐雎毫不示弱,以“士之怒”来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
②表达决心:唐雎表示要效法这三位有才能有胆识的人,不惜拼命与秦王斗争到底。
7.
2018年泸州市
一、古诗文阅读。(31分)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
-4题。(17分)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触龙说赵太后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
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B.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日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放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C.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音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书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岩燕后
D.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媼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1.B
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3
分)
A.
愿终守之,弗敢易
易:交换
B.
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休:吉祥
C.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
谢:感谢
D.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奉:俸禄
2.C
3.
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项是(3
分)
A.
甲文记叙了唐雎在紧要关头出使泰国,质利完成使命的事情,表现了唐瞧不畏强
暴、敢于斗争的爱国精神。
B.
甲文中安陵君虽然是个次要人物,但又是必不可少的。正是因为有了他的支持和信
任,唐雎才有了用武之地。
C.
乙文中触龙讲究劝说艺术,先从国家大事说起,再联系生活琐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说服了赵太后。
D.
甲乙两文都运用大量对话,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对比鲜明。主人公睿智聪慧、娴于辞令的形象跃然纸上。
3.C
4.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面画线的句子。(8分)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既,以头抢地耳。(4分)
(2)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4分)
4.
(8分)
(1)
(4分)平民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布衣、免冠、徒跣、抢”翻译正确各1分。)
(2)
(4分)
于是就替长安君准备(备办、备齐、安排)了一百辆车子,送他到齐国去做人质,齐国的救兵才出动。(“约、百乘、质、乃”翻译正确各1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