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下语文期中期末复习
11.2.3送东阳马生序中考题(下)练习版
1.
2019年四川省凉山州
二、文言文阅读及古诗文积累(25分)
(一)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6.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是非木柿
故大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益慕圣贤之道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
C.足肤皲裂而不知
食不饱,力不足
不足为外人道也
D.以中有足乐者
皆以美于徐公
以光先帝遗德
6.A
7.下列对文段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在求学的过程中克服了无书、无师、求学路途遥远、生活艰苫等重重困难。
B.作者详写自己艰辛的求学经历,略写现在的成就,鼓励青年一辈努力学习,力求做
到“业有精”,“德有成”,属于欲扬先抑的写法。
C.文中第一段画波浪线的句了表明作者求学诚恳、执着、机智。
D.好的品德修养是作者终能学有所成的土壤,因而作者得以“遍观群书”,得以“硕师
名人与游”,得以“
预君子之列”。
7.C
第Ⅱ卷(主观题共79分)
8.翻译文中画线句子(3分)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8.我寄住在旅舍,旅店老板每天提供两顿伙食,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来享用。
2.
2019年天津市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的节选文字,回答9—11题。
①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②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岁:岁月
B.不必若余之手录
若:像,如同
C.生以乡人予谒余
谒:拜见
D.言和而色衰
和:谦和
9.A
1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B.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C.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
D.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
10.A
11.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写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和生活衣食无忧,与作者当年求学的艰辛形成鲜明对比。B.作者以“其他人之过哉”这一反问句式,鲜明地表达观点,显示出不容置疑的力量。
C.因为马生和作者是同乡,且学习勤奋刻苦,所以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高度赞美马生。D.“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一句表明作者担心世俗之人对自己的歪曲,从反面强化了本文的主旨。
11.C
3.
2019年广西贺州市
文言文阅读
8.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
??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王育少孤贫,为人佣,牧羊豕①,近学堂。育常有暇拾薪,以雇书生抄书。后截蒲②以学书,日夜不止。亡失羊豕,其主笞③之。育将鬻④己以偿,于是郭子敬闻而嘉之,代育还羊豕,给其衣食,令育与其子同学育遂博通经史,仕伪汉,官至太傅。
(节选自《太平御览学部》)
【注释】①豕(s?h?ǐ):猪。②蒲:水杨树。③笞(ch?ī):用竹板、荆条打。④鬻(y?ù):卖
(1)下列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同舍生皆被绮绣
同“披”
B.腰白玉之环
在腰间佩戴
C.王育少孤贫
孤独
D.育将鬻己以偿
偿还
(2)下列加粗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无鲜肥滋味之享
何陋之有(《陋室铭》)
B.以中有足乐者
不以物喜(《岳阳楼记》)
C.于是郭子敬闻而嘉之
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D.令育与其子同学
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3)下列对选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连用“被”“戴”“腰”“佩”“备”数个动词,从穿着佩戴方面写出“同舍生”生活之奢华,生动传神。
B.【乙】文郭子敬“闻而嘉之”是被王育宁愿卖了自己也要赔偿主人家损失的行为和求学的精神所感动。
C.【甲】文作者说“未有所成”,表现出一代文宗大儒谦虚抑己、低调做人的品格。
D.【甲】[乙】两文都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强调了宋濂和王育求学路上的艰难困苦。
(4)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②后截蒲以学书,日夜不止。
(5)甲乙两文的主人公最终学有所成,你觉得关键在于什么?请结合实际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5)第一问: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两文大意的基础上来分析。结合甲文内容可知,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
我们经常会遏到困难,只有勇于面对,坚持不懈,勤奋好学,才能学有所成。
4.
2019年甘肃省兰州市
(二)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9~12题。(17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砍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郑玄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①卢植,事扶风马融。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②,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
(节选自《后汉书》)
[注]①涿郡:郡名,为今河北省涿县治。②图纬:专论占验术数的书。
9.下面是关于“文言实词”学习方法的梳理。请根据提示,完成填空。(4分)
(1)积累迁移法
我们由【甲】文“录毕,走送之”中“毕”的积累,迁移可知【乙】文中“问毕辞归”的“毕”是___①___之意;由【甲]文“援疑质理”中“质”的积累,迁移可知【乙】文中“玄因从质诸疑义”的“质”是
②
之意。
(2)查阅词典法
参考《古汉语词典》中“素”的义项,“融素骄贵”中“素”的意思是
(填序号)
(3)语境推断法
根据语境,【乙】文“家贫,客耕东莱”中“客”是
之意。
9.(4分)
10.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公将鼓之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屠惧,投以骨
C.乃召见于楼上/所欲有甚于生者
D.乃西入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10.(3分)B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11.(4分)
12.宋濂与郑玄在求师中都遇到了什么困难?各自是如何克服的?请简要概括。(6分)
12.(6分)
5.
2019年甘肃省平凉市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17.0分)
7.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①俟其欣悦
______
②持汤沃灌
______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计日以还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B.从乡之先达
而承天子之宠光
C.足肤皲裂而不知
久而乃和
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本文作者是怎样劝学的?
③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
⑥孔子云:“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⑦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6.
2019年甘肃省武威市
三
古诗文阅读(22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15.解释句中加点词语。(2分)
(1)俟其欣悦________
(2)持汤沃灌_________
15.(1)等待,等到。
(2)热水
1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计日以还
B.
从乡之先达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而承天子之宠光
C.
是肤皲裂而不知
D.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久而乃和
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16.B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7.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
18.本文作者是怎样劝学的?(4分)
18.作者现身说法,首先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之后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明确告诉马生,学业是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是否努力,不在条件的优劣和天资的高下。
7.
2019
年贵州省毕节市
(七)文言文阅读(14分)
【甲】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乙】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
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送东阳马生序》)
20.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一箪食
②人不堪其忧
③同舍生皆被绮绣
④右备容臭
20.⑴盛饭食的竹器
⑵忍受
⑶同“披”穿着
⑷指香气
21.翻译句子(3
分)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21.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
22.【甲】【乙】两段文字都采用对比写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3分)
22.对比中更能突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态度。甲文对比中突出了颜回甘于平淡的高洁;乙文对比中,突出了作者求学的艰辛,学习意志的坚定。
23.颜回是孔子最为得意的弟子,宋濂是元末明初文学家,他们有怎样的人生态度?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发?(4分)
23.他们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为此付出自己的努力,而不受世俗利益的干扰和诱惑。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启发:要牢固树立自己的人生理想,并为之努力拼搏奋斗,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吓倒,不能被眼前的欲望阻碍,要持之以恒地做好自己,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
8.
2019年贵州省黔东南州
(二)
阅读文言文选段,回答11-14(14分)
【甲】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乙】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送东阳马生序》)
11.
解释加点词的(4分)
①一箪食
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不堪其忧
____________
③同舍生皆被绮绣
______________
④右备容臭______________
11.(4分)⑴盛饭食的竹器
⑵忍受
⑶同“披”穿着
⑷指香气
12.翻译句子(3分)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12.(3分)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
13.【甲】【乙】两段文字都采用对比写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3分)
13.(3分)对比中更能突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态度。甲文对比中突出了颜回甘于平淡的高洁;乙文对比中,突出了作者求学的艰辛,学习意志的坚定。
14.
颜回是孔子最为得意的弟子,宋濂是元末明初文学家,他们有怎样的人生态度?从中可以得到事些启发?(4分)
14.(4分)他们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为此付出自己的努力,而不受世俗利益的干扰和诱惑。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启发:要牢固树立自己的人生理想,并为之努力拼搏奋斗,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吓倒,不能被眼前的欲望阻碍,要持之以恒地做好自己,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
9.
2019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一)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回答8-10题(8分)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8.(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质:
(2)敞:
8、质:询问
敝:破
9.(4分)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幼时即嗜学。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9、【答案】(1)我年幼时就爱学习。
(2)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10.(2分)作者为什么“不敢出一言以复”?
10、【答案】这是写老师发怒时他求教的情景,作者不敢出一言以复是因为作者对师者的尊重与敬服,而且体现作者对求学的渴望,求学态度的诚恳,
10.
2019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第12—16题。(共10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节选自《为学一首示子侄》)
12.请解释句中加点的字。(2分)
(1)尝趋百里外
趋:
(2)吾材之庸不逮人也
材:
12.(1)快步走
(2)通“才”,才能
(每题1分)
13.翻译下列句子。(2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吾资之昏不逮人也。
13.(1)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2)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
(每句1分,重点词“以是”“假”“昏”“逮”漏译或错译各扣0.5分。)
14.请划分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人
之
为
学
有
难
易
乎
14.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15.阅读甲、乙两文,分别归纳出“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和“聪与敏者自败”的原因。(2分)
15.宋濂:勤奋好学,不怕艰苦;虚心求教。聪与敏者:不努力学习。
(围绕两篇文章言之有理即可。)
16.请从文章内容、写作手法等方面比较甲、乙两文的异同点。(3分)
16.相同点:内容上都是讲学习问题;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对比手法。不同点:表达方式不同,甲文以记叙为主,乙文以议论为主。
(内容、写作手法、表达方式各1分。)
【参考译文】
可以限制;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学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
11.
2019年黑龙江省绥化市
(一)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回答10-13题。(8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
(1)援疑质理
(2)或遇其叱咄
10.(1)引、提出
(2)训斥,呵责
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1分。
1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11.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评分说明:(2分)译对重点字词“加冠”“道”1分,译句语言完整流畅1分。
12.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故患有所不辟也
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C.录毕,走送之
当余之从师也
D.无从致书以观
俯身倾耳以请
12.D
评分说明:(2分)
13.文中“穷冬”“烈风”“大雪”属于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13.环境描写。通过描写恶劣的环境,从侧面烘托了作者从师求学的旅途之艰。(侧面表现
了作者不怕吃苦的精神。)
评分说明:(2分)环境描写1分,作用1分。
12.
2019年山东省菏泽市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14分)
[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千金之资,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己告罄?汝苟在理应用者,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特汝不应若是耳。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吾儿恃有汝父庇荫,固不需此,然亦当稍知稼穑①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余前曾致函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负老人训②也。(选自《张之洞《复儿子书》,有改动)
【注】①稼穑(sè):指农业劳动;②训:教诲,教导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4分)
①无冻馁之患矣(
)②假诸人而后见也。(
)
③余朝京师(
)④是甚可怪(
)
(6)①饥饿;②借;③朝见;④这。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皆集于此。
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B.
不必若余之手录。
吾妻之美我者
C.与之论辩。
蹴尔而与之。
D.
言和而色夷。
人不知而不愠。
(7)B
8.下列各项中,句式与“今诸生学于太学”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连,花之君子者也。B.帝感其诚
C.咨臣以当世之事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9.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撰长书以为贽。
②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
(9)①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
②为什么带去的那么多钱都花完了。
10.【甲】【乙】两文的作者要表达的观点各是什么?(2分)
(10)甲: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以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乙:希望儿子花钱要节俭,学习要刻苦,要有所得。
13.
2020年四川省遂宁市
[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年有裘葛之遗(wei),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节选自《清朝艺苑》)
[注释]①卒林:即顾炎武。②亭障:边塞岗亭、堡垒。③垆:酒家的代称。
21.用“/”给乙文划线语句断句,划两处。(2分)
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2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父母岁有裘葛之遗????(给予、赠送)
(2)手不释书????????????(放下)
(3)岂他人之过哉???????(难道)
(4)以一骡二马?????????(用)
2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他们学业如果有不精通的地方,品德有没有养成的地方,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专一罢了。
(2)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
即使遇到亲朋好友就好像不认识,有的时候因为太专注而摔到山谷中,也不后悔。
24.结合甲、乙两文,说说你受到怎样的启发。(3分)
我们青少年学习时,要把心思用在读书、学习上,要专心致致,一丝不苟,不能心有杂念和别人在生活方面和别人攀比。这样才能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14.
2020年甘肃省天水市
(二)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第16-19题。(15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6.解释句中加点词语。(4分)
(1)持汤沃灌______________
(2)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__________
(3)腰白玉之环______________
(4)弗之怠______________
1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18.宋濂求学如此艰难,但他为何没有放弃?结合文中句子,说说你的理解。(3分)
19.与当年作者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说说现代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苦乐观。(4分)
15.
2020年广西贵港市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的节选文字,回答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13.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语。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以是:
?
②主人日再食
再: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15.“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中“余之专”指的是哪些?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16.
2020年青海省
12.(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跑
②尝趋百里外 奔赴
③左佩刀,右备容臭 香袋子
④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穿
(2)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B
A.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战于长勺
B.之:当余之从师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而:足肤皲裂而不知/起坐而喧哗者
D.以:以衾拥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余/幼时/即嗜学
B.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C.余因/得遍/观群书
D.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的奢华生活?
(6)作者的求学经历给了你哪些启示?选择感触最深的两点谈谈你的感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下语文期中期末复习
11.2.3送东阳马生序中考题(下)答案版
1.
2019年四川省凉山州
二、文言文阅读及古诗文积累(25分)
(一)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6.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是非木柿
故大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益慕圣贤之道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
C.足肤皲裂而不知
食不饱,力不足
不足为外人道也
D.以中有足乐者
皆以美于徐公
以光先帝遗德
6.A
7.下列对文段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在求学的过程中克服了无书、无师、求学路途遥远、生活艰苫等重重困难。
B.作者详写自己艰辛的求学经历,略写现在的成就,鼓励青年一辈努力学习,力求做
到“业有精”,“德有成”,属于欲扬先抑的写法。
C.文中第一段画波浪线的句了表明作者求学诚恳、执着、机智。
D.好的品德修养是作者终能学有所成的土壤,因而作者得以“遍观群书”,得以“硕师
名人与游”,得以“
预君子之列”。
7.C
第Ⅱ卷(主观题共79分)
8.翻译文中画线句子(3分)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8.我寄住在旅舍,旅店老板每天提供两顿伙食,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来享用。
2.
2019年天津市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的节选文字,回答9—11题。
①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②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岁:岁月
B.不必若余之手录
若:像,如同
C.生以乡人予谒余
谒:拜见
D.言和而色衰
和:谦和
9.A
1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B.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C.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
D.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
10.A
11.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写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和生活衣食无忧,与作者当年求学的艰辛形成鲜明对比。B.作者以“其他人之过哉”这一反问句式,鲜明地表达观点,显示出不容置疑的力量。
C.因为马生和作者是同乡,且学习勤奋刻苦,所以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高度赞美马生。D.“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一句表明作者担心世俗之人对自己的歪曲,从反面强化了本文的主旨。
11.C
3.
2019年广西贺州市
文言文阅读
8.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
??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王育少孤贫,为人佣,牧羊豕①,近学堂。育常有暇拾薪,以雇书生抄书。后截蒲②以学书,日夜不止。亡失羊豕,其主笞③之。育将鬻④己以偿,于是郭子敬闻而嘉之,代育还羊豕,给其衣食,令育与其子同学育遂博通经史,仕伪汉,官至太傅。
(节选自《太平御览学部》)
【注释】①豕(s?h?ǐ):猪。②蒲:水杨树。③笞(ch?ī):用竹板、荆条打。④鬻(y?ù):卖
【乙】
??王育小时候是一个孤儿,很贫穷。他作为别人家的苦工,负责放牧猪羊(牲畜),其地点离学堂很近。王育时常都有空闲的时间,他就收集柴草,(卖掉),请书生帮他抄书。后来王育截断水杨树枝条当笔来学习,从早到晚都不停止。后来王育放牧时把牲畜弄丢了他的雇主鞭打他。王育准备卖身以偿还牲畜的损失,这时郭子敬听闻了这件事,他对王育的行为表示赞赏,代王育偿还了牲畜的损失,并且供给衣服和食物,使王育与他的子女一起上学。于是王育渐渐能够博通经史,后来在伪汉作官,直到太傅的职位。
(1)下列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同舍生皆被绮绣
同“披”
B.腰白玉之环
在腰间佩戴
C.王育少孤贫
孤独
D.育将鬻己以偿
偿还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A.句意: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被:通假字,同“披”,穿。解释正确。
B.句意:腰间挂着白玉环。腰:在腰间佩戴。解释正确。
C.句意:王育小时候是一个孤儿,很贫穷。孤:孤儿。解释不正确。
D.句意:王育准备卖身以偿还牲畜的损失。偿,偿还。解释正确。
故选:C。
(2)下列加粗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无鲜肥滋味之享
何陋之有(《陋室铭》)
B.以中有足乐者
不以物喜(《岳阳楼记》)
C.于是郭子敬闻而嘉之
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D.令育与其子同学
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
A.第一个“之”,的;第二个“之”,宾语前置的标志词,无实义。选项加点词意思和用法不同。
B.两个“以”都是“因为”的意思。选项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
C.第一个“而”,表示顺接;第二个“而”,表示转折。选项加点词意思和用法不同。
D.第一个“其”,代词,他;第二个“其”,这,这个。选项加点词意思和用法不同。
故选:B。
(3)下列对选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连用“被”“戴”“腰”“佩”“备”数个动词,从穿着佩戴方面写出“同舍生”生活之奢华,生动传神。
B.【乙】文郭子敬“闻而嘉之”是被王育宁愿卖了自己也要赔偿主人家损失的行为和求学的精神所感动。
C.【甲】文作者说“未有所成”,表现出一代文宗大儒谦虚抑己、低调做人的品格。
D.【甲】[乙】两文都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强调了宋濂和王育求学路上的艰难困苦。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ABC.正确。
D.错误;乙文没有运用对比手法。
故选:D。(4)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②后截蒲以学书,日夜不止。(4)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寓,寄居;日,每天;再,两;食,饭。句意为: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
②句中重点词:以,来;止,停止。句意为:后来王育截取水杨树枝当笔来学习,从早到晚从来没有停止。
(4)①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
②后来王育截取水杨树枝当笔来学习,从早到晚从来没有停止。
(5)甲乙两文的主人公最终学有所成,你觉得关键在于什么?请结合实际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5)第一问: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两文大意的基础上来分析。结合甲文内容可知,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结合乙文内容可知,主要讲述王育在经历了艰难困苦的磨练后,终于成就了一番不平凡的事业;据此可知,他们最终学有所成的关键是: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勤奋好学。
第二问:本题考查感悟启示。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两文大意的基础上来谈感悟启示。结合内容,围绕着这“勇于面对困难,坚持不懈,勤奋好学,才能学有所成”来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5)关键: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勤奋好学;宋派、王育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学习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遏到困难,只有勇于面对,坚持不懈,勤奋好学,才能学有所成。
4.
2019年甘肃省兰州市
(二)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9~12题。(17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砍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郑玄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①卢植,事扶风马融。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②,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
(节选自《后汉书》)
[注]①涿郡:郡名,为今河北省涿县治。②图纬:专论占验术数的书。
9.下面是关于“文言实词”学习方法的梳理。请根据提示,完成填空。(4分)
(1)积累迁移法
我们由【甲】文“录毕,走送之”中“毕”的积累,迁移可知【乙】文中“问毕辞归”的“毕”是___①___之意;由【甲]文“援疑质理”中“质”的积累,迁移可知【乙】文中“玄因从质诸疑义”的“质”是
②
之意。
(2)查阅词典法
参考《古汉语词典》中“素”的义项,“融素骄贵”中“素”的意思是
(填序号)
(3)语境推断法
根据语境,【乙】文“家贫,客耕东莱”中“客”是
之意。
9.(4分)
(1)①完成,结束
②询问,质疑
(2)⑤
(3)客居
10.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公将鼓之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屠惧,投以骨
C.乃召见于楼上/所欲有甚于生者
D.乃西入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10.(3分)B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11.(4分)
(1)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译出大意,给1分:译出关键字“既”,给1分。
(2)郑玄现在离去,我的学问就传到东方去了!
译出大意,给1分;译出关键字“道”,给1分。
12.宋濂与郑玄在求师中都遇到了什么困难?各自是如何克服的?请简要概括。(6分)
12.(6分)
第一问(2分):身边没有博学的人可以求教,求学中被老师怠慢。
第二问(4分):
宋濂:①到百里外“执经叩问”;②态度恭顺,礼节周到,坚持求教。(每点1分)
郑玄:①西行入关,经人介绍从师马融;②不懈怠,跟随“高业弟子”求学,抓住机会向马融求教。(每点1分)
5.
2019年甘肃省平凉市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17.0分)
7.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①俟其欣悦
______
②持汤沃灌
______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计日以还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B.从乡之先达
而承天子之宠光
C.足肤皲裂而不知
久而乃和
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本文作者是怎样劝学的?
7.【答案】
【小题1】等待、等到
【小题2】热水
【小题3】B
【小题4】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等到他高兴时。俟:等待、等到;
②句意:给我灌下热水。汤:热水;
(1)①等待、等到;②热水;
(2)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做好积累,联系词意和例句进行归纳整理。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不同,以:表修饰,不译/以:把;
B.相同,均为“结构助词,的”;
C.不同,表示转折关系/表修饰关系;
D.不同,于:向/于:比。
故选:B。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以,因为。中,内心。句意: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
(3)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4)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语句进行概括。作者现身说法,用“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之难;用“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求师之难;用“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写出了自己饥寒奔走之苦。之后作者用“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等语句表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并与自己的情况对比,明确告诉马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即学业是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是否努力,不在条件的优劣和天资的高下。
(4)作者现身说法,首先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之后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明确告诉马生,学业是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是否努力,不在条件的优劣和天资的高下。
“之”的用法:
①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③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
⑥孔子云:“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⑦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6.
2019年甘肃省武威市
三
古诗文阅读(22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15.解释句中加点词语。(2分)
(1)俟其欣悦________
(2)持汤沃灌_________
15.(1)等待,等到。
(2)热水
1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计日以还
B.
从乡之先达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而承天子之宠光
C.
是肤皲裂而不知
D.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久而乃和
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16.B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7.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
18.本文作者是怎样劝学的?(4分)
18.作者现身说法,首先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之后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明确告诉马生,学业是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是否努力,不在条件的优劣和天资的高下。
7.
2019
年贵州省毕节市
(七)文言文阅读(14分)
【甲】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乙】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
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送东阳马生序》)
20.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一箪食
②人不堪其忧
③同舍生皆被绮绣
④右备容臭
20.⑴盛饭食的竹器
⑵忍受
⑶同“披”穿着
⑷指香气
21.翻译句子(3
分)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21.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
22.【甲】【乙】两段文字都采用对比写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3分)
22.对比中更能突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态度。甲文对比中突出了颜回甘于平淡的高洁;乙文对比中,突出了作者求学的艰辛,学习意志的坚定。
23.颜回是孔子最为得意的弟子,宋濂是元末明初文学家,他们有怎样的人生态度?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发?(4分)
23.他们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为此付出自己的努力,而不受世俗利益的干扰和诱惑。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启发:要牢固树立自己的人生理想,并为之努力拼搏奋斗,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吓倒,不能被眼前的欲望阻碍,要持之以恒地做好自己,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
8.
2019年贵州省黔东南州
(二)
阅读文言文选段,回答11-14(14分)
【甲】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乙】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送东阳马生序》)
11.
解释加点词的(4分)
①一箪食
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不堪其忧
____________
③同舍生皆被绮绣
______________
④右备容臭______________
11.(4分)⑴盛饭食的竹器
⑵忍受
⑶同“披”穿着
⑷指香气
12.翻译句子(3分)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12.(3分)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
13.【甲】【乙】两段文字都采用对比写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3分)
13.(3分)对比中更能突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态度。甲文对比中突出了颜回甘于平淡的高洁;乙文对比中,突出了作者求学的艰辛,学习意志的坚定。
14.
颜回是孔子最为得意的弟子,宋濂是元末明初文学家,他们有怎样的人生态度?从中可以得到事些启发?(4分)
14.(4分)他们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为此付出自己的努力,而不受世俗利益的干扰和诱惑。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启发:要牢固树立自己的人生理想,并为之努力拼搏奋斗,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吓倒,不能被眼前的欲望阻碍,要持之以恒地做好自己,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
9.
2019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一)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回答8-10题(8分)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8.(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质:
(2)敞:
8、质:询问
敝:破
9.(4分)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幼时即嗜学。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9、【答案】(1)我年幼时就爱学习。
(2)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10.(2分)作者为什么“不敢出一言以复”?
10、【答案】这是写老师发怒时他求教的情景,作者不敢出一言以复是因为作者对师者的尊重与敬服,而且体现作者对求学的渴望,求学态度的诚恳,
10.
2019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第12—16题。(共10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节选自《为学一首示子侄》)
12.请解释句中加点的字。(2分)
(1)尝趋百里外
趋:
(2)吾材之庸不逮人也
材:
12.(1)快步走
(2)通“才”,才能
(每题1分)
13.翻译下列句子。(2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吾资之昏不逮人也。
13.(1)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2)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
(每句1分,重点词“以是”“假”“昏”“逮”漏译或错译各扣0.5分。)
14.请划分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人
之
为
学
有
难
易
乎
14.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15.阅读甲、乙两文,分别归纳出“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和“聪与敏者自败”的原因。(2分)
15.宋濂:勤奋好学,不怕艰苦;虚心求教。聪与敏者:不努力学习。
(围绕两篇文章言之有理即可。)
16.请从文章内容、写作手法等方面比较甲、乙两文的异同点。(3分)
16.相同点:内容上都是讲学习问题;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对比手法。不同点:表达方式不同,甲文以记叙为主,乙文以议论为主。
(内容、写作手法、表达方式各1分。)
【参考译文】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做了,那么困难也变得容易;不做,那么容易也变得困难。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去学,那么困难也变得容易;不学,那么容易也变得困难。
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庸,也赶不上别人。我每天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等到学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愚笨与平庸了。我天资聪明,超过别人一倍;能力也超过别人一倍,却不努力去发挥,即与普通人无异。
因此,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愚笨和平庸,可以限制又不
可以限制;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学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
11.
2019年黑龙江省绥化市
(一)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回答10-13题。(8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
(1)援疑质理
(2)或遇其叱咄
10.(1)引、提出
(2)训斥,呵责
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1分。
1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11.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评分说明:(2分)译对重点字词“加冠”“道”1分,译句语言完整流畅1分。
12.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故患有所不辟也
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C.录毕,走送之
当余之从师也
D.无从致书以观
俯身倾耳以请
12.D
评分说明:(2分)
13.文中“穷冬”“烈风”“大雪”属于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13.环境描写。通过描写恶劣的环境,从侧面烘托了作者从师求学的旅途之艰。(侧面表现
了作者不怕吃苦的精神。)
评分说明:(2分)环境描写1分,作用1分。
12.
2019年山东省菏泽市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14分)
[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千金之资,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己告罄?汝苟在理应用者,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特汝不应若是耳。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吾儿恃有汝父庇荫,固不需此,然亦当稍知稼穑①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余前曾致函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负老人训②也。(选自《张之洞《复儿子书》,有改动)
【注】①稼穑(sè):指农业劳动;②训:教诲,教导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4分)
①无冻馁之患矣(
)②假诸人而后见也。(
)
③余朝京师(
)④是甚可怪(
)
(6)①饥饿;②借;③朝见;④这。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皆集于此。
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B.
不必若余之手录。
吾妻之美我者
C.与之论辩。
蹴尔而与之。
D.
言和而色夷。
人不知而不愠。
(7)B
8.下列各项中,句式与“今诸生学于太学”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连,花之君子者也。B.帝感其诚
C.咨臣以当世之事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8)C
9.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撰长书以为贽。
②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
(9)①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
②为什么带去的那么多钱都花完了。
10.【甲】【乙】两文的作者要表达的观点各是什么?(2分)
(10)甲: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以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乙:希望儿子花钱要节俭,学习要刻苦,要有所得。
13.
2020年四川省遂宁市
[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年有裘葛之遗(wei),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节选自《清朝艺苑》)
[注释]①卒林:即顾炎武。②亭障:边塞岗亭、堡垒。③垆:酒家的代称。
21.用“/”给乙文划线语句断句,划两处。(2分)
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2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父母岁有裘葛之遗????(给予、赠送)
(2)手不释书????????????(放下)
(3)岂他人之过哉???????(难道)
(4)以一骡二马?????????(用)
2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他们学业如果有不精通的地方,品德有没有养成的地方,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专一罢了。
(2)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
即使遇到亲朋好友就好像不认识,有的时候因为太专注而摔到山谷中,也不后悔。
24.结合甲、乙两文,说说你受到怎样的启发。(3分)
我们青少年学习时,要把心思用在读书、学习上,要专心致致,一丝不苟,不能心有杂念和别人在生活方面和别人攀比。这样才能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14.
2020年甘肃省天水市
(二)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第16-19题。(15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6.解释句中加点词语。(4分)
(1)持汤沃灌______________
(2)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__________
(3)腰白玉之环______________
(4)弗之怠______________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拿着热水为我洗浴。汤:热水。
②句意: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被:同“披”,穿。
③句意:腰间挂着白玉环。腰:在腰间佩戴。
④句意:也不放松读书。之:代词,指抄书。
(1)①热水;②“被”同“披”,穿;③在腰间佩戴;④代词,指抄书。
1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寓,住。再,两次。之,的。句意:住在旅店里,主人每天只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食物可以享受。
②重点词:余,我。敝衣,破衣服。句意: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意思。
(2)①住在旅店里,主人每天只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食物可以享受。
②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意思。
18.宋濂求学如此艰难,但他为何没有放弃?结合文中句子,说说你的理解。(3分)
(3)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能力。“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根据句意,我们可以知道,在宋濂心中,最快乐的事情就是读书、学习,其他的他都不在意。所以,他能够不怕艰苦,以学为乐。
(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宋濂心中有他认为最快乐的事情一读书、学习,其他的他都不在意。他以学为乐,学习中的苦自然就算不上什么了。
19.与当年作者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说说现代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苦乐观。(4分)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分析能力和联系实际的表达能力。解答时,需结合文本内容,在准确理解文章意思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本文作者在学习条件不好的情况下,仍然勤奋刻苦,不要注重外在的物质财富,不去跟别人攀比;吃穿无忧,国家、学校、家长、老师的全力支持,设备先进,资源广泛,信息灵通等。现代中学生应从珍惜时间,虚心善学,苦中作乐,以苦为乐等方面树立苦乐观。
(4)优越条件:吃穿无忧,有国家、学校、家长、老师的全力支持,设备先进,资源丰富,信息灵通等等。苦乐观:珍惜时间,虚心善学,苦中作乐,以苦为乐。
15.
2020年广西贵港市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的节选文字,回答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13.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语。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以是:
?
②主人日再食
再:
?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是以:因此。
②句意:每天供应两顿饭。再:两次。
答案:
(1)①因此;②两次。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既,已经,到了。加冠,古代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成年。益,更加。句意: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2)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15.“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中“余之专”指的是哪些?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3)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语句进行概括。从“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可以知道,宋濂因为家贫无书可读,不得不借书、抄书来读。从“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可以知道,宋濂为了读书,常常跑到百里之外求师。从“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可以知道,宋濂不怕生活条件的艰苦,安于清贫,不慕富贵,一心求学。
(3)宋濂因为家贫无书可读,不得不借书、抄书来读;为了读书,宋濂常常跑到百里之外求师;宋濂不怕生活条件的艰苦,安于清贫,不慕富贵,一心求学。
【点评】“之”的用法:
①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③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
⑥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⑦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16.
2020年青海省
12.(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跑
②尝趋百里外 奔赴
③左佩刀,右备容臭 香袋子
④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穿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走:跑
②句意为: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趋:奔赴
③句意为: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容臭:香袋子
④句意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缊:穿
(1)①跑
②奔赴
③香袋子
④穿
(2)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B
A.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战于长勺
B.之:当余之从师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而:足肤皲裂而不知/起坐而喧哗者
D.以:以衾拥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及用法。
A.于:介词,表动作的对象,向/于:介词,在。
B.之:两句都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C.而:表转折,却/而:表顺承。
D.以,介词,用/以,动词,认为。
故选:B。
(2)B
(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余/幼时/即嗜学
B.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C.余因/得遍/观群书
D.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3)本题考查文言节奏。解答此题要先句意,再划分朗读节奏,注意应符合古人朗读习惯。
ABD.正确;
C.有误,句意为: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根据句意节奏应为:余/因得/遍观群书
故选:C。
(3)C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句中重点词有:以,因为。足,足以。不若,比不上。句意为: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4)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5)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的奢华生活?
(5)本题考查理解对比手法。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来分析。结合内容可知,文中用同舍生豪华的生活与自己节衣缩食的艰苦生活作对比,从而表现作者专心致志、以苦为乐的学习态度。
(5)突出“我”从读书中获得巨大快乐(或突出“我“求学的艰辛)。
(6)作者的求学经历给了你哪些启示?选择感触最深的两点谈谈你的感受。
(6)本题考查感悟启示。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谈。结合内容,从作者少时无法得到书,只能借书并抄书来阅读,我们可以看出学习要不怕吃苦,只有勤奋才能有所得;从作者“执经叩问”的过程描述,可以看出,学习要多问,要虚心求教;据此来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6)示例:①学习要勤奋刻苦;②对老师要有礼貌,要虚心求教;③要想学有所成,必须克服困难;做到有恒心,有毅力。
【点评】文言知识积累:
“之”用法: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2.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助词,的。
3.名之者谁。代词,指醉翁亭。
4.醉翁之意不在酒。助词,的。
5.山水之乐。助词,的。
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词,指代“山水之乐”。
7.山间之朝暮也。助词,的。
8.宴酣之乐。助词,的。
9.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