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人教版化学九上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检测卷 习题课件(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复习】人教版化学九上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检测卷 习题课件(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02.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2-22 11:56: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 一 单元检测卷
检测 内 容:第 一 单元
选择题
填空与简答题
实验探究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下列事
实中与化学无关的是( )
A.食物、衣料和日常用品的丰富 B.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
C.新型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 D.药物和保健品的研制
B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
栏目
11
12
13
14
15
2.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下列古代文明或工艺一定包含化学
变化的是( )
A.在甲骨上刻文字 B.用指南针指引航海
C.用石块修筑长城 D.用糯米酿制黄酒
D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
栏目
11
12
13
14
15
3.下列叙述中,前者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后者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糖具有甜味
B.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铁块能熔化成铁水
C.天然气在空气中能燃烧;液态氧是淡蓝色液体
D.铜具有导电性;铜丝为紫红色
C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
栏目
11
12
13
14
15
4.“一带一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赋予了古丝绸之路新的时代内涵,
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C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
栏目
11
12
13
14
15
5.同学们知道食醋、蚁酸都具有酸性,但是哪种物质的酸性更强呢?小敏
同学提出用pH试纸检验。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假设 B.设计实验 C.得出结论 D.收集证据
B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
栏目
11
12
13
14
15
6.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 )
A.容器内壁看不到污物,呈无色透明状
B.冲洗时倒出的水是无色透明的
C.仪器内壁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D.上述任意一种标志均表示仪器已经洗净
C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
栏目
11
12
13
14
15
7.下列滴管的使用图示正确的是( )
C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
栏目
11
12
13
14
15
8.下列有关仪器连接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橡皮塞旋进容器口
B.玻璃导管口附近沾水后旋进乳胶管
C.分液漏斗下端玻璃管压进橡皮塞孔中
D.玻璃导管沾水后旋进橡皮塞孔中
C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
栏目
11
12
13
14
15
9.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少量的酒精洒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B.用镊子小心地将块状固体放入垂直的试管中
C.用100 mL量筒量取9.5 mL NaCl溶液
D.用托盘天平称量某固体样品的质量为5.00 g
A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
栏目
11
12
13
14
15
10.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造成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①用酒
精灯外焰加热;②试管外壁有水;③试管内壁有水;④试管底部接触灯
芯;⑤试管内的液体体积超过容积的;⑥没有进行预热就直接集中加热
试管内的液体;⑦加热之后立即用冷水冲洗试管。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⑦ C.②③⑤⑥ D.③④⑤⑦
B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
栏目
11
12
13
14
15
11.蜡烛燃烧的现象中,最能说明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是( )
A.蜡烛燃烧时会发光、发热
B.蜡烛燃烧时有液体(烛泪)流下来
C.用一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烧杯内壁有水雾,迅速加入少量澄清石
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D.蜡烛越烧越短
C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
栏目
11
12
13
14
15
12.小明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开始平视读数为30.0 mL,倒出一部分
水后,仰视剩余水的体积为20.0 mL,小明实际倒出水的体积( )
A.大于10 ml B.小于10 mL C.等于10 mL D.不能确定
B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
栏目
11
12
13
14
15
13.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D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
栏目
11
12
13
14
15
14.“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污染,下列做法中符合绿色化学
理念的是( )
A.实验中未说明药品用量时,取用较多量药品进行实验
B.为了赶时间,每天开私家车上下班
C.实验室将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D.化工生产中使原料尽可能地转化为产品
D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
栏目
11
12
13
14
15
15.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图中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推活塞时,
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 )
A.长颈漏斗下端口产生气泡
B.长颈漏斗内有液面上升
C.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D.注射器内有液体
B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
栏目
11
12
13
14
15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36分)
16.(6分)小林同学通过课外书查到了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资料:①二氧化
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②二氧化碳能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点燃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④发光,生成白
色固体和黑色颗粒;⑤生成了氧化镁和碳;⑥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干
冰可作制冷剂;⑦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固体二氧化碳——“干冰”。以上
叙述中(用序号填空):
(1)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1分)(2)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1分)
(3)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1分)(4)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1分)
(5)属于描述现象的是 ;(1分)(6)属于物质的用途的是 。(1分)






上一栏目
填空与简答题
16
17
18
19
下一栏目
20
17.(6分)现有下列数据,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下列空格中。
A.   B.   C.0.1   D.45°  E.90°  F.1
(1)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1分)
(2)在初中化学实验中所用的托盘天平一般准确到 g,量筒准确到
mL。(2分)
(3)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应使用试管夹,试管夹应夹在距试管口 处,
试管里的液体体积不超过容积的 ,试管要与桌面成 的角,试
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旁人。(3分)
B
C
C
A
A
D
上一栏目
填空与简答题
16
17
18
19
下一栏目
20
18.(7分)“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是中学生应具备的化学核心素养。分析如
下实验操作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填字母)。(1分)
C
上一栏目
填空与简答题
16
17
18
19
下一栏目
20
(2)指出图中不正确的实验操作及可能造成的后果。(6分)
① ;
(2分)
② ;
(2分)
③ 。
(2分)
A图操作错误: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后果:会造成药品的污染
B图操作错误:将鼻孔凑到容器瓶口闻气体气味;后果:可能引起中毒
D图操作错误:直接向竖直的试管中加入块状药品;后果:试管底部破裂
上一栏目
填空与简答题
16
17
18
19
下一栏目
20
19.(10分)结合如图所示仪器,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仪器G的名称是 ,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应选用的仪器是 ,
使用该仪器读数时的正确方法是 .
。(3分)
酒精灯
AE
量筒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
最低处保持水平
上一栏目
填空与简答题
16
17
18
19
下一栏目
20
(2)用容积为15 mL的试管盛液体加热时,最多可盛液体 mL,加热过程中,
试管夹应夹持在试管的 。(2分)
(3)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 ,用它取用一种试剂后,未
经 不可再吸取别的液体,使用过程中应始终保持橡胶帽朝 。
(3分)
(4)向试管内装入碳酸钠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
,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 ,然后使试管直
立。(2分)
5
中上部
E(或胶头滴管)
洗涤

倾斜
底部
上一栏目
填空与简答题
16
17
18
19
下一栏目
20
20.(7分)认真观察下列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镁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具有可燃性,取一段镁带,点燃,如图①所示,
则镁带燃烧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理
由是 。(2分)
化学
生成了其他物质
上一栏目
填空与简答题
16
17
18
19
下一栏目
20
(2)图②中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由此说明化
学变化 (填“一定”或“不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2分)
(3)图③中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可见有发光、
发热现象的变化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2分)
(4)由此可以得出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1分)
化学
一定
物理
不一定
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上一栏目
填空与简答题
16
17
18
19
下一栏目
20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19分)
21.(4分)为了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小刚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请你
和小刚一起探究下列问题。
(1)实验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瓶内的植物
进行 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1分)
光合
上一栏目
实验探究题
21
22
23
(2)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会 (填“左移”“右
移”或“不动”)。揭去广口瓶外的黑纸,观察到广口瓶中发生的现象是
,原因是 。

(3分)
左移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植物呼吸作用消耗了广口瓶中的氧气,产生
的二氧化碳气体被澄清石灰水吸收,从而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小于大气压
上一栏目
实验探究题
21
22
23
22.(6分)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气体和水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气体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
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进行实验。(两锥形瓶中均装有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上一栏目
实验探究题
21
22
23
(1)人吸气时,应将活塞A (填“打开”或“关闭”),活塞B (同
上);此时可观察到(1)瓶内的现象是 。
。(3分)
(2)人呼气时,应将活塞A (填“打开”或“关闭”),活塞B (同
上),此时可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是 。
。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呼出的
气体中所含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代谢的产物。(3分)
打开
关闭
液面下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澄清
关闭
打开
液面下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澄清
石灰水变浑浊
石灰水变浑浊
上一栏目
实验探究题
21
22
23
23.(9分)化学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
如下探究。
(1)贝贝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
上。结论:石蜡的硬度 ,且密度比水的 。(2分)
(2)芳芳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
放在火焰中(如图所示)约1 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填“a”“b”
或“c”)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2分)


a
外焰
上一栏目
实验探究题
21
22
23
(3)婷婷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
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1分)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4)三位同学在探究的过程中,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
点燃。
C
上一栏目
实验探究题
21
22
23
【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
【猜想】贝贝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
芳芳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
婷婷认为:可能以上两种情况都有。
【实验方案】换一根较长的导管,并用冷的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导管另一端做点火实验。
上一栏目
实验探究题
21
22
23
【现象与结论】如果观察到 。
现象,则贝贝的猜想正确;(1分)
如果观察到 。
现象,则芳芳的猜想正确;(1分)
如果观察到 。
现象,则婷婷的猜想正确。(1分)
导管口能点燃,去掉毛巾,导管内壁看不到
导管口能点燃,但火焰较小,去掉毛巾,导管内壁能看到冷凝
导管口不能点燃,去掉毛巾,导管内壁可看到有冷凝的固体
冷凝的固体
的固体
上一栏目
实验探究题
21
22
23
(5)熄灭蜡烛后,发现有股白烟冒出,用火柴点燃该白烟,熄灭的蜡烛又重
新燃烧,则关于该白烟的成分,你认为合理的是( )(1分)
A.是二氧化碳
B.是水蒸气
C.是石蜡小颗粒
D.是棉线
C
上一栏目
实验探究题
21
22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