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第2课时 液体压强的计算 连通器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装置中,没有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
2.关于连通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连通器中,若液体不流动,则各部分中的液面一定相平
B.连通器中,各部分中的液面是否相平与容器的形状有关
C.只要底部互相连通的容器都属于连通器
D.连通器中装有同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部分内在同一水平面的压强均相等
3.如图所示,甲、乙两容器间由一斜管相连,管中间有一阀门K,现甲、乙两容器内装有水,且水面相平。当阀门K打开后,管中的水将( )
A.从乙流向甲
B.从甲流向乙
C.不流动
D.无法判断
4.装有一定量水的细玻璃管斜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18所示,则此时水对玻璃管底部的压强为(g取10
N/kg)
( )
图18
A.800
Pa
B.8000
Pa
C.1000
Pa
D.10000
Pa
5.如图19所示,容器中装有水,其中h1=1
m,h2=60
cm,容器的底面积S=20
cm2,则水对
容器底的压力和水对容器顶的压强各是(g取10
N/kg)
( )
A.12
N 4×103
Pa
B.20
N 4×103
Pa
C.20
N 1×104
Pa
D.12
N 6×103
Pa
图19
图20
6.如图20所示,盛有水的杯子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杯子重1
N,高9
cm,底面积为30
cm2,杯内水重2
N,水深6
cm,水的密度为1.0×,g取10
N/kg。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
A.水对杯底的压强为900
Pa
B.水对杯底的压力为2
N
C.水杯对桌面的压强为1000
Pa
D.水杯对桌面的压力为2.8
N
二、填空题
7.如图1所示,液体中A、B、C、D四点的深度分别为 、 、 、
。
图1
8.如图2所示,某被淹小车,车门上顶边露出水面,下底边在水下0.7
m处,下底边受到水的压强是 Pa;若车门被淹部分按矩形计算,被淹面积约为0.8
m2,这扇车门受到水的平均压力相当于 N的重物压在车门上。因此,汽车一旦落入水中,应立即设法从车内逃离,避免因无法开启车门而发生危险。(g取10
N/kg)?
图2
9.如图23所示,一木桶侧壁上有一缺口,木桶侧壁上最长的木板长为0.5
m,缺口处的木板长为0.2
m,桶底内部的底面积为4×10-2
m2。当桶里装足够多的水时,桶底所受水的压强约为 Pa,桶底所受水的压力约为 N。(g取10
N/kg)?
图23
图24
10.如图24所示,容器中装有一定量的液体,若B点的液体压强为2.94×103
Pa,则液体的密度为 kg/m3;A点的液体压强为 Pa。(g=9.8
N/kg)?
11.如图25所示,A、B、C三个容器中分别装有等深度的酒精、水和盐水,三个容器的底面积及容器的质量均相同。则:(均选填“>”“<”或“=”)
链接例3方法指导
图25
(1)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FA FB FC。?
(2)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pA pB pC。?
(3)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A' FB' FC'。?
(4)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A' pB' pC'。?
三、实验探究题
12.小明用一根粗细均匀且两端开口的薄壁玻璃管、薄橡皮膜、刻度尺、烧杯和水(已知
ρ水=1.0×103
kg/m3)来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实验过程如下:
图26
①将玻璃管的一端用薄膜扎好。
②将玻璃管扎有薄膜的一端逐渐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
③往玻璃管内缓慢地加入待测液体直到薄膜变平为止(如图26所示);测出薄膜到水面和液面的距离分别为h1和h2。
④计算待测液体的密度ρ液。
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将玻璃管扎有薄膜的一端放入水中,薄膜向上凸起,玻璃管浸入水中越深,薄膜向上凸起的程度 (选填“越大”“越小”或“不变”)。?
(2)待测液体的密度ρ液= kg/m3。?
四、计算题
13.如图27所示,质量为500
g的薄壁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容器底面积为80
cm2,内装1.5
L的水。求:(g取10
N/kg,ρ水=1.0×103
kg/m3)
(1)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2)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图27
答案
1.B 2.D
3.C 4.A 5.B
6.C
7.30
cm 40
cm 20
cm 50
cm
8.7000 2800
9.2×103 80
10.1.0×103 980
11.(1)< < (2)< < (3)< < (4)< <
12.(1)越大
(2)1.2×103
13.(1)水的质量:m水=ρ水V=1.0×103
kg/m3×1.5×10-3
m3=1.5
kg,
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F=G=m总g=(0.5
kg+1.5
kg)×10
N/kg=20
N,
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2.5×103
Pa。
(2)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ρ水gh=1.0×103
kg/m3×10
N/kg×0.1
m=1×103
Pa,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水=p水S=1×103
Pa×80×10-4
m2=8
N。第九章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第1课时 液体压强特点及大小
一、选择题
1.关于液体压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液体压强是由液体重力产生的,所以液体越重,产生的压强越大
B.因为p=,所以液体压强与容器底面积的大小有关
C.由于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因而液体内部只有向下的压强
D.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2.如图1所示是探究“水的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装置,其中与事实相符的是
( )
图1
3.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利用两端开口的玻璃管、橡皮膜、盛水容器等进行实验。在玻璃管一端扎一块橡皮膜,将玻璃管扎膜端竖直插入盛水容器中,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图2
A.比较图甲和图乙的实验现象,可知同种液体,深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B.比较图甲和图丙的实验现象,可知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C.三个图中的玻璃管侧壁都没有明显的凹陷,说明水对玻璃管侧壁没有压强
D.图丙中,顺着管壁向玻璃管中注入清水,当管内外液面相平时,橡皮膜仍向内凹陷
4.如图3所示,容器中装有水,其底部a、b、c三处的压强分别为pa、pb、pc,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pa>pb>pc
B.pa
C.pa=pb=pc
D.pa>pb=pc
图3
图4
5.如图4所示,向两支相同的试管中注入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发现液面在同一水平线上,比较甲、乙两种液体对试管底部的压强
( )
A.甲大
B.乙大
C.一样大
D.无法确定
6.如图5所示是由长短不齐的木板围成的木桶。用该木桶装满水后,木桶底部所受水的压强的大小取决于
( )
A.木桶的质量
B.木桶的密度
C.木桶最短的一块木板的长度
D.木桶最长的一块木板的长度
图5
图6
7.开口的塑料瓶中有一些水,在侧壁扎一个小孔,水从小孔中流出,如图6所示。则图7中符合小孔处水的压强p与时间t关系的图象是
( )
图7
二、填空题
8.如图8所示,在玻璃管下端和侧面开口处扎上橡皮膜,向玻璃管中倒入适量水,出现了图中所示的现象。
图8
图甲说明:
。?
图乙说明:
。?
9.小强、小红、小刚参加了学校的绘画班,如图9所示为他们创作的简笔画《自由的小鱼》,三幅作品中最具有科学性的是图 ,判断依据是
。?
图9
10.如图10所示,B点和C点所处深度相同,A点比B点深,则各点液体压强的大小关系为pA pB pC。
图10
11.甲、乙、丙三个容器中装有不同的液体,液面相平,如图11所示,已知图中A、B、C三点液体的压强相等,则三种液体的密度关系是ρA ρB ρC。(均选填“>”“=”或“<”)?
图11
图12
12.小明同学在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时,用甲、乙两种液体多次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如图12所示的液体压强随深度变化的图象。则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是ρ甲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ρ乙。?
三、实验探究题
13.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13所示的操作。
图13
(1)实验所用仪器的名称为 ,其所测物理量的大小是通过 来反映的。?
(2)实验前,要注意检查装置的 ,调整实验仪器,使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 。?
(3)甲、乙两图探究的是液体压强与液体 的关系。?
(4)要探究液体压强与盛有液体的容器的形状的关系,应选择 两图进行对比。结论:液体压强与盛有液体的容器的形状 。?
(5)要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选择 两图进行对比。?
(6)图丙中,固定实验仪器金属盒在盐水中的深度,使橡皮膜分别保持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向,这是为了探究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 的压强的大小关系。
14.如图14甲所示,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大小相同且互不相通的A、B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橡皮膜两侧压强不相等时,它会向压强小的一侧凸起。小芸同学用该装置做“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液体深度的关系”的实验。
图14
(1)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应保持容器中A、B两侧液体的 相同。?
(2)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时,小芸同学在A、B两侧倒入深度不同的水后,实验现象如图乙所示。由该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在液体密度相同时,液体深度
,液体压强越大。?
(3)请从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实验过程的可操作性、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等方面写出一条评估意见:
。?
15.[2019·昆明]
为解决山区缺水问题,一些农户修建了水窖,在雨季将雨水收集到水窖中,以备干旱季节使用。小明家也修建了这样一个水窖,形状如图15所示。为便于了解储水情况,小明在水窖底部安装了一个压力传感器,压力大小在显示屏上显示。压力大表示水窖中的水较 。用水过程中发现,虽然每天用水量基本相同,但每天压力下降的大小却不相同,而且随着储水量的减少,压力下降得越来越快,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 。?
图15
答案
1.D 2.B3.C 4.C5.A 6.C 7.B
8.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 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9.丙 液体内部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10.> >
11.> >
12.大于
13.(1)液体压强计
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
(2)气密性 相平 (3)深度
(4)丙、丁 无关
(5)乙、丙 (6)各个方向
14.(1)深度 (2)越大
(3)对不透明液体,不便观察(或由于容器壁、隔板无刻度,不易测准A、B两侧液体的深度,或橡皮膜的弹性好坏影响实验效果等)
15.深 水窖上粗下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