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1.1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1.1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2-22 12:0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正方体展开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数学七年级上册(人教版)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的第四个课时。本章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力。因此本节课让学生多从事动手操作、观察、想象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开展数学交流、活动,引导他们在做数学的活动中获得几何图形的知识与技能,以利于空间观念和想象力的建立和提高。
由于《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指出学生已经在小学五年级上册《空间与图形》的第三单元《观察物体》中学习了从三个方面看物体,并且能根据三视图判断物体的形状和堆砌正方体的个数,同时也学习了简单的立体图形(长方体、圆锥、圆柱)展开图。因此,将《从三个方面看物体》与简单的立体图形(长方体、圆锥、、圆柱、棱柱等)展开图合为一节课。又由于近几年的统测中着重出正方体展开图的题目,基于以上理由,所以将正方形的展开图独立成一课时。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次授课的是初一的学生,他们升上初中三个月,刚刚适应初中的教学方式与教学进度。本班是特色班,学风好,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好、反应较快,初具备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愿望和能力,并能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在听取别人意见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
三、教学目标:
通过动手、观察、操作、推断、分类等教学活动,了解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
能根据展开图初步判断能否围成正方体,能解决有关正方体与其平面展开图的问题,并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形象思维。
通过学生的探讨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正方体的展开图。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以及运用正方体展开图解题
五、教学过程:
问题与情景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课前活动:]
用剪刀把所准备的正方体纸盒按任意方式沿棱展开,并记录所得的展开图,然后折叠回正方体,再以另一种方式展开。动手试一试,看看能得到多少种正方体的展开图?
二、新课讲解:
(一)与本组的同学进行交流,看看得到的正方体的展开图是否相同?所在小组共得到多少种正方体展开图?
(二)问:还有没有其他的正方体展开图吗?我们已经知道多面体可由平面图形围成,或者说把多面体展开以后可得到一个平面图形。那么对于正方体展开以后的平面图形有哪些?能否转换思想,倒过来思考,即看有哪些平面图形可以围成正方体。
在本节课前一天布置学生动手操作:用剪刀把正方体纸盒按任意方式沿棱展开,并记录所得的展开图,然后折叠回正方体,再以另一种方式展开。看看能得到多少种正方体的展开图?
学生分小组交流,然后让其中一组展示成果。其余组作补充。
正方体的展开图是否有一定的规律?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六张6cm×6cm的正方形卡纸,先摆放好,
然后用透明胶粘好,试一试能否折叠成正
方体。记录能与不能的平面展开图。
教师进行指导,并参与学生的讨论,完善学生的成果,进行展示,并用课件进行验证。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正方体的展开图的规律:
“一四一”型:
“一三二”型:
“三三”型:
“二二二”型:
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推断,体会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又从平面图形回归到立体图形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实践中再次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并从中获得数学猜想和数学经验,体会数学活动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这样还能节省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了解正方体的展开图有多种情况,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把未知的转化为已知,把复杂的转化为简单,把立体的转化为平面。
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三)
思考:得出不能拼出正方体的展开图又有什么的规律?
三、巩固练习:见学案
(四)小结:
学生结合具体实例总结,教师完善。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得出不能拼出正方体的展开图的规律:
第(1)种:
属于,因此不能折叠呈正方形。总结为:“一线不过四”
第(2)(3)(4)种:属于
的图形,
也不能折叠为正方体,总结为:“田,凹,7应弃之。”
教师布置内容,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通过对问题的反思,总结,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习惯。
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学习数学,认识数学。
了解学习效果,及时纠正反馈。
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