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人美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人美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12-22 19:22: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一、教学目标分析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学生更了解生活中的近大远小的原理。理解视平线、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应用。学习它能使学生更好的表现空间立体感是绘画作品更真实。
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初步了解透视现象及基本规律,并能运用这些规律表现身边的景物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并且有留意观察的习惯和探究生活中的近大远小透视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分析和讲解,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
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表现身边的景物。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于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早就注意到了,为使学生把感应认知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学过称中我还是要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来引起学生的兴趣。透视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为学生初次接触这种理性化、抽象化的知识会感到难度较大,这就需要我们提前进行渗透,做好铺垫,如课前提出问题、留观察作业、收集相关资料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同样的物体在近处时大,在远处时小。同学们能不能找一些这样的例子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路。。。。。。房。
师:同学们真是观察生活的有心人啊!但在观察这些现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像这种同样的物体处在不同位置时,在观者眼里出现近大远小的变化在绘画上就叫透视现象。
板书课题: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二)、讲授新课。
①透视是绘画中的术语,那么什么是透视呢?就是用线条或着色彩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的方法。透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形体透视。二是空气透视,形体透视是根据光学和几何学的原理,在平面上用线条来标识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光线投影的科学。空气透视:研究和表现空间的距离。
②用简笔画形式表达出来!问:他们有哪些透视现象(除了色彩方面)。
生: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近清晰远模糊。。。。。。
师:哇,好厉害。同学们发现这么多透视现象,那么在仔细观察。观察在绘画上色时色彩有哪些变化?
生:近处亮一些,鲜艳一点,远处灰暗一些。
师:假如,老师让XXX站在路的一端向另一端跑我不说停,他就不准停,最终由于道路两旁的树木向远处逐渐缩小最终会缩到一点,这个点就叫做消失点的水平线就是视平线。通过消失点的水平线就是视平线。通过消失点的垂直线。这些在画面上通常是不用画出来的。
③师: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现在我们就去看看艺术家是怎样处理画面中的透视现象的?
④我们今天研究透视就是要解决如何把现实世界里的三维空间立体事物表现在一个平面上?
? ? 老师在黑板上做范画。
四、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寻找生活中熟悉的具有透视现象的画面,表现出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再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给它填加上人物以及交通工具等,让它变得更美。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五、评价拓展
学生互评,从他人的作品中学习和借鉴,相互学习,不断提高。
六、板书设计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近大远小
近高远低
近宽远窄
近清晰远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