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6-2020年科学中考(物理)试题分类(1)——物质的性质(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2016-2020年科学中考(物理)试题分类(1)——物质的性质(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4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2-22 19:29: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47140011544300
浙江省2016-2020年科学中考(物理)试题分类(1)——物质的性质
一、单选题
1.(2019·台州)下列是关于水蒸发致冷现象的解释,
①水分子运动速度有大有小;
②剩余的水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③剩余的水分子运动速度相对较小;
④速度大的水分子动能大,更易摆脱周围分子的“束缚”,跑到空气中。
此解释合理的顺序是(?? )
A.?①④③②???????????????????????????B.?②③①④???????????????????????????C.?③①④②???????????????????????????D.?④③②①
2.(2019·杭州)对于同一物态的某种物质,根据c= QmΔt 得知(?? )

A.?比热跟热量成正比????????????????????????????????B.?比热跟质量成反比
C.?比热跟温度变化成反比?????????????????????????D.?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跟质量与温度变化的乘积之比是个恒量
3.(2019·绍兴)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固的是(?? )
A.?湖水结冰 ???????????????????????????????B.?雾气消散
C.?露珠形成 ????????????????????????????????D.?冰雪消融
4.(2019·嘉兴)从2019年5月20日起,用普朗克常数定义质量的单位一千克,以代替工作了100多年的国际千克原器(如图)。下列有关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体积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千克???????????????????????????B.?实验室可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C.?千克原器因生锈而质量减小,故不宜作为标准????D.?物体的质量不会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5.(2019·金华)国际千克原器作为质量计量标准,由铂依合金制成,科学家发现其质量有极微小变化。2019年5月20日,服役129年的国际千克原器退役,今后将使用普朗克常量来定义千克,以提高千克定义的精确性。下列关于国际千克原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铂依原子不做热运动,不具有内能?????????????????????B.?用铂依合金制作的原因之一是其耐磨损
C.?保存在双层玻璃钟罩内有助于防氧化、防腐蚀????D.?质量变化过程中,所含铂依合金的多少发生变化
6.(2018·宁波)如图是某网友在四月拍摄的某地雪景:积雪初融后,在某停车场上出现了一个个“雪馒头”,甚为奇特。雪堆正下方是方形地砖,每块方形地砖周围是条形砖。气象专家调研发现:四周条形砖比中间方形地砖具有更好的导热性和渗水性。关于形成“雪馒头”景观的解释肯定不合理的是( ???)
A.?空气温度较低是“雪馒头”得以保留的原因之一??????????B.?方形地砖导热性差是形成“雪馒头”景观的原因之一
C.?太阳辐射导效条形砖上方的雪比方形地砖上方的雪更易熔化??????????D.?地表热量易通过条形砖及四周缝隙传递,使条形砖上的雪更易熔化
7.(2018·杭州)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下列实验过程中没有用到这一科学原理的是(?? )
A.?用天平测出某物体的质量????????????????????????????????????B.?用弹簧秤测出测出某物体的重力
C.?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D.?用pH试纸测出某溶液的pH
8.(2018·衢州)用温度计测量热水温度时,温度计内煤油液面慢慢升高。“煤油液面升高”是因为煤油的(??? )
A.?体积变大???????????????????????????B.?重力变小???????????????????????????C.?质量变大???????????????????????????D.?密度变大
9.(2017·湖州)电水壶是常用小家电.下列有关电水壶烧水的观察和思考,正确的是(  )
A.?加热过程中,水的内能通过热传递改变???????????????????B.?加热过程中,水的热量不断增加
C.?沸腾时,所冒的“白气”是水汽化产生的水蒸气?????D.?沸腾时,继续吸热水温不断上升
10.(2017·嘉兴)观察自然现象,通过实验研究揭示其原理,并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这是科学学习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各项的现象、原理与应用之间不对应的是(?? )
选项
A
B
C
D
现象
高山上,普通的锅难以将饭煮熟
刮风时,窗帘向外飘
晾在通风处的衣服干得快
煮熟的汤圆浮在
水面上
探究原理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气压与流速的关系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物体的浮沉条件
应用
高压锅
飞机
吸尘器
轮船
A.?A???????????????????????????????????????????B.?B???????????????????????????????????????????C.?C???????????????????????????????????????????D.?D
11.(2016·温州)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原来如此》《冰雪危情》中一位体验者准备借用湿围巾从冰窟中自救爬出冰窟的情景,体验者只需将自己脖子上的围巾取下打湿后再抛到坚固的冰面上,几秒钟后便可以用力拽住围巾将自己从冰窟中拉离水面从而实现自救。下列对该情景中的说法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体验者用围巾将自己拉离水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体验者将自己拉离水面时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体验者将自身拉离水面时体验者拉围巾的力大于围巾对他的拉力
D.?体验者自救时将湿围巾抛在冰面上发生了凝固现象,这个现象要放热?????????????
12.(2016·杭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雾、露都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C.?夏天吃棒冰时,棒冰在嘴里发生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D.?冬天人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13.(2016·缙云)在冬季室温下质量相等的A、B两物体,把A物体放入一杯热水中达到热平衡后,水温降低了5℃;取出A物体后再把B物体放入这杯水中,达到热平衡后水的温度又降低了5℃。如果没有热损失,这两个物体比热大小的关系是(???? )

A.?A物体的比热较大??????????????B.?两物体的比热相等??????????????C.?B物体的比热较大??????????????D.?无法比较
14.(2016·湖州)许多科学事实是人类经过长期观测和实验获得认知的,知道这些科学事实能更好地帮助我们认识自然,下列叙述中,不符合科学事实的是(? )
A.?蛋白质是生物的遗传物质????????????????????????????????????B.?月相呈现周期性变化
C.?引起食物腐败的是微生物????????????????????????????????????D.?液体的沸点会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
二、填空题
15.(2020·湖州)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水体进行水分交换的过程。通过水循环,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了密切的联系。
(1)陆地和海洋中的水以蒸发的形式转化为大气水,其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温度和________等因素有关。
(2)水体在陆地和海洋之间输送的环节主要是水汽输送和________。
16.(2020·舟山)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下雨天,老师常会提醒学生小心地滑,原因是路面有雨水,鞋底和路面之间变得光滑,________减小,容易摔倒。学生进入教室前,甩动雨伞,伞上的雨水就会被甩出,原因是雨水具有________。值日同学将地面上的积水扫开,目的是通过________使蒸发加快。
17.(2019·杭州)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根据图像的特征和信息,可以判断该物质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__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这种物质液体的比热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固体的比热
18.(2019·湖州)我们经常会看到一边行驶一边向空中喷雾的汽车,人们形象地将它称为雾炮车(如图)。喷向空中的水雾能使尘埃粒子快速沉降到地面,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1)喷向空中的水雾,有许多在掉向地面之前已经在空中散失了,还能起到降温作用。其原理是________?。
(2)该雾炮车的发动机是柴油机。柴油机四个冲程中的________冲程实现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从新驱动雾炮车前进。
19.(2018·台州)如图,密闭玻璃瓶内的水恒温放置几天后,液态水不会减少也不会增加,并不是瓶内的水既不汽化也不液化,而足瓶内存在着汽化和液化的动态平衡过程。
(1)请你从分子的角度简要解释瓶内液态水体积保持不变的原因。________。
(2)自然界中存在很多这样的动态平衡,如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存在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的动态平衡。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再举1个类似的动态平衡例子。________。
20.(2018·温州)2018年5月5日,夏威夷的基拉韦厄火山喷发。
(1)火山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有时会给人类带来灾害。请再举一例由地壳运动引起的自然灾害:________
(2)基拉韦厄火山喷发的炽热岩浆流入海洋,导致海洋上空形成浓厚的白雾,白雾形成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21.(2017·丽水)2017年4月22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如图),天舟一号的任务之一是将储箱内的推进剂(液态燃料和液态氧)分别输送给天宫二号。
(1)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后一起运动,若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飞船是________的;
(2)液态氧可由气态氧经过________而形成(填物态变化名称);
(3)要完成本次推进剂补给任务,天舟一号储箱内的压强比天宫二号储箱内的压强________。
22.(2016·绍兴)如图的粒子模型可以解释物态变化中的 ________现象。
?
23.(2016·嘉兴)利用结构图对一些化学概念进行梳理是常用的学习方法,某同学用如图表示了一些概念间的关系,试回答:
(1)若图中A、B、C代表酸、碱、盐三类物质,则大圈可代表________.
(2)若图中大圈表示吸热的物态变化,则A、B、C不可能代表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写出一个名称即可).
24.(2016·宁波)2016年1月21日,“霸王级”寒潮来袭,狂风大作,当晚宁波气温低至﹣7℃.第二天,东钱湖岸边树木的枝条上挂满冰凌。
(1)1月21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地球的________半球
(2)在大风作用下,湖水拍击到岸边的树木上,水在低温下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冰凌。
(3)寒潮过后,有些“枯萎”植物的地上部分被园林工人剪除。一段时间后,这些植物抽出新芽重焕生机。在被剪去地上部分后到刚长出新芽的过程中,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质量会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25.(2019·衢州)托盘天平是一种精密测量仪器,某实验室天平的配套砝码及横梁标尺如图。
(1)小科发现砝码盒中的砝码已磨损,用这样的砝码称量物体质量,测量结果将________。
(2)小科观察铭牌时,发现该天平的最大测量值为200g,但他认为应为210g。你认为小科产生这种错误想法的原因是________?。
(3)小江认为铭牌上最大测量值没有标错,但砝码盒中10g的砝码是多余的,而小明认为砝码盒中所有的砝码都是不可缺少的。你认为谁的观点是正确的,并说明理由:________。
26.(2016·温州)2015年的寒冬给人民的生活、生产带来很多困难。特别是北方的城市道路都结上冰,给交通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小王同学在上学的路上看到抢险队员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洒大量的盐,他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含盐的冰熔化时跟纯净的冰熔化特点有何不同?含盐浓度不同的冰,熔化特点有无区别?为此,他进行了下列探究过程:
(1)他用同样多的纯水、淡盐水、浓盐水制得纯冰、淡盐冰、浓盐冰,然后将这些冰弄碎放入试管中,在冰块中插入温度计,记下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试管中冰块________的变化。在选择冰块吸热方式时有如图所示的三种方法,请你为他选择一种最佳的方法。你选择的方法是________(选填: “A”或“B”或“C”)。(当时的室温大约是8℃)在相同条件下测量三者的温度变化,得到三条温度变化曲线(纯冰对应曲线①、淡盐冰对应曲线②、浓盐冰对应曲线③)。
(2)分析曲线图可知:利用盐水制成的冰________(选填: “是”或“不是”)晶体。实验中淡盐冰的熔点是________℃。
(3)根据分析可以得到: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洒盐,可以________(选填: “提高”或“降低”)冰的熔点,并且含盐浓度越高的冰,能在更________(选填: “高”或“低”)的温度下熔化。
(4)小王发现纯冰完全熔化成纯水后,继续加热,纯水的温度会继续升高,但比纯冰熔化前温度升高更慢,每5min只能升高约4℃。出现以上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________。?
四、解答题
27.(2020·金华·丽水)科学创新小组设计并制作了一个能将水温调控在48℃左右的自动控温杯,结构示意图如图甲,其夹层填充物为海波晶体(熔点为48℃)。小组同学为检测该自动控温杯控温功能,做了如下测试:①在杯中装满100℃的水,盖紧杯盖,摇动杯子,水温下降到48℃并稳定在此温度一段时间;②t2时,将杯内的水倒掉,迅速加入20℃的水,盖紧杯盖,摇动杯子,水温上升到48℃并保持。上述检测过程中水温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请用所学知识解释图乙中ac段水温变化的原因。(提示:图乙中de段不必作答)
28.(2020·温州)英国物理学家斯特林于1816年发明了“斯特林发动机”。斯特林发动机气缸内工作介质易汽化、易液化,该介质经过吸热膨胀、冷却压缩的循环过程输出动力,因此又被称为热气机。某工程师按照“斯特林发动机”原理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模型机,工作过程中飞轮持续旋转如图乙。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飞轮能持续转动的工作原理。

?
29.(2019·温州)气体的密度与压强有关。为测量实验室内空气的密度,小明在实验室按如图所示步骤进行实验:
①如图甲,将一打足气的足球,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测得溢出水的体积为426毫升。
②如图乙,将500毫升装满水的量筒倒置于水槽中,用气针和乳胶管将足球中的气体慢慢排入该量筒,同时调整量筒的位置,当量筒内外水面都与500毫升刻度线相平时,停止排气。共排气10次。
③如图丙,拔除气针和乳胶管,把排气后的足球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测得溢出水的体积为420毫升。
(1)图乙中,当量筒内外水面都与500毫升刻度线相平时停止排气,其目的是________。
(2)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实验室中空气的密度。
30.(2019·金华)小丽在商场里买到一个有趣的玩具“喝水鸟”(如图甲):只要往头部滴一次水,且鸟身前面放一杯水,就能实现“低头喝’水——抬头——又低头‘喝’水——又抬头……”反复运动(如图乙)。仔细观察发现,“喝水鸟”由玻璃制成,鸟身由一支点承托,头部、玻璃管和底部连通并充满乙醚(易挥发,易液化),且整体密封。请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喝水鸟”能反复运动的原因。

31.(2018·嘉兴)全球在建规模最大的水电枢纽工程一一我国白鹤滩水电站进入全面建设阶段,按设计,水电站总库容206.27亿立方米,混凝土双曲拱坝最大坝高289米,顶宽13米,最大底宽72米,电站左岸、右岸地下厂房共有16台水轮发电机组。建成后具有以发电为主,有防洪、拦沙、改善下游航运条件和发展库区通航等综合效益。
(1)水电站库区建成后,该地区空气湿度会增大,这与水的________(填态变化名称)有关.
(2)从压强角度分析说明水电站混凝土双曲拱坝筑成“上窄下宽”的好处。
(3)水电站枢纽最大总泄洪量约为42000立方米/秒,泄洪6分钟即可装满一个西湖。若以最大总泄洪量泄洪,6分钟内所出水的质量是多少?
32.(2018·衢州)杨梅酸甜爽口,是人们喜爱的水果之一,但它的保鲜期很短,通常只有1-2天。为延长其保鲜期,人们常常将杨梅放在保鲜袋中,扎口后再置于冰箱里冷威。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杨梅这样保存能延长保鲜期的原因。
33.(2017·丽水)“童话云和”盛产木制玩具,是著名的木玩之城。小科同学从某玩具厂得到三块相同的积木,利用该积木和简单的器材在家里进行了“科学小实验”,请分析回答:
(1)称得一块积木的质量为144克,测得该积木的长10厘米、宽6厘米、高4厘米,则积木的密度为________克/厘米3;
(2)当将积木搭成如图三种方式时,积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大小关系为________(用P甲、P乙、P丙表示);
(3)把一块积木放入水中,若要使积木的上表面恰好浸没,则在积木上至少要施加多大的力?
34.(2016·嘉兴)文明出行,人人有责.近年来,因不遵守交通法规而造成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1)开车打电话发生车祸的风险比正常驾驶高4倍以上,原因是影响了中枢神经系统中________处理信息的能力.
(2)车辆超载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现有一辆核准载重为7吨,车厢体积为8米3的货车,若该车装满沙子,试通过计算判断该车是否超载?(ρ沙=1.6×103千克/米3)
(3)汽车司机开车时,常因发现意外情况而紧急刹车,从看到情况到操纵制动器所通过的距离叫反应距离,制动刹车后,汽车继续前行的距离叫制动距离,下表是一辆性能良好的汽车在干燥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刹车后,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速度(千米/时)
反应距离(米)
制动距离(米)
60
11
20
80
15
34
100
19
54
表中数据说明了什么?据此请给汽车司机开车提一条建议.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A
【解析】【分析】解释水蒸发致冷时,先描述水分子的运动速度有差异,再说明哪部分水分子容易跑到空气中,最后说明剩余水分子的速度大小,进而判断剩余水的内能和温度变化。

【解答】关于水蒸发致冷的现象,解释如下:
①水分子运动速度有大有小;
②速度大的水分子动能大,更易摆脱周围分子的“束缚”,跑到空气中。
③剩余的水分子运动速度相对较小;
④剩余的水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那么正确的顺序是:①④③②。
故选A。
2.【答案】 D
【解析】【分析】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物质吸收的热量、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据此解答。
【解答】根据公式 ? c=QmΔt可知,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跟质量与温度变化的乘积之比是它的比热容;?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物质吸收的热量、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故A、B、C错误,而D正确。
故选D。
3.【答案】 A
【解析】【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判断物质的初态和末态即可。
【解答】A.湖水是液态,冰是固态,因此湖水结冰是凝固现象,故A符合题意;
B.雾气是液态,水蒸气是气态,雾气消散是汽化现象,故B不合题意;
C.水蒸气是气态,露珠是液态,因此露珠的形成是液化过程,故C不合题意;
D.冰雪是固态,水是液态,因此冰雪消融是熔化过程,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4.【答案】 D
【解析】【分析】(1)水的密度会随着状态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2)弹簧测力计是测力的工具;
(3)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分发生反应生成铁锈,因此质量会增加;
(4)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质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解答】A.如果水的密度是1g/cm3 , 那么1m3的水质量是1kg;但是水的密度会发生变化,因此1m3的水质量也会发生变化,故A错误;
B.实验室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而不是质量,故B错误;
C.千克原器因生锈而质量增大,故C错误;
D.物体的质量不会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D正确。
故选D。
5.【答案】 A
【解析】【分析】物体都由分子、原子和离子 组成(水由分子组成,铁由原子组成,盐由离子组成),而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且是无规则的运动。分子的热运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0℃的情况下也会做热运动,内能就以热运动为基础),物体的温度越高,其分子的运动越快。内能从微观的角度来看,是分子无规运动能量总和的统计平均值。在没有外场的情形下分子无规运动的能量包括分子的动能、分子间相互作用势能以及分子内部运动的能量。
【解答】A、铂依合金是固体,其分子依然运动,只是比较弱,任何物质在任何情况都有内能;故A错误;
B、铂依合金固体在129年才发生极微小的变化,且铂依合金硬度较大,所以耐磨损;故B正确;
C、铂依合金保存在双层玻璃钟罩内可以隔绝与空气的接触,可以防止铂依合金的氧化和腐蚀;故C正确;
D、质量代表所含物质的多少,当铂依合金质量发生变化时,其含量一定发生改变;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6.【答案】 C
【解析】【分析】导热性反映了物体传导热量的能力,导热性好的物体在接受热量后温度升高且能将热量传递给与其接触的物体。据此解释题中现象。
【解答】根据专家的调研发现:四周条形砖比中间方形地砖具有更好的导热性和渗水性。可知,在太阳的照射下,条形砖由于导热性好,所以吸收太阳辐射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再将热量传递给上方的雪,所以雪熔化的快。而中间方形砖由于导性性差太阳照射下热量吸收少所以雪熔化速度慢。所以C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C
7.【答案】 C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常见的观察和测量的理解;
【解答】A、用天平测出某物体的质量,物体是待测量,最后得出的数据是与公认标准比较的过程;故A正确;
B、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的重力,物体的重力是待测量,得出物体重多少N,是标准量比较后的结果;故B正确;
C、 显微镜观察血液流动,仅仅是观察而已,并没有得出相关与标准量有关的数据;故C错误;
D、 测溶液的pH,需要与标准比色卡进行比较;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8.【答案】 A
【解析】【分析】温度计是可以准确的判断和测量温度的工具,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
【解答】A、煤油受热膨胀,体积增大;故A正确;
B C、温度计是密封的装置,煤油的质量是不变的,G=mg 所以重力也不变;故B C错误;
D、 ρ=mV ,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密度减小;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9.【答案】 A
【解析】【分析】(1)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内能;(2)热量是一个过程量;(3)是白气都是液化;(4)液体沸腾的特点是:吸热但温度不变;
【解答】解:A、如图所示,电热水壶加热过程中,水的内能通过热传递改变,故A正确;
B、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故B错误;
C、白气是一些小液滴,即是沸腾时,温度比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故C错误;
D、液体沸腾的特点是吸热,但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10.【答案】 C
【解析】【分析】现实生活中一些物体的原理应当了解,不同的物体因其用途不同,所以运用原理也不同。需要掌握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气压与流速的关系,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以及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原理。
【解答】A、根据气压越低,沸点越低的原理,高山上煮饭难以烧熟,高压锅的原理是通过增大压强,从而增大沸点,故A正确;
B、刮风时,窗帘向外飘是因为刮风一侧气体流速快,压强小,房间气压大于外面,将窗帘吹起,飞机机翼也是利用这个原理,故B正确;
C、通风处的衣服干得快是利用气体流速快,蒸发速度加快的原理,吸尘器利用的是气压,故C错误;
D、煮熟的汤圆体积大,排开水的体积增大,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因此上浮,与轮船的原理相同,故D正确。
故选:C
11.【答案】 C
【解析】【分析】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的作用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但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凝固是放热的过程,熔化是吸热的过程。
【解答】解:A、体验者用围巾将自己拉离水面说明体验者由静止变为运动,所以A正确;
B、体验者用力拽住围巾的同时围巾对体验者也施加力的作用,所以B正确;
C、体验者拉围巾的力等于围巾对他的拉力,所以C错;
D、湿围巾抛在冰面上发生了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所以D正确。
故选C。
12.【答案】 C
【解析】【分析】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状态变化,吸热和放热情况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解答】解: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升华,需要吸热.故A错误;
B、雾、露都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B错误;
C、冰棍是固体,吃在嘴里变成液体是熔化,熔化吸热.故C正确;
D、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13.【答案】 C
【解析】【分析】先判断出在达到热平衡时,A、B两物体哪个物体温度变化大,再判断物体比热的大小。
【解答】在室温下A、B两物体温度与室温相等,则物体A、B的初始温度相等,设为t1 , 设开始时水温为t0 , A在水中达到热平衡后温度变化了??tA=t0-5-t1;B在水中达到热平衡后温度变化了?tB=t0-5-5-t1=t0-10-t1 , 所以△tA>△tB。在这两种情况下,水释放出的热量QA=QB=m水c水?t水=5m水c水相等,而QA=mAcA?tA , QB=mBcB?tB , 又因为mA=mB , ?tA>?tB , 所以cA<cB。
故答案为:C
14.【答案】 A
【解析】【分析】(1)染色体的化学成分包括蛋白质和DN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相的更替周期是29.53天,称为一个朔望月,它是历法中历月和星期的来源.(3)食品腐烂的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因此食品贮存的原理都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4)沸点与气压成正比.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熟练掌握各科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解:A、DNA是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A符合题意;
B、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娥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娥眉月﹣﹣新月,就这样循环,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B不符合题意;
C、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C不符合题意;
D、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成正比: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填空题
15.【答案】 (1)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2)径流(或“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解析】【分析】(1)根据影响蒸发的三要素进行解答;
(2)水循环的基本环节包括: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陆地和海洋中的水以蒸发的形式转化为大气水,其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温度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等因素有关。
(2)水体在陆地和海洋之间输送的环节主要是水汽输送和径流(或“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
16.【答案】 摩擦力;惯性;增大液体的表面积
【解析】【分析】(1)减小摩擦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改变接触面;④变滑动为滚动;
(2)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3)影响液体蒸发的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上空气流动的快慢;
【解答】(1)下雨天,老师常会提醒学生小心地滑,原因是路面有雨水,鞋底和路面之间变得光滑,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形,因此摩擦力减小,容易摔倒。
(2) 学生进入教室前,甩动雨伞,伞上的雨水就会被甩出,原因是雨水具有惯性。
(3)值日同学将地面上的积水扫开,增大了水的表面积,目的是通过增大液体的表面积使蒸发加快。
17.【答案】 晶体;80;吸热;大于
【解析】【分析】(1)晶体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2)晶体在熔化时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就是它的熔点;
(3)由于实验时使用相同的加热方式,因此时间相同就意味着吸收的热量相同;AB段是固态,CD段是液态,比较10min内升高温度的多少;根据公式 c=Qm△t可知,△t越小,比热容越大。
【解答】?该物质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说明它有熔点,因此它是晶体,而它的熔点是80℃;在熔化过程中,它需要不断的吸热;
AB段该物质是固态,10min内从50℃升高到80℃,那么升高的温度△t=30℃;CD段该物质是液态,10min内温度从80℃升高到100℃,那么升高的温度△t'=20℃;因为△t>△t',所以c固<c液。
18.【答案】 (1)汽化(蒸发)吸热
(2)做功
【解析】【分析】(1)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汽化可以吸热;
(2)四冲程内燃机的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解答】(1)喷向空中的水雾,有许多在掉向地面之前已经在空中散失了,还能起到降温作用。其原理是 :汽化(蒸发)吸热;
(2)、该雾炮车的发动机是柴油机,柴油机四个冲程中的做功冲程实现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从新驱动雾炮车前进。
故答案为:(1)汽化(蒸发)吸热;(2)做功
19.【答案】 (1)水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液态水中的分子有一部分运动到上方的空气中,空气中的水分子有一部分运动到液态水中,两者的数量保持一致
(2)人体体温的恒定,是由于人体内产热与散热的动态平衡(其他合理答案举例:饱和溶液 中存在溶解和结晶的动态平衡,人体内的水盐平衡;血糖浓度能保持相对稳定,大气成分的稳定等。)
【解析】【分析】(1)从“汽化和液化的动态平衡”入手分析。
(2)结合所学知识思考。
【解答】(1)水的液化是空气中的水分子有一部分运动到液态水中,水的汽化是液态水中的分子有一部分运动到上方的空气,它们处于动态平衡,即意味着两者的数量保持一致。
(2)人体体温的恒定,是由于人体内产热与散热的动态平衡;饱和溶液中存在溶解和结晶的动态平衡;人体内的水盐平衡;血糖浓度能保持相对稳定;大气成分的稳定。
故答案为:(1)水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液态水中的分子有一部分运动到上方的空气中,空气中的水分子有一部分运动到液态水中,两者的数量保持一致。
(2)人体体温的恒定,是由于人体内产热与散热的动态平衡(其他合理答案,如:饱和溶液中存在溶解和结晶的动态平衡;人体内的水盐平衡;血糖浓度能保持相对稳定;大气成分的稳定等)。
20.【答案】 (1)地震
(2)汽化和液化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作用力来自热能、化学能、重力能以及地球旋转能等。由地球内部这些力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地球的内力作用。大陆上的山地、盆地、高原等,大洋底部海岭、海盆、海沟等地形的形成过程中,内力作用起着主导作用。汽化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相变过程。液化是指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相变过程。
【解答】(1)地壳运动是由地球的内力导致的,而由地球内力导致的现象有地震、山脉、裂谷、海洋的形成等等;而属于灾害的是地震;故答案为:地震;当炽热的岩浆流入海洋时,会对海洋中水进行加热,温度升高汽化加快,而热的蒸汽进入空气中遇冷液化,则是我们看到的白雾;故答案为:汽化和液化;
故答案为:(1)地震;(2)汽化和液化。
21.【答案】 (1)静止
(2)液化
(3)大
【解析】【分析】(1)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2)液化指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会对外界放热;(3)物体所受的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压强用来比较压力产生的效果,压强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解答】(1)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宫一号相对于天宫二号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天宫一号飞船是静止的;
(2)液态氧可由气态氧经过液化形成;
(3)天舟一号储箱内的压强比天宫二号储箱内的压强大,从而可以将推进剂补给给天宫二号。
故答案为:(1)静止;(2)液化;(3)大。
22.【答案】 蒸发
【解析】【分析】物质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相变过程成为蒸发。
【解答】看图可知,水分子间距离变大,烧杯中液态的水变为水蒸气散到空气中去,这个过程是蒸发。
23.【答案】 (1)化合物
(2)凝固(或液化、凝华)
【解析】【分析】(1)根据物质间的分类关系分析解答; (2)根据物态变化间的能量变化关系分析解答;本题考查不同物质分类的关系和对物态变化过程及其吸热和放热现象的理解.
【解答】解:(1)酸、碱、盐三类物质都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所以若图中A、B、C代表酸、碱、盐三类物质,则大圈可代表化合物或纯净物;(2)若图中大圈表示吸热的物态变化,则A、B、C应该都是吸热变化,在物态变化的六个过程中,熔化、汽化和升华过程都需要吸收热量,凝固、液化和凝华过程都需要放出热量.则不可能代表的物态变化是凝固、液化、凝华;
故答案为:(1)化合物(或纯净物);(2)凝固(或液化、凝华);
24.【答案】 (1)南
(2)凝固
(3)减小
【解析】【分析】(1)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1月21日位于冬至日和春分日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北运动。
(2)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
(3)这些植物在被剪去地上部分后,没有绿叶,只能进行呼吸作用。
【解答】(1)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1月21日位于冬至日和春分日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2)湖水拍击到岸边的树木上,水在低温下凝固成冰,从而形成钱湖岸边树木的冰凌。
(3)这些植物在被剪去地上部分后,没有绿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要消耗有机物,所以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质量会减少。
故答案为:(1)南;(2)凝固;(3)减少
三、实验探究题
25.【答案】 (1)偏大
(2)小科认为砝码的质量之和为205g,标尺最大刻度为5g,所以该天平的测量值为210g
(3)小明的观点正确,少了10g的砝码,运用其他砝码及游码将无法完成某些200克以内的质量值(精度范围内)的称量。(或小江观点正确,因为少了10g的砝码,在测量某些用“左物右码”的放置方法无法完成称量的质量值时,可将5g砝码放天平左盘,其他砝码放右盘,同样可以完成这些质量值的测量(未答“5g砝码放天平左盘”不给分)。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测量仪器--托盘天平的认识和应用,及称量过程中的误差分析。
【解答】(1)砝码被磨损,即其真实质量小于其标注的质量,但在读数的过程依然按照砝码上标注的数值进行读取,则会导致读数偏大;
(2)由图可知,砝码的总质量是100g+50g+20g+20g+10g+5g=205g,游码有5g,所以其可称量的物体总质量一共是205g+5g=210g;
(3)该题答案是不确定,只要合理即可;缺了10g砝码可能会导致最大量程范围内的某些质量无法称量出来,比如15g、35g等;或者可以说小江的正确,缺少的10g可以通过在把5g砝码放在左盘跟物体一起称量组合成10g也可以完成测量;
故答案为:(1)偏大;(2) 小科认为砝码的质量之和为205g,标尺最大刻度为5g,所以该天平的测量值为210g;(3) 小明的观点正确,少了10g的砝码,运用其他砝码及游码将无法完成某些200克以内的质量值(精度范围内)的称量。(或小江观点正确,因为少了10g的砝码,在测量某些用“左物右码”的放置方法无法完成称量的质量值时,可将5g砝码放天平左盘,其他砝码放右盘,同样可以完成这些质量值的测量(未答“5g砝码放天平左盘”不给分)。
26.【答案】 (1)物态(状态);A
(2)是;-3
(3)降低;低
(4)水的比热容是冰的比热容的2倍(水的比热容更大)
【解析】【分析】(1)在对固体进行加热时,为使固体能均匀受热,需将固体弄碎然后加入试管,将试管放入水中进行加热;
(2)根据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是否变化即可判断是晶体还是非晶体,若温度不变的是晶体,反之,则是非晶体;
(3)冰中含盐可以降低水的凝固点,使雪更容易融化;稀溶液的凝固点总是比纯溶液的低,这样,撒盐后,温度也许在0℃以下,但是还没有到盐水的凝固点,冰当然就化了.晶体中含有杂质,晶体的熔点由于杂质的存在或外界压强的变化而变化,含有杂质、外加压强变大,都会使晶体的熔点降低。
(4)不同物体吸热本领不同。
【解答】解:(1)由于冰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热.A图将试管放入开水中,使冰能不断吸热熔化,又能及时观察冰的熔化状态.B图中用酒精灯加热,由于火焰温度较高,会使冰熔化过程加快,来不及观察.C 图中将试管放入空气中,当时室温保持10℃不变,会使冰的熔化过程加长,因此选择A图加热;
(2)由图象可知:
①纯冰熔化时,当时间为20分钟时,温度为0℃时,冰才开始熔化,温度保持0℃不变,故冰是晶体,熔点为0℃;
②淡盐冰当时间为时间为10分钟时,温度为-3℃时才开始熔化,故淡盐冰的熔点为-3℃;
③浓盐冰当时间为时间为3分钟时,温度为-7℃时才开始熔化,故淡盐冰的熔点为-7℃;
(3)冰雪中撒入盐后,降低了熔点,冰雪就会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开始熔化,可以使冰雪尽快地熔化.
(4)三种物质都未熔化前取升高相同的温度,可以看出浓盐冰对应曲线加热时间最短,所以含盐浓度越高的冰熔化前升温越快.
故答案为:(1)物态,A;(2)是、-3;(3)降低、低、;(4)水的比热容是冰的比热容的2倍(水的比热容大)。
四、解答题
27.【答案】 ①根据乙图可知,当水温高于48℃时,海波不断从水中吸热,因此水位不断的下降,即ab段;
②当水温达到48℃时,海波和水的温度相同,二者之间不存在热传递,因此水温保持不变,即bc段。在此过程中,海波已经熔化;
③当加入20℃ 的水后,由于水温低于48℃,所以水会从海波中吸热,因此温度升高,直到48℃保持不变。在此过程中,海波不断放出热量发生凝固现象,即de段。
【解析】【分析】海波是一种晶体,在温度到达熔点前,吸热温度不断升高;当温度到达熔点后,吸热但温度不变。当它放热时,温度仍然保持不变,但是却由液态变成固体发生凝固现象,据此对整个过程中的水温变化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①根据乙图可知,当水温高于48℃时,海波不断从水中吸热,因此水位不断的下降,即ab段;
②当水温达到48℃时,海波和水的温度相同,二者之间不存在热传递,因此水温保持不变,即bc段。在此过程中,海波已经熔化;
③当加入20℃ 的水后,由于水温低于48℃,所以水会从海波中吸热,因此温度升高,直到48℃保持不变。在此过程中,海波不断放出热量发生凝固现象,即de段。
28.【答案】 酒精灯加热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热气缸中的工作介质吸热汽化膨胀,推动活塞A向右运动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由于飞轮具有惯性,带动活塞A向左运动,活塞A将热气缸中的工作介质推入冷气缸并液化,活塞B又将介质推回热气缸。如此反复。
【解析】【分析】根据乙图描述的四个环节,注意分析每个环节中活塞的运行方向,里面气体的存在状态以及能量的转化,从而对热气机的工作过程进行描述。
【解答】 酒精灯加热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热气缸中的工作介质吸热汽化膨胀,推动活塞A向右运动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由于飞轮具有惯性,带动活塞A向左运动,活塞A将热气缸中的工作介质推入冷气缸并液化,活塞B又将介质推回热气缸。如此反复。
29.【答案】 (1)使量筒内的气压等于外界气压
(2)解:G1=F浮1=ρ水gV排1=1×103千克/米3×10牛/千克×426×10-6米3=4.26牛
G2=F浮2=ρ水gV排2=1×103千克/米3×10牛/千克×420×10-6米=4.2牛
排出空气的质量m气=G气/g=(G1-G2)/g
=(4.26牛-4.2牛)/10牛/千克=6×10-3千克
排出空气的体积V气=10×500毫升=5000毫升=5×10-3米3
ρ气=m气/V气=6×10-3千克/5×10-3米3=1.2千克/米3
答:实验室中空气的密度为1.2千克/米3。
【解析】【分析】(1)当量筒内外水面相平时,水处于静止状态,那么量筒内的气压与量筒外的大气压强相等;
(2)当足球漂浮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根据G=F浮= ρ水gV排分别计算出排气前和排气后足球的重力,而二者之差就是排气的重力,再根据 m=Gg计算出排气的质量;而排气的体积就是量筒内水面所对的刻度,即500ml,最后根据公式 ρ=mV计算空气的密度即可。
30.【答案】 例1.水蒸发吸热,头部乙醚蒸汽发生液化,气压下降,液柱上升;若把喝水鸟转动看成杠杆,随着液态乙醚上升,动力逐渐变大,动力臂也增大,阻力逐渐变小,阻力臂也变小,使鸟身绕支点顺时针转动,即低头喝水;随着前倾角度变大,底部乙醚越来越少,当玻璃管下端管口部分露出液面后,底部气体沿管壁上升,液体在重力作用下回流。使鸟身逆时针转动,实现抬头。
例2.水蒸发吸热,头部气体温度下降,气压下降,液柱上升;底部的液态乙醚沿着玻璃管逐渐上升,重心逐渐向前移动,鸟身逐渐前倾,即低头喝水;随着前倾角度变大,底部乙醚越来越少,当玻璃管下端管口部分露出液面后,底部气体沿管壁上升,液体在重力作用下回流。使鸟身逆时针转动,实现抬头。
【解析】【分析】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动力和阻力)的大小跟它们的力臂成反比。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F1· L1=F2·L2。
【解答】由图可知,喝水鸟体内装的是易挥发、易液化的乙醚,当在小鸟的头部滴一滴水后,水蒸发吸热,导致小鸟体内的压强减小,小于底部的压强,乙醚被压入小鸟的头部,这时导致小鸟头部的重力增大,即动力增大,而阻力减小,当动力与动力臂的积大于阻力与阻力臂的积,小鸟会低头喝水;喝水时,小鸟头部的液体则会重新流回底部,导致阻力增大,则小鸟会逆时针旋转回到原来的位置;
故答案为: 例1.水蒸发吸热,头部乙醚蒸汽发生液化,气压下降,液柱上升;若把喝水鸟转动看成杠杆,随着液态乙醚上升,动力逐渐变大,动力臂也增大,阻力逐渐变小,阻力臂也变小,使鸟身绕支点顺时针转动,即低头喝水;随着前倾角度变大,底部乙醚越来越少,当玻璃管下端管口部分露出液面后,底部气体沿管壁上升,液体在重力作用下回流。使鸟身逆时针转动,实现抬头。
例2.水蒸发吸热,头部气体温度下降,气压下降,液柱上升;底部的液态乙醚沿着玻璃管逐渐上升,重心逐渐向前移动,鸟身逐渐前倾,即低头喝水;随着前倾角度变大,底部乙醚越来越少,当玻璃管下端管口部分露出液面后,底部气体沿管壁上升,液体在重力作用下回流。使鸟身逆时针转动,实现抬头。
31.【答案】 (1)汽化
(2)从坝体对地基的作用看,坝体上窄下宽,可以增大地基的受力面积,减少坝体对地基的压强,从水对坝体的作用看,因为水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水碓大坝下部的压强较大,对大坝上部的压强小。所以,大坝通常筑成上窄下宽的形状。
(3)V=42000米3/秒×6×60秒=1.512×107米3
m=ρV=1.0×103千克/米3×1.512×107米3=1.512×1010千克
答:6分钟所泄出水的质量为1.512×1010千克。
【解析】【分析】水压 指水的压强。用容器盛水时,由于水受重力,就有相当于那么多重量的压力,向容器的壁及底面作用。盛在容器中的水,对侧面及底面都有压力作用,对任何方向的面,压力总是垂直于接触面的。而且深度相同时,压强也相同;液体越深,则压强也越大。
【解答】(1)水电站蓄水之后,水面的面积增大,水的蒸发也会加快;故答案为:汽化;(2)拱坝筑成上窄下宽是因为水电站开始蓄水之后,水的深度会升高,而水的压强会随着深度的增大而增大;而下面宽则与水的接触面积增大,则压力效果会小些;故答案为:从坝体对地基的作用看,坝体上窄下宽,可以增大地基的受力面积,减少坝体对地基的压强,从水对坝体的作用看,因为水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水碓大坝下部的压强较大,对大坝上部的压强小。所以,大坝通常筑成上窄下宽的形状。(3)V=42000米3/秒×6×60秒=1.512×107米3???? m=ρV=1.0×103千克/米3×1.512×107米3=1.512×1010千克;故答案为:1.512×1010千克;
故答案为:(1)汽化;(2)从坝体对地基的作用看,坝体上窄下宽,可以增大地基的受力面积,减少坝体对地基的压强,从水对坝体的作用看,因为水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水碓大坝下部的压强较大,对大坝上部的压强小。所以,大坝通常筑成上窄下宽的形状。(3)1.512×1010千克。
32.【答案】 ①冷藏的低温环境抑制杨梅的呼吸作用,减少杨梅的有机物损耗;②冷藏的低温环境抑制杨梅中细菌的呼吸作用,减少细菌的滋生;③冷藏的低温环境减慢杨梅中水分的蒸发速度,减少杨梅中水分的散失;④扎口的保鲜袋制造缺氧环境,抑制杨梅的呼吸作用,减少杨梅的有机物损耗;⑤扎口的保鲜袋减慢了杨梅表面气体的流动速度,减慢了杨梅中水分的蒸发速度,减少了杨梅中水分的散失。
【解析】【分析】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在细胞内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并产生能量的化学过程,是所有的 动物和植物都具有一项生命活动。生物的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来自生物体内糖类、脂类和ATP等的能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解答】杨梅的保鲜主要是减弱杨梅的呼吸作用,从而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而呼吸作用是跟温度有关,温度越低,呼吸作用越弱;冰箱能够达到低温的环境;故答案为:①冷藏的低温环境抑制杨梅的呼吸作用,减少杨梅的有机物损耗;②冷藏的低温环境抑制杨梅中细菌的呼吸作用,减少细菌的滋生;③冷藏的低温环境减慢杨梅中水分的蒸发速度,减少杨梅中水分的散失;④扎口的保鲜袋制造缺氧环境,抑制杨梅的呼吸作用,减少杨梅的有机物损耗;⑤扎口的保鲜袋减慢了杨梅表面气体的流动速度,减慢了杨梅中水分的蒸发速度,减少了杨梅中水分的散失。
33.【答案】 (1)0.6
(2)p乙>p甲=p丙
(3)根据二力平衡原理,可知F+G=F浮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1.0×103kg/m3×10N/kg×2.4×10-4m3=2.4N
F=F浮-G=2.4N-0.144kg×10N/kg=0.96N
答:需要施加0.96N的力。
【解析】【分析】(1)根据密度公式ρ=mV计算出积木的密度;(2)根据压强的计算公式p=FS可以比较出积木对地面压强的大小关系;(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计算出浮力,减去重力即可求得施加的力的大小。
【解答】(1)积木的体积V=10cm×6cm×4cm=240cm3;
根据密度公式ρ=mV=144g240cm3=0.6g/cm3;
(2)已知甲乙丙三者质量相等,根据压强的计算公式p=FS , 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因此压强关系是p乙>p甲=p丙;
故答案为:(1)0.6;(2)P乙>P甲=P丙;(3)0.96N。
34.【答案】 (1)大脑
(2)因为ρ= mV ,所以汽车车厢装满沙子的质量为m=ρV=1.6×103kg/m3×8m3=1.28×104kg=12.8t>7t,所以该车装满沙子,属于超载;
(3)为避免与前车相撞应减小车行驶的速度
【解析】【分析】(1)大脑是人体神经系统的中枢;(2)已知沙子密度和车厢体积,可以得到所装沙子的质量;将实际所装沙子质量与核载质量比较,确定是否超载;(3)车的速度行驶过快时,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都变大,为避免与前车相撞应减小车行驶的速度、保持车距等.
【解答】解:(1)大脑是人体神经系统的“司令部”,开车打电话影响了中枢神经系统中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出现意外的风险大大增加;(2)因为ρ= mV ,所以汽车车厢装满沙子的质量为m=ρV=1.6×103kg/m3×8m3=1.28×104kg=12.8t>7t,
所以该车装满沙子,属于超载;(3)为避免与前车相撞应减小车行驶的速度、保持车距等.
答:(1)大脑;(2)该车装满沙子,属于超载;(3)为避免与前车相撞应减小车行驶的速度、保持车距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