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770011709400
浙江省2016-2020年科学中考(物理)试题分类(13)——声、光的反射与折射
一、单选题
1.(2020·衢州)如图是小科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和相关实验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应选用光滑的硬纸板????????????????????????????????B.?图甲中∠EOM是入射角
C.?图乙中反射光不存在???????????????????????????????????????????D.?图丙、甲中现象说明光路是可逆的
2.(2020·湖州)下图是游客在公园观赏金鱼的场景。游客能看到水中的金鱼是因为眼睛接收到了金鱼反射出来的光。金鱼反射出来的光进入人眼的路径是( ???)
A.????????????B.????????????C.????????????D.?
3.(2020·温州)如图所示,在中国象棋棋盘正中央竖立一块垂直于棋盘的平面镜,棋子“象”由甲移到乙,则平面镜中“象”的移动是(??? )
A.?由④到②???????????????????????????B.?由③到①???????????????????????????C.?由②到④???????????????????????????D.?由①到③
4.(2020·金华·丽水)由于光的传播我们看到了色彩斑斓的世界。下列现象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海市蜃楼 ?????????????????????????B.?镜子里的像
C.?耀眼的铁栏杆 ?????????????????????????D.?树荫下圆形光斑? ?
5.(2020·嘉兴)学校的录播教室被一种单向透视玻璃分隔成上课和观摩两个功能区,坐在观摩室的听课教师通过单向透视玻璃进行观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上课区域的光照强一些,观摩效果更好
B.?从上课区域射向透视玻璃的光只发生折射
C.?听课教师能看到上课的情景,是由于上课区域的光能透过透视玻璃
D.?学生在透视玻璃中看到了自己的像,此时的透视玻璃相当于平面镜
6.(2019·杭州)太阳光穿过地球大气层时会发生折射。如果没有这层大气,会出现(?? )
A.?日出会提前,日落会延迟???????????????????????????????????????B.?日出和日落都会提前
C.?日出会延迟,日落会提前???????????????????????????????????????D.?日出和日落都会延迟
7.(2019·湖州)生活中有许多常见的光学现象。下列现象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树荫下的圆形光斑 ???????????B.?水中树的倒影
C.?夕阳下栏杆的影子 ???????????D.?放大镜放大的地图
8.(2019·金华)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熔盐塔式光热电站,如图是利用大规模阵列抛物镜面收集太阳能的工作原理图。下列关于太阳光传播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定日镜面上发生反射???????????????????????????????????????B.?在定日镜面上发生折射
C.?经过定日镜后沿直线传播????????????????????????????????????D.?经过定日镜后传播速度不变
9.(2018·宁波)甘肃鸣沙山月牙泉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被称为天下沙漠第一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月牙泉风景区的植被是一个种群?????????????????????????B.?湖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鸣沙山昼夜温差较大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D.?月牙泉地形的形成是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10.(2018·台州)如图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B.?实验宜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C.?眼睛应从B一侧观察成像情况??????????????????????????????D.?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
11.(2017·嘉兴)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只有一盏灯点亮,但人能看到未点亮的灯泡。以下对于“看到未点亮灯泡”所画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B.?
C.????????????????????????????????????????????D.?
12.(2017·绍兴)坐公交车时,看到同方向行驶的轿车玻璃窗上出现连续横移的字,拍摄了其中两字,如图。关于这两字写在哪辆车上,从车头向车尾看,字的顺序是(??? )
A.?轿车上? 中兴??????????????????B.?轿车上? 兴中??????????????????C.?公交车上? 中兴??????????????????D.?公交车上? 兴中
13.(2017·衢州)下列现象由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是(? ?)
A.?水中的鸡蛋变“大”?????B.?鸟的倒影?????C.?水中的鱼看起来变“浅”?????D.?墙壁上出现手影
14.(2017·宁波)把两块厚度不计且足够大的平面镜OM、ON垂直粘合在一起,并竖立在地面上,俯视图如下。当小科站立在某个位置时,他通过平面镜所成像的个数为m,看到自己完整像的个数为n。下列对小科在不同位置时,m、n的分析,不符合实际的是( )
A.?D 在a点或e点时,m=1,n=0??????????????????????????B.?在b点或d点时,m=1,n=1
C.?在c点时,m=2,n=2?????????????????????????????????????????D.?在f点时,m=0,n=0
15.(2016·温州)如图所示为一倾斜的平面镜,当你走向平面镜时,下列描述符合事实是( ?)
A.?镜中的像变大?????????????????????????????????????????????????????B.?通过平面镜观察到的视野变大
C.?镜中的像始终竖直??????????????????????????????????????????????D.?像与你的连线与镜面不垂直
16.(2016·宁波)把一支牙刷放在镜子的前方,镜子中牙刷像的上、下部分明显“错位”了,如图所示.从镜子的左侧面观察,发现该镜子的背面涂有反射膜,镜子的下端被磨成“V”形,使得前表面的下边成斜面状.牙刷像“错位”(? )
A.?仅由光在前表面发生反射引起
B.?仅由光在后表面发生反射引起
C.?由光在前、后两个表面发生反射共同引起
D.?由光在空气与玻璃的界面发生折射和光在后表面发生反射共同引起
17.(2016·金华)构建思维导图是整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如图是小金复习光学知识时构建的思维导图,图中Ⅰ处可补充的现象(? )
A.?镜子中的“自己”??????????????????????????????????????????????B.?湖水有青山的倒影
C.?阳光下绿树的影子??????????????????????????????????????????????D.?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
18.(2016·湖州)如图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光路简图,在晚上开车时(? )
A.?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光漫发射?????????????????????????B.?干燥的路面发生光的折射
C.?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D.?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9.(2016·丽水)如图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像是(? )
A.?蜡烛通过小孔成的像???????????????????B.?花瓶在镜中成的像
C.??地图经放大镜成的像????????????????????D.?? 亭子在水中成的像
二、实验探究题
20.(2019·绍兴)同学们学习了“光的折射”后,知道了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那么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是否成正比呢?
【建立猜想】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可能成正比。
【实验探究】同学们测得了四组实验数据。
第2次实验如图所示,请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
实验序号
1
2
3
4
入射角
20°
40°
60°
80°
折射角
13°
⑴________
35°
41°
【实验结论】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⑵________(选填“成正比”或(“不成正比”)。
【评价与交流】根据实验数据,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⑶________
21.(2018·杭州)为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金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当入射角为 40°时,反射角为________。
(2)小金将纸板 F 绕垂直于镜面 ON 向后转动,在纸板 F 上还能看到反射光吗?________。请分析原因:________。
(3)若使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那么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__。
22.(2018·绍兴)通过玻璃门(如图甲)可简单地验证平面镜成像的某些规律。
(1)先在房间A的地砖拼接处放一标记物,然后到房间B,若实验者及标记物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让实验者所成的像落在标记物上,他应向________(填序号)方向移动.
(2)为了让成像更清晰,房间B的亮度要比房间A________.
(3)对本实验的相关评价,合理的有(??? )
A.证明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等大的虚像
B.利用地砖方便地确定像和物体的位置关系
C.巧妙利用生活中的物体进行实验,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三、填空题
23.(2020·宁波)如图所示是一位小朋友在照镜子(平面镜)。
(1)小朋友看不到被镜子遮住的物品,是因为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________传播
(2)小朋友通过镜面所成的像在________。(填“镜面前”“镜面上”或“镜面后”)
24.(2020·宁波)自然正在向人类发出“警报”。
【材料】2020年2月9日,巴西科学家在南极西摩岛测得高达20.75℃的气温,再次刷新了南极大陆气象观测记录温度的最高值。
【材料二】2020年2月底,南极地区又有新消息:气候变化引起南极地区藻类大量繁殖,导致出现了“红雪”、“绿雪”现象,而且雪地表面颜色的改变进一步加速了积雪的熔化。
【材料三】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以前在海拔5000m以上植物很难生存。但研究人员发现,近年来珠穆朗玛峰附近,海拔5000m至5500m范围内的植被显著增加。
(1)材料二中,积雪加速熔化的主要原因是:物体表面颜色越深,________。
(2)从上述材料中可以判断,_______是植物得以生存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填字母)
A.海拔
B.纬度
C.温度
25.(2018·衢州)小柯分别探究了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和从水射人空气中的折射规律,并记录了表一,表二两组数据。
(1)表一中“?”处的数据是________。
(2)表二中“?”处的数据模不清,请综合分析两个表格中的数据,判断出这个数据应该是________。
26.(2016·宁波)如图所示,在“观看水中的硬币”活动中,把一枚硬币固定在空杯的底部,找一个角度使你刚好看不到硬币的最右端A点.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在同学逐渐把水加入到杯中的过程中,硬币上的B点和C点能先后被你看到.
(1)你所看到的水中硬币是一个变________的虚像.
(2)图中画出了刚看到C点时光的传播示意图,入射角是αc;如果刚看到B点时的入射角是αB , 则αB________αc .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解析】【分析】(1)漫反射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保证我们从各个角度观察到物体;
(2)入射角是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
(3)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相伴而生;
(4)在反射光路中,如果让入射光沿着原来反射光线的光路反向射回去,那么现在的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入射光线路径完全重合,这就是光路的可逆性。
【解答】A.图甲中应选用粗糙的硬纸板,这样会发生光的漫反射,保证我们能够从纸板上看到光路,故A错误;
B.图甲中EO是入射光线,ON是法线,因此∠EON是入射角,故B错误;
C.图乙中反射光肯定存在,只是没有纸板的漫反射,我们无法看到它的存在,故C错误;
D.图丙、甲中现象说明光路是可逆的,故D正确。
故选D。
2.【答案】 A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分析。
【解答】游客能够从空气中看到水中的鱼,那么光线肯定是从鱼身上发出。当鱼发出的光线从水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即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3.【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分析即可。
【解答】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即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且距离相等,那么棋子在甲位置的像应该在②处,棋子在乙位置的像应该在④处,那么“象”的移动是从②到④,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4.【答案】 D
【解析】【分析】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现象有: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影子,应用有:排队、瞄准、激光准直等。
【解答】A.海市蜃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不合题意;?
B.镜子里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合题意;?
C.耀眼的铁栏杆,是由光的漫反射形成的,故C不合题意;
D.树荫下圆形光斑,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小孔成像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答案】 B
【解析】【分析】(1)要想看清物体,那么物体本身发出的光线要强一些;
(2)当光线射到透明介质上时,既会发生折射,也会发生反射;
(3)根据上课区域光线的传播路径判断;
(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分析。
【解答】A.上课区域的光照强一些,听课老师看到的更清楚,观摩效果更好,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从上课区域射向透视玻璃的光既发生折射,又发生折射,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听课教师能看到上课的情景,是由于上课区域的光能透过透视玻璃,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学生在透视玻璃中看到了自己的像,此时的透视玻璃相当于平面镜,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6.【答案】 C
【解析】【分析】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解答】由于大气层的折射,日出的时候太阳还在地平面以下的时候,就可以看到日出现象;而傍晚的时候太阳落到地平面以下,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太阳;如果没有了大气,则不会折射,看到日出,只有太阳升到地平面以上才可以,导致日出会延迟;而日落则会提前;
故答案为:C。
7.【答案】 B
【解析】【分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不会停止传播,而是改变方向继续在原来介质中传播,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主要应用是:①改变光的传播方向;②平面镜成像。
【解答】A.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阳光通过树叶的缝隙形成的小孔成像现象,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故A错误;
B.水中树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由光的反射形成,故B正确;
C.夕阳下栏杆的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错误;
D.放大镜放大的地图,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故D错误。
故选B。
8.【答案】 B
【解析】【分析】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当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由于光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解答】A B、定日镜是平面镜,光照射到平面镜上发生反射;故A正确,B错误;
C D、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只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其它都不改变,如传播速度等;故CD正确;
故答案为:B。
9.【答案】 D
【解析】【分析】(1)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等大、等距、左右相反。原理是光的反射原理;(3)比热容是表示物质热性质的物理量,比热容大的物质具有升温慢,降温也慢的特点,反之则相反。(4)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解答】A.月牙泉风景区的植被是一个种群,植被中包括不同种类的植物,所以不是一个种群,A错误;
B.湖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湖中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错误;
C.鸣沙山昼夜温差较大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靠近水的地方温度差较小,鸣沙山昼夜温差大主要是因为沙石多比热容小,昼夜温度大,C错误;
D.月牙泉地形的形成是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说法正确,D正确。
故答案为:D
10.【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实验要求和特点分析回答。
【解答】A、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的目的是使成像能够与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重合,故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在较暗的环境中像能够更加的清晰,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在B一侧无法观察到,故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的长短发生改变,像的大小要明显小于物的大小,像物不再重合,故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1.【答案】 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光的反射定律掌握情况,人眼观察到物体,是因为光源发出光照射到物体上,物体将光反射进人眼,人眼因此可以看到物体。
【解答】人眼观察到物体,是因为光源发出光照射到物体上,物体将光反射进人眼,人眼因此可以看到物体。因此作出光路图,光线从发亮的灯泡发出,照射到为发光的灯泡,反射进人的眼睛。
故选D
12.【答案】 D
【解析】【分析】牢记平面镜成像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属于识记内容。平面镜成像实验探究出的像与物的具体关系是: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与物体大小相同、连线与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左右相反。
【解答】由图可以看出横移的字出现在轿车的玻璃上,是由于轿车反射公交车上的字,因此字在公交车上,图中字为中兴,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公交车上字由车头到车尾为兴中,故选D
13.【答案】 D
【解析】【分析】光的直线传播是指光在同一种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应用有“小孔成像”、“射击”、“排队”、“影子形成”等
【解答】A、水中的鸡蛋变“大”,外凸的杯身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是光的折射,A错误;
B、鸟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光的反射,B错误;
C、水中的鱼看起来变“浅”,是光的折射,C错误;
D、墙壁上出现手影,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故D正确。
14.【答案】 C
【解析】【分析】平面镜会成等大的虚像,根据物体在不同的位置判定成像的情况;根据平面镜的位置判定能否看到像.
【解答】解:
A、由图可知,在a点或e点时,各会成一个像,由于像和物体的连线经过镜面的延长线,故不能看到自己的像,即m=1,n=0,;故A正确
B、由图可知,人在b、d点时,各会成一个像,由于像和物体的连线经过镜面,故能看到自己的像,即m=1,n=1,故B正确;
C、在c点时,c会通过两个镜面成两个虚像,由于由于像和物体的连线经过镜面的延长线,故不能看到自己的像,即m=2,n=0,;故C错误;
D、在f点时,在平面镜的背面,不会成像,即m=0,n=0,故D正确.
故选:C.
15.【答案】 B
【解析】【分析】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等大的虚像,物像关于镜面对称;观察物体时,从物体两端(上、下或左、右)引出的光线在人眼光心处所成的夹角为视角,物体的尺寸越大,离观察者越近,则视角越大,观察到的视野变大。
【解答】解:A、人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与人等大,当人走近镜子时,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A错误;
B、你走向平面镜时,人的视角近大远小,通过平面镜观察到的视野变大,人看到的像更清晰,B正确;
C、物像关于镜面对称,平面镜是倾斜的,像不是竖直的,C错误;
D、当你走向平面镜时,像与你的连线与镜面仍然垂直,D错误。
故选B。
16.【答案】 D
【解析】【分析】玻璃有两个面,并且都会将蜡烛的像反射回来,这时便会有两个重叠的像,镜子的下端被磨成“V”形,镜子的两个反射面不再平行,从而发生错位.此题主要考查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认真审题,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镜子的下端被磨成V形、该镜子的背面涂有反射膜等”即可正确解答.
【解答】解:因为镜子两个反射面,镜子的背面涂有反射膜,镜子的下端被磨成“V”形,镜子的两个反射面不再平行,首先是前表面的反射成像,然后光首先会进入玻璃,然后在玻璃后表面又发生反射,再折射出来成像,而发生错位现象,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7.【答案】 C
【解析】【分析】自然界中的光现象主要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结合思维导图中的分类,可确定所要填写的内容.首先根据思维导图确定图中是要求举出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再对选项中的实例逐一进行分析,即可做出解答.
【解答】解:读思维导图可知,图中Ⅰ处要求填写的是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
A、镜子中的“自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不合题意;
B、湖水有青山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不合题意;
C、阳光下绿树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符合题意;
D、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是光在水面处发生折射形成的,不合题意.
故选C.
18.【答案】 C
【解析】【分析】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平而光滑反射面上,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判断物体亮暗的依据并不是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而是进入人眼光线的多少,进入眼睛的光线多感觉亮,进入眼睛的光线少感觉暗.
【解答】解:A、由图可知,光射到潮湿的沥青路上容易发生镜面反射,故A错误;
B、由图可知,光射到干燥的沥青路上容易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不是折射,故B错误;
C、由于光射到潮湿的沥青路上容易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很少的反射光线进入驾驶员眼睛,所以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故C正确;
D、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发生漫反射,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
故选C.
19.【答案】 C
【解析】【分析】①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比如透镜成像、水变浅了、水中的筷子折断了等;②光的反射是指光线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出去的现象,比如平面镜成像;③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本题主要通过各种事例考查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的理解.要注意这几种现象的本质,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解答】解:A.蜡烛通过小孔成的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花瓶在镜中成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地图经放大镜成的像属于凸透镜成像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亭子在水中成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实验探究题
20.【答案】 25°;不成正比;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增大值小于入射角增大值(合理即可)
【解析】【分析】(1)弄清分度盘上的分度值,然后读出第2次的折射角;
(2)将第2组数据和第1组数据比较,分别求出入射角的比值和折射角的比值,如果二者比值相等,那么折射角就与入射角成正比;
(3)对比两组之间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增大量即可。
【解答】【实验探究】分度盘上每个大格表示20°,每两个大格之间分为4个小格,那么分度值就是:20°÷4=5°;那么第2次实验中折射角的度数是25°;
【实验结论】对比第1组和第2组数据:折射角度数之比:25°÷13°≠2;
入射角度数之比:40°÷20°=2;
因为折射角的度数之比不等于入射角度数之比,
所以折射角和入射角大小不成正比;
【评价与交流】对比第1组和第3组数据:折射角增大:35°-13°=22°;
入射角增大:60°-20°=40°;
因为:22°<40°;
所以: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增大值小于入射角增大值。
21.【答案】 (1)40°
(2)不能;因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纸板 F转动后与E不在同一平面内
(3)120°
【解析】【分析】光从一种均匀物质射向另一种均匀物质时,会在它们的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此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
【解答】(1)当入射角为 40°时,根据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所以反射角为40°;(2)小金将纸板 F 绕垂直于镜面 ON 向后转动,在纸板 F 上不能看到反射光,因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纸板 F转动后与E不在同一平面内。(3)若使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 30 °,则入射角为60°,而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所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20°;
?故答案为:(1)40°;(2)不能 ; 因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纸板 F转动后与E不在同一平面内;(3)120°。
22.【答案】 (1)③
(2)亮(大)
(3)B,C
【解析】【分析】平面镜成像是一种物理现象。指的是太阳或者灯的光照射到人的身上,被反射到镜面上平面镜又将光反射到人的眼睛里,因此我们看到了自己在平面镜中的虚像。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的大小,总是相等的。无论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如何变化,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始终不变,与物体的大小总一样。
【解答】(1)平面镜成的像是等距的,所以像到平面镜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而标记物距平面镜3格,物到平面镜也要3格;故答案为:③;(2)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所以要让像更清晰,则发射的光线更多即可,所以物所在的房间要亮一些;故答案为:亮(大);(3)A、该实验只能证明像与物是等距的;故A错误;B、地砖大小都是相同的,这样去确认像与物相当于坐标系的使用,更加方便准确;故B正确;
C、该实验的完成就是家庭的房间,并是就地取材完成的;故C正确;故答案为:BC;
故答案为:(1)③;(2)亮(大);(3)BC。
三、填空题
23.【答案】 (1)直线
(2)镜面后
【解析】【分析】(1)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解答;
(2)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解答】(1)小朋友看不到被镜子遮住的物品,是因为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因为小朋友在镜面前,所以通过镜面所成的像在镜面后。
24.【答案】 (1)吸收太阳辐射本领越强
(2)C
【解析】【分析】1、物体颜色不同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不同。白色反射所有光,黑色吸收所有光,颜色越深的物体吸热能力越强;
2、材料二和材料三中都有关系植物生长方面的叙述,而三则材料中都是在讲述气温正在逐渐升高,所以可推出植物的生长与气温升高有一定关系;
【解答】(1)材料二中有关于积雪加速熔化的信息“ 气候变化引起南极地区藻类大量繁殖,导致出现了“红雪”、“绿雪”现象,而且雪地表面颜色的改变进一步加速了积雪的熔化 ”,所以可推知,积 雪加速熔化的主要原因是:物体表面颜色越深 ,吸收太阳辐射本领越强;
(2)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有关于气温的描述,材料二、三都有描述原本并不适合植物生长的区域都有植被的增加,两者联系可知这是由于温度的升高出现的一些变化,说明温度是植物得以生存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故答案为:(1) 吸收太阳辐射本领越强 ? (2)C
25.【答案】 (1)0
(2)40
【解析】【分析】反射定律指 光射到一个接口时,其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成相同角度。光入射到不同介质的界面上会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线跟入射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线和入射线分居法线两侧,并且与界面法线的夹角(分别叫做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定律(1)折射光线位于入射光线和界面法线所决定的平面内;(2)折射线和入射线分别在法线的两侧;(3)入射角i的正弦和折射角i′的正弦的比值,对折射率一定的两种媒质来说是一个常数。
光从光速大的介质进入光速小的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从光速小的介质进入光速大的介质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1)当入射角为0°时,光线不发生折射,所以折射角度为0°;故答案为:0;光路是可逆的,对于反射和折射都是一样的;所以对比表一和表二,可知当入射角为29°时,折射角为40°;故答案为:40;
故答案为:(1)0;(2)40.
26.【答案】 (1)浅
(2)=
【解析】【分析】(1)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就看到了物体的虚像.(2)根据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可知折射光线方向不变,折射角也不变,在结合折射规律判断.本题考查了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要会用光的折射规律来解答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解答】解:(1)当沿杯子壁缓缓向碗中加水时,来自硬币的光线会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从而发生折射,当折射光线进入人眼时,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便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变浅的虚像(虚像的位置比物体的实际位置偏高;(2)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光从水中进入人的眼睛的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不变,所以根据光的折射规律,从B点和C点射出的入射光线的入射角不变的,即αB=αc .
故答案为:(1)浅;(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