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6-2020年科学中考(物理)试题分类(3)——运动和力(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2016-2020年科学中考(物理)试题分类(3)——运动和力(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3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2-22 19:31: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17270012611100
浙江省2016-2020年科学中考(物理)试题分类(3)——运动和力
一、单选题
1.(2020·湖州)2020年5月27日11时,我国珠峰测量队8名队员全部登顶成功。再过一段时间,我们就可以知道珠峰的最新“身高”了。若队员在珠峰顶做图示实验,测得的结果会比在同纬度低海拔地区小,原因是(??? )
A.?重物质量变小???????????????????B.?气压变小???????????????????C.?地球的吸引作用变小???????????????????D.?温度变低
2.(2020·宁波)健身者在没有其它辅助的情况下,下列姿势不可能在水平地面上保持的是( ?)
A.??????????????????????????B.??????????????????????????C.??????????????????????????D.?
3.(2020·嘉兴)如图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艘航母“山东舰”在海上进行科目训练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战斗机从甲板上起飞后, 航母受到的浮力变小
B.?航母能浮在海面上是因为它受到的浮力大于它的总重力
C.?甲板上的战斗机受到的重力与战斗机对甲板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甲板上的战斗机受到的重力与甲板对战斗机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4.(2020·杭州)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才有惯性?????????????????????????????B.?物体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
C.?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D.?物体受力或不受力时都具有惯性
5.(2019·台州)如图是某人表演的空手“吸”易拉罐魔术。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
A.?该魔术表演成功的关键是尽可能挤出易拉罐和手之间的空气
B.?该魔术表演成功的关键是手对易拉罐的摩擦力要大于易拉罐重力
C.?易拉罐保持静止时,受到的重力和大气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易拉罐保持静止时,易拉罐的重力和易拉罐对手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6.(2019·温州)窗玻璃中趴着一只壁虎(如图)。水平向右推窗,当壁虎随窗玻璃一起向右匀速移动的过程中,壁虎受到摩擦力的方向是(?? )
A.?竖直向上???????????????????????????B.?竖直向下???????????????????????????C.?水平向左???????????????????????????D.?水平向右
7.(2019·绍兴)如图所示,内部均装有磁铁的两块清洁器M和N隔着窗玻璃总能合在一起移动,这让玻璃清洁变得安全高效。关于清洁器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两块清洁器能合在一起的原理是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B.?N受到的重力和M对N的吸引力是一对平衡力
C.?玻璃对N的支持力和M对N的吸引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移动M时,N也能跟着一起移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8.(2019·宁波)有些漫画,富有哲理,又蕴含科学知识。如图所示,一块一半伸出地面的匀质板上站着甲、乙两人,人与板均保持静止。下列对于图中所蕴含的科学知识的说法,不符合实际的是(?? )
A.?乙没有掉下,说明甲对板的压力一定等于乙对板的压力
B.?乙踢甲的同时,也会受到甲对乙的反作用力,乙可能因此坠落
C.?乙踢甲时,甲受到向前的作用力,可能会向前运动离开板
D.?若甲被踢出板,板会逆时针转动,乙因此坠落
9.(2019·嘉兴)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时,小明用剪刀将图中静止的薄塑料片从中间剪断,他要研究的是这两个力是否(?? )

A.?作用在同一直线上??????????????????B.?方向相反??????????????????C.?作用在同一物体上??????????????????D.?大小相等
10.(2019·衢州)如图,重为500N的小科沿着竖直的直杆匀速上爬,此阶段他受到的摩擦力为f1;小科停在A处稍作休息,此阶段他受到的摩擦力为f2;之后沿杆匀速下滑,此阶段他受到的摩擦力为f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1>500N,方向竖直向下????????????????????????????????????B.?f2=500N,方向竖直向下
C.?f3<500N,方向竖直向上????????????????????????????????????D.?f1=f2=f3 , 方向都竖直向上
11.(2019·金华)一只手握住甲、乙两个核桃,逐渐增大握力,发现甲核桃碎裂时乙核桃完好。下列有关两核桃相互挤压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核桃相接触部位受到的压强相等?????????????????????B.?甲对乙的作用力小于乙对甲的作用力
C.?甲对乙的作用力没有使乙核桃发生形变??????????????D.?甲对乙的作用力与乙对甲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12.(2018·杭州)大游轮向东匀速直线行驶,小金面朝游轮前进方向,在游轮上的 A 位置竖直向上起跳, 落下时的位置在(不计空气阻力)(?? )
A.?A 位置的东侧?????????????????B.?A 位置的西侧?????????????????C.?A 位置?????????????????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3.(2018·杭州)如图,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上,重 30 牛的物块在 AB 段受 F=10 牛的水平拉力作用, 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到 B 点时撤去水平拉力,物块仍继续运动,到 C 处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 AB 段物块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大小为 10 牛??????????B.?在 AB 段物块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大小为 20 牛
C.?在 BC 段物块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大小为 10 牛??????????D.?在 C 点物块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大小为 30 牛
14.(2018·杭州)如图为掷出的实心球的运动轨迹,实心球离开手后在空中飞行过程中最高点所受到的力(?? )
A.?只有重力???????????B.?重力和空气阻力???????????C.?重力和手的推力???????????D.?重力、空气阻力和手的推力
15.(2018·台州)如图所示,用铅笔尖顶着一个纸风车,置于一杯热水上,风车就会转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风车静止时,只受到重力的作用?????????????????????????B.?风车转动时,只受到热空气推力的作用
C.?风车转动时,机械能转化为水的热能??????????????????D.?移去热水,风车由于惯性不会立即停转
16.(2018·绍兴)端午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很多地方都会举行划龙舟比赛.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使龙舟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桨?????????????????????????B.?以龙舟上的鼓为参照物龙舟是运动的
C.?龙舟漂浮时所受的浮力小于龙舟的重力???????????????D.?停止划桨后龙舟还会继续前进是因为龙舟具有惯性
17.(2018·金华)2018年2月22日,在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决赛中,武大靖为中国赢得平昌冬奥会首枚金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冰刀磨得很锋利,是为了增大摩擦力???????????????B.?冲过终点后不能立即停止滑行,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
C.?以滑行中的运动员作为参照物,观众是静止的??????????D.?运动员用力蹬冰面就会向前运动,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18.(2018·衢州)如图所示,手握着瓶子处于竖直静止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瓶子处于静止状态,不具有惯性?????????????????????????B.?手的握力越大,瓶子所受的摩擦力就越大
C.?瓶子受到竖直向上的摩擦力????????????????????????????????D.?瓶子受到手的握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19.(2017·台州)垫排球是我市一项体育测试项目,下列对排球离开手后继续上升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
A.?速度越来越小?????????B.?受到的重力越来越大?????????C.?到达最高点时受力平衡?????????D.?球受到惯性作用
20.(2017·衢州)骑自行车是一种既健身又低碳的出行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行车轮胎上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B.?用力蹬车是为了增大车的惯性来增大速度
C.?下坡时以自行车为参照物,车的坐垫是运动的
D.?停在路边的自行车,它对地面的压力和所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21.(2016·台州)如图所示,小球沿弧形斜槽从A点运动到水平轨道的B点时,如果小球受到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那么小球的运动状态将是(? )
A.?匀速直线运动??????????????????B.?立即停止运动??????????????????C.?速度越来越快??????????????????D.?速度越来越慢
22.(2016·绍兴)下列现象由惯性造成的是(? )
A.?草地上滚动的足球慢慢停下????????????????????????????????B.?紧急刹车时,站在车上的乘客向前倾倒
C.?成熟的苹果从树上掉下???????????????????????????????????????D.?下落的乒乓球触地反弹
23.(2016·缙云)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的小车在拉力F的作用下向右运动,在拉力逐渐减小的过程中,小车的速度将(??? )

A.?逐渐减小????????????????????????B.?逐渐增大????????????????????????C.?保持不变????????????????????????D.?先减小,后增大
24.(2016·宁波)如图所示是利用磁悬浮原理浮在空中的盆栽,盆栽底部有磁体,底座内装有电磁铁.给盆栽浇水前后(? )
A.?盆栽受到的磁力大小不变
B.?底座对桌面的压强大小不变
C.?要使盆栽与底座之间距离不变,可改变电磁铁线圈内的电流方向
D.?要使盆栽与底座之间距离不变,可适当增大电磁铁线圈内的电流
25.(2016·金华)2016年4月14日,NBA巨星科比?布莱恩特迎来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场比赛,如图是科比在比赛中的一次投球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
A.?他用力蹬地身体却向上跃起,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他在起跳后的上升过程中,势能转化为动能
C.?球离开手后能继续往前飞行,是因为物体具有惯性
D.?球撞击篮板后反弹,是因为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6.(2016·丽水)如图是小朋友在荡秋千,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手抓的绳子表面粗糙不平,可减小摩擦???????????????B.?秋千摆动时,以地面为参照物是运动的
C.?秋千从高处摆到低处,动能转化为势能???????????????D.?秋千速度越大,小孩具有的惯性也越大
二、填空题
27.(2020·衢州)将两张同样的纸分别剪出两个相同的缺口,并在其中一张纸中间部分下端夹一个夹子,如图甲、乙所示。小科和小江各捏住一张纸上沿的两端,拿起后都让纸面竖直且保持静止,此时,夹子受到纸对它的摩擦力大小________自身重力大小。然后,他们用力迅速向两边拉,图甲中纸断成两截,图乙中纸断成三截,多次实验结果均相同。图乙中纸断成三截是因为中间部分夹上夹子后________,导致惯性增大。
28.(2020·台州)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的历史是一部测绘科技进步史。每次测量都体现了测绘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彰显测绘技术的最高水平,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求真与探索精神。

(1)在19世纪,人类首次用三角测量法对珠峰的高度进行测量。如图甲,由于光从数千米高的峰顶到300千米外观测点,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________(选填“折射”、“反射”或“直线传播”),使测量结果偏大。
(2)2020年5月,中国高程测量队在珠峰顶首次开展重力测量,直接测得g。已知g与海拔高度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测量队员随身携带的重物从珠峰脚到珠峰顶,重物受到的重力大小将会怎么变?________
(3)据测量.珠峰的高度仍在以每年约0.3厘米的速度上升。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珠峰的高度上升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________(选填“碰撞”或“张裂”)。
29.(2020·舟山)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下雨天,老师常会提醒学生小心地滑,原因是路面有雨水,鞋底和路面之间变得光滑,________减小,容易摔倒。学生进入教室前,甩动雨伞,伞上的雨水就会被甩出,原因是雨水具有________。值日同学将地面上的积水扫开,目的是通过________使蒸发加快。
30.(2020·杭州)连接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M两端的轻质细绳分别绕过定滑轮与A、B相连,细绳恰好水平,如图所示,当A重3N,B重5N时,M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滑轮摩擦不计,此时M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N,方向是________。当B刚触地时,若AM都不会与滑轮相碰,M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为________
31.(2018·台州)将纸餐盘、纸杯和吸管按照如图方式粘合在一起即成“纸杯船”。
(1)往纸杯里倒些水,水从吸管喷出时,纸杯船就会前进,说明________。
(2)杯内装水越多,吸管喷水越远,因为________。
32.(2017·温州)头盔、赛车服、头颈支持系统是赛车手极其重要的防护装备(如图),分别保护赛车手身体的不同部位。
(1)专业赛车服由导热性能极弱的材料制成,可以在高温时对赛车手起到保护作用。导热性属于物质的________(选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2)比赛过程中若发生意外撞击,在安全带的保护下,车手的身体能被固定在座椅上,佩戴头颈支持系统可以避免头部由于________向前摆动,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33.(2017·杭州)小金对太空中的星球比较感兴趣,他从网上查得:甲、乙两个星球表面上物体的重力(G)与其质量(m)的关系如图。从图中信息可知,相同质量的物体在甲星球表面上的重力________其在乙星球表面上的重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据图可得甲星球表面上物体的重力G与其质量m的关系式是________。
34.(2016·嘉兴)墙体的竖直性是房屋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建造房屋时,建筑工人常常利用如图所示的重垂线检测墙体是否竖直,这是运用了重力的方向是________,图中所示的墙体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倾斜.
三、解答题
35.(2020·衢州)有经验的司机驾驶车辆经过跨江大桥时,会提前打开车窗,以防车辆不慎落水时错失自救良机。在门窗紧闭的情况下,车辆坠入水中、较深时,车内人员无法打开车门和降下车窗玻璃逃生,可选用安全锤等尖锐物体砸碎窗玻璃,让水快速进入车内,待水较多时就容易推开车门或爬出车窗逃生。请解释门窗紧闭的车辆坠入较深水中,车内人员逃生时所遇上述现象的原因和采取相应措施的理由。
36.(2019·台州)某科技节,同学们进行了如图的“纸桥承重”比赛。
(1)纸桥放重物会被压弯,这是因为力能使物体发生________?。
(2)比赛时需要知道每座参赛纸桥本身的质量(不超过50克),三位同学选择的测量工具分别是:
①量程为1牛的弹簧测力计;
②量程为10牛的弹簧测力计:
③量程为100克的天平。
你认为哪位同学选择的测量工具最合适,并说明理由________。
(3)压在纸桥上的重物质量一定时,通常重物跟桥面的接触面积越大,桥越不容易损坏,因为________?。
37.(2017·台州)避险车道是与公路主干道相连的一段距离很短的分岔专用车道,供速度失控车辆安全减速。一般设置在长陡坡的拐弯处,保证驾驶员能看到(如图一、二)。这种车道很特别,一般长度在50~100米,有一定的坡度,路面上铺着疏松的石子、沙土层,两侧及顶部用废旧轮胎或防撞桶围起来(如图三、四)。避险车道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汽车刹车失灵时的安全隐患。请你谈谈避险车道设置所包含的科学知识并作简要解释。
四、实验探究题(共4题;共22分)
38.(2020·衢州)小科骑自行车时发现,在不同的路面上,停止踩脚踏板,车都能继续运动一段距离。于是小科作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车运动的距离可能与路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猜想二:车运动的距离可能与车速有关。
为验证猜想,他用丝绸、棉布、小球、斜面和长木板进行模拟实验,如图所示。
(1)验证猜想一,应分别将丝绸、棉布铺在________(选填“斜面”“长木板”或“斜面和长木板”)上,并完成实验。
(2)请用所给的器材,设计一个验证猜想二的实验方案(要求简要叙述实验步骤和预期实验结果)。
(3)小科实验结束后反思,若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那么可以通过比较起始速度相同的同一小球,在不同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或________来判断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39.(2020·湖州)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速度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物体运动速度改变的快慢(单位时间内运动速度的改变量)与物体受力大小的关系,在创新实验室做了如下的实验:
??? 如图甲所示,水平桌面上固定了一个导轨。导轨上的小车用细绳跨过定滑轮(摩擦不计)与重物相连,小车上固定一个宽为d=1厘米的挡光片。在导轨上A、B两个位置各固定一个光电门。光电门如图乙所示。光电门内有一束光从N射向M,M处装有光传感器。当有物体经过NM之间把光挡住时,传感器能记录光被挡住的时间t,这样就可求得挡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A和vB。两个光电门配合使用还能测出挡光片从A运动到B的时间tAB。
实验步骤:
①保持重物P质量不变,让小车从OA间任意点释放,分别测出挡光片经过A、B两位置的挡光时间tA和tB , 以及挡光片从A运动到B的时间tAB , 计算出单位时间运动速度的改变量(用a1表示),即a1= vB-vAtAB 。重复实验。a1近似相等。
②增大重物质量且保持不变,让小车从OA间任意点释放,按照①的操作,计算出单位时间运动速度的改变量(用a2表示)。重复实验。a2近似相等,且a2>a1。
(1)在实验①时,某次挡光片经过A位置的挡光时间tA为0.025秒,则挡光片穿过光束的速度vA为 ________。
(2)该实验中为什么用重物P来提供拉力?
(3)由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4)上述结论可以解释汽车在行驶过程中????? 的现象。
A.制动力(阻力)越大,汽车越容易停下来
B.质量越大,汽车越难停下来
C.速度越大,汽车越难停下来
40.(2017·台州)在学习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后,小柯还是认为:重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于是张老师用如图装置与他一起实验。
步骤一:将铁块放在木板上,往沙桶中加入一定量细沙,使压力传感器的示数为5.00牛,水平向左拉动木板,读出拉力传感器的示数并记录。
步骤二:换用质量不同、粗糙程度和底面积都相同的铁块,重复步骤一,记录结果如下表。
实验次数
质量不同的铁块
压力传感器示数(牛)
拉力传感器示数(牛)
1

5.00
2.10
2

5.00
2.11
3

5.00
2.1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1次实验中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牛。
(2)实验中能否用钩码代替细沙?并说明理由________。
(3)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4)小柯认为:该实验中压力传感器的上表面要尽量光滑,否则会使拉力传感器的读数偏大,为什么?________
41.(2016·嘉兴)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甲、乙木板上分别铺有毛巾和棉布,丙木板上不铺任何材料,让小车从相同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观察现象.
试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本实验中,影响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距离的因素,除了阻力外,还有________,该因素可以采用小车从相同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的方法来控制.
(2)实验可得出“阻力越小,运动速度减小得越慢”的结论,支持该结论的证据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C
【解析】【分析】物体的重力,其实就是地球和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万有引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珠峰的高度可达近万米,因此地球对峰顶上的物体的吸引力变小,从而导致用测力计测出的重力偏小,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2.【答案】 A
【解析】【分析】只有物体的重力作用线在支撑面内时,物体才可能在水平地面上站立,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如下图所示:

在上面四幅图中,只有A选项中人的重力作用下没有通过双脚的支撑面,所以不可能在水平地面上保持平衡,故A符合题意,而B、C、D错误。
故选A。
3.【答案】 A
【解析】【分析】(1)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
(2)根据浮沉条件判断;
(3)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和同一直线上;
(4)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和两个物体上。
【解答】A.航母始终在水面漂浮,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当战斗机起飞后,航母的重力减小,那么它受到的浮力减小,故A正确;
B.航母能浮在海面上是因为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总重力,故B错误;
C.甲板上的战斗机受到的重力作用在战斗机上,战斗机对甲板的压力作用在甲板上,二者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且方向相同,肯定不是平衡力,故C错误;
D. 甲板上的战斗机受到的重力与甲板对战斗机的支持力, 二者都作用在飞机上,并不是两个物体上,肯定不是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
故选A。
4.【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惯性的定义和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A.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即使运动状态不变,物体也有惯性,故A错误;
B.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与运动速度无关,故B错误;
C.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故C错误;
D.物体受力或不受力时都具有惯性,故D正确。
故选D。
5.【答案】 A
【解析】【分析】(1)生活中的“吸”其实就是大气压强的压力作用;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物体间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3)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如果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则是平衡力;如果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则是相互作用力。
【解答】当易拉罐在空中保持静止状态时,它处于静止状态,即竖直向下的重力、手向下的压力和大气向上的压力是平衡力,即G+F手=F大气;罐内外的压强差越大,大气对它的压力越大,它就越稳定,故A正确,B错误;
易拉罐保持静止时,大气的压力大于它的重力,那么它们不是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
易拉罐保持静止时,它的重力作用在自己身上,而对手的压力作用在手上,二者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肯定不是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A。
6.【答案】 A
【解析】【分析】(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②两个物体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2)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解答】水平向右推窗,当壁虎随窗玻璃一起向右匀速移动的过程中,由于壁虎和窗户在水平方向上保持相对静止,因此在水平方向上壁虎不受摩擦力。在竖直方向上,由于重力作用,它有向下运动的趋势,因此壁虎受到竖直向上的静摩擦力作用,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7.【答案】 A
【解析】【分析】(1)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2)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不同点:如果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就是平衡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就是相互作用力;
(3)物体运动方向的变化和速度大小的变化都是运动状态的改变。
【解答】A.两块清洁器各是一块磁铁,之所以能够合在一起是因为: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故A正确;
B.N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而M对N的吸引力在水平方向,二者不在同一直线上,因此不是平衡力,故B错误;
C.玻璃对N的支持力水平向外,M对N的吸引力水平向内,二者作用在同一物体,同一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此是平衡力而不是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
D.移动M时,N也能跟着一起移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错误。
故选A。
8.【答案】 A
【解析】【分析】(1)如果杠杆保持平衡,那么乙就不会掉下;否则,乙肯定会掉下来;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因此它的运动方向应该和力的方向一致;
(4)甲被踢出后,根据乙对杠杆的作用力方向判断板的旋转方向。
【解答】A.甲和乙站在木板上保持平衡状态,这块木板相当于一个杠杆;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离支点近的甲对木板的压力大,故A不合实际;
B.乙踢甲的同时,也会受到甲对乙的反作用力,乙可能因此坠落,故B符合实际;
C.乙踢甲时,甲受到向前的作用力,可能会向前运动离开板,故C符合实际;
D.若甲被踢出板,板只受到乙对它向下的压力,因此板的左端下沉,右端上翘,即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故D符合实际。
故选A。
9.【答案】 C
【解析】【分析】当薄塑料片从中间剪断后就变成两个物体,据此解答。
【解答】当薄塑料片从中间剪断后就变成两个物体,每个物体上都只有一个力,这时肯定不能保持静止状态,向两边运动而分开,因此是探究这两个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0.【答案】 D
【解析】【分析】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那么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如果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那么这两个力是相互平衡的,简称二力平衡。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做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解答】无论小科是匀速向上爬,还是停在A处,及匀速下滑,始终处于二力平衡状态,小科在竖直方向上受到始终竖直向下的重力500N,则其摩擦力会始终竖直向上,f1=f2=f3=G=500N;
故答案为:D。
11.【答案】 A
【解析】【分析】相互作用力,为宇宙存在的自然基本力之一,成立的条件: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受力物体反过来也肯定会给施力物体施加一个力。物体所受的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压强用来比较压力产生的效果,压强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压强的计算公式是:p=F/S,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符号是Pa。几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如果这个物体仍然或变成处于 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是合力为零则这几个力的作用合力为零,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解答】A、两个核桃的接触面积相等,而受力又相等,根据P=F/S可知,压强也相等;故A正确;
B、甲对乙的作用力和乙对甲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是相等的;故B错误;
C、乙没有破碎,但依然发生了形变,只是形变程度较小而已;故C错误;
D、甲对乙的作用力作用在乙上,而乙对甲的作用力作用在甲上,力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所以不是平衡力;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2.【答案】 C
【解析】【分析】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解答】】游轮匀速直线运动时,人游轮上竖直向上跳起时,由于惯性仍然保持与游轮相同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所以会落回原处。
故答案为:C。
13.【答案】 C
【解析】【分析】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做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滚动摩擦、滑动摩擦三种。
【解答】A、在AB段物体受力F的作用,匀速向右移动,则摩擦力与运动方向相反,所以摩擦力方向向左;故A错误;
B、 物体在AB段匀速运动,所以二力平衡,f=F=10N;故B错误;
C、 物体的接触面、接触面受到的压力均没有改变;所以摩擦力不变,依然为10N;而物体在BC段依然向右移动,所以摩擦力方向向左;故C正确;
D、 物体在C点静止,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所以没有摩擦力;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4.【答案】 B
【解析】【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两个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产生力的作用。
【解答】实心球离开手之前,受到重力和手的支持力的作用;实心球离开人手后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只受到重力作用和空气阻力;所以球在最高点受到的力是重力和麻擦力;
故答案为:B。
15.【答案】 D
【解析】【分析】(1)风车静止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对静止和转动的风车时进行受力分析从而判断;
(2)能量转化时,消耗的能转化为得到的能;
(3)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解答】A、风车静止时二力平衡,除受到重力外还受到铅笔的支持力的作用,故A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风车转动,风车受到热空气的推力,同时还受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故B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在风车的下方放置一杯热水后,热空气向上流动,推动风车转动,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移去热水,风车不能立即停止转动,是因为风车具有惯性,故D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6.【答案】 D
【解析】【分析】惯性是物体抵抗其运动状态被改变的性质。物体的惯性可以用其质量来衡量,质量越大,惯性也越大。
【解答】A、桨是向后划的,而船是向前走的;所以使龙舟前进的施力物体是水;故A错误;
B、 龙舟和龙舟上的鼓是一体的,所以作为参照来观察龙舟是静止的;故B错误;
C、 龙舟漂浮时,龙舟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故C错误;
D、 物体失去动力后能继续前进是由于惯性的原因;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7.【答案】 B
【解析】【分析】惯性是物体抵抗其运动状态被改变的性质。物体的惯性可以用其质量来衡量,质量越大,惯性也越大。
【解答】A、冰刀磨得很锋利,减小了接触面积,增大了压强而不是摩擦力;故A错误;
B、到达终点不能立即停止,是因为惯性的作用;故B正确;
C、运动员是运动的,所以以运动员为参照物,观众是运动的;故C错误;
D、运动员用力蹬冰面就会向前运动,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8.【答案】 C
【解析】【分析】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做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解答】A、惯性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与其运动状态没有任何关系;故A错误;
B、 瓶子静止时,重力等于摩擦力,握力的增大不影响摩擦力;故B错误;
C、 瓶子静止,在竖直方向上,竖直向下的重力等于竖直向上的摩擦力;故C正确;
D、 手的握力与重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不是平衡力;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9.【答案】 A
【解析】【分析】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当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一致时表现为加速,当相反时为减速;地球表面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速度为0时不一定是平衡状态,当物体达到最高点时物体只受到重力有向下加速的趋势;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不是受到的,是本身就有的。
【解答】A.速度越来越小,由于受到与运动方向相反的重力的作用故速度越来越小,A正确;
B.受到的重力越来越大,重力与质量和g有关,球的质量不变g不变故重力不变,B错误;
C.到达最高点时受力平衡,最高点时物体速度为0,此时只受到向下重力的作用所以不平衡,C错误;
D.球受到惯性作用,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不是受到的,D错误。
故选A
20.【答案】 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知识点包摩擦力、惯性、参照物、平衡力的条件,增大摩擦力的方法:使表面变得粗糙和增大压力;惯性是物体本身的性质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线在同一直线上。
【解答】A、自行车轮胎上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轮胎上的花纹使轮胎表面变的粗糙可以增大摩擦,A正确;
B、用力蹬车是为了增大车的惯性来增大速度,惯性只与质量大小有关与车的运动速度无关,B错误;
C、下坡时以自行车为参照物,车的坐垫是运动的,自行车和自行车坐垫始终保持相对静止,C错误;
D、停在路边的自行车,它对地面的压力和所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压力方向和重力方向相同,D错误。
21.【答案】 A
【解析】【分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当物体不受任何外力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在力消失的一瞬间,原来运动的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静止下去.本题考查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不受力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答】解:由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可知,物体不受外力时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
因此小球沿弧形斜槽从A点运动到水平轨道的B点时,如果小球受到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
则小球的运动状态不会改变,即小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选A.
22.【答案】 B
【解析】【分析】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具有的性质,是物体所固有的属性,这种性质不随外界条件及运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即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不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此题主要考查了惯性的概念;通过不同的事例考查了学生对惯性的理解,判断是否为惯性现象,关键是分析出现这种现象是不是物体由于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而造成的.
【解答】解:A、草地上滚动的足球之所以会慢慢停下来,是因为他在滚动过程中受到了摩擦阻力,不是由惯性造成的.故A不合题意;
B、汽车突然刹车时,车上的乘客由于惯性仍然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会向前倾倒,是由惯性造成的.故B符合题意;
C、成熟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不是由惯性造成的.故C不合题意;
D、下落的乒乓球触地反弹,是因为受到地面的作用力,不是由惯性造成的.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23.【答案】 B
【解析】【分析】当物体受不平衡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
【解答】因为光滑水平面没有摩擦力,所以当此物体持续受到一个沿水平向右的力的作用时,物体的速度将增大;拉力逐渐减小,速度的增加值减小,所以小车的速度会继续增大,只不过速度增加得更慢了,故A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24.【答案】 D
【解析】【分析】(1)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物体处于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到的力是平衡力;(2)影响压强的因素是压力和受力面积;(3)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的大小有关,与电流的方向无关;(4)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的大小有关,其他条件相同,电流越大,磁性越强;本题结合科技产品考查相关的物理知识,注重了物理知识的运用,体现了物理和科技的联系.
【解答】解:A、该盆栽悬浮的原理利用了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当盆栽悬浮在空中静止不动时,受的力是平衡力,即盆栽的总重力和磁力大小相等,当浇水后重力变大,故磁力也变大,故A错误;
B、影响压强的因素是压力和受力面积,当浇水后重力变大,磁力也变大,对桌面的压力也变大,根据P=FS在压力变大,受力面积不变时,压强变大,故B错误;
C、要使盆栽与底座之间距离不变,需增大磁力,磁力的大小与电流的方向无关,故C错误;
D、要使盆栽与底座之间距离不变,需增大磁力,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的大小有关,其他条件相同,电流越大,磁性越强,故要增大磁力需增大电流,故D正确.
故选D.
25.【答案】 B
【解析】【分析】(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受到力,同时给对方一个反作用力.(2)影响动能的影响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高度;(3)惯性是指物体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4)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此题考查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效果、惯性、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题目,但总体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解答】解:A、他用力蹬地,地面同时给他一个反作用力,所以身体却向上跃起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A正确.
B、他在起跳后的上升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越来越小,高度越来越高,所以动能变小,重力势能变大,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故B错误;
C、球离开手后能继续往前飞行,是因为物体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C正确;
D、球撞击篮板后反弹,是因为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
故选B.
26.【答案】 B
【解析】【分析】(1)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据此判断;(2)判断运动与静止时,要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3)动能的影响因素是质量和速度,势能的影响因素是质量和高度;(4)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本题围绕荡秋千这一运动,考查了与力学相关的多个知识点,综合性强,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总体难度不大.
【解答】解:A、手抓的绳子表面粗糙不平,可增大摩擦,而不是减小摩擦,故A错误;
B、秋千摆动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其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故B正确;
C、秋千从高处摆到低处,高度降低,速度增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C错误;
D、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秋千速度越大,小孩具有的惯性大小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
27.【答案】 等于;质量增大
【解析】【分析】(1)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
(2)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与其它因素无关。
【解答】(1)当夹子在竖直方向上保持静止状态时,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相互平衡。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夹子受到纸对它的摩擦力大小等于自身重力大小。
(2)图乙中纸断成三截是因为中间部分夹上夹子后质量增大导致惯性增大。
28.【答案】 (1)折射
(2)变小
(3)碰撞
【解析】【分析】光的折射: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解答】(1)由图甲可知,大气的密度是不均匀的,因此光线经过时会发生折射;
(2)由乙可知,随着高度的增加g在减小,而质量是不变的,所以重物的重力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3)山脉的形成是板块之间的碰撞挤压导致的;
故答案为:(1)折射;(2)变小;(3)碰撞。
29.【答案】 摩擦力;惯性;增大液体的表面积
【解析】【分析】(1)减小摩擦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改变接触面;④变滑动为滚动;
(2)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3)影响液体蒸发的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上空气流动的快慢;
【解答】(1)下雨天,老师常会提醒学生小心地滑,原因是路面有雨水,鞋底和路面之间变得光滑,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形,因此摩擦力减小,容易摔倒。
(2) 学生进入教室前,甩动雨伞,伞上的雨水就会被甩出,原因是雨水具有惯性。
(3)值日同学将地面上的积水扫开,增大了水的表面积,目的是通过增大液体的表面积使蒸发加快。
30.【答案】 2;水平向左;水平向左
【解析】【分析】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平衡力求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根据M的运动状态判定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解答】解:当A重3N , B重5N时, M恰好做水平匀速直线运动,则M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4对M3N的拉力、B对M5N的拉力、桌面对M的摩擦力的作用,这三个力平衡,则摩擦力的大小为f=5N-3N=2N ,摩擦力的方向是水平向左的;
当B刚触地时, M由于惯性,仍然会向右运动,则M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是水平向左的。
故答案为:2;水平向左;水平向左。
31.【答案】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解析】【分析】(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受到力的同时,也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
【解答】(1)往纸杯里倒些水,水从吸管喷出时,水给空气一个向后的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空气给水一个向前的力,从而带动纸杯船前进
(2)因为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所以装水越多,水的深度越大,喷水就越远。
故答案为:(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32.【答案】 (1)物理性质
(2)惯性
【解析】【分析】(1)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2)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表现为物体对其运动状态变化的一种阻抗程度,质量是对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解答】(1)导热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因此不属于化学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2)比赛过程中若发生意外撞击,由于人具有惯性,头部会向前摆动,因此佩戴头颈支持系统可以避免头部由于惯性向前摆动造成伤害。
故答案为:(1)物理性质;(2)惯性。
33.【答案】 大于;G/m=15N/kg
【解析】【分析】利用图,根据质量相同时,判定重力的大小;根据 求出关系式。
【解答】解:由图可知,当质量都为8kg时,甲的重力为120N,乙的重力为50N,则在甲星球表面上的重力大于其在乙星球表面上的重力; 甲星球表面上物体的重力120N时,与其质量m=8kg的比值为:120N8kg=15N/kg,则重力G与其质量m的关系式为:G=m×15N/kg
故答案为:大于;G=m×15N/kg。
34.【答案】 竖直向下;左
【解析】【分析】重力的方向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竖直向下的,重垂线是利用重物静止时线总是竖直下垂的原理制造的仪器.
【解答】解:建筑工人常用重垂线检查墙壁是否竖直,这是利用了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由图可知重垂线上端与墙紧靠,下端垂线的位置在墙的左侧,故墙向左倾斜.
故答案为:竖直向下;左.
三、解答题
35.【答案】 ①液体的深度越深,压强越大,对车门和车窗产生较大的压力,不易开门
②水对车窗玻璃的压力越大,玻璃对窗框的压力就越大,车窗玻璃与窗框之间的摩擦力也就越大,不易降下车窗玻璃
③用安全锤的尖端砸玻璃,受力面积小,增大了对玻璃的压强,容易砸碎玻璃
④水进入车内,车门内外受到水的压力大小相接近,人容易推开车门⑤砸碎车窗玻璃时,窗外水的压强大于车内压强,水能快速进入车内
⑥玻璃被砸碎,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推开车门或爬出车窗逃生,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答案示例:
答:车辆沉入水中越深,水的压强越大,水对车门和车窗产生较大的压力,车内人员无法将车门推开;水对车窗玻璃的压力越大,玻璃对窗框的压力就越大,玻璃与窗框之间的摩擦力也就越大,越不易降下车窗玻璃;用安全锤或其他尖锐物品砸玻璃时,受力面积小,增大了对玻璃的压强,容易砸碎玻璃;较多的水进入车内,使得车门内外受到水的压力大小相接近,人容易推开车门而逃生。
【解析】【分析】①根据公式p=ρ液gh分析水的压强随深度的变化,再根据F=pS分析车窗收到压力的变化,得到不易开门的原因;
②根据车窗压力的变化分析车窗玻璃受到摩擦力的变化,从而得到车窗不易降下的原因;
③根据p=FS分析安全锤的尖端非常小从而导致容易击碎玻璃的原因;
④根据二力平衡确定车内外水深相同时,车门容易被推开的原因;
⑤水总是从压强大的地方流向压强小的地方,据此分析杂碎窗玻璃时水进入车内的原因;
⑥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分析玻璃杯杂碎的原因和推开车门的原因。
【解答】车辆沉入水中越深,水的压强越大,水对车门和车窗产生较大的压力,车内人员无法将车门推开;水对车窗玻璃的压力越大,玻璃对窗框的压力就越大,玻璃与窗框之间的摩擦力也就越大,越不易降下车窗玻璃;用安全锤或其他尖锐物品砸玻璃时,受力面积小,增大了对玻璃的压强,容易砸碎玻璃;较多的水进入车内,使得车门内外受到水的压力大小相接近,人容易推开车门而逃生。
36.【答案】 (1)形变
(2)①,因为①精确度较高,操作方便
(3)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
【解析】【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相同的弹簧测力计,量程越小,分度值越小,测出的数据越准确;
(3)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或增大接触面积。
【解答】(1)纸桥放重物会被压弯,这是因为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2)相同的弹簧测力计,量程越小,分度值越小,测出的数据越准确,因此应该选择弹簧测力计①;
(3)压在纸桥上的重物质量一定时,通常重物跟桥面的接触面积越大,桥越不容易损坏,因为: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
37.【答案】 长陡坡下坡,刹车失灵的汽车,势能转化为动能,速度会越来越快,需要通过一定方式来减速。
⑴避险车道设置在下坡拐弯处的右边,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便于司机看到,有充足的反应时间,能做出合理判断
⑵有一定的坡度,是利用动能转化为势能,使车减速
⑶铺上疏松的碎石、沙土,是为了增大摩擦,使车减速
⑷废旧轮胎和防撞桶,起到缓冲的作用,车的动能转化为内能,使车减速
避险车道通过上述设置,实现安全减速。
【解析】【分析】从题设信息可知此题涉及知识有光的直线传播,机械能的转化,增大摩擦阻力,缓冲设置。
四、实验探究题
38.【答案】 (1)长木板
(2)先后三次将小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处静止释放,测量并记录小球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运动距离。如果三次小球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运动距离不同,说明小球在水平面上的运动距离与速度有关
(3)时间或小球速度改变的快慢
【解析】【分析】(1)探究运动的距离和路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时,必须控制车的速度相同而改变接触面。控制车速相同的方法就是将小车放在斜面上同一高度滚下,如果斜面上铺上不同的材料,那么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肯定不同;
(2)探究运动的距离与车速有关时,必须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而改变车速。车速的大小可以通过改变小车在斜面上的高度来实现,而只要在水平面上铺上同种材料即可控制粗糙程度相同,据此设计实验步骤;
(3)当起始速度相同时,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那么小车运动的时间越长,即小车速度的变化越慢,则阻力对运动的影响越小。
【解答】(1)验证猜想一,应分别将丝绸、棉布铺在长木板上,并完成实验。
(2)验证猜想二的实验方案:先后三次将小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处静止释放,测量并记录小球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运动距离。
猜想二的预期实验结果:如果三次小球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运动距离不同,说明小球在水平面上的运动距离与速度有关。
(3)小科实验结束后反思,若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那么可以通过比较起始速度相同的同一小球,在不同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或时间或小球速度改变的快慢来判断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
39.【答案】 (1)0.4米/秒
(2)使物体所受拉力恒定不变
(3)小车质量不变的前提下,拉力越大小车速度改变得越快
(4)A
【解析】【分析】(1)挡光片通过光束的距离等于它的宽度,根据公式v=st计算挡光片通过光束的速度;
(2)在实验中,如果用手来拉动小车,那么很难控制拉力大小的稳定性。如果将手换成重物,那么拉力始终等于物体的重力,可以准确的保证拉力大小恒定不变;
(3)实验中小车的质量不变,但是拉力在不断增大,将单位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大小进行比较,根据控制变量法得出结论即可。
(4)根据实验的结论对现象进行选择即可。
【解答】(1)挡光片穿过光束的速度vA为vA=sAtA=0.01m0.025s=0.4m/s;
(2)该实验中用重物P来提供拉力的原因是:使物体所受拉力恒定不变;
(3)在实验中,小车的质量不变,当增大重物质量时,拉力增大,那么单位时间内运动速度的该变量增大,即 a2>a1 , 因此得到结论:小车质量不变的前提下,拉力越大小车速度改变得越快。
(4)根据(3)中的实验结论可知,该结论描述的是物体速度的改变快慢与力的关系,与质量和速度无关,那么“制动力(阻力)越大,汽车越容易停下来”正好可以用这个结论来解释,故选A。
40.【答案】 (1)2.10
(2)不能;细沙质量小,能较为准确调节对铁块的拉力,来保证压力大小相同。
(3)摩擦力大小与重力无关
(4)不合理,拉力传感器示数始终等于木板对铁块的摩擦力,而与压力传感器和木板之间的摩擦无关
【解析】【分析】根据滑动摩擦力大小只与压力大小和相互接触的物体间的粗糙程度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方法解题.
【解答】(1)由图可知以铁块为研究对象,拉力传感器对铁块向右的拉力与木板对铁块向左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拉力传感器示数大小上就是摩擦力所以第1次实验中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为2.10牛;(2)铁块增加的质量用小桶内物质的质量抵消掉,细沙可以实现质量的微小调节所以比较合适,钩码单个质量较大不利用微小调节所以不能;(3)由表格数据可知质量增加摩擦力大小不变所以摩擦力大小与重力无关;(4)压力传感器上表面与铁块没有接触不影响木板对铁块的摩擦力。
故答案为:(1)2.10;(2)不能;细沙质量小,能较为准确调节对铁块的拉力,来保证压力大小不同;(3)摩擦力大小与重力无关;(4)不合理,拉力传感器示数始终等于木板对铁块的摩擦力,而与压力传感器和木板之间的摩擦无关。
41.【答案】 (1)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
(2)小车在丙木板上运动的距离最远
【解析】【分析】(1)在实验中,通过让小车从相同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的方法来控制其到达水平面的初速度.(2)水平面越光滑,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速度减小得越慢,据此判断.
【解答】解:(1)在实验中,影响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距离的因素,除了阻力外,还有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
通过让小车从相同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的方法来控制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2)由实验现象可知,小车在毛由表面运动的距离最近,在丙木板表面运动的距离最远,据此可得出“阻力越小,运动速度减小得越慢”的结论.
故答案为:(1)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2)小车在丙木板上运动的距离最远.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