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显微镜的使用与装片制作—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讲义(机构)(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2 显微镜的使用与装片制作—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讲义(机构)(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1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2-22 21:01: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显微镜的使用与装片制作
一、显微镜的结构
1.镜座:是显微镜的底座,用以支持整个镜体。
2.镜柱:是镜座上面直立的部分,用以连接镜座和镜臂。
3.镜臂:取放显微镜时手握部位。
4.镜筒:连在镜臂的前上方,镜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装有物镜转换器。
5.载物台:在镜筒下方,形状有方、圆两种,用以放置玻片标本,中央有一通光孔,两侧有压片夹,用以固定玻片标本。
6.遮光器:上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可调节光线强弱
7.调节器:是装在镜柱上的大小两种螺旋,调节时使镜台作上下方向的移动。
①粗准焦螺旋:可使镜台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能迅速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象呈现于视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镜时,先用粗调节器迅速找到物象。

②细准焦螺旋:可使镜台缓慢地升降,多在运用高倍镜时使用,从而得到更清晰的物象。
8.反光镜:装在镜座上面,可向任意方向转动,它有平、凹两面,凹面镜聚光作用强,适于光线较弱的时候使用,平面镜聚光作用弱,适于光线较强时使用。
镜头 透镜大小 镜头长短 视野亮度 物像大小 细胞数
目 镜 低 倍 大 长 亮 小 多
高 倍 小 短 暗 大 少
物 镜 低 倍 大 短 亮 小 多
高 倍 小 长 暗 大 少
9.目镜与物镜比较
注意: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2)显微镜镜头的辨别
①目镜:直插式,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②物镜:螺旋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4)显微镜的成像特点与玻片的移动方向
①显微镜下所看到的像是倒立的(上下颠倒、左右相反、放大的虚像)。
②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
(5)准焦螺旋的转动方向与镜筒升降方向的关系
向前(后)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上升)?
(6)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成像特点??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范围越小,视野越暗,细胞数目越少,细胞体积越大。
二、显微镜的使用
取镜和安放
1.打开显微镜箱,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将显微镜取出。
2. 将显微镜放置在接近光源、靠身体前方略偏左的地方,镜筒在前,镜臂在后。
(二)对光
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
2.转动载物台下的遮光器,选一较大的光圈对准光孔。
3.左眼注视目镜, (右眼也要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看到白亮的视野。当光线强时,让平面镜对着光源,光线弱的时候,用凹面镜对着光源。
(三)低倍镜观察
1.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2.眼睛从侧边看着物镜头和标本之间,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3.左眼看目镜内,同时反向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到物象为止,再稍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
4.看不到物像的重复第2、3两个步骤。
(四)高倍镜观察
1.移动装片,在低倍镜下使需要放大的部分移动到视野中央。
2.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
3.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4.调节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
注意:换上高倍物镜后禁止向下转动粗准焦螺旋。
三 、临时装片的制作与观察
(一)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
1、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
2、用镊子撕下一小块洋葱表皮----要薄,不能有细胞重叠;
3、将撕下的洋葱表皮放在清水中,然后展平;---细胞重叠,看不清;
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慢慢放平-----防止产生气泡;
5、盖玻片一侧滴一滴红墨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进行染色,作用可以清楚看到细胞的结构;没有染色的显微镜下很难看清楚细胞结构;
注,观察时,若视野中有黑色圆圈,说明气泡太多----装片要重新制作
(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
1. 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 1 滴生理盐水。漱净口,用消毒牙签在自己口腔内壁上沿同一方向轻刮几下,把刮下来的口腔上皮细胞涂抹在生理盐水中,尽量涂均匀。
2.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慢慢放平(防止气泡产生),制成临时装片。
3. 在盖玻片一侧加 1 滴亚甲基蓝溶液(或稀碘液),在相对应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使染液浸润全部标本。
二、显微镜题型
1、显微镜各结构及功能
例1、右图是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用于调节镜筒升降的是( )
A.①和② B.③和④ C.⑤和⑥ D.⑦和⑧
例2、如图是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植物组织标本4次得到的图像,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③所用的目镜的放大倍数一定大于④??????????????????B.?更换物镜一定是通过转动转换器来实现的
C.?图像③中能非常清楚地看到细胞膜??????????????????????D.?每个细胞中都一定能找得到叶绿体
例3、照明充足的情况下,在显微镜视野内可看清洋葱表皮细胞的无色细胞壁和细胞核,但看不清液泡。为了能看清细胞质与液泡的界面,此时应( ?  )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B.?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C.?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例4、如图是显微镜结构图,请据图回答:
(1)用来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 ] 和[ ] 。
在明亮的环境中使用显微镜,应选用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小光圈、平面镜 B. 大光圈、平面镜
C. 小光圈、凹面镜 D. 大光圈、凹面镜
(2)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的结构是 [ ]________。
(3)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看到的细胞与放大倍数的关系是: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_____,细胞图像越______。
例5、如图所示,①②为两种放大倍数不同的物镜,③④为两种放大倍数不同的目镜,⑤⑥为观察到清晰物像时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下列组合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是(  )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④⑥    D. ②③⑤
2、显微镜的使用
例1、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看到了以下几幅图像,这几幅图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 ①→④→②→③ B. ④→③→①→② C. ③→④→②→① D. ②→①→③→④
例2、在使用显微镜时,正确的步骤是(  )
①调节细准焦螺旋 ②使镜筒下降 ③安装镜头 ④对光 ⑤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⑥安放玻片标本并用压片夹压住.
A.?③④⑥②⑤①??????????????????B.?①②③④⑥⑤??????????????????C.?③⑥②①④⑤??????????????????D.?③④⑤①⑥②
例3、下列使用显微镜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显微镜应放在身体前方略偏左的地方
B. 显微镜对光时,光线依次经过反光镜→光圈→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
C. 当镜筒下降时,眼睛要看物镜和载物台
D. 当镜筒上升时,左眼看目镜,右眼闭上,以利于观察
例4、请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甲、乙、丙分别表示使用显微镜时的一个步骤,其中图甲所示操作的目的是能够在显微镜中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那么这一步骤的名称是: 。
(2)进行图乙所示操作时,眼睛注视所指部位的目的是为了 。
(3)在图丙状态下观察时找到相关物像后,如果需要进一步放大,操作的步骤应该是先把要观察的物像调整到视野中央,然后转动 换用高倍物镜观察,不清晰时可用 调节。
例5、关于“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的实验,用显微镜观察标本的部分步骤:
①把装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使标本位于低倍镜的正下方
②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细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
③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④调节光圈,左眼注视目镜,使视野明亮
⑤用左眼注视目镜,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见物像;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使视野中的物像清晰
⑥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⑦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
⑧将要观察的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
(1)上述的操作步骤有错误的是       ,请改正: 。
(2)改正错误后,上述所有步骤的正确操作顺序应是         。
3、显微镜成像的原理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该放大倍数指的是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或体积的放大倍数。
注意:①视野中是一行细胞还是充满整个视野的细胞
②放大倍数比原来的放大倍数增大了几倍。如果是一行细胞,则观察到的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的变化成反比;如果是充满整个视野的细胞,则观察到的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的变化的平方成反比。
(2)显微镜成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物像的上下、左右和实物都相反。因此在移动装片时要把握一个原则:“偏哪移向哪”。即要观察的目标在哪个方向,就要向哪个方向移动。比如要把左上方的目标移动到视野中央,应该把装片向左上方移。(技巧:倒过来看)
例1、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 )
A.2个 B.4个 C.8个 D.16个
例2、当显微镜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均为“10”时,学生在视野中看到的图像如图所示。如果仅将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可以看到的细胞数一般是( )
A.2个 B.4个 C.10个 D.40个
例3、.将写有“科学”字样的临时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应看到的图像是(  )
A.???????????????????B.???????????????????C.???????????????????D.?
例4、如左图所示为显微镜视野内某生物体所处位置及运动路线,则此生物的实际位置及运动路线应为(  )

例5、请根据图所示,结合有关操作技能,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人类身体中最大的细胞——卵细胞直径约0.1mm。在一台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下看到其直径约为0.5cm。则此时最有可能的镜头组合是 。
A.5× 40× B.5× 10×
C.10× 40× D.10× 10×
(2)图a中遮光器和反光镜作用的共同点是调节 。
(3)转换到高倍镜后,某同学看到物像不够清晰,接下来他应该 。
A.调节粗准焦螺旋
B.调节细准焦螺旋
C.移动玻片
D.更换玻片
(4)某同学使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如图b所示,通过下列哪项操作能实现视野“甲”到视野“乙”的变化? 。
A.调节遮光器换用大光圈
B.调节反光镜换用凹面镜
C.向右上方移动装片,并换用高倍物镜
D.向左下方移动装片,并换用高倍物镜
4、污染物的位置判断
用显微镜观察时,往往会由于操作过程中不慎沾染上污物,在视野中形成污点,影响观察效果。因此需要及时判断污点的位置以便于尽快将其清除。视野中出现的污染物不外乎三个位置:物镜镜头、目镜镜头和装片上。因此,可以先移动装片,如果移动装片时视野中的污点随之移动,说明在装片上;否则不在装片上。如果初步判断不在装片上,可以转动转换器,更换物镜镜头,如果更换物镜后污染物消失,说明污物在物镜上,如果污点仍在,说明不在物镜上。
例1、明明同学使用显微镜的低倍镜观察玻片时,在视野中发现一个黑点,当移动玻片时,小黑点不动;转动目镜时小黑点仍在原处、对这种现象最可能的解释是(  )
A.?光圈太小???????????????????????B.?目镜不干净???????????????????????C.?反光镜不干净??????????????????????D.?物镜不干净
例2、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要判断污点的来源,下列操作无效的是(  )
A.转动反光镜,对准光源
B.转动物镜转换器,换一个物镜
C.移动载玻片
D.换一个目镜
参考答案
例1、D 例2、B 例3、 D
例4、 (1)⑦ 遮光器 ⑩ 反光镜 A (2)? 细准焦螺旋 (3)多 小
例5、C
例1、C 例2、A 例3、D
例4、(1)对光(2)避免物镜压碎装片(3)物镜准换器、细准焦螺旋
例5、(1)②④,请改正:②细准焦螺旋改为粗准焦螺旋;④光圈改为反光镜。
(2)③④①②⑤⑧⑥⑦。
例1、B 例2、A例3、D 例4、A
例5、(1)B(2)视野的亮度(3)B(4)D
例1、D例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