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性质
一、单选题
下列物质燃烧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
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C.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固体
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检查装置气密性,先把手掌紧贴容器外壁,再把导管伸入水中
B.
加热时,先对试管预热,再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C.
收集气体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气管移出水面
D.
在装配仪器时,先对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再检查装置气密性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保证实验成败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过滤泥水
B.
倾倒液体
C.
滴加药品
D.
验满氧气
下列曲线不能正确表达对应反应过程是????
?
A.
一定量的过氧化氢分解
B.
与
制
C.
过氧化氢分解
D.
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
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与其依据的性质不符合的是
A.
石墨用作电极石墨有良好的导电性
B.
氮气用做食品保护气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
氧气用于焊接氧气是理想的燃料
D.
一氧化碳用于炼铁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氧气约占空气总质量分数的
B.
鱼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C.
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D.
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不可用铁丝替代红磷
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以及铁丝燃烧实验中注意事项描述错误的是
A.
固定试管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并且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B.
排水法收集氧气刚开始有气泡冒出时即可收集
C.
利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D.
铁丝燃烧实验时要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1:8
B.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将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铁丝上会有红色固体生成,溶液变成黄色
D.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二、填空题
空气的各种成分在生活中都具有广泛用途。
食品的包装袋中充满氮气可以防止食品腐坏,利用的氮气性质是______。
燃料的燃烧离不开氧气。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
如图是铁丝、硫在氧气中燃烧的试探,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乙实验留水的目的是______;
请写出甲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三、实验题
?标号仪器的名称是
______
??????????????
实验室制取较干燥的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
______
填字母序号.
请写出用A装置制取氧气方法
______
用方程式表示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方法
______
用方程式表示.
是多功能瓶,若用于收集氧气应从
______
端或b端通入气体,如何检验该瓶中氧气已经收集满
______
.
某公司发生火灾引发液氨泄露并发生化学爆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液氨是液态的氨气,常温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制取氨气。结合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液氨泄漏时,可用喷水的方法除去空气中的氨气,说明氨气具有_________的物理性质。由液氨发生化学爆炸猜测氨气可能具有_________的化学性质。
装置B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
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应选择图中的_________填字母,下同,收集装置应选择的是_________。这种发生装置也可用于实验室制氧气,用该装置制氧气所用药品是_________。
根据氨气的性质推测,发生液氨泄漏时正确的逃生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举两条
请将如图实验操作可能导致的后果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如图A所示,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内未放少量的水或沙子,可能导致的后果是______,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如图B所示,用量筒量取43mL水,俯视读数,所量取水的实际体积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如图C所示,标志该实验成功的现象是______,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装置的气密性不好,所测得的氧气体积将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燃烧现象,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解答】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生成四氧化三铁固体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2.【答案】B
【解析】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先把导管伸入水中,再把手掌紧贴容器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内有一段上升液柱,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故操作错误;
B、根据给试管中固体加热时,先对试管预热,再对准药品部位加热,否则易引起试管炸裂;故操作正确;
C、根据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实验完毕后,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防止倒吸,水槽中的水沿导管进入试管,使试管炸裂;故操作错误;
D、根据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在装配仪器时,先对试管检查装置气密性,再固定在铁架台上,故操作错误。
故选:B。
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解答;
B、根据给试管中固体加热时,先对试管预热,再对准药品部位加热,否则易引起试管炸裂,进行解答;
C、根据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进行判断.
本题重在考查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各注意事项,及在解题中的应用.
3.【答案】B
【解析】解: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A、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B、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氧气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图像与常见化学反应的对应关系,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常见的化学反应和涉及的物质的量的变化,然后与图像所给信息进行对照分析,判断图像与对应变化关系是否符合,再作出判断和选择。
【解答】
A.过氧化氢的量是一定的,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越来越多,当过氧化氢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不再改变,故图像能正确表达对应反应过程;
B.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氯酸钾分解过程中,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始终不变,故图像能正确表达对应反应过程;
C.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速率快一些,但是等量的过氧化氢分解最终生成氧气的质量相等,故图像不能正确表达对应反应过程;
D.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硫完全反应后固体质量为零,故图像能正确表达对应反应过程。
故选C。
5.【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确题的关键。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分析解答。
【解答】
A.石墨用作电极是因为石墨有良好的导电性,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无毒,常用作食品保护气,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氧气用于焊接是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故C错误,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可用于炼铁,一氧化碳是夺氧的物质,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等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要注意氧气不易溶于水。
【解答】
A.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分数的,故A错误;
B.鱼在水中生活,说明氧气能溶于水,但是不能确定溶解量,得不出易溶于水的结论,故B错误;
C.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故C错误;
D.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D正确。
故选D。
7.【答案】B
【解析】解:A、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试管口略向下倾斜,装入药品后,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以防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故选项说法正确。
B、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气泡冒出均匀后再收集,不能刚开始有气泡冒出时即可收集,这样导致收集的氧气不纯,故选项说法错误。
C、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后停止加热,以防止冷水倒流进入热试管,引起试管炸裂,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铁丝燃烧实验时要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防止铁丝燃烧后高温溅落物炸裂瓶底,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A、根据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收集气体的时机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结束后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8.【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电解水的知识,物质燃烧的现象,金属的化学性质,难度不大,掌握基础即可解答。
【解答】
A.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1:2,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将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铁丝上会有红色固体生成,溶液变成浅绿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9.【答案】化学性质稳定?
碳氧气二氧化碳
【解析】解:食品的包装袋中充满氮气可以防止食品腐坏,利用的氮气性质是化学性质稳定。
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文字表达式是:碳氧气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化学性质稳定;
碳氧气二氧化碳。
根据氮气的性质和用途分析;
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分析回答。
本题较为简单,了解氮气和氧气的性质、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方法即可分析解答。
10.【答案】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
化合反应
【解析】解: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需要在集气瓶中留少量的水,目的是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故填: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铁丝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故填:;化合反应。
根据铁丝燃烧的具体操作进行作答;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反应类型。
本题考查了铁丝在氧中燃烧的细节为题,难度不大。
11.【答案】长颈漏斗;AC;;;a;在b管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如果木条复燃,说明已满
【解析】解:是长颈漏斗;
实验室制取较干燥的氧气,所以应用加热固体药品制氧气的方法,不能用过氧化氢溶液,会使氧气中含有水蒸气,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只能采用排空气法,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故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向上排空气法,所以组合为:AC,
装置用加热固体的方法制取,试管口有棉花,说明是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故答案为:
B装置是制取氧气不需加热,是用过氧化氢分解的方法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配平即可.故答案为: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故应从长导管进气;根据氧气的助燃性,验满的方法:在b管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如果木条复燃,说明已满;
故答案为:长颈漏斗;;;;;在b管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如果木条复燃,说明已满.
熟悉化学仪器的名称;
根据药品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制取装置,根据气体的性质来选择收集方法.
装置用加热固体的方法制取,试管口有棉花,说明是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B装置是制取氧气不需加热,是用过氧化氢分解的方法制取氧气,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故应从长导管进气;根据氧气的助燃性进行验满;
本题考查的是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仪器的名称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配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
12.【答案】溶于水;可燃性合理也可
分液漏斗
;C;高锰酸钾或氯酸钾与二氧化锰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贴近地面逃离合理也可
【解析】
【分析】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安全注意事项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解答】
液氨泄漏时,可用喷水的方法除去空气中的氨气,说明氨气具有溶于水的物理性质;由液氨发生化学爆炸猜测氨气可能具有可燃性;故答案为:溶于水;可燃性;
装置B中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制取氨气,因此需要加热,发生装置选择A装置,常温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因此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选择C装置;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故答案为:A;C;高锰酸钾或氯酸钾与二氧化锰;
发生液氨泄漏时正确的逃生方法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吸入有害气体;尽量贴近地面逃离,因为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要上浮,防止吸入氨气;故答案为: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13.【答案】集气瓶底炸裂
?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
小于
?
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约占瓶内空气体积的
?
偏小
【解析】解: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致使铁丝融化,熔融的铁球会落下炸裂集气瓶,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量筒读数时要平视,不能俯视也不能仰视,俯视时读数偏小;
装置的气密性不好,燃烧冷却后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有部分空气进入瓶中弥补了消耗的氧气,致使测得的氧气体积偏小。
故答案为:集气瓶底炸裂;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小于;
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约占瓶内空气体积的;?偏小;
运用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致使铁丝融化,熔融的铁球会落下炸裂集气瓶解答;
运用俯视读数偏小,仰视偏大解答;
运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解答。
本题考查了实验事故的原因和量筒的读数方法,侧重基础注重知识的运用。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