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第二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蚌埠第二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2-22 22:36:53

文档简介

蚌埠二中
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12月月考
历史
满分
分;考试时
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单选题(每题2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张“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他认为记载了武王伐纣
流漂木
武成》(《尚书》中的
篇)只有二三成可信度,因为周武王是仁人,“何其血之流
这表
战国时期儒家经典备受质疑
继承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致历史真假难辨
值理念影响对历史的认
2.唐初于禁中设置翰林院,召集才智之士以备顾问;玄宗时,专选文学之士为翰林学
掌拟定
帝直接下达的重大

又于诸
资高望重者一人为承旨学士,参谋禁密,权任独重
是科举制发展的必然结果
接导致唐后期政局动荡
省六部
使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据《五代会要》载,后唐政府敕令国子监集博士儒徒,将“西京石经本”抄
细看读
雕字匠人,各部随帙刻印,广颁天下
色人等要写经书,并须依所印敕本
载说明
用手抄
雕版印刷用于官方
C.政府推动印刷技术革新
姓”源于母系氏族,多
源于各级贵族的分封。秦
来,原来的
后“氏”通常指女子娘家姓,称为“某氏
女权社会为男权社会所取
促进姓氏的发展
分封制和

D.国家的统一使姓氏走向规范
秦朝
下、许多国家、独立主权、供奉天子”的封建

家、中央集权、分级管理”的郡县制的转变。这种轧

衡的地方割
使得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礻

C.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忄
是减少决策失误的有效途
颜之推在《颜氏

朝有位士大夫曾对他说:“我
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
鮮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

断诸
年。对此理解正确的
魏政权的制度改革很不彻底
推对鲜卑的习俗高度认
民族交融呈现文化多
鲜卑语成为了北方的通用
墟,是中国商朝后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
国家文物考古工作队曾在殷墟进
多次考古发掘、清理
出土的物

精美的“帛书

和铁
8.历来的政治斗争本质上都是权力和利
政治制度则是实现和维
角度来认识先秦时期的重要制度
至④依次应填入
权力继
权力维拼
宗法制
权力核心

权力分配
1力基磁

度高
学期
礼乐制度③分封制④井
袭制②分封
分封
位世袭制③
度④井田伟
王位世袭制②井
礼乐制度④分封带
历史上系统提出并实践重农思想是在战国时期。下列体现商鞅重农思想的措施是(
度量衡
鼓励耕织

西周的金文记载中已经有“戎”“夷”之称。“华夏”各国间存在纷争,但无论各国关系多么敌
它们并不称呼对方为“戎”“夷”。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
现国家统一成为

B.民族和文

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
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
籍中出现的几组人名,据此推知古代
姓名
严祖、裴安祖
史》

杨延

洪兴祖、冯继
史》
荣祖、韩
汤显祖、严
《明史》

杨光先《清史
注重传承传统文化
B.宗法观念浓厚
君意
设立了朝议制度
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
相领衔
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B.有利于皇帝决策集思广
大事最
议定
权的
阅读如图“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判断其反映的社会问题()
单位万人800
单位个
中央
圈口
辖郡

辖郡
侯国势力强大威胁着中央王朝
国数量大大增
C.推恩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
西汉王朝四分五裂
监察的刺史的日常工作是与尚书省联系,唐代中后期则不同,刺史主要是向当
节度观察使
变化反映了()
书省的地位下降
权力膨胀引起中央政府警惕
集权
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地方控
登科明级,多为势家所取,塞(阿
孤贫
朕躬亲临试
文轻武国策基本确立
农抑商政策略有松动
众地位快
邓小平同志说:“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不容否定,西藏独立不行,半独立
丶行,变相独立也不行。”下列史实中能证明西藏正式成

部分”的是
西汉时设置了西域都护府
唐朝时文成公主入吐蕃
朝时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朝在西藏地区设行省

度高
学期
第2页,共4页2020-2021学年度蚌埠二中第一学期高二12月月考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单选题(共48分)
1-5、DDBCB
6-10、CBBCB
11-15、BBACA
16-20、CBAAD
21-24、ABAC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20分)
(1)
不同:孔子主张复兴周王朝;孟子主张由推行仁政的诸侯建立新的王朝。(4分)
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天下战乱,民心思定;春秋时期,周王室仍有影响力,孔子对周天子抱有期望;战国时期,诸侯纷纷称王,孟子对周王室不再抱有幻想。(6分)
主张:强调法、术、势的作用;主张以法治国,法随时变;宣扬君权至上。(任意二点即可,4分)
成:秦朝奉行法家思想,富国强兵,进行统一战争,结束割据局面,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败:秦朝推行严刑峻法,实施暴政,迅速灭亡。(6分)
26.(20分)
(1)古代中国:德法并治,强调仁德教化;加强君主专制,同时规范君主权力;大一统思想。
古代西方:重视自由平等的个人权利,主张民主;强调法治优于人治;限制公权力,重视权力分治。(10分)
(2)原因:古希腊罗马民主和法制的影响;工商业经济的发展;重视个人的人文精神传统。(6分)
(3)启示:国家治理应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重视民主和法治的建设;以德治国,促进社会和谐;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形成有其历史原因,坚定走中国特色的治理现代化之路。(4分,任意二点即可)
27.(12分)
示例一:
论题:18世纪上半期,欧洲人的中国印象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发展。(2
分)
论述:18世纪上半期,中国的儒学、历史、政治等在欧洲传播开来。
欧洲启蒙思想家相信中国儒家思想制约着专制主义,相信中国模式对欧洲政治思想的构建有重要影响。他们与中国信念产生共鸣,反对专制制度,主张开明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与平等,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
综上所述,启蒙运动中一些启蒙思想的灵感来自中国印象,中国印象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发展。(10分)
示例二:
论题: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逐步消逝。(2分)
论述:18世纪末,随着启蒙运动的扩展,欧洲人深受启蒙思想的洗礼,他们倡导理性思考.反对专制制度,强调自由和平等。这一时期欧洲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先后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欧洲人为拓展海外市场,开始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
综上所述,18世纪末.随着欧洲社会的发展,欧洲人逐步改变了对中国淡慕的态度。(10分)(“示例”只做评卷参考,不作为唯-
-标准答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