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专题训练(二)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考试时间:60分钟;命题人: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单选题
1.下图是细胞呼吸过程,Ⅰ、Ⅱ、Ⅲ代表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①至③代表生理过程,甲、乙代表物质,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Ⅰ和Ⅱ都具有双层生物膜
B.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和[H]
C.①释能最多,③释能最少
D.Ⅲ位于线粒体基质中
2.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有氧呼吸过程中[H]的产生和消耗均在线粒体内
B.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所需呼吸酶不完全相同
C.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只有一部分转移到ATP中
D.没有线粒体的生物也能进行有氧呼吸
3.松土是农作物栽培的传统耕作措施。相关看法不合理的是( )
A.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促进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
B.能加快枯枝落叶、动物遗体和粪便等中有机物的分解
C.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可能成为沙尘暴的一种诱发因素
D.降低土壤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4.有氧呼吸全过程的物质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①C6H12O6→丙酮酸+[H];②丙酮酸+H2O→CO2+[H];③[H]+O2→H2O,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都能发生①②两个阶段
B.若用18O标记O2,一段时间后,在最终的产物中只有H2O中能找到18O
C.第③阶段反应所需要的[H]都来自于丙酮酸
D.叶肉细胞中第③阶段的反应发生在生物膜上
5.如图是番茄根细胞对K+吸收速率和氧分压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A、B两处用于根代谢活动的酶不同
B.A→B段,ATP是限制根细胞对K+吸收速率的主要原因
C.在B点以后,通过中耕松土可进一步促进对K+的吸收
D.氧分压为8时,AB曲线将演变为M2形态
6.下表是某种植物种子在甲、乙、丙三种不同的条件下萌发,测得的气体量的变化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O2释放量
O2吸收量
甲
12
0
乙
8
6
丙
10
10
A.在甲条件下进行的是产生CO2和乳酸的无氧呼吸
B.在乙条件下消耗的葡萄糖中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多
C.在丙条件下有氧呼吸强度达到了最大值
D.在乙条件下释放的CO2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7.如图为测量萌发的小麦种子细胞呼吸方式的装置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说明萌发的小麦种子细胞进行了无氧呼吸
B.图中萌发的小麦种子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产生的[H]最多
C.萌发的小麦种子细胞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水
D.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可表示细胞呼吸消耗氧气的量
8.下列关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选择酵母菌为实验材料是因为酵母菌是自养、兼性厌氧型微生物,易于培养
B.通过设置有氧(对照组)和无氧(实验组)的对照,易于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C.将进气管、排气管与锥形瓶连接后需要进行气密性检查,确保不漏气
D.实验的因变量是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和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样液的颜色变化
9.呼吸熵(RQ=放出的CO2量/吸收的O2量)可作为描述细胞呼吸过程中氧气供应状态的一种指标。下图是酵母菌氧化分解葡萄糖过程中氧分压与呼吸熵的关系。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呼吸熵越大,细胞有氧呼吸越强,无氧呼吸越弱
B.B点有氧呼吸的强度大于A点有氧呼吸的强度
C.为了减少有机物的损耗,最好将氧分压调至C点
D.C点以后,细胞呼吸强度不再随氧分压的变化而变化
10.选取体长、体重一致的斑马鱼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训练组,其中训练组每天进行运动训练(持续不断驱赶斑马鱼游动),对照组不进行。训练一段时间后,分别测量两组斑马鱼在静止时及相同强度运动后的肌肉乳酸含量,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乳酸是由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转化形成的
B.静止时斑马鱼所需ATP主要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
C.运动训练可降低无氧呼吸在运动中的供能比例
D.运动训练可降低斑马鱼静止时的无氧呼吸强度
11.下列有关“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将5克新鲜菠菜叶剪碎后,放入研钵中,加入碳酸钙、石英砂(SiO2)和无水乙醇后加以研磨
B.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细线均匀画出一道滤液细线,并连续快速画2~3次
C.把画好细线的滤纸条插入层析液中,滤液细线不能浸没在层析液中
D.滤纸上相邻色素带间距离最近的是叶绿素a与叶绿素b
12.下列对“提取光合色素”实验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未见色素带,原因可能为材料是黄化叶片
B.色素始终在滤液细线上,是因为色素不溶于层析液
C.在有氧呼吸的装置中,可将空气直接通入酵母菌的培养液
D.酵母菌呼吸产生的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13.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2的释放)来绘制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
B.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
C.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
D.叶片在640~660
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
14.历经一个半世纪,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实验,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在下面几个著名实验中,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普利斯特利指出了光在植物更新空气这个过程起关键作用
B.萨克斯的实验中,叶片暗处放置几小时的目的是消耗掉叶片中的营养物质
C.恩格尔曼的实验中,定量分析了水绵光合作用生成的氧气量
D.鲁宾和卡门的实验中,用18O标记CO2,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参加反应的H2O而不是CO2
15.如图所示为叶肉细胞中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A、B代表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叶绿体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B.①上产生的B物质移动到②参与C3的还原
C.②中产生的NADP+移动到①上参与水的光解
D.①上产生的A物质可用于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
16.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原因是( )
A.光反应强度升高,暗反应强度降低
B.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降低
C.光反应强度不变,暗反应强度降低
D.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不变
17.在适宜反应条件下,用白光照射离体的新鲜叶绿体一段时间后,突然改用光照强度与白光相同的红光或绿光照射。下列是光源与瞬间发生变化的物质,组合正确的是( )
A.红光,ATP下降
B.红光,未被还原的C3上升
C.绿光,[H]下降
D.绿光,C5上升
18.阳光穿过森林中的空隙形成“光斑”,它会随太阳的运动和枝叶的摆动而移动。如图表示一株生长旺盛的植物在“光斑”照射前后的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CO2和释放O2的有关曲线,此曲线说明( )
A.“光斑”照射前,光合作用无法进行
B.“光斑”照射开始后,光反应和暗反应迅速同步增加
C.“光斑”照射后,O2释放速率的变化说明暗反应对光反应有限制作用
D.CO2曲线AB段的变化说明进行暗反应与光照无关
19.据下面光合作用图示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⑤过程发生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⑥过程发生于叶绿体基质中
B.图示①~④依次为[H]、ATP、CO2、(CH2O)
C.如用14C标记CO2来追踪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碳原子,则14C的转移途径为14CO2→C3→糖类
D.②不仅用于还原C3,还可用于矿质离子吸收等
20.将叶绿体悬浮液置于适宜光照下,一段时间后发现有氧气放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可测定叶绿体悬浮液的净光合速率
B.向悬浮液中滴入少量NaHCO3溶液,[H]含量下降
C.突然改用等强度红光照射,C3含量上升
D.改变悬浮液中pH对氧气释放无影响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21.种子的萌发包括吸水、有机物的水解、细胞分裂、胚根和胚芽的出现四个阶段,在萌发过程中CO2释放量(QCO2)及O2吸收量(QO2)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阶段,________________比例会增加,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活化,CO2释放量增加,这些酶分布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阶段,细胞呼吸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该阶段种子干重增加,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四阶段,CO2释放量急剧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种子萌发时相比,胚芽出土后幼苗的正常生长还需要的环境条件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条)。
22.科研人员探究了不同温度(25
℃和0.5
℃)条件下密闭容器内蓝莓果实的CO2生成速率的变化,结果见图1和图2。
(1)由图可知,与25
℃相比,0.5
℃条件下果实的CO2生成速率较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着果实储存时间的增加,密闭容器内的________浓度越来越高,抑制了果实的细胞呼吸。该实验还可以通过检测________浓度变化来计算呼吸速率。
(2)某同学拟验证上述实验结果,设计如下方案:
①称取两等份同一品种的蓝莓果实,分别装入甲、乙两个容积相同的瓶内,然后密封。
②将甲、乙瓶分别置于25
℃和0.5
℃条件下储存,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瓶中的CO2浓度。
③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CO2生成速率。
为使实验结果更可靠,请给出两条建议,以完善上述实验方案(不考虑温度因素)。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下图是光合作用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A和B表示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其中A是________,B是________。
(2)①和②代表两种物质,其中①是________,②是________。
(3)⑦是一种物质,来自空气,它是________,⑤是________。
(4)暗反应所需要的能量来自[ ]________的分解,所需的还原剂是[ ]________,这种还原剂来自[ ]________的分解。
(5)在适宜的光照等条件下,适当地增加[ ]________,可提高[ ]________的产量。
(6)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现有四个实验装置,若要验证绿色开花植物产生O2需要光和验证O2是否由绿色植物释放,则应选用的实验组合分别是( )
A.①②和①③
B.②③和①②
C.②④和①③
D.②③和③④
24.下图是在光照条件下小麦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①~⑤为生理过程,a~h为物质名称。
(1)物质a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______上,物质e是________。
(2)上述①~⑤过程中,能够产生ATP的过程是________,③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
(3)假如白天突然中断二氧化碳的供应,则叶绿体首先积累起来的物质是[ ]________;假如该小麦植株从光照条件下移到黑暗处,h的变化是________。
(4)较强光照下,①过程中d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5.为研究城市环境污染和某植物生命活动的关系,研究者测定了不同污染程度下该植物叶片光合色素的含量,获得的数据处理成下面的柱状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提取叶片中光合色素时常使用________________(试剂)研磨法来获取色素,为使________________,还可加入少许二氧化硅。
(2)纸层析法是分离叶片光合色素的简便方法。若研究者用该方法是否能获得上述实验数据?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可知,污染程度的加剧使________________(色素类型)的含量减少。
(4)污染加剧导致叶片中光合色素含量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____阶段,使其产生的________减少,进而导致叶片制造有机物的量________。
试卷第4页,总6页
试卷第3页,总6页
答案详解
一、选择题
1.
答案 B
解析 据图分析,Ⅰ表示细胞质基质,Ⅱ表示线粒体基质,Ⅲ表示线粒体内膜,A、D错误;甲表示丙酮酸,乙表示[H],B正确;图示三个过程中,③释放的能量最多,C错误。
2.
答案 A
解析 真核生物有氧呼吸过程中[H]产生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消耗于线粒体内膜,A错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催化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酶相同,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和无氧呼吸第二阶段的酶不同,B正确;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只有一部分转移到ATP中,大多数以热能形式散失,C正确;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但没有线粒体的某些原核生物由于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也能进行有氧呼吸,D正确。
3.
答案 D
解析 松土可增加土壤缝隙中空气的含量,使植物根细胞进行充分的有氧呼吸,从而促进植物根系对无机盐的吸收,A正确;松土透气有利于土壤中好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能加快枯枝落叶、动物遗体和粪便等中有机物的分解,B正确;松土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可能成为沙尘暴的一种诱发因素,C正确;松土可增加土壤透气性,促进土壤中好氧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增加二氧化碳排放,D错误。
4.
答案 D
解析 ②丙酮酸+H2O→CO2+[H],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无氧呼吸不能发生,A错误;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生成被标记的水,该水可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生成被标记的二氧化碳,B错误;第③阶段反应所需要的[H]来自于葡萄糖、丙酮酸和第二阶段的反应物水,C错误;叶肉细胞中第③阶段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D正确。
5.
答案 C
解析 A点氧分压为0,呼吸作用是无氧呼吸,B点呼吸作用是有氧呼吸,所以A、B两处用于根代谢活动的酶不同,A正确;K+进入根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消耗能量,A→B段,随氧分压的增大,细胞的有氧呼吸速率加快,ATP产生增多,从而增加根细胞对K+的吸收速率,因此ATP是限制根细胞对K+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B正确;B点以后,K+的吸收速率受载体数量限制,与氧气含量无关,因此K+的吸收速率不再增加,AB曲线将演变为M2形态,C错误,D正确。
6.
答案 D
解析 甲条件下只释放CO2,不吸收氧气,进行的是产生CO2和酒精的无氧呼吸,不产生乳酸,A错误;乙条件下消耗氧气的量为6,则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为1,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量为8-6=2,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为1,消耗的葡萄糖中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相等,B错误;丙条件下只进行有氧呼吸,但不能判断有氧呼吸强度达到了最大值,C错误;乙条件下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所以释放的CO2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正确。
7.
答案 D
解析 图示说明萌发的小麦种子细胞进行了有氧呼吸,因为细胞呼吸过程中消耗了氧气,有色液滴左移,A错误;萌发的小麦种子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产生的[H]最多,B错误;细胞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水,C错误。
8.
答案 C
解析 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选择酵母菌为实验材料的确是因为酵母菌具有兼性厌氧且易于培养的特点,但它不是自养型生物,A错误;在该实验中所设置的有氧组和无氧组都是实验组,是为了相互对比,易于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B错误;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通常将进气管、排气管与锥形瓶连接后需要进行气密性检查,确保不漏气,C正确;本实验的因变量是酵母菌CO2的产生快慢和是否有酒精生成,D错误。
9.
答案 B
解析 在以葡萄糖为底物的有氧呼吸过程中,CO2释放量等于O2吸收量,这说明呼吸熵为1时,只进行有氧呼吸,当呼吸熵大于1时存在无氧呼吸,故呼吸熵越大,细胞无氧呼吸越强,有氧呼吸越弱,B点的有氧呼吸强度要大于A点有氧呼吸的强度,A错误,B正确;C点时呼吸熵为1,只进行有氧呼吸,此时有机物消耗较多,C错误;C点只是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的最低氧分压点,C点之后有氧呼吸强度随氧分压增大而增强,但到一定程度后不再增加,D错误。
10.
答案 C
解析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A错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静止时斑马鱼的生命活动所需的ATP主要由有氧呼吸提供,B错误;运动后训练组乳酸含量较对照组低,说明运动训练可降低无氧呼吸在运动中的供能比例,C正确;训练组静止时乳酸含量与对照组基本相同,说明运动训练不影响斑马鱼静止时的无氧呼吸强度,D错误。
11.答案 B
解析 将5克新鲜菠菜叶剪碎后,放入研钵中,加入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石英砂(使研磨得充分)和无水乙醇(提取色素)后加以研磨,A正确;画滤液细线时,不应连续迅速重复划线而应等滤液干后再重复画线,B错误;把画好细线的滤纸条插入层析液中,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不能摇晃,否则滤液会溶解在层析液中,导致实验失败,C正确;滤纸上相邻色素带间距离最近的是叶绿素a与叶绿素b,最远的是胡萝卜素和叶黄素,D正确。
12.
答案 D
解析 黄化叶片含较多叶黄素、胡萝卜素,滤纸上也会出现色素带,只不过叶绿素a、b带较窄,A错误;叶绿体色素易溶于层析液,色素始终在滤液细线上没有扩散,可能是因为滤纸没有接触层析液,B错误;在有氧呼吸的装置中,不可将空气直接通入酵母菌的培养液,而是先通入NaOH溶液后,再通入酵母菌的培养液,C错误。
13.
答案 A
解析 类胡萝卜素不吸收红光,A错误;光合色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B正确;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既可用O2的释放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C正确;叶片在640~660
nm波长光下只有叶绿素能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O2,D正确。
14.答案 B
解析 普利斯特利指出了植物可更新空气,并不知道光在这个过程起关键作用,A错误;恩格尔曼的实验能够证明氧气由叶绿体释放出来,并不能定量分析光合作用生成的氧气量,C错误;鲁宾和卡门的实验中,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参加反应的H2O而不是CO2,D错误。
15.
答案 D
解析 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A正确;①类囊体膜上产生的B物质[H]移动到②叶绿体基质中,参与C3的还原,形成糖类等有机物,B正确;②叶绿体基质中产生的NADP+移动到①类囊体膜上参与水的光解,C正确;①类囊体膜上产生的A物质ATP可用于C3的还原,而CO2的固定不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
16.
答案 B
解析 缺镁影响叶绿素的合成,进而影响光反应,导致光反应强度下降,[H]和ATP减少,进一步导致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强度降低,进而影响暗反应,使暗反应强度降低,B正确。
17.
答案 C
解析 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利用红光和蓝紫光。若由白光突然改用光照强度与白光相同的红光,则可利用的光增加,光反应增强,ATP含量增加,未被还原的C3减少,A、B错误;叶绿体色素对绿光吸收最少,若由白光突然改用光照强度与白光相同的绿光,可导致光反应速率减慢,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而短时间内暗反应仍以原来的速率进行,消耗[H]和ATP的速率不变,故短时间内[H]含量会下降,C正确;同理,绿光下由于[H]和ATP含量下降,导致C3被还原为C5的速率减慢,而暗反应中CO2的固定仍以原来的速率消耗C5,故短时间内C5的含量会下降,D错误。
18.
答案 C
解析 由于O2释放速率代表光反应速率,“光斑”照射前,有O2释放,说明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光斑”照射开始后,O2释放速率急剧增大,CO2吸收速率增大相对较慢,说明光反应和暗反应不是迅速同步增加的,B错误;“光斑”照射后,CO2的吸收速率增加缓慢,O2的释放速率先迅速增大后又下降,说明暗反应对光反应有限制作用,C正确;AB段“光斑”移开,光照减弱,光反应减弱,O2的释放速率下降的同时,CO2的吸收速率也下降,说明暗反应的进行与光照有关,D错误。
19.
答案 D
解析 根据光合作用的过程判断①②③④⑤⑥分别表示[H]、ATP、CO2、(CH2O)、光反应和暗反应,B正确;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A正确;光合作用过程中,CO2首先与C5相结合,形成C3,然后C3被还原形成糖类等有机物,C正确;光反应产生的ATP只用于暗反应,呼吸作用产生的ATP才能用于矿质离子吸收等生命活动,D错误。
20.
答案 B
解析 离体叶绿体释放出的氧气为实际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所以该实验可测定叶绿体悬浮液的实际光合速率,A错误;向悬浮液中滴入少量NaHCO3溶液,可使溶液中用于光合作用的CO2含量增加,生成的C3增加,进而使C3被还原时消耗的[H]增加,导致[H]含量下降,B正确;突然改用等强度红光照射,则叶绿体色素吸收利用的光能增多,导致光反应生的[H]和ATP增加,使C3的还原增加,消耗的C3增加,而C3的生成量不变,所以短时间内C3含量下降,C错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光合作用的进行需要酶的催化,而酶的催化活性受pH影响,所以改变悬浮液中pH对叶绿体中的光合作用有影响,进而影响氧气的释放,D错误。
二、非选择题
21.
答案 (1)自由水/结合水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酒精、CO2和水 淀粉等大分子有机物水解
(3)种子中储存的有机物被大量消耗,细胞呼吸速率降低 适宜的光照强度、CO2浓度、无机盐
解析 (1)第一阶段细胞吸水,使细胞内自由水/结合水比例会增加,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活化,CO2释放量增加,由于在种子萌发5小时前,不消耗氧气,细胞进行无氧呼吸,5~12小时,细胞既进行无氧呼吸,也进行有氧呼吸,所以与呼吸有关的酶分布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第二阶段,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大于消耗的氧气量,说明细胞既进行无氧呼吸,也进行有氧呼吸,所以细胞呼吸的产物是酒精、CO2和水,该阶段淀粉等大分子有机物水解,产物的质量比水解前有机物的质量增加,导致种子干重增加。
(3)第四阶段,由于种子中储存的有机物被大量消耗,细胞呼吸速率降低,导致CO2释放量急剧下降,与种子萌发时相比,胚芽出土后幼苗的正常生长还需要的环境条件有适宜的光照强度、CO2浓度、无机盐等。
22.
答案 (1)低温降低了细胞呼吸相关酶活性 CO2 O2 (2)选取的果实成熟度还应一致 每个温度条件下至少有3个平行重复实验
解析 (1)该实验测定蓝莓果实的CO2生成速率,即呼吸速率,与25
℃相比,0.5
℃时细胞呼吸相关酶的活性较低,故呼吸速率较低;由于果实进行细胞呼吸需消耗O2释放CO2,所以该密闭容器中CO2浓度越来越高,O2浓度越来越低,故该实验还可通过检测O2浓度变化来计算呼吸速率。
(2)根据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选取果实的成熟度还应一致,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根据实验设计的重复性原则,为使实验结果更可靠,还应在每个温度条件下设置多个实验组进行平行重复实验。
23.答案 (1)光反应阶段 暗反应阶段 (2)水 O2
(3)CO2 (CH2O)
(4)④ ATP ⑥ [H] ① 水
(5)⑦ CO2 ⑤ (CH2O)
(6)CO2+H2O(CH2O)+O2
(7)B
解析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分析图示,①代表H2O,②代表O2,③代表ADP和Pi,④代表ATP,⑤代表(CH2O),⑥代表[H],⑦代表CO2。
(1)A和B表示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其中A是光反应阶段,B是暗反应阶段。
(2)①和②代表两种物质,其中①是水,水在光反应过程中分解释放出②O2。
(3)⑦是一种物质,来自空气,它是CO2,参与暗反应阶段,最终被还原成有机物(CH2O)。
(4)暗反应所需要的能量来自光反应阶段产生的④ATP的分解,所需的还原剂⑥[H]来自光反应阶段①水的分解。
(5)在适宜的光照等条件下,适当地增加⑦CO2,可提高⑤(CH2O)的产量。
(6)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为CO2+H2O(CH2O)+O2。
(7)验证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否需要光照,实验的自变量应该是有光或无光,植物属于无关变量,因此需要选择装置②③;验证氧气是否由绿色植物释放,自变量为是否有植物,光照条件是无关变量,因此需要选择①②装置。故选B。
24.
答案 (1)类囊体薄膜 [H]
(2)①③④⑤ 细胞质基质
(3)[f] C5 增多
(4)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方向运动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中a表示色素分子,分布于类囊体薄膜上,b为O2,c为ATP,d为ADP,e为[H],f为C5,g为CO2,h为C3,过程①~⑤依次为光反应、暗反应、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及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1)图示中物质a表示色素分子,分布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水光解能够产生氧气和[H],因此图中e为[H]。
(2)图中过程①~⑤依次为光反应、暗反应、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及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能够产生ATP的过程有①光反应、③有氧呼吸第一阶段、④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⑤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3)假如白天突然中断CO2供应,CO2+C5→C3受阻,则叶绿体中C5增多,C3减少,因此图中的f
C5首先积累起来。图中h为C3,由光照条件下移动到黑暗处,缺少ATP和[H]供应,不能还原C3,C3增多。
(4)较强光照下,ADP的移动方向是从叶绿体基质到类囊体薄膜上,参与合成ATP。
25.
答案 (1)无水乙醇 研磨更充分
(2)否。利用纸层析法只能在滤纸上观察到分离的色素带,不能定量分析色素
(3)叶绿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
(4)光反应 ATP、[H] 减少
解析 (1)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加入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充分。
(2)利用纸层析法只能在滤纸上观察到分离的色素带,不能定量分析色素含量。
(3)据图可知,污染程度的加剧使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减少,类胡萝卜素含量基本不变。
(4)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减少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使光反应产生ATP、[H]减少,导致叶片制造有机物的量减少。
答案第4页,总4页
答案第3页,总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