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要求:浏览课本,并在课本上划出关键词。
1.西域在哪里?
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目的、结果。(阅读课本第一、二段和P69页第一段)
3.找出并在课本P69页的地图上标注丝绸之路的路线(阅读课本P69第二段)。
找到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阅读P70第一段)。
课前预习
学习目标
1、了解张骞出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及汉代对西域的管理等基本史实。
2、分析丝绸之路的路线图,学会分析地图、获取历史信息,时空观念等历史学科素养。
3、感受张骞为报效祖国不畏艰难的精神,强化爱国思想,培养家国情怀;对比中西方交流的物产,体会丝绸之路在中西方交流中的桥梁作用,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领略风情之旅
一片土:西域——无春风无故人
感悟伟人之旅
一个人:张骞——有担当有功绩
重走古道之旅
一条路:丝路——通世界通古今
传承文明之旅
一思路:一带一路——通和平通共赢
知识框架
问题导思
1、西域在哪里?
2、在当时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一)
操
作
方
法
领略风情之旅
一片土:西域——无春风无故人
玉门关
玉门关
阳关
一、一片土:西域——无春风无故人
新疆地区
阳关
汉代人把现今甘肃
和
以西,也就是今天
和更远的地区,称为西域。
当时没有人去过西域,传说西行之路上有寸草不生的漫漫黄沙,还有烈火熊熊的火焰山,日落后昆仑山上还有长着豹尾的食人怪兽。
——译自《山海经》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焕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一、一片土:西域——无春风无故人
阳关
一、一片土:西域——无春风无故人
匈奴有一樽饮器,是大月(yue)氏(zhī)
国王的头盖骨
匈奴有一封书信,是对大汉帝国吕太后的侮辱蔑视
一、一片土:西域——无春风无故人
(一)
操
作
方
法
感悟伟人之旅
一个人:张骞——有担当有功绩
张
骞
两
次
出
使
西
域
次数
时间
目的
成果
一
二
二、一个人:张骞——有担当有功绩
梦回大汉:
假如你是使者
公元前138年
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了解西域
公元前119年
访问西域,建立关系
沟通西域
为丝路开辟奠基
二、一个人:张骞——有担当有功绩
一、张骞通西域
二、一个人:张骞——有担当有功绩
《史记》为什么称张骞是凿空?
——丝路第一人
古代对未知领域的探险为“凿空”
二、一个人:张骞——有担当有功绩
二、一个人:张骞——有担当有功绩
做人应具备的三种精神:
有胆识
有担当
有坚持
二、一个人:张骞——有担当有功绩
(一)
操
作
方
法
重走古道之旅
一条路:丝路——通世界通古今
三、一条路:丝路——通世界通古今
丝绸是这条路上,中国输出的货物中最多、最具有代表性的商品,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首次称为“丝绸之路”。
三、一条路:丝路——通世界通古今
梦回丝绸之路:假如你是商人
丝绸之路路线
(起点、终点及重要地点)
东南沿海港口
中南半岛
马来半岛
孟加拉湾
马六甲海峡
河西走廊
新疆地区
长安
西
亚
中亚
欧洲的大秦
印度半岛
三、一条路:丝路——通世界通古今
(一)丝绸之路路线:
香料
玻璃
三、一条路:丝路——通世界通古今
歌舞
西域输入汉朝的物品、文化
汗血马
宝石
核桃
葡萄
石榴
开渠技术
铸铁技术
凿井技术
丝绸
瓷器
三、一条路:丝路——通世界通古今
汉朝输入西域的物品、文化
指南针
印刷术
茶叶
石榴
苜蓿
核桃
葡萄
天马
汗血马、乐器、
歌舞、
佛教等
西方输入中国
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
丝绸、漆器、金属工具、
四大发明等
中国传向西方
铁器
丝绸
动植物品种和宗教文化为主
三、一条路:丝路——通世界通古今
(二)丝绸之路物品交流:
手工业品和技术为主
梦回大汉:假如你是他
三、一条路:丝绸之路——通世界通古今
汉朝
西域
手工业者
农民
使者
使者
商人
手工业者
商人
要求:
1、先讨论出生活的变化,
再根据生活的变化,总结:
丝绸之路是
路。
2、时间所限,每组只派
一名代表发言,所以小组内
要总结全面。
3、形成竞争,展示优秀的
小组加3分。
可以在纸上写写
商人
1、2、3组
PK
手工业者
4、5、6组
PK
使者
7组
PK
8组
三、一条路:丝路——通世界通古今
梦回大汉:假如你是他
三、一条路:丝绸之路——通世界通古今
汉朝
西域
手工业者
农民
使者
使者
商人
手工业者
商人
经济之路
三、一条路:丝路——通世界通古今
(三)丝绸之路的意义:
1、
:促进了中西经济的交流。
梦回大汉:假如你是他
三、一条路:丝绸之路——通世界通古今
汉朝
西域
手工业者
农民
使者
使者
商人
手工业者
商人
经济之路
三、一条路:丝路——通世界通古今
(三)丝绸之路的意义:
1、
:促进了中西经济的交流。
2、
: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文明之路
梦回大汉:假如你是他
三、一条路:丝绸之路——通世界通古今
汉朝
西域
手工业者
农民
使者
使者
商人
手工业者
商人
经济之路
三、一条路:丝路——通世界通古今
(三)丝绸之路的意义:
1、
:促进了中西经济的交流。
2、
: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文明之路
经济之路
三、一条路:丝路——通世界通古今
(三)丝绸之路的意义:
1、
:促进了中西经济的交流。
2、
: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文明之路
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3、
:
促进了中西和平发展。
友谊之路
…………
中华文明
罗马文明
波斯文明
印度文明
三、一条路:丝路——通世界通古今
????????????????????????????????????????????????????????????????????????????????????????????????????????????????????????????????????????????????????????????????????????????????????????????????????????
战国
秦朝
战国
西
汉
设西域都护府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了西域都护府,
西域地区正式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
三、一条路:丝路——通世界通古今
(四)丝绸之路的管理: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杰出的继承者
三、一条路:丝路——通世界通古今
(四)丝绸之路的管理:
(一)
操
作
方
法
传承文明之旅
一思路:一带一路—通和平通共赢
二
建言献策
结合本课的学习,
谈谈:一带一路应借鉴哪些丝路精神。
“the
Belt
and
Road”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
四、一带一路:通和平通共赢
四、一带一路:通和平通共赢
中华
文明
罗马文明
波斯文明
印度
文
明
、一条路:丝路——通世界通古今
1、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陆上
“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
A.洛阳
B.长安
C.建康
D.北京
2、中国是世界上几个独立的文明发源地之一,西部的高原与沙漠使古代中国与其他文明间交流极少。中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与中亚、西亚文明进行交流发生于( )
A.两汉时期
B.商周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3、《新全球史》写道,在古典时代,张骞历经艰险从长安到达遥远的西方。张骞“长途旅行”的主要目的是(
)
A.打击匈奴
B.开拓疆域
C.管理西域
D.开通商路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
能力
了解张骞出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及汉代对西域的管理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
方法
分析丝绸之路的路线图,学会分析地图、获取历史信息,时空观念等历史学科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
感受张骞为报效祖国不畏艰难的精神,强化爱国思想,培养家国情怀;对比中西方交流的物产,体会丝绸之路在中西方交流中的桥梁作用,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重点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难点
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学过程设计
学生活动
一、创境启思
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动画版视频《一带一路》,从学生感兴趣的动画视频入手,直接切入主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设问:今天备受关注的“一带一路”和古代的丝绸之路之间是什么关系?教师总结升华,导入本课
学生欣赏视频,思考回答问题。
二、问题导思三、自主静思合作探思互动辩思
1.设问:
①西域在哪里?
②在当时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进入第一个旅程:领略风情之旅:一片土
西域——无春风无故人:2.展示材料,让学生感受当时西域的荒凉、艰苦、危险,还带点神秘:王维和王之涣的诗句;《山海经》中关于西域的记载;“匈奴有一樽饮器,是大月(yue)氏(zhī)
国王的头盖骨
;匈奴有一封书信,是对大汉帝国吕太后的侮辱蔑视
”。3.过渡:总之一句话:到西域去,不仅路途遥远,危险重重,中间还有匈奴的阻挠,很有可能一去不复返。如果你是张骞,敢去通西域吗?张骞就以自己13年的艰难困苦为代价,换来大汉对西域前所未有的了解。进入第二个旅程的学习,感悟伟人之旅
:一个人
张骞——有担当有功绩,感受张骞通西域的艰难历程。1.角色体验:假如你是当时出使西域的使者之一,能介绍一下两次出使西域的概况吗?出示表格和问题,组织学生思考、展示交流。2.设问:《史记》为什么称张骞是凿空?
让学生明确张骞是当之无愧的丝路第一人3.过渡:除此之外,你眼中的张骞还是个什么样的人呢?1.观看视频:你眼中的张骞
是一个
人。
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教师总结:是一个不辱使命、忍辱负重的人
是一个敢为人先、敢于开拓的人
是一个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人
2.教师升华,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有感于张骞精神的同时,也做一个有胆识、有担当、有坚持的人:这些评价并不是溢美之词,而是张骞为国家、为民族做出巨大贡献的真实写照。不要以为张骞的伟大仅仅表现在沟通西域,从他身上表现出来的由胆识、由担当、由坚持的精神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也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3.过渡:也正是在这些精神的激励下,一代又一代的丝路人踏上了张骞走过的这条荒凉的道路,用他们的胆识、担当和坚持,终于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的交往之路,这条路也有个动听得名字,就是丝绸之路。进入第三个旅程,重走古道之旅
:一条路
丝路——通世界通古今1.设问:为什么叫丝绸之路?2.角色体验:假如你是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的商人,能介绍一下丝绸之路的路线吗?3.除了丝绸以为,还有哪有物品在丝路上流通呢?多媒体展示图片,边让学生说出西域传入中国和大汉传入西域的物品名称。总结:汉朝传入西方的主要以什么为主?西域传入汉朝的又以什么为主?过渡:流通在丝路上的这些物品,极大的改变了们的生活。假如你是生活在当时的商人、手工业者和使者,能描述一下自己生活的变化吗?4.小组合作探究:梦回大汉:假如你是他
,
丝绸之路开通后,你的生产或生活有何变化?你眼中的丝绸之路是一条
路。①学生分小组,扮演大汉或西域的商人、手工业者和使者,分组讨论和交流,并且形成竞争。先总结出丝绸之路开通后,你生活的变化,再根据生活的变化,总结丝绸之路是
路。并要求学生在纸上写写发言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总结概括能力。②根据各个小组的发言情况,给各个小组分别赋予1、2、3分的分值,并根据商人组、手工业组、使者组的回答,总结升华出丝绸之路是经济之路:促进了中西经济的交流。文明之路: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友谊之路:促进了中西和平发展总之一句话:丝绸之路开通最大的意义是:促进中西经济文化交流③教师升华:出示地图,沟通中西文明是她最神圣的使命,在长达1000多年的时间里,她将中华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罗马文明串联在一起,所以她在中国乃至世界史上都是一个伟大的创举。④教师过渡:既然丝绸之路的作用这么重要,那么保持丝路的畅通就成为政府的重要责任,看政府是怎样管理丝绸之路的。出示地图和图片,引到学生看课本,总结西域都护的设立等问题过渡:总之,古老的丝绸之路从汉代开始通畅,唐宋达到鼎盛,在今天又重新焕发了新的生机,揭开了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平发展的新篇章,这就是一带一路,进入第四个旅程:传承文明之旅:一思路
一带一路——通和平通共赢,看一带一路是怎样继承和发展丝路精神的?1.建言献策:结合本课的学习,
谈谈一带一路应借鉴哪些丝路精神。让学生集思广益,献言献策。
2.教师升华,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秉承和发扬丝路精神:一带一路就是继承和发展了丝绸之路的这些精神,是古老的东方智慧在今天的体现,我们今天依然要秉承丝路精神,大到国家而言,一定可以把经济文化交流推进到更高的层面,实现世界通和平、通共赢的战略目标;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一定可以构建美美与共、和谐有序的人际关系。让我们大声齐读丝路精神。
学生边看材料,感受当时西域的状况,边回答教师的问题学生自主看课本思考、总结、展示交流。1.播完视频后,学生深受感动和鼓舞,纷纷举手回答,时间所限,不可能让每个学生起来发表自己的观点2.同桌之间先相互交流自己的感受,然后看谁回答的最全面,学生举手回答。1.学生自主看课本,结合地图找到路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并在课本的地图上标注出来。2.学生回答。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分组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看哪个组回答的最精彩2.根据学生的交流,能很容易得出丝绸之路的意义。学生边看课本,边结合老师的提示,明确
西域都护的设置。1,同桌之间先相互交流,然后集思广益,只要言之成理即可。2.把丝路精神一起大声朗读一遍,感受丝路精神。
四、建构反思
总结:伴随音乐《梦驼铃》,总结升华本课。帮助学生建构本课知识体系,并且对本课有深层次理解。初见时,丝绸之路,她是从前的全球化!!!又见时,丝绸之路,她是古代的互联网!!!再见时,丝绸之路,她已是今天的新思路!!!秉承张骞精神!传承丝绸文化!关注一带一路
1.学生听音乐,观看动态图片,构建本课知识体系2.师生一起在黑板上构建本课知识体系。
五、迁移拓思
作巩固练习题
PAGE
4课堂检测
1、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陆上
“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
A.洛阳
B.长安
C.建康
D.北京
2、中国是世界上几个独立的文明发源地之一,西部的高原与沙漠使古代中国与其他文明间交流极少。中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与中亚、西亚文明进行交流发生于( )
A.两汉时期
B.商周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3、《新全球史》写道,在古典时代,张骞历经艰险从长安到达遥远的西方。张骞“长途旅行”的主要目的是(
)
A.打击匈奴
B.开拓疆域
C.管理西域
D.开通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