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一课一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一课一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2-22 17:58: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一、选择题
1.贴春联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春联反映了时代信息。以下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末的是(  )
A.共产党恩泽天下,新中国情满未来
B.总路线鼓舞人心,大跃进快马加鞭
C.千夫所指四人帮,万众拥护党中央
D.改革春风吹大地,富民政策荡九州
2.漫画因其生动形象而在宣传工作中有较强感染力。下面为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有关集体食堂的宣传画。这反映出当时人民公社办集体食堂的意图是(  )
A.提升妇女的社会地位
B.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C.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D.实行绝对平均主义
3.面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的严重后果,中国于1961年实施了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八字方针”的具体内容是(  )
A.调整、改革、建设、提高
B.巩固、提高、开拓、进取
C.调整、整顿、充实、提高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4.
“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社会总产值年增长率由之前的8.2%下降为6.8%;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也由之前的6.2%下降为4.9%;1976年,我国人均年消费粮食只有381斤,低于1952年的395斤。这表明“文化大革命”时期(  )
A.党和国家受“左”的错误影响
B.科技和文教事业发展停滞
C.国民经济遭受了巨大损失
D.民主与法制受到严重践踏
5.“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A.毛泽东去世
B.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C.“四人帮”受到毛泽东的严厉批评
D.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6.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高昂的热情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成就包括(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②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等建成 
③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 
④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以“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坚强意志和冲天干劲,带领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被称为“铁人”的是(  )
A.王进喜
B.焦裕禄
C.袁隆平
D.邓稼先
8.玉林市玉州区期末
“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下列哪一人物的评价(  )
A.王进喜
B.焦裕禄
C.雷锋
D.袁隆平
9.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他助人为乐的大爱行动,回答了‘怎样做人,为谁活着’这个根本问题,赋予了自己22年生命以无限的长度”。“他”是(  )
A.邓稼先
B.王进喜
C.雷锋
D.焦裕禄
10.1958年,全国动员了大约9000万人,大搞“小(高炉)、土(土法炼钢、炼铁)、群(群众运动)”。小土炉、小高炉遍地开花,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在全国掀起。这一现象应该出现在下列哪一时期(  )
A.土地改革时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11.名字中包含着历史,如文革、计划、援朝、跃进等。一般而言,以上这些人中年龄最小的应是(  )
A.计划
B.文革
C.援朝
D.跃进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6年的中共八大指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材料二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当时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应该是什么。(2分)
(2)材料二所说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存在什么问题?(1分)
(3)这个总路线开始实施后,党中央为了加快建设速度而发动的两大运动是什么?这两大运动对经济建设造成了什么影响?中共中央采取了什么措施来扭转这一局面?(4分)
(4)“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学习历史的目的是以史为鉴。通过上述问题的回答,你认为应该吸取哪些教训?(2分)
答案
1.B 2.C 3.D
4.C 5.D 6.D 7.A 8.B 9.C 10.C
11.B
12.(1)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容易产生不良影响。
(3)两大运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使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1961年,中共中央开始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4)经济建设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要符合本国国情等。(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