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4.藏戏
4、藏戏
1.学习并积累词语“鼻祖”“布施”等词语,感受课文语言的趣味。(重点)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难点)
学习目标
不同的地方不仅有不同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样式,比如,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东北的二人转等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是藏族的传统剧种——藏戏。
藏族戏剧的泛称,是以民间歌舞形式表现故事内容的综合表演艺术,在历史上多伴随节庆、庙会、集市、募捐等民俗活动,其形式和风格带有强烈鲜明的藏民族特点和浓郁突出的雪域神奇色彩。贴近群众、易于被接受,是藏戏最大的特点和优势。藏剧的服装,从头到尾只有一套,没有化妆,主要是面具。
藏戏简介:
认真听范读,圈出本课新词语,再思考: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听课文朗读
种
(zhǒnɡ
)
种子
(zhònɡ
)
种植
多音字
(hōnɡ
)
闹哄哄
(hǒnɡ
)
哄骗
哄
(hònɡ
)
起哄
词语解释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可形容人的暴怒喊叫。
布施:把财物等施舍给别人,后特指向僧道施舍财物或斋饭。
雄浑:本课指歌声雄壮浑厚。
婀娜:(姿态)柔软而美好。
通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概括藏戏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藏戏的形成。
第三部分,第8—20自然段,具体介绍藏戏特点。
第四部分,第21自然段,总结全文,介绍藏戏的传承方式。
第一部分,思考以下问题。
1.这三个自然段都是什么句子?
这三个自然段用三个反问句式形成排比,用反问突出强调藏戏不同于其他剧种的特点,用排比一气呵成,形成了强烈的气势,吸引读者。
2.这三个自然段各写出了藏戏的什么特点?
(1)戴着面具演出;
(2)没有舞台;
(3)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第二段,思考以下问题。
1
.第四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一自然段是一个过渡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藏戏的三个特点,引出藏戏的来历及形成过程、特点。
2.唐东杰布为什么要许下宏愿,发誓架桥?
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一座桥,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涉水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
3.人们对唐东杰布的做法报以什么态度,为什么?
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招来的只有一阵哄堂大笑。
4.唐东杰布为了实现这一宏愿,造福于民,他具体是怎样做的?
唐东杰布在山南琼结,认识了能歌善舞的七兄妹,组成了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用歌舞说唱的形式,表演历史故事和传说,劝人行善积德,出钱出力、共同修桥。
5.唐东杰布这一愿望实现了吗?
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就这样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第三段,了解藏戏的艺术特色。
白色
纯洁
红色
威严
善者
国王
柔顺
黄色
吉祥
王妃
活佛
绿色
半黑半白
两面三刀
巫女
青面獠牙
压抑恐怖
妖魔
简略说明藏戏的其他特征。
1.戴着面具演出;
2.演出时没有舞台;
3.演出三五天没有结束;
4.开场、正戏、结尾都有固定的程式;
5.唱腔、动作丰富多彩。
课堂小结
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藏戏艺术,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风雨洗礼之后,时至今日,犹如一朵盛开在西藏高原上的雪莲花,深深地扎根在西藏人民的心灵深处。藏族人民通过它歌颂生活的真、善、美
,鞭笞现实中的假、恶、丑。可以说,它是藏族群众衡量生活的一把尺度,是高原儿女创造的一个艺术奇珍。
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珍宝。作为龙的传人,我们要保护和继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藏戏
一、概括藏戏的特点。
民族特色
艺术魅力
二、藏戏的形成。
三、具体介绍藏戏特点。
四、介绍藏戏的传承方式。
板书设计
想一想、说一说。
1、1.课后欣赏藏戏中的经典曲目,然后讲给同学听。
2.了解我国戏曲类的相关知识并收集整理成册。
北京——京剧、昆曲、北京曲剧
天津——评剧
河北——评剧、河北梆子、丝弦、老调
山西——晋剧、北路梆子、蒲剧、耍孩儿
江苏——昆曲、淮剧、扬剧、锡剧、苏剧
安徽——黄梅戏、徽剧、庐剧、凤阳花鼓戏
我国的地方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