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2-22 18:37: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平均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8单元90、9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感受平均数的产生必要性,体会平均数的含义和统计意义,初步学会求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会正确求统计对象的平均数。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和估算能力;渗透“移多补少”等数学思想与方法。
3.通过应用平均数进行科学比较与合理推断,体会平均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经历平均数产生的意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知道这节课我们要研究什么吗?(平均数)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提的问题?(意义、求法、特点、应用)
同学们的问题都很有价值,这节课,我们就一一来解答这些问题。
来看这,操场上,这些同学正在进行课外活动呢,有环保小组、跳绳小组、篮球小组等,环保小组的同学利用周末收集了一些饮料瓶,我们来看看他们收集的情况。
(1) 逐一出示环保小组每人收集的情况。
(2)出示问题:
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一起读。“他们平均每人收集了几个瓶子?”
自主探究,理解平均数的求法
1.独立完成。
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每个人都有这个图,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2.集体交流求平均数的方法:
生上台列算式。
说说你是怎样求的。(第一步求的什么,第二步求的什么)大家同意吗?
谁能根据这个算式对他提出问题?
为什么要除以4?(有四个人)
师:嗯,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这个13就是这四个数的平均数。
这个平均数是怎样求得的?(先算出总数,再除以人数,得到了平均数。)
小结:这种求平均数的方法叫求和平分。
方法二:移多补少
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其它的方法吗?(不计算,从图中,能看出来吗?)
师给大家说说你是怎样操作的?大家同意吗?
师:他为什么要这样移呢,目的是什么?(为了使他们每个人收集的瓶子数变得一样多)
师:一样多了,就得到了平均数13。
师:这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得到的平均数,谁能简单说说?(把多的匀给少的,使他们看起来一样多。)
小结:这种方法叫做移多补少法。
我们用这两种方法得到了平均数,是多少?(13)
3.特点一 虚拟性
师:平均数13是小红收集的吗,那是小兰的吗?难道是小亮的?或者是小华的。哦, 13只是它们通过移多补少得到的,不代表每人真正收集了13个,所以说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两人分别说)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平均数的求法,那么平均数有什么用呢?我们继续来探究。
(三)创设情景,感知平均数的应用价值
1.特点二:有范围
课件出示:小丽参加了跳绳小组,她收集了近几天练习时的数据,小丽这几次跳绳的平均数是多少,请你估一估。 (128左右 ,你估的呢?你呢?)你是怎样想的?(这些数比较接近128) 你有一种感觉,这种感觉真好。
认真观察这组数,平均数会是130吗,会是126吗?
看来平均数是有范围的,它在什么范围呢?
你们的意思是说,平均数一定比这组数中最大的数要小,比最小的数要大。板书:有范围
谁再来说说平均数的范围(2人说)
2.特点三:代表性
师:刚才我们进行了估计,那么这组数的平均数具体是多少呢,会列算式吗?
我们求出了128,这个128是什么?同学们估计的挺准的。
师:现在小丽遇到了一个问题,体育老师询问她小丽一分钟跳绳的情况,小丽该用哪个数代表这几次的跳绳水平, 128为什么呢?因为这些数都离128比较近,有的比它多点,有的比它少点。(你对平均数的感觉真好)
师:这几个数有的高一点,有的低一点,但是它们都很接近128,所以用平均数128来表示小丽跳绳的水平比较合适。
这正是平均数的代表性。
板书:平均数能代表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齐读)
3.作用:预测
师:如果小丽又跳了一次,请你预测一下小丽有可能会跳多少个?(128,因为她这几次跳绳成绩都在128左右,下一次很有可能得128左右)
师:同学们估的这些数都很接近128。是啊,正因为她前几次跳绳的平均数是128,所以我们预测下一次跳绳的成绩大概也在128左右,孩子们你们真棒,你们都能够根据平均数进行预测了呢。
(三)设置冲突,深化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师:接下来让我们走进篮球小组看一看吧。篮球小组正在进行激烈的男女生投篮比赛,我想请大家当小裁判,好吗?
出示情境:男女一分钟投篮PK赛
1.第一组比赛:
先出第一次成绩:8、9,这一次谁的成绩好?再出第二次,这次呢?要想比这四场谁的投篮水平高?应该比什么?(总数)
课件出示每场得分和出示总分。
师:谁的投篮水平高?为什么?(小红的水平高,因为小红总分高)
小结:次数相同时,总分能够代表投篮水平。
第二组比赛:
课件出示(先出总分)。
师:谁的投篮水平高?请你大声说出理由 。(李娟,因为李娟总数多)大家同意吗?
课件依次出示每场得分。
师:我们来看看具体数据。(留出观察时间)还能比总数吗?为什么?
生:不行,因为李国投了4次,而张红只投了3次。
师:看来,次数不同,不能比总数,那就没有其它办法能比出结果了吗?谁有想法?请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想法。
生交流。
生汇报:比平均分(用平均数代表投篮水平,都同意)
师:看来次数不同时,用平均数代表投篮水平更合适。
3.特点四:敏感性
关于平均数,还有这么一个故事:
张华去一家公司求职,老板告诉他员工的平均月薪是1万,你觉如何?(挺高的)
出示:图片
师:来看看他们的实际收入。张华的实际收入怎么样?
师:这几个员工的收入这么低,平均工资为什么会这么高呢?
(出现了一个比较大的数,直接把平均数变大了。)
师:这组数中有一个数特别高,平均数就会被抬高,有一个数特别低,平均数就会拉低。平均数容易受到极端数据的影响,这就是平均数的敏感性。 正因为如此,不能只看平均数,还要关注大多数数据。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研究了平均数的作用和特点,那么根据这些,我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应用平均数的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视频,请同学们认真观看。
(四)综合应用:唱歌比赛
视频中,是用哪个数据来代表选手歌唱水平的?为什么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
为避免平均数受受极端数据影响,使比赛更公平。
回归课题,总结全课
师:这节课已经接近尾声了,你有什么收获呢?我们借助板书回顾一下。(我会求平均数了,怎么求?)
恩,我们知道了求平均数的方法,还有呢?
(还知道了平均数的代表性……)
是啊,知道了它这些的特点,我们就知道可以应用它了。课前同学们提出的那几个问题,解决了吗?
这就是算数意义上的平均数,而我们本节课重点研究的,是统计意义上的平均数。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