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例1、例2。
【教学目标】:
1.基于生活经验,体会平均数的实际需要。结合生活实例,在探索和交流中,学会用数学思想解决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2.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发展数据观念,渗透移多补少的数学思想,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和价值,掌握求平均数的两种方法。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提高德育认知。
【教学重点】:
借助“移多补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教学难点】:
体会平均数的实际需要和使用价值。
【教学过程】:
一、创设记忆比赛情境,引发认知冲突。
(一)人数相等,比总数
师:上课之初,我们玩《最强大脑》速记比赛,谁想来挑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游戏直接形成象形统计图,便于学生通过移多补少理解,平均每人记得个数就是平均数。
学生开始比赛。
师:我们一起来判断比赛输赢,为什么?
【设计意图】:用具体数据,引发学生思考,当人数相同时,比总数公平。渗透比较策略,两战队竞赛,要选择一个合理的依据进行比较。
(二)老师加入,人数不相等,再比总数不公平,产生冲突。
师:我要加入输的战队,我记住6个,再比比总数,18大于14,所以我宣布二战队获胜。
生:产生质疑,两队人数不相等,再比总数不公平。
师:教师顺势引发思考,不能比总数,该怎么办?
学生想到可以比平均数。
【设计意图】:由于我的加入,两战队输赢发生变化,引发学生思考,人数不相等,再比总数不公平,必须寻求一个鑫的统计量,也就是平均数,进行比较。从中感受平均数的统计意义。
二、小组合作探究怎么比?揭示平均数的意义和性质。
(一)生汇报,探究比赛办法。
学生小组讨论,怎么办?并汇报。
【设计意图】: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走进平均数的,在平均分数、电视选秀节目等实际生活情境中已有所了解;学生很容易迁移使用低年级时学习的一一对应比多少的方法,针对两个战队记得个数进行比较。教师只需快速唤起学生对以前所学知识的记忆。能获得学生对平均数的原始感知。思考、体会平均数的实际需要。
基于平均分,学生知道平均数应该怎么计算,可能不清楚为什么这么算,为什么要算,体现出平均数的统计意义,学生自然能明白平均数的意义,进而掌握平均数的求解方法。
学生对汇报同学提问。生生交流。
师:平均数5和平均数4表示什么?
【设计意图】:用个别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带动全班同学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表示一队、二队平均每人记住的个数。用具体的数字,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师:总结比平均数也就是一战队和二战队平均每人记得个数。揭示课题:平均数。
师:人数不相等时,比平均数才公平。这种摆一摆得到平均数的方式,称为移多补少。
【设计意图】:针对于这个问题我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用学生影响学生再好不过了,通过组内讨论“人数不同,比总数不公平,怎么办?”引发所有学生对平均数的探究欲望。学生在象形统计图上移动,清楚直观的明确平均每人记住的个数就是平均数。人数不同选出最强战队时,当然要用这种表示一组选手整体水平的数去比较才合理,很自然的肯定了孩子的想法,揭示了课题。再次强化选择策略。
(二)学生汇报,总结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四人小组讨论。
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很多情况下,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并不方便,怎么更简洁的求出这两组数的平均数?
学生汇报计算过程。四人小组互相讲解算式的意思。
师:总结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设计意图】:做足了学生对平均数这一概念的感性理解和直观体会后,学生很容易用数学的思想把平均数算出来,把课堂留给学生,而我秉承“三不讲”原则。
师:引导学生体会平均数是谁记住的个数,感受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反映的是这一组同学的整体水平。
【设计意图】:用看似随意的交流,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性质。
师:假设老师所在的战队其他两位同学记住的字的个数不变,而我超水平发挥,记住30个字,或者失误记住3个字,计算我们战队的平均数。
学生黑板汇报。
师:帮助学生体会,由于老师一个人成绩的变化就会影响整个战队的成绩,揭示平均数的敏感性。
【设计意图】:平均数是用来描述和比较数据的统计量,在体现两组数据总体水平时,平均数的必要性就体现了出来。通过平均数的特性让学生体会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一个特征数。通过比较,理解平均数的性质和意义。
三、体会生活中的平均数
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关于平均数的实例。
【设计意图】: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例相结合,启发学生用数学思维理性观察生活中的问题,提升学生各个层面数学素养。
(一)济南马拉松比赛。
师:出示济南马拉松比赛的场景照片。启发学生思考:跑马拉松的都是20多岁的人对吗?
生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平均数是个虚拟的数,反映的是参数选手年龄的整体水平。】
(二)10岁孩子中男女生平均身高调查数据。
师:出示测量身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女生一定比男生高吗?
生说明理由。再一次体会平均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平均数不能体现一组数据的全部信息,体现的是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三)估算、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德育渗透。
师:这里是顺丰速递的工作站。快递员送包裹很辛苦,看着统计图估一估,李明叔叔平均每天要送多少快递?并在学习单上算一算。
【设计意图:通过估算,判断平均数的大体取值范围,初步感受平均数的取值是有范围的;计算平均数,巩固计算方法的同时,用准确数据再次体会平均数的取值范围。】
师:出示一幅没有具体数据的统计图,启发学生思考这三条线,哪一条可能表示这组数的平均数?
【设计意图:通过上一例题的总结,感受平均数的取值范围;体会到平均数可以通过直观的移多补少估算得到。】
(四)依据工资情况选工作。
师:出示两家公司员工月工资情况一览表,引导学生,根据表中信息,做一选择,并说明原因。
学生思考,说出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比较开放的问题,从表格中,学生能体会出平均数的意义、性质、局限性。问题提出后,给学生留有一定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应用平均数的知识独立做出合理选择,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体验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价值。】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整节课学习内容的思维整理,将孩子头脑中关于平均数的知识点整合、完善成一棵知识树,简明扼要的帮助孩子直观完善本节课的知识点。同时,帮助学生感受提炼选择策略、估算策略、文明礼仪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