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A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A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2-22 15:32:0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A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下列事件发生于1953年的是(

①颁布《共同纲领》
②中国开始实施“一五计划”?
③内蒙古成立区域自治机构
④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②④
2.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开罗会议
D.雅尔塔会议
3.据如图判断,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建设始于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4.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最重要的成就是
A.工农业生产达到并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B.实现了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C.奠定了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D.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改变了我国交通落后的状况
5.列宁说:“一个民主国家必须承认各地区的自治权,特别是居民的民族成分复杂的地区和专区的自治权,这种自治区同民主集中制一点也不矛盾;相反地,一个民族成分复杂的大国只有通过地区的自治才能够实现真正民主的集中制。”据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②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③实现了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
A.①②
B.②
C.①③
D.①②③
6.1955年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在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为维护团结和保证会议的顺利进行,周恩来提出的原则是
A.和平共处
B.另起炉灶
C.睦邻友好
D.求同存异
7.周恩来多次指出“与苏联结盟只是政治方针,不是倒向苏联怀抱,在战略上是联合,但战术上不能没有批评”。这体现了新中国的外交原则是
A.一边倒
B.独立自主
C.另起炉灶
D.不结盟
8.“这些(政治)制度的选择,都是中共领导人,第一代领导集体,是从历史中,从中国国情出发的,……是适合中国国情的。”
这些“政治制度”中最根本的制度是
A.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B.邓小平的一国两制
C.村民自治民主选举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9.“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材料中的“它”最有可能是
A.“一边倒”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方针
D.不结盟政策
10.据统计,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共召开四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26个报告,通过了18项决议和10项法律,其人大常委会共召开89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372项报告,通过了78项决定、决议以及19个条例。这说明
A.各民主党派发挥参政议政作用
B.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终胜利
C.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D.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得到贯彻落实
11.下面是某同学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时制作的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新中国沿袭了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D.中国的政治制度不同于西方具有创新性
12.“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选自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开幕词中的“里程碑”体现在会议
A.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B.选举新的国家领导人
C.确定中国共产党核心地位
D.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13.票证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与见证。从下列票证图片可知,当时的社会经济属于
A.战时经济
B.计划经济
C.彩票经济.
D.市场经济
14.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1970年,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
15.在一次军委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原子弹就是那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6.下面漫画艺术地呈现了新中国某一历史时期的外交场景,其所聚焦的主题当是
A.弱国没有外交
B.初登外交舞台
C.外交舞台拓展
D.全方位的外交
17.如图是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时与周恩来握手时的精彩瞬间。该事件推动了
A.中国加入联合国
B.亚非会议的召开
C.日内瓦会议召开
D.中美关系正常化
18.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发表这一声明意在
A.缓和中美关系
B.建立中美联盟
C.促进中国统一
D.促进中日建交
19.1958年,在“大跃进”运动中,全国各地提出了名目繁多的全党全民“大办”“特办”的口号,例如大炼钢铁,大办铁路,大办万头猪场,大办万鸡山等。这些做法
A.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
B.忽视了基本国情
C.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
D.协调了经济发展
20.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因果关系首先存在于时间的先后中。按照这一思路,下列事件发生的正确顺序是
①中美建交
②尼克松访华
③乒乓外交
④基辛格秘密访华
A.③④②①
B.③②④①
C.①②③④
D.④③②①
21.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且日益融入世界潮流之中。下列关于新中国外交历程的表述,准确的是
①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求同存异”方针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③中国的“乒乓外交”打开对外关系新局面
④新时期实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2.“在我国西北核试验基地”,“突然,铁塔那里迸发出强烈的耀眼的闪光,接着升腾起一个巨大的太阳般的火球……传来了惊天动地的爆炸声。渐渐地,火球与地面冲起的尘柱连成一体,形成了一朵极为壮观的蘑菇云。”试验获得首次圆满成功。这一“试验”是指中国
A.第一座试验性原子反应堆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23.“你是英雄咱好汉,高炉旁边比比看,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天上繁星点点,地上红光闪闪,王母惊呼玉帝打颤,感叹天上不如人间。”材料中反映的运动
A.提高广大人民生产积极性
B.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片面强调了公有化的程度
D.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24.“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这则报道可能出现在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C.“文革”十年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5.如图漫画题为《大豆过江》,画中标注了此画是“1958年秋江苏邳县农民朱会然和华君武合作”完成,邓拓配诗“叶作风帆荚作船,长江飞渡若云烟。出身豆荚成大器,家在东吴试验田。”该漫画反映出
A.过度追求高速度带来的浮夸风
B.当时我国生产力获得显著提升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成果
D.探索建设道路取得的初步成果
二、材料分析题(共3大题,满分50分)
26.(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王朝建立,在这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下,各族人民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更加密切,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此后历朝历代中央政府都注重加强对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管理。
材料二
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新疆时曾指出:“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民族之间……稳定是福,动乱是祸,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新中国的民族政策是最好的;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们的民族政策也是最成功的。”
——胡锦涛主席视察新疆时的部分讲话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请你回答秦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开发与管理的措施有哪些?(6分)
(2)自秦以来,我们统一多民族的国家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巩固,请你回答封建社会后期(元明清时期)我国是如何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每朝各举一例)(6分)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请你回答新中国民族政策是什么?它的实施有何意义?(6分)
27.(20分)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新中国外交政策不断调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3年12月,周恩来与印度代表团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问题举行谈判时,首次完整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得到印方赞同。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同两国总理尼赫鲁、吴努发表联合声明,确认指导两国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4月在印尼万隆会议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引申和发展,并被吸纳进大会处理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之中。
——摘编自《新中国外交史》
材料二
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他强调: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他还呼吁: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近三年来,习近平至少已70次提到命运共同体。从国与国的命运共同体,到区域内的命运共同体,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一次次阐述着“中国主张”。
——摘编自邹广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哲学思考》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8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相同点。分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意义。(12分)
2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致刘德辉
德辉吾弟鉴:
自你来信一封已经收到:将信看完,我以全部知道了我是非常高兴,我真领服你,希你要加强工作消灭美帝国主义,兄在家加强提高生产支援前线。现在我们母亲玉体健康。精神璧铄。比昔年还要好些。家乡在党、毛主席的领导下现在我们真正彻底翻身了,所分的田土房屋,我真高兴。至于秋收工作完全结束了,我将收的稻谷计算亦有六旦有余,至于家庭生活全部解决了,请弟一切不要挂念家庭。母亲和我与汝任,假是我们家庭生活与生产有困难,已有村上帮助。至于母亲有我孝养侍奉,请弟不要挂念,请你安心抗美援期,你的功劳十分伟大极了。...不有再叙,后信再谈。祝你工作愉快。
——兄刘怀钦,一九五二年九月二十九日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五十年代初的中国社会面貌有哪些史料价值。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4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A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下列事件发生于1953年的是(

①颁布《共同纲领》
②中国开始实施“一五计划”?
③内蒙古成立区域自治机构
④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②④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中国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同年12月,周总理接见印度谈判代表团时,首次系统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④正确,故选D;1949年第一届政协会议颁布《共同纲领》、1947年内蒙古成立区域自治机构,①③均不发生在1953年,故排除ABC。
2.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开罗会议
D.雅尔塔会议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之一参加的国际会议是日内瓦会议,因此A正确,BCD排除。故选A。
3.据如图判断,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建设始于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一五”计划时期,我国的主要工业成就有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B正确;ACD与题意不符,排除。
4.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最重要的成就是
A.工农业生产达到并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B.实现了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C.奠定了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D.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改变了我国交通落后的状况
【答案】C
【详解】一五计划期间,优先重点发展重工业,奠定了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故C
正确;AD不是最重要成就,排除;一五计划没有实现工业化,故B错误。
5.列宁说:“一个民主国家必须承认各地区的自治权,特别是居民的民族成分复杂的地区和专区的自治权,这种自治区同民主集中制一点也不矛盾;相反地,一个民族成分复杂的大国只有通过地区的自治才能够实现真正民主的集中制。”据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②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③实现了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
A.①②
B.②
C.①③
D.①②③
【答案】A
【详解】由材料“一个民主国家必须承认各地区的自治权”,可见①符合题意,"自治区同民主集中制一点也不矛盾",可见②符合题意。这一制度并没有体现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故③不符合题意。故选组合,排除BCD,A符合题意。故选A。
6.1955年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在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为维护团结和保证会议的顺利进行,周恩来提出的原则是
A.和平共处
B.另起炉灶
C.睦邻友好
D.求同存异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面对某些国家对中国的恶意攻击,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得到了与会国的认可,促进了会议的圆满召开,因此D正确;ABC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
7.周恩来多次指出“与苏联结盟只是政治方针,不是倒向苏联怀抱,在战略上是联合,但战术上不能没有批评”。这体现了新中国的外交原则是
A.一边倒
B.独立自主
C.另起炉灶
D.不结盟
【答案】B
【详解】材料“与苏联结盟只是政治方针,不是倒向苏联怀抱”体现的是中国在外交方面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B正确;ACD与材料无关,未涉及相关信息,排除。故选B。
8.“这些(政治)制度的选择,都是中共领导人,第一代领导集体,是从历史中,从中国国情出发的,……是适合中国国情的。”
这些“政治制度”中最根本的制度是
A.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B.邓小平的一国两制
C.村民自治民主选举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案】D
【详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
9.“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材料中的“它”最有可能是
A.“一边倒”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方针
D.不结盟政策
【答案】B
【详解】材料中“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说明中国发展同周边邻国关系,所以应该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B项正确;“一边倒”方针是倒向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不符合材料中主旨,故A项错误;“求同存异”方针是万隆会议提出,故C项错误;不结盟政策是新时期外交方针,故D项错误。
10.据统计,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共召开四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26个报告,通过了18项决议和10项法律,其人大常委会共召开89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372项报告,通过了78项决定、决议以及19个条例。这说明
A.各民主党派发挥参政议政作用
B.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终胜利
C.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D.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得到贯彻落实
【答案】D
【详解】材料“其人大常委会共召开89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372项报告,通过了78项决定、决议以及19个条例”体现的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得到贯彻落实,D正确;A与材料无关,排除;B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排除;C是在1982年宪法修订后,排除。故选D。
11.下面是某同学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时制作的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新中国沿袭了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D.中国的政治制度不同于西方具有创新性
【答案】A
【详解】材料是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描述,其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A正确;BD与材料无关,排除;C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A。
12.“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选自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开幕词中的“里程碑”体现在会议
A.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B.选举新的国家领导人
C.确定中国共产党核心地位
D.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答案】D
【详解】根据“选自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可知这次会议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这次大会上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故选D;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排除A;1949年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上选举了新的国家领导人,排除B;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领导核心,该地位在新中国建立之前就已经存在,排除C。
13.票证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与见证。从下列票证图片可知,当时的社会经济属于
A.战时经济
B.计划经济
C.彩票经济.
D.市场经济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票证是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因此B正确,ACD排除。故选B。
14.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1970年,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故选C;A是1964年,B是1967年,D是2003年,排除ABD。
15.在一次军委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原子弹就是那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答案】B
【详解】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B项正确;ACD项时间都不符合,排除。
16.下面漫画艺术地呈现了新中国某一历史时期的外交场景,其所聚焦的主题当是
A.弱国没有外交
B.初登外交舞台
C.外交舞台拓展
D.全方位的外交
【答案】C
【解析】漫画体现出的是乒乓外交,体现出中美外交关系,属于外交舞台拓展,C正确;A属于解放前外交;B属于建国初期;D属于新时期外交。
17.如图是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时与周恩来握手时的精彩瞬间。该事件推动了
A.中国加入联合国
B.亚非会议的召开
C.日内瓦会议召开
D.中美关系正常化
【答案】D
【详解】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推动了中美关系正常化,故选D;1945年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成员国,排除A;1955年亚非会议召开,1954年召开日内瓦会议,B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18.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发表这一声明意在
A.缓和中美关系
B.建立中美联盟
C.促进中国统一
D.促进中日建交
【答案】A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和“一个中国原则”,这主要是为了缓和同中国的关系,因此A正确;BC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是中美关系改善的结果,排除。故选A。
19.1958年,在“大跃进”运动中,全国各地提出了名目繁多的全党全民“大办”“特办”的口号,例如大炼钢铁,大办铁路,大办万头猪场,大办万鸡山等。这些做法
A.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
B.忽视了基本国情
C.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
D.协调了经济发展
【答案】B
【详解】1958年,我国开始“大跃进”运动,材料中的做法反映了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片面强调高速度,忽视了我国当时的基本国情,故选B;A不符合“大办万头猪场,大办万鸡山”,排除;C不符合史实,排除;“大跃进”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排除D。
20.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因果关系首先存在于时间的先后中。按照这一思路,下列事件发生的正确顺序是
①中美建交
②尼克松访华
③乒乓外交
④基辛格秘密访华
A.③④②①
B.③②④①
C.①②③④
D.④③②①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尼克松访华是在1972年;乒乓外交是在1971年4月;基辛格秘密访华是在1971年7月,因此正确排序是③④②①,A正确,BCD排除。故选A。
21.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且日益融入世界潮流之中。下列关于新中国外交历程的表述,准确的是
①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求同存异”方针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③中国的“乒乓外交”打开对外关系新局面
④新时期实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外交事业不断发展,1953年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乒乓外交”打开对外关系新局面,中美关系逐步正常化;改革开放后,坚持实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和平外交政策,①③④正确,故选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而不是“求同存异”方针提出,②说法错误,故排除ABC。
22.“在我国西北核试验基地”,“突然,铁塔那里迸发出强烈的耀眼的闪光,接着升腾起一个巨大的太阳般的火球……传来了惊天动地的爆炸声。渐渐地,火球与地面冲起的尘柱连成一体,形成了一朵极为壮观的蘑菇云。”试验获得首次圆满成功。这一“试验”是指中国
A.第一座试验性原子反应堆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中“在我国西北核试验基地”“蘑菇云”“试验获得首次圆满成功”等信息可知,此次试验指的是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故选C;ABD与题干信息不符合,故排除ABD。
23.“你是英雄咱好汉,高炉旁边比比看,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天上繁星点点,地上红光闪闪,王母惊呼玉帝打颤,感叹天上不如人间。”材料中反映的运动
A.提高广大人民生产积极性
B.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片面强调了公有化的程度
D.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B
【解析】“滴滴汗珠变钢水”可知民歌反映的是大跃进,大跃进运动违反了经济规律,最终打击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选A;大跃进是片面追求高速度和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客观规律的左倾错误,与材料相符,故B项正确;片面强调公有化程度的是人民公社化,故C项错误;大跃进运动违反了经济规律,不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化,故D项错误。
24.“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这则报道可能出现在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C.“文革”十年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发生于1958
年的“大跃进”时期到处放粮食高产卫星的浮夸风,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1956—1966)。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从时间上可以排除。
25.如图漫画题为《大豆过江》,画中标注了此画是“1958年秋江苏邳县农民朱会然和华君武合作”完成,邓拓配诗“叶作风帆荚作船,长江飞渡若云烟。出身豆荚成大器,家在东吴试验田。”该漫画反映出
A.过度追求高速度带来的浮夸风
B.当时我国生产力获得显著提升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成果
D.探索建设道路取得的初步成果
【答案】A
【详解】据漫画《大豆过江》形象的描述了
“大跃进”的浮夸风,这实际上反映的是过度追求高速度带来的浮夸风,故A正确;“大跃进”运动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是对生产力发展的破坏,B错误;材料反映的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成果,而是社会主义的曲折,C、D错误。
二、材料分析题(共3大题,满分50分)
26.(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王朝建立,在这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下,各族人民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更加密切,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此后历朝历代中央政府都注重加强对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管理。
材料二
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新疆时曾指出:“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民族之间……稳定是福,动乱是祸,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新中国的民族政策是最好的;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们的民族政策也是最成功的。”
——胡锦涛主席视察新疆时的部分讲话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请你回答秦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开发与管理的措施有哪些?(6分)
(2)自秦以来,我们统一多民族的国家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巩固,请你回答封建社会后期(元明清时期)我国是如何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每朝各举一例)(6分)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请你回答新中国民族政策是什么?它的实施有何意义?(6分)
【答案】(1)①在“西南夷”开辟“五尺道”,并在其中部分地区任免官吏。②在岭南地区开凿灵渠并置郡,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③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并修筑长城和直道。
(2)元朝时中央设宣政院主管全国的佛教事务和西藏地区的军民政教事务;明朝时开始在西南地区开始进行“改土归流”;清朝时中央设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同时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收复新疆,并于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作的愿望,保证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详解】(1)秦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开发与管理的措施结合所学内容进行作答即可,主要包括在“西南夷”开辟“五尺道”,并在其中部分地区任免官吏。在岭南地区开凿灵渠并置郡,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并修筑长城和直道。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元明清时期我国在边疆地区的管理上主要有元朝时中央设宣政院主管全国的佛教事务和西藏地区的军民政教事务;明朝时开始在西南地区开始进行“改土归流”;清朝时中央设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同时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收复新疆,并于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新中国的民族政策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该政策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作的愿望,保证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7.(20分)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新中国外交政策不断调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3年12月,周恩来与印度代表团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问题举行谈判时,首次完整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得到印方赞同。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同两国总理尼赫鲁、吴努发表联合声明,确认指导两国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4月在印尼万隆会议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引申和发展,并被吸纳进大会处理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之中。
——摘编自《新中国外交史》
材料二
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他强调: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他还呼吁: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近三年来,习近平至少已70次提到命运共同体。从国与国的命运共同体,到区域内的命运共同体,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一次次阐述着“中国主张”。
——摘编自邹广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哲学思考》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8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相同点。分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意义。(12分)
【答案】(1)背景:新中国与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需要;新中国即将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需要;一边倒政策调整的需要。
影响: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成为处理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推动万隆会议进程。
(2)相同点:和平外交为核心;倡导互惠共赢;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或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体现平等互利的新型国际关系。
意义:对中国——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推动外交理念创新;进一步提升国家形象。
对世界——构建合作共赢新型国际关系;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详解】(1)背景:根据所学可从一边倒政策、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等方面概括。影响:根据所学可得出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成为处理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推动万隆会议进程。
(2)相同点:根据“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和平外交为核心,倡导互惠共赢,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体现平等互利的新型国际关系等方面。意义:结合所学可从对中国及对世界的影响这两个角度概括。具体如对中国——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推动外交理念创新;进一步提升国家形象。对世界——构建合作共赢新型国际关系;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2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致刘德辉
德辉吾弟鉴:
自你来信一封已经收到:将信看完,我以全部知道了我是非常高兴,我真领服你,希你要加强工作消灭美帝国主义,兄在家加强提高生产支援前线。现在我们母亲玉体健康。精神璧铄。比昔年还要好些。家乡在党、毛主席的领导下现在我们真正彻底翻身了,所分的田土房屋,我真高兴。至于秋收工作完全结束了,我将收的稻谷计算亦有六旦有余,至于家庭生活全部解决了,请弟一切不要挂念家庭。母亲和我与汝任,假是我们家庭生活与生产有困难,已有村上帮助。至于母亲有我孝养侍奉,请弟不要挂念,请你安心抗美援期,你的功劳十分伟大极了。...不有再叙,后信再谈。祝你工作愉快。
——兄刘怀钦,一九五二年九月二十九日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五十年代初的中国社会面貌有哪些史料价值。
【答案】信息一:根据材料中“一九五二年九月二十九日”和材料以家书格式、内容出现,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材料来源为抗美援朝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亲属给前线战士的家书,其史料价值在于,通过抗美援朝战士及其亲属的经历,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社会面貌和社会精神,这一家书是研究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的一手史料;
信息二:根据材料中“你要加强工作消灭美帝国主义”“兄在家加强提高生产支援前线”可得出的信息为,抗美援朝战争,这一信息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为巩固新生政权所付出的巨大牺牲,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信息的史料价值在于,可用于研究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美关系和国内政治;
信息三:根据材料中“我们真正彻底翻身了,所分的田土房屋”“秋收工作完全结束了,我将收的稻谷计算亦有六旦有余”可得出的信息是,分配土地和农业丰收,这一信息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恢复发展的情况,其史实价值在于可用于研究20世纪50年代,农村土地变革和经济恢复状况;
信息四:根据材料中“母亲有我孝养侍奉,请弟不要挂念,请你安心抗美援期”等,可得出的信息是中华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群众积极参军参与农业生产,这一信息反映了保卫新生政权和投入国家经济建设热情高涨的情况,这一信息的史料价值在于,可用于研究20世纪50年代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综合后面三则具体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封书信的史料价值在于,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的社会状况,它是建国初期社会面貌的一个缩影。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