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活动设计及详细教案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现实问题导入,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教师出示问题,请大家帮忙解决问题,思考一次具有偶然性,没有代表性。 学生思考、猜想、提出方案。
二、初步体会平均数意义和求法
1.教师出示该同学四次成绩,提问,“这个同学的计算水平用哪个数表示比较合适呢?”引导学生思考用一次成绩代表整体成绩的不合理。 思考、猜想。
讨论11,5,6,10各数据的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详细分析“8”的来源,以及用8表示的合理性,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来深刻体会平均数的含义。 1.说一说“8”是怎样得到的?
2.分析“8”的优势。
3.小组讨论尝试用移动补少的方法出现“8”。
3.教师小结 倾听
三、通过再考一次,感受平均数与每一次的关系 1.教师提问,如果该同学再考一次,成绩可能是多少? 学生猜想可能的情况并阐述原因。
2.教师提问,这一次该同学对几道题的时候,平均数还是8。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代表汇报。
3.出示该同学本次答对题的数量,要求学生计算此时的平均数。 学生计算此时的平均数,并汇报、板书。
4.教师小结 倾听
四、感受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1.教师出示男生、女生踢毽子比赛的情境图,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判断输赢的方法。 学生独立思考方案,并汇报交流。
2.教师引导学生对男生队的平均成绩进行估算,并引出平均数的范围。 学生估算男生队的平均数,并思考为什么男生的平均数不可能是“13”和“25”。
3.教师引导学生算一算男生和女生队的平均成绩。 学生独立计算、一位同学板书、汇报交流。
4.教师出示池塘的图,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是你,敢不敢走过去,为什么? 学生讨论、汇报
5.教师出示大众点评的截图,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平均数,并阐述这些平均数是如何得到的。 学生观察、发现、交流
6.教师小结 倾听
五、学生测评 1.教师出示事先准备的三个练习题,引导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并上交
2.教师分析三道测评题的正确率、进行错因分析。 无
详细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
2.会求平均数。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经历用平均数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感受数据收集和分析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统计的意识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1.体会平均数的意义。2.会求平均数。3.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难点:
1.体会平均数的意义。2.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现实问题导入,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1.引导学生了解一次数据具有偶然性,可以用多组数据表示他的真实情况
师:今天于老师再次来到班里,是有问题想请教大家。我们班新转来一个同学,我想了解了解他的计算能力,大家有什么好办法帮我了解吗?
生:考一次就可以知道了。
师:我还真考了一次,一共15题,他对了5道
师:成绩出来后,他就跑过来找我了,你猜他跟我说什么?(再给我一次机会)老师该不该给他这个机会呢?
生:可以,万一他这一次考试的时候不舒服,错了好几个,这一次不能代表他的真实水平。
师小结:没错,就一次代表不了什么,有偶然性,所以我又给了他三次机会,一共做了四次,这四次的对题情况怎么样呢?
【设计意图:问题引导学生了解许多现实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进而分析数据,辅助我们做出判断。 】
(二)初步体会平均数意义和求法
1.分析用一次成绩代表整体成绩的不合理(5.11.10.6)
师:你觉得这个同学的计算水平用哪个数表示比较合适呢?
生:11,5,10,6,8,9,7
师:看来大家都有不同的意见,我们一起看一看。
(1)简要分析11,5,6,10各数据(目标1次没有代表性、这个数不大不小)
分析11、5、6和10
其他数据7、9
师:这里没有9,你是怎么得到的?
师:哦,这个同学的想法很好,他想要找一个不多不少的数,但这个9你是凭感觉确定的,是吗,咱们数学还是要讲一讲道理的,咱们先看看8。
【设计意图:无论用现有数据中的哪一个数据来表示整体的水平都不合适,有偶然性,大家想找一个不大不小的数。】
通过分析8是否合适,初步感受移多补少
通过寻找中间的数得到8
师:还有同学说8.谁来说一说8是怎样得到的。
生:我是找了一个10和6中间的数。
师:这位同学给大家带来了新的想法,他已经不仅仅考虑用一次的成绩代表这位同学的水平了,他想要把这两次结合起来看,然后找到了8,而且这个8也像那位同学说的,不多不少,谢谢你给大家带来了新的思考方向。
通过求四个数的平均数得到8
师:你的8是怎么得到的?
生:5+11+10+6等于32,32÷4=8(个)
师:5+11+10+6是什么?除以4表示什么?
生:全都加起来,除以4就是平均分成4份,让每一份一样多。
师:你说的太好了,算一算,是不是8 。
师:你觉得8能代表他的水平了吗?你觉得呢?
师:这个8代表的是第一次吗?第二次吗?那是第几次?
生:这四次总体的水平。
师:没错,这个8是结合了这四次的成绩,所以我们可以说8能够表示这位同学这四次总体的计算水平。太了不起了!
(3)移多补少出现8
师:对于这个8,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可是这里没有8啊。8在哪里呢?
师:,还真是,这里没有8啊?
师:你能想办法在图中找出刚才我们找到的这个8吗?先自己想一想,再小组交流。
(学生上台通过移多补少,把四次成绩变得一样多。)
师:你能看明白他的意思吗?
生:就是XXX给XXX,这样他们就平了。
师:你的意思是,把高的给低的,低的就长高了,这样,通过匀一匀,他们就一样了,刚才的8就出现了8,对吗?
生:对。
师:看来这个8并不是这组数中的数,而是我们为了需要而创造出、算出的数,对吗?
3.小结
师:好了,同学们,通过刚才大家的讨论,我们找到了能够代表这位同学这几次总体计算水平的数,大家知道这个能代表总体水平的数叫什么数吗?正是因为它可以代表这一组数的总体情况,所以我们可以说平均数具有什么性?(代表性)平均数既可以像这样先求和再平均分得到,也可以像这样得到,这种求平均分的方法叫-移多补少。
【设计意图:第一,确定平均数表示总体水平的合理性。第二,出现移多补少寻求平均数的方法;第三,明确8是一个虚拟数;第四,小结平均数的代表性、求法。】
(三)通过再考一次,感受平均数与每一次的关系
1.猜测-引出平均数可以代表整体水平,但不代表每一次都一样
师:集体的智慧真的是无穷的,老师把这个结果转告给他了,你猜怎么着?没错,他又跑过来找我了,这次他又会对我说什么呢?
师:没错。他还想考一次,老师都是很心软的,我还真又让他考了一次,你猜,这次他有可能对几个?
生:1,8,12...(问三个人)
(对8的评价:你为什么觉得是8?你怎么想的?你在大胆的借助原有的经验进行推断是吗,太了不起了。)
师:但根据大家刚才的说法,下一次是都有可能出现。那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这一次他错几个的时候平均数还是8,不会变呢?如果比8大,平均数就(变大);如果比8小,平均数就(变小)。(问题?平均数会变?)
师:大家都已经在深入分析变化背后的原因了,而且有理有据,相信你们对平均数肯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设计意图:1.通过引导学生猜测下一次该同学可能对几道题,让学生明白平均数代表的是整体的水平,而不是每一次的水平。2.感受新数据对平均数的影响。】
2.算一算-巩固算法,验证平均数的变化
师:这次他到底对了几题呢?(仔细看,PPT出示)现在你想对他说点什么?
师:看来这个同学是暗自下功夫了,这次做的还挺好,现在应该用哪个数表示他总体的计算水平了呢?
师:你的9是怎么得到的?
生:把这五次的加起来除以5 。
师:也就是把这5次的成绩平均分到每一次,是吗?大家看如果移多补少是不是这样呢?
小结:看来,这组数据发生了变化,我们的平均数也会跟着发生变化。
【设计意图:第一,平均数不代表每一次,代表总体,第二,平均数会随着数据更新而发生变化;第三,感受具体数据对平均数有何影响。】
(四)感受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1.出示两组对比的情况
师:学会了吧(学会了),平均数好用吧(好用),我们班还遇到了一个问题,大家看看能不能解决,我们班第四小组的男生队和女生队进行了踢毽子比赛,这是他们的成绩,到底哪个队水平好一点呢?你觉得该怎么比较?算总数行吗?
师:大家都同意用平均数进行比较。
通过估算+验证
师:好了,孩子们,先不着急,再算之前,大家先估计一下,你觉得男生队的平均成绩可能是多少?
(针对乱估的评价:咱们数学人,估计也是要讲道理的是吧,不能乱估计。)
师:要想知道估的对不对,怎么办?算一算吧。算出来了吗?男生队的平均成绩是多少?(17)
感受平均数的范围
师:估计的与17差不多的举手。谁估计的就是17?你是怎么估的?
生:我在心里进行了移多补少。
师:哦,原来他在估计的时候,偷偷的移动了一下是吧。也是个好方法。
师:刚才估计13和25的同学是谁?上台来,咱估计的有点远,是吧?怎么回事啊,你们问问他们,他们怎么不估计13呢?你们怎么不估计25呢?
生:因为最少的是15个,通过移多补少,它肯定会增多,也就是平均数会变大,最大的是19个,平均数肯定比它小。
师:那也就是说,平均数好像是有一个什么?(范围、限制)
师:对,平均数在一个范围的,它比最小的要大,比最大的要小。谢谢孩子们,虽然他们两个刚才估错了,但是他帮我们找到了平均数的一个家,这个家在哪呀孩子们?
生:在里面。
师:对在最大的下面,在最小的上面。
【设计意图:一方面,通过估算-讨论-交流,引导孩子寻找平均数的特点,也就是平均数的大小,比最小的数据大,比最大的数据小。另一方面,通过计算,巩固平均数的求法。】
(3)通过明确女生队的成绩,让学生感受到方法的多样和优化
师:你觉得女生队的成绩会比男生队高吗?
预设1
生:会,因为女生队的成绩基本上都比17要多,平均数肯定比17大。
师:你真会观察,能通过观察数据,发现它们每一个数(指着女生队的成绩)比男生的平均要高,所以判断女生的成绩高。太了不起了。
预设2
生:我是直接把这20中的一个补到18上,这样它们就一样多了,所以18是女生队的平均数。
师:真好,这个同学观察的太仔细了,而且他能针对这些数据的特点,发现用刚才那种移动的方法来求平均数更容易是吧。太了不起了,能够在求平均数的多种方法中灵活选择。掌声送给他们。
师:最后到底谁赢了?(女生)
小结:今天大家通过集思广益,积极动脑解决了两个现实问题平均数可以代表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它具有代表性,而且当两组数据不一样多的时候,平均数的作用就更明显了。
【设计意图:女生队的成绩与男生队成绩的处理方式不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数据,发现特点,灵活选择方法。】
生讨论平均水深110cm,身高145cm,你敢不敢走过去。
小结:平均数代表的是平均水平,背后的数据有可能比平均数大,也有可能比平均数小。
3.出示“大众点评”的截图,引导学生在复杂情境中体会平均数的用处 找-说算法-提建议。
(五)小结
师:最后,谁想说一说你对平均数的感觉?关于平均数,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希望大家带着这些疑问进行以后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