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件+视频 (共4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件+视频 (共4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22 13:23:47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第1课时
第2课时
溶洞:地下水沿可溶岩层层面节理或裂隙进行溶蚀,不断扩大而成的岩石空洞。溶洞一般分为两大类型:水平型溶洞和垂直型溶洞。洞内有各种碳酸钙的化学沉淀物,如钟乳石、石笋和石柱。




第1课时
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游览的先后顺序。
浙江
罗店
杜鹃
一簇
狭窄
森郁
肩背
臀部
移动
额角
登陆
漆黑
蜿蜒
石钟乳
石笋
变化多端
上源




浙江
罗店
杜鹃
一簇
狭窄
森郁
肩背
臀部
移动
额角
登陆
漆黑
蜿蜒
石钟乳
石笋
变化多端
上源
zhè

tún

wān
yán




浙____(

渐____(

臀___(

臂___(

zhè
浙江
jiàn
渐渐
tún
臀部

手臂





























比较下面两组左右结构的生字,说说有什么不同。









左窄右宽
左右同宽
书写指导:
上部短撇与点要协调;下部三横间距均匀,长短有变化。





书写指导:
“户”撇展开;“月”撇变竖,大小适宜。





(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文中指洞顶上的双龙弯弯曲曲的样子。
渡过海洋或江河登上陆地,特指作战的军队登上敌方的陆地。
窟窿眼儿;缝儿。
高耸的样子。
A.突兀
B.孔隙
C.登陆
D.蜿蜒
D
C
B
A
选一选












默读课文,找出表示作者行踪的句子,梳理作者的游览顺序。




第2课时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这就到了内洞。
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路上
洞口
外洞、孔隙
内洞
出洞




线索一:作者的游览路线
路上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出洞




通读全文,找出泉水流经的景点,将泉水流经的来路与作者的游览路线对照,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路上:一路迎着溪流。
洞口: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外洞: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
孔隙: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内洞: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线索二:泉水流经的路线
一路迎着溪流
洞口,溪流从洞里出来
内洞,泉水靠着右边流
外洞,泉水从孔隙流出




文中作者为什么多次写到泉水?
作者的游览顺序正好与泉水流出的方向相反,泉水流经的路线是本文的另一条线索。所以,作者多次写到泉水。




细读课文,找出描写各处景物的段落,画出关键语句,概括景物的特点。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仿佛到了个大会堂
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
通过自身感受写出了外洞宽敞、大的特点。




洞口:宽。
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借助其他事物,表现孔隙的狭小。
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




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xínɡ)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贴着
要是
准会
挤压
结合自己的游览体验及感受,进一步写出孔隙的狭小。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内洞:黑




内洞一团漆黑

外全是昏暗




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他那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蜿蜒在洞顶的双龙
形状
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
名目有四十多
内洞:奇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
比外洞大
内洞:大




十来进房子那么大
得多




景物
特点
洞口
外洞
空隙
内洞

宽敞、大
狭小
黑、奇、大




记金华的双龙洞
路上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出洞
一片明艳


窄、险
黑、奇、大
按游览顺序
本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过程,按游览的先后顺序,依次介绍去双龙洞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见闻感受及出洞情况。




拓展一
拓展二




描写金华双龙洞的诗句:
1.一水穿开岩底石,片槎引入洞中天。
——[宋]叶芳
2.千尺横梁压水低,轻舠仰卧入回溪。
——[明]屠隆
拓展一
返回




拓展二
欣赏视频《双龙洞》
返回








一、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一簇(cù
zú)
漆黑(xī
qī)
蜿蜒(wān
wǎn)
浙江(zhé
zhè)




·
·
·
·
二、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下列词语在文中是什么意思?请选一选。
(1)突兀森郁(

A.突然,感到很惊奇。
B.高耸直立,阴暗。
(2)拥挤(

A.人挤在一起。
B.地方相对地小而人相对地多。
B
B




三、类文阅读。
游乐山
去年暑假,我回到久别的家乡,和妈妈一道游览了风景迷人的乐山。
我们沿着山路拾级而上。只见苍松翠柏遮天蔽日,一束束光柱和山间弥漫的晨雾交映在一起,形成无数个五彩的光环,叫不出




名的鸟儿,叽叽喳喳的鸣叫声,为这里增添了无限生机。
半山腰有一块草地。“油炸豆腐干!”
“麻辣豆腐脑!”……个体商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给游人增添了无限乐趣,使你情不自禁地去领略乐山小吃的风味。




来到山顶,我和妈妈席地而坐,眺望四周景色。西面的峨嵋山仿佛近在咫尺,大渡河水波涛滚滚,北面的乐山城马路笔直,高楼林立,高低不一,层层堆叠;往南是宽阔的马路,通向五通桥。




我站在乐山上,真是太美了!我喜欢家乡的乐山,我更喜欢我的家乡。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舒畅(

增添(

眺望(

乐趣(

舒服
添加
瞭望
趣味




把文中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喜欢家乡的乐山,我更喜欢我的家乡。




默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再把下面的路线图补充完整。
路上→(
)→(
)→(
)→(
)→出洞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读由外洞进内洞的部分,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参考答案:描写由外洞进内洞的是课文的第5自然段。“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通过直观描写,突出了孔隙狭








小的特点;“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挤压”“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是通过描写自己的感觉,进一步写出孔隙的狭小。从写法上看,将直观描写与真实感受相结合,突出了孔隙的特点。








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你去哪里旅游过?选一处仿照本文的写作方法,按照游览的顺序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