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2-23 15:43: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一、选择题
1.“一人称帝,天下骚然,志士仁人,汗喘相告,而吾同志愈益奋励,冒死以进,滇黔独立,文(指孙中山)意豁然。”材料中的“滇黔独立”是指(
)
A.武昌起义
B.二次革命
C.护国运动
D.北伐战争
2.1915年,曾做过袁世凯总统府顾问的美国人古德诺,说中国是“民智低下之国”“率行共和断无善果”“如用君主制,较共和制为宜”。据此可知(  )
A.君主立宪制符合中国国情
B.政府为君主制制造與论
C.君主制有广泛的民意基础
D.共和制不适应于中国
3.辛亥革命后相继发生一些破坏民主共和的事件,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不久即被废止、袁世凯于1915年称帝、张勋于1917年拥立末代皇帝溥仪复辟等。出现这些事件说明(  )
A.近代中国民主进程的艰难
B.辛亥革命带有时代局限性
C.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D.军阀割据阻碍政治民主化
4.1915年袁世凯以大总统名义重新颁定“教育要旨”,指出教育必于“忠孝节义植其基,
于智识技能求其阙”,把教育宗旨概括为“爱国、尚武、崇实、法孔孟、重自治、戒贪争、戒躁进”七项。其根本目的是(
)
A.推行社会教化
B.恢复传统文化
C.准备复辟帝制
D.宣扬西方文明
5.下图反映的是1912年、1921年在华企业比重变化,其主要因素是(  )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投资设厂的限制
B.欧洲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张謇等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
6.1915年,英美烟草公司揭露华人企业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同日本合作的内幕,导致其销量下降,甚至很多零售商都宣称不再销售其产品。作为反击,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则将英美烟草公司同帝国主义侵略联系起来,并宣称“中国人应抽中国烟”,很快扩大了市场。这表明(
)
A.民族烟草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B.实业救国社会思潮开始出现
C.英美成为当时主要侵华国家
D.民族主义影响大众消费心理
7.下图为民国时期一则女鞋广告,广告语反映了当时(  )
A.民国教育商业色彩较浓厚
B.民族资本家具有强烈教育情怀
C.实业救国已成为社会共识
D.国货运动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8.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出现的短暂的春天,“一战”后不久很快就陷入的低谷,它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官僚资本主的形成严重制约民族资本的发展
B.帝国主义侵略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C.战争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呈波浪形态
9.一位辛亥老人回忆湖南的情况说:民国初年“湖南女子开始冲破了旧礼教的封锁线,纷纷要求入学,要求有选择配偶的自由,因此女学校逐步有所发展,而自由结婚也不是家长所能阻止的了”。材料旨在说明(  )
A.民国政府推动服饰改良
B.国人普遍接受西式生活
C.近代教育体系不断完善
D.社会变革推动移风易俗
10.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并派出大批劳工到欧洲战场服役。80多年后,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曾这样评价说,“任何人都不会忘记这些远道而来的、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与法国共命运的勇士,他们以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捍卫了法国的领土、理念和自由”。结合上述材料,对中国参战的诸多评价中,你最赞成的是(
)
A.对德宣战导致不少中国劳工丧生
B.对德宣战是段祺瑞政府的错误决策
C.对德宣战客观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对德宣战不利于一战的尽快结束
11.20世纪20年代有历史教科书在介绍儒家思想时写道:“其宗主为孔丘”,不仅直呼孔子为孔丘,而且对孔子整理典籍的说法也表示了很大怀疑。这种暗含批评孔子之意的做法受到了(  )
A.洋务运动的影响
B.维新运动的影响
C.抗日战争的影响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2.从1912年到1914年,新的私人资本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在中国涌现,出现了一个开设工厂的热潮。这一热潮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列强经济侵略放松
B.提倡国货运动开展
C.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D.大量实业团体涌现
二、非选择题
13.“断发易服”是近代以来中西文化碰撞和交融影响中国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6年,天津《大公报》进行了有关“剪发易服”的征文活动,下面是其中一些观点:“近据生理学家考求,毛发原为血垢之发表,不剪除以净刷,即于生理攸关。”“今苟断然行之,则全国之精神必为之一振,而皆知我国实行新政之迫切,则军业、学业、工商农诸业,各一(以)竞争之心以图前进。”
材料二 民国初年,参议院公布的男女礼服分为中西两类,中式即长袍马褂。民间衣着更为自由,上海《申报》称:“帝制取消后,人士趋改洋服洋帽,其为数不知凡几。”天津《大公报》描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一些“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的时代服装,如中山装等开始被研求和推广。当时,长袍马褂、西服、中山装多在城乡上层人士中流行,下层民众以中式衫袄和抿裆裤为主。
——摘编自《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
——摘编自王文泉等主编《中国近代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社会提倡“剪发易服”的理由。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服饰变化的特点及其社会背景。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作者观点的认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商在上海办了6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6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
材料二
(19世纪)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迫关闭。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编》
材料三
(甲午战后,一外商说)今天,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
——引自《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
材料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
——以上摘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早期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
(2)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甲午战后中国传统的纺纱业破产的原因及其历史根源。
(3)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参考答案
1——12:CBACB
DDBDC
DA
13.(1)理由:剪辫易服有利于个人健康;提振士气,改善精神面貌;配合新政的开展,促进社会进步。
(2)特点: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传统、现代服饰并存或中西兼有);存在地区和人群二元化;既有继承,也有改革(或创新)。(也可回答改良长袍马褂、研求中山装之类)。
社会背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散,西方文化(或生活习俗)的传入;政治活动家的提倡(或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推动);西装、改良装方便人们生活;社会变革带来的心理变化(或弃旧从新的观念);服饰价格的左右。
(3)认识:中外文化交流是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文化碰撞交流所激发出来的历史进步作用是巨大的;学习和融合外来先进文化的同时要注意保留原来文化的民族性与延续性。
14.(1)规模小;集中在东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通商口岸);以轻工业为主;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
(2)原因:外资(机器)纺纱(孟买纱)的竞争和打压。根源:甲午战争中国失败,《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其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
(3)现象:一战后民族工业迅速萧条。原因:帝国主义重新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中国民族工业力量弱小,发展畸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