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六年级下册11课《画故事》教案设计 
 执教教师:刘鑫琳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中用中国的形式去表述故事或事件自古有之,其中不乏名画。中国画中的故事,用独特的美术语言向入们讲述了生动的故事情节,展现了丰富的画面美感。面面中,或精巧工细或写意满酒的人物形象、灵活多变的水墨效果,巧妙的构图与意境,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抒发了人们丰富的思想内涵。 
中本课的学习是建立在前一课《戏曲人物》与以往国画知识的基础之上,属于中国画系列课程中的一课,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中国画方面知识的最后一课。本课旨在引导学生选择喜欢、熟悉的故事,综合几年来的中国画学习成果,有意识地运用多种水墨技法大胆表现出故事的主要情节以及主人公的形象与性格特征,在作品中体现出儿童水墨画特有的情趣。笔墨当随时代,学生在本课中运用传统的笔墨,将身边熟悉的现代儿童故事、童谣作为创作素材,大胆地运用笔墨表现出新的内容与思想,创作出具有时代气息的作品,不但能激发自身的创新精神,更能丰富艺术表现角度与途径,拓宽创作思路。 
【学情分析】 
这一年龄段的学生生活体验逐步丰富,知道许多有趣的故事,而且能够根据生活经验创编新故事。但是,学生面对一个完整故事,往往不知如何取舍。如何选取有代表性的场景和人物动态,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构思与画面组织。 
学生经过几年的美术学习,掌握了基本用笔和墨色,但是对国画的操作几乎为零,对于学生来说,如何综合、合理地运用这些技法表现一幅有场景、 有情节的画面是十分有难度的,尤其是将故事主人公放置在情节与内容中去表现,学生容易把画面安排得主次不清,这是需要教师引导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用中国画的形式进行故事情景描绘的基本步骤与多种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故事情节、历史背景材料、不同学生的思维碰撞去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欲望,在思考、交流、欣赏的过程中感受技法的不同效果,在讨论中共同探讨故事情节与构图,在表演中寻找主体物动态。 
3.情感与态度:? 
通过画故事,体味故事中人物的精神,并用具有中国韵味的方式去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思维,提升学生对国画与本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树立使民族文化走向国际化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 
了解画故事情景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合适的运用国画笔法与色墨技法进行造型。 
【教学方法】? 
欣赏、启发、引导、讨论、学生实践、教师具体辅导?。 
【教具准备】 
课件、美术书、常用美术工具中国画颜料、生宣纸、毛笔、墨汁等国画工具,相关资料。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以帮助音乐老师用具有中国韵味的绘画方式为校本教材中的童谣《黄丝蚂蚂》画插图导入新课。 
?? 出示课题——画故事 
学生跟随老师思维走进新课。 
以帮助他人为目的,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引发学生兴趣,并引入课题。 
旧识回顾 
提问:1.墨分五色? 
 2.中国画的笔法? 
1.学生思考并回答给出答案; 
2.选取一位学生上台示范笔法,台下学生评判 
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回顾以往知识为开展新课做铺垫。?? 
三、讲授新课?? 
(一)想一想:? 
欣赏不完整的闹天宫作品。? 
提问:画面给你什么感受? 
这个故事“讲”得怎么样? 
哪里十分精彩? 
学生独立思考并给出答案。 
通过提问,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通过观察分析,解决故事情节、画面构图的重点。 
(二)大师风采: 
介绍画家刘继卣,并观看其代表作。 
聆听教师介绍,观看代表作。 
欣赏作品的独特的地方,为创作做铺垫。 
(二)找一找? 
1.对比欣赏《闹天宫》和《人民与总理》 
提问: 
1.哪一幅更注重神态刻画,哪一幅更着重表现动态变化?为什么? 
2.这两幅中国画的表现形式有什么不同? 
学生赏析,并思考给出答案,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故事动态与神态。 
学生独立思考给出答案(写意、工笔),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各形式的特点 
让学生更加明白如何刻画故事情节的动态、神态的同时拥有更多的创作形式储备。 
(三)学一学: 
1.教师展示图片,并示范讲解如何构图与主体用线勾勒法; 
2.教师展示图片,示范渲染法,并邀请学生上台尝试渲染; 
3.教师展示图片,并示范讲解干湿用笔表现画面质感; 
4.教师展示图片,并示范讲解色墨点染交融。? 
学生台下观看教师示范与上台和老师一起尝试完成作品,相结合,并复习之前所学的中国画技法。 
学生通过观察与体验,回顾、尝试运用各种中国画技法,并观察其效果。 
(四)论一论: 
 小组讨论如何表现主体物动态、动作、表情,并请表演动态,阐述构思。 
学生介绍自己 
的故事和情节,与同学一起分析。? 
培养学生 
的课堂交流能力,复习所学内容。? 
四、艺术实践:? 
??1.请以小组为单位,为小组抽到的故事情节,大胆运用多种国画方法,为《黄丝蚂蚂》童谣创作一幅具有故 
事情节的画; 
2.注意构图、中国画的色墨技巧、用笔用线; 
3.可发散思维,适当增添情节、丰富画面。 
学生开始创作。 
使学生合理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所遇见的问题。 
五、展示评价 
 以小组为单位将作品按照歌词顺寻展示于讲台之上,由每一组的代表自评、再选取台下同学参与评价,最后教师总结性评价 
自评、他评。 
培养欣赏审美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拓展视野,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 
六、拓展小结 
 以同学们乐于助人结合到国画和本土文化走上国际舞台为契机提升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畅谈如何将本土文化、中国传统美术文化在继承的同时推向世界。 
提升学生对国画与本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树立使民族文化走向国际化的情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