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七年级下册信息技术 3.2.1引导线动画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信息技术 3.2.1引导线动画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0-12-23 11:37: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案名称 3-2引导线动画 课时 1课时 年级 七年级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位于七年级下册第3单元第2节第1课时。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在六年级第二单元学习了逐帧动画和补间动画的制作,认识了图层,本单元第1节也对这些知识进行了复习回顾,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习了图像处理,有一定抠图和滤镜知识的积累,这些知识都为本节课引导线动画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也为后面完整作品的制作提供保证,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生分析
我所授课的学生经过六年级和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已经对Flash这个软件比较熟悉了,基本操作都没有问题。学生对动画制作还是具有很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学会使用flash软件进行抠图和滤镜处理。 深刻体会引导线动画的特点和优势,学会制作引导线动画。
锻炼自主探究和表达的能力,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规划意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抠图、制作引导线动画 教学难点:引导线动画的特点和优势
五、教学策略
任务驱动法 对比教学法
自主探究法
演示讲解法
合作互助法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课件、教材、微视频、导学案
七、教学过程(可以用嵌套表格呈现具体内容)
(一)课前准备部分 用时
上课前老师将本节课用到的微视频和导学案通过乐教乐学发送给学生,让学生提前预习。
(二)新课导入部分 用时
师提问1:在浩瀚的宇宙中,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三个星球是什么呢? 生回答
师提问2:这三个星球的运动关系是怎样的呢?
生回答
那么他们到底是怎样运动的呢?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个动画。
播放模拟太阳、地球、月球运动关系的动画。
师:这个动画形象、直观地演绎了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运动关系,由此我们可以清晰得知:月球沿椭圆轨道绕地球旋转,同时地球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旋转。今天我们就学习利用动画演绎“星球间的运转”。首先,我们来制作“月球绕地球转”的动画,我们先让这个动画的主角月球和地球闪亮登场。
设计意图:由学生的生活常识入手,并用动画展现抽象的内容,学生能感受动画的神奇,同时顺利导入新课。 2’
师生互动部分 用时
一、新知学习: (一)抠图
达标任务1:制作月球、地球的动画形象
师生一起分析完成任务的思路:
制作思路:
1、新建月球的影片剪辑元件。
2、将图片导入,对齐、打散。
3、抠出月球图片。(重点)
4、同理做出地球的影片剪辑元件。
老师先操作演示,提前强调易错点,学生在制作思路的引导下动手实践,做完的同学小组互助。
学法指导:(1)参看书P58-59(2)看微视频
设计意图:抠图操作看似简单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老师的提前讲解,强调易错点会防止学生走弯路,为后面任务的完成赢取时间。提前分析制作思路,既能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学生顺利完成任务指明方向,提高效率。
(二)认识引导线动画
展示月球绕地球旋转的动画。
师生一起任务分析:
1、地球是背景层。
2、运动对象是“月球”
3、月球沿椭圆形轨道绕地球旋转。
师提问:该动画能用前面学习的“逐帧动画”和“补间动画”实现该动画效果。
老师展示用“逐帧动画”和“补间动画”完成的动画效果,让学生感受、总结二者的弊端:低效、不精准,不可取,由此引出新知--引导线动画。
师生看时间轴,一起分析总结引导线的特点
一条引导线(作用:规划运动轨迹,进行德育渗透,学会规划)
引导层
特点 任意连续非闭合曲线 出题判断哪条线可以做引导线

被引导层:运动补间动画
展示引导线动画的效果,进一步体会引导线动画的特点,并由此得出引导线动画的优势
优势:高效、精准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分析“逐帧动画”和“补间动画”在完成此任务时的弊端,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引导线的优势,熟悉了引导线动画的特点,为后面的制作打下基础。通过讲引导线的作用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让孩子们增强规划意识。
(三)制作引导线动画
达标任务2:制作月球绕地球旋转的动画。
老师分析任务的制作思路:
1、新建名为“地球的卫星”的影片剪辑元件。
2、制作地球层,地球发蓝光(滤镜)。
3、添加月球层,月球变小且发黄光(滤镜)。
4、添加引导层,绘制椭圆引导线,擦缺口。
5、在月球层,将月球元件的中心点与引导线的端点对齐,并生成动画补间。(关键点)
老师强调关键点
学生在制作思路的引导下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自主完成任务,做完的同学小组互助。
学法指导:(1)参看书P59-60(2)看微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选择学法,自主完成,提升学生自学的能力,也能实现分层次教学,个性化学习。制作思路的分析能为学生的操作指明方向,少走弯路。
(四)任务反馈、释疑点拨
老师让学生代表演示讲解,老师反馈学生出现的问题,师生一起解决
学生根据自己完成任务的情况,或完善任务,或去完成练习任务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当小老师讲课,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任务反馈解决学生在操作中的问题,让学生更清楚认识制作引导线动画的关键点。
二、新知练习:
练习任务:制作太阳、地球、月球运动关系的动画。
师生一起分析任务
任务要点:
1、背景层是什么?-------------宇宙和太阳
2、运动对象是什么?-----------地球的卫星元件
3、运动轨迹是什么?-----------椭圆形轨迹
学生运用所学,尝试完成任务
展示分析学生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充分练习,巩固所学。
三、新知拓展
拓展任务:尝试完成下面剧本的动画效果。(有时间、有能力的同学完成)
剧本1:过山车在蜿蜒轨道上疾驰。
剧本2:过山车在圆形轨道上疾驰。
剧本3:蝴蝶在花丛中翩翩飞舞。
剧本4:落叶飘飘。
没完成前面任务的同学先完成前面的任务
设计意图:通过做拓展任务,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让有时间、有能力的学生能吃饱,实现分层次教学。
10’
6’
7’
6’
4’
5’
(四)课堂总结部分 用时
(1)展示部分学生作品,并简单点评。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评价学生的作品,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纠错,同时也能激励学生。
(2)知识小结:师生通过思维导图一起来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
设计意图:将所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便于记忆。
课堂评价:登录乐教乐学,打开作业/通知,选择“引导线动画自评表”根据本节课的自己的表现如实填写。
设计意图: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改进教学,通过平台家长也能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4’
(五)课后作业部分 用时
回家继续完成今天未完成的任务,并尝试使用引导线动画实现生活中的其他一些事例。 完成乐教乐学上的练习题。 1’
八、关键环节提炼
导入新课 师生互动
新知学习
达标任务1:制作月球、地球的动画形象
达标任务2:制作月球绕地球旋转的动画。
2、新知练习
练习任务:制作太阳、地球、月球运动关系的动画。
新知拓展
拓展任务:尝试完成下面剧本的动画效果。
课堂小结
展示作品并评价
知识小结
课堂评价
课堂作业
九、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本节课的知识点除了制作引导线动画还有抠图和滤镜,知识点比较多,任务量比较大,因此我在上课之前就通过乐教乐学将本节课所用到的微视频提供给学生,学生提前预习,提高了课堂效率。课上我采用老师讲和学生自学方式相结合的方式授课,既能保证任务的完成也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是都采用自学的方法,抠图那部分会出现很多问题,严重影响后面任务的完成。
2、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我定为:引导线动画的特点和优势,我是通过与前面所学过的逐帧动画和补间动画做对比来突破这个教学难点的,因为用前面学习的动画完成本节课的任务会有弊端,所以才能体现出引导线动画的优势,通过对比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引导线动画的特点和优势,这为后面引导线动画的制作也打下基础,我觉得比较成功。
3、本节课我特别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学方式,有的看书,有的看微视频,有的根据自己的预习直接动手实践,不同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实现个性化学习。让学生当小老师和小组互助能充分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需要通过每节课的不断锻炼来逐步提升的,今后我要继续坚持。
4、本节课我特别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每一个任务都要先分析,理清思路再去做,这样学生以后再遇到什么问题的时候,也会先思考,再行动,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发展非常有帮助。
5、本节课在讲引导线作用的时候,我适时进行德育渗透,引导学生增强规划意识,润物细无声,我觉得比较成功。
6、本节课我还使用乐教乐学平台来辅助教学,从课前的预习作业、到课堂上的自我评价,到课后的练习题都通过平台来完成,提高了课堂效率,增强了家校互动,效果不错。
不足之处:
由于时间关系,学生的问题反馈,学生的点评少了些,老师语言要再少些,再精炼些。
一点思考:
经过实践发现,本节课的新知识点比较多,造成各个环节的时间都比较紧张,我今后再讲这课我会分成两课时,抠图一课时,引导线一课时。
十、板书设计
引导线动画
抠图、滤镜
特点
认识引导线动画
优势
三、制作引导线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