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五四制)第一册信息技术 1.1.3学习更多的操作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图版(五四制)第一册信息技术 1.1.3学习更多的操作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0-12-23 11:41: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神奇的二维码
——信息的存储和共享
【教学分析】
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应用的广泛普及,二维码渐渐走入了人们的生活。在支付宝、微信二维码扫码支付的带动下,二维码真正的火了起来,无论男女老少对二维码都不再陌生。学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对二维码充满了好奇,但由于教材等多种原因的局限性,学生还未接触过二维码的制作方法。作为一名信息科技教师有必要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寻找适合学生的学材,用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设计了一节关于二维码的教学内容,作为中国地图出版社《初中信息科技》第一单元信息科技基础的补充内容。
本课教学中围绕着二维码展开,先让学生了解到二维码的基本特征、用途,感受到信息科技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然后再通过制作个性化电子学生证二维码和学校网站二维码的学习活动,能让学生利用二维码生成器学会制作二维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悟到科技对我们生活的改变,促进学生用科学的眼光关注生活、关注科技。最后也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提醒学生在信息时代要有良好的信息道德和信息安全防范意识。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本校六年级学生,六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大多数已经接触过二维码,尤其是随着微信、共享单车等普及,二维码也被使用的越来越频繁了,所以学生对二维码是比较熟悉的,但学生并不清楚如何制作二维码,也比较好奇如何制作二维码,这为我们开展本节课的学习有了很好的情感铺垫。在本课中学生将结合自身实际说说二维码的用途等,拉近教学与生活的距离,在过程中体验如何制作二维码,感受到科技对我们生活的改变。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已经有一定的信息科技基础,能较快认识一款新的软件,这节课上所运用的二维码生成器软件操作方法也相对比较简单,所以本节课主要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增强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二维码及其基本特征和用途。
2.能利用二维码生成器制作二维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需求,理解制作二维码的要求;小小测试员的角色扮演来体验扫码的过程,增强对信息共享的理解。
2.通过自主制作个性电子学生证及学校网站二维码的过程中,体验二维码生成和信息存储的过程并逐步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二维码的认识及制作过程,产生信息科技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增强信息存储和共享的意识,感受到二维码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广泛应用,同时要提高信息安全防范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利用二维码生成器制作二维码的方法。
难点:能利用二维码增强信息存储和共享的意识。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导入 创设情境
引出课题 1、展示二维码图片。
2、引出课题:神奇的二维码
——信息的存储和共享 看一看:观察图片,说说它的名称。 通过观看二维码图片,直接引出课题。
认识二维码 观看视频
了解新知 1、播放关于二维码的视频。
2、出示二维码的概念。
3、要求学生说说生活中的二维码及其用途。 看一看:了解二维码的基本特征、概念,回答问题。
说一说:根据实际生活,思考并举例说说生活中的二维码。 通过观看视频,直观了解二维码,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说生活中的二维码,能让学生联系生活,拉近生活与学习的距离,同时对常见的二维码有了进一步认识。
制作二维码 自主探究
制作作品 活动1.制作“个性化电子学生证二维码”
出示电子学生证,请学生分析。
布置活动要求,尝试制作完成自己的个性化电子学生证,并有小小测试员进行测试制作结果。
3、出示两份学生刚制作出的二维码,请猜猜这些二维码的主人公是谁?引出带logo的二维码。
说一说:根据要求说出电子学生证的相关信息。
试一试:尝试完成电子学生证的制作,测试员进行测试。
猜一猜:猜测谁的电子学生证中的二维码。 通过分析电子学生证,理解信息存储和共享;自主制作二维码,提高自主能力;通过小小测试员的角色扮演,增加生生互动,体验信息共享的过程。在猜测过程中,引出新的学习内容,提升制作要求。
分析交流
拓展提高 活动2.制作“学校网站二维码”
展示图片,要求观察比较并回答问题。
创设学校网址二维码的情境,师生互动。
布置活动要求,尝试制作带logo的学校网站二维码。
(小小测试员2名)
4.要求学生演示操作方法。
比一比:直观感受区别。
想一想:思考并回答问题。
做一做:根据操作要求制作二维码。
演一演:演示操作方法。
通过比较,学会分析,了解制作二维码的注意点,提升分析能力;在思考中关注到操作时需要用到的信息,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能根据需求逐步养成不断完善和探究的习惯。
展示作品
反馈交流 1、要求上交作品。
2、展示学生制作的二维码。 交一交:上交作品。
秀一秀:展示作品。 通过“秀一秀”,增加学习成就感,同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联系生活 播放视频。
2、请同学谈谈学习收获和思考。 看一看:观看视频,了解二维码的多面性。
说一说:畅谈学习感受。 通过观看视频,了解二维码的多面性,增强信息道德、提高信息安全防范意识;畅谈本节课的收获,养成自我总结的习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