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12月强化训练二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12月强化训练二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2-23 16:16: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名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12月强化训练二
历史
说明: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1.《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井田时期,就是以小农户为基本生产单位,尽管土地是公有,基本的操作单位却是这些独立的小农……这种五口之家,耕田百亩的标准小农户,无法形成生产者一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商品交换发生极早,非如此个体小农户无法生存。”作者认为( )
A.先秦时期就已具备自由经济的特征 B.小农户作为自然经济的基础
C.个体农户较早就开始进行商品贸易 D.商品经济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2.《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各郡设铁官44处,而封国更以冶铁为利,如“赵国以冶铁为业”。汉武帝时博士徐偃“矫制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其理由是“欲及春耕种,赡民器也”。这说明汉代( )
A.铁器成为主要生产工具???????B.冶铁业发展有利农业生产
C.冶铁技术水平大大提高???????D.农业已普遍实现精耕细作
3.顺治十三年,清廷正式颁布“禁海令”,定“三藩之乱”即将结束之际,福建总督及江苏、福建、广东巡抚等先后上疏,要求废除海禁,准民出海贸易。这说明( )
A.海禁政策受到质疑 B.明清出现进步思想
C.东南沿海遭到西方侵扰 D.清朝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4.鸦片战争后,民生药房注册的“苏东坡乘驴”金灵丹热销华中地区,市场上出现了“黄不彦乘驴”等仿冒的金灵丹。为此,民生药房根据《商标法》迫使仿冒者停止侵权,并在注册的商标、商品的包装、商号的种类等方面精益求精,以防假冒。这反映了( )
A.医药业仿冒造假现象严重??????????????B.中医制药业界竞争日益激烈
C.工商业者商标意识的加强??????????????D.工商经营管理方式的近代化
5.《万国公报》编辑范玮曾言:“至每月发行之《万国公报》,尤明目张胆讲平等,说自由,推美国之民主主义与立宪政体,而叹息痛恨于满洲朝廷之不进步。后来种族思想勃发而不可遏,中华民国成立于一举之间,则广学会之书报与之有劳也。”据此可知( )
A.舆论宣传促进戊戌变法运动???????????B.《万国公报》是近代报刊的先驱
C.清政府注重舆论构建与引导???????????D.公共传媒具有启迪民智的作用
6.1931年,以启新为首的三家民营水泥公司签订联营合同,协定销数和售价,划定联营区域,制定管理规则,并在限制扩充及联合对外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同业联营的建立( )
A.是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表现????????B.有效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C.有利于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D.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集中体现
7.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建设重点在西南、西北地区。1965—1975年,该地区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269.67亿元,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投资的43.5%,近1500家大型企业中,该地区占40%以上。这一举措是( )
“左”倾错误思想指导下的战略部署
B.改善国民经济布局的西部大开发战略
C.实现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必由之路
D.应对国际局势和战争威胁的战略决策
8.1981年,上海电机厂成立经营服务部,在调研中发现广东地区甘蔗大丰收,但当地糖厂设备陈旧,加工能力跟不上。于是,电机厂根据华南环境和榨糖工艺条件,重新设计专用电机。此后,上海电机厂的产品迅速占领南方市场。这反映出当时( )
A.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的改变????????????????B.传统经济模式的突破
C.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推广????????????????D.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9.到18世纪,北美殖民地形成了生产分工的经济格局:南部地区从北部和中部采购肉类和小麦,北部和中部地区则从南部采购烟叶,而纽约、费城、波士顿则承担着将北美各地的商品转口销售到英国与西印度的使命。这种经济格局表明,当时的北美殖民地( )
国内统一市场形成 ?B.经济交往日益频繁
C.生产方式出现革新 D.受制于英国的统治
10.在欧洲,很久以来,农民和工人就在踢足球,粗野的比赛中流血甚至死亡数见不鲜。19世纪末以来,西方足球赛开始严格组织起来。英国足球协会制定并统一了比赛规则,英超决赛的观众人数在1901年达到10万人。这可以用来说明( )
A.观赏性体育运动以营利为目的????????????B.公众参与政治的热情消退
C.经济发展推动了休闲方式变革????????????D.社会的贫富差距逐步缩小
11.阅读下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英、法、美、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年代 1870 1896~1900 1913
比例 78% 74% 72%
A.第二次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B.设备陈旧阻碍了欧美国家的发展
C.欧美列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D.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持续下降
12.罗斯福在炉边谈话中说:“夜战中,战士们都在肩头带着明亮的标志,以避免自相射击。根据同一原则,在这项计划中合作的人,也必须随时相互识别。因此,我们已为此提供了一种荣誉标志。”谈话中获得“荣誉标志”的合作人( )
A.被禁止兑换黄金和出口黄金???????B.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C.须遵守全国工业复兴署所制定的法规 D.须吸纳广大失业人口以缓解压力
13.下表反映的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概况。表中年平均生产增长率的变化促使各国( )
时期 美国 英国 法国
1963—1973年 1.9% 3.8% 4.6%
1974—1979年 -0.1% 0.8% 2.7%
A.加大干预经济的力度 ? B.扩大工业生产以减少失业
C.极力稳定商品价格 D.重视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14.1917年11月7日的俄国刚刚结束了一个国家两个政府的局面,随即遭遇到国内白军和来自英、法、日、美等14国协约国武装干涉。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也有着相似的“经历”。两个新生政权都( )
A.遭遇两次世界大战后格局调整???????????B.建立立法权行政权统一的政体
C.国内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D.迅速实现国有化力图应对危局
15.1947年4月,美、英、中、法等23个国家进行关税减让谈判,双边关税谈判共进行123项,涉及大约5万种商品。10月,23国签订《关贸总协定》。关贸总协定除每年召开大会外,主要活动是主持减税谈判,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这说明关贸总协定力图( )
A.建立新的国际金融体系?????????????B.提高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话语权
C.根除各国利己主义政策?????????????D.推动世界贸易制度化和体系化
16.西方的快餐连锁店进入印度以后,当地传统食品也建立起自己的快餐分店;西方时装进入日本以后,日本传统服饰形成了自己的时装业,并且保留了典型的日本式审美标准。这些现象表明( )
A.全球化趋势削弱了民族国家的特色????B.东方各国本土文化被西方文明同化
C.经济全球化导致不同文明产生冲突????D.经济全球化可能促进本土文化复兴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计52分。第17题、第18题、第19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材料一
扩展区域 主要表现
非洲 1450—1800年,地中海沿岸非洲、东非海岸已是旧大陆体系部分,其余则是化外之地。165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好望角建立永久要塞,作为经济军事据点,1713年一艘来自印度洋的商船把亚麻布带到岸上洗,结果把一种可怕的天花瘟疫传至此地,1/4以上居民被杀死,18世纪50—80年代,天花又两次侵袭南非部分地区。在非洲绝大部分地区,对世界网络参与趋势加强主要是以奴隶贸易方式完成的,至1880年之前的400余年,约1100万黑奴活着到达美洲。
美洲 1492年人类穿越大西洋,欧洲就打开了进入美洲内陆的通道。他们通过军事、迅速征服墨西哥、秘鲁,进而控制印加帝国。欧亚大陆的主要谷物(麦类和水稻)、柑橘、香蕉、无花果、葡萄传入美洲,同时至1650年,各种流行性“人群疾病”(这类疾病需一定规模的人群互动来传播)和虫媒致命性疾病的发作导致美洲人口损失50%—90%。
——摘编自[美]威廉·麦克尼尔《人类之网——鸟瞰世界历史》
材料二 世界性网络的锻造,既造成了破坏,也带来了发展和创造,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受到来自远方的各种事件和进程的影响。枪炮对整个世界的地缘政治格局加以重新塑造,并造成国家间鸿沟不断加深;在经济领域导致了财富分配格局的大规模变革;社会领域造成人口迅速增长,社会等级更为复杂;生态领域导致无数物种交换,植物、动物、疾病出现了局部同一化现象;地理领域导致了不同地区社会的联合;在知识文化领域……这些趋势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摘编自施诚《全球史研究主题评介》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非洲和美洲融入世界性网络过程的相同点,并指出其融入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性网络形成的影响。(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根据国内外历史学家的意见,所谓“全球化”至少可以追溯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时代。当时的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格局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不仅邻近国家要与中国保持传统的朝贡贸易,或者以走私贸易作为补充,而且遥远的欧洲国家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以及它们在亚洲和美洲的殖民地都要卷入与中国的远程贸易之中,使以生丝与丝织品为主的中国商品遍及全世界。在这种贸易中西方国家始终呈现结构性贸易逆差,不得不用大量货币——白银作为支付手段,致使占世界产量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白银源源不断流入中国。
——摘编自樊树志《“全球化”视野下的晚明》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新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的推动下,信息、资本和商品在全球的流动加快,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第三轮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兴起。恰好从这时起,中国共产党人抓住了新的时机,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成功开创了一条在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的进程中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也就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社会主义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展现的蓬勃生机和活力为世界所瞩目。到2010年,中国在超越日本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就是第三轮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之命运。
——摘编自郑必坚《新时代中国和新一轮经济全球化》
(1)根据材料一,概述明朝在早期经济全球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表现。 (6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三轮经济全球化兴起的条件,并概述中国如何“抓住了新的时机”。(8分)
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世界历史大事记(节选)
1929年,法国向英美大量兑换黄金,加速经济危机的爆发;
1941年12月,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提出建立“联合国外汇稳定基金”的方案,规定各国的发言权和投票权取决于缴纳资金份额的多少;
1942年初,《联合国家宣言》,重申战后重建国际经济秩序;
1944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主张建立国际清算联盟”。……各国在清算联盟中所承担的份额,以二战前三年平均贸易额计算不需要缴纳现金;
1944年7月,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
1945年1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
1947年10月,美、中等23国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
从材料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逻辑清晰)
(第20题-22题为选考题,每题均为12分,考生根据要求选择其中一题进行作答,多做者按20题评分)
20.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分)
材料:元以前,中国的都城大都建立在长安、洛阳、开封,所在位置比较居中,靠近陆运河转输就很便利了。元、明、清三代,均建都北京,地处边陲,与江南岭外相隔遥远,靠大运河转输就显得不能充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水流量和涨枯季节不同,特别是黄河的改道和屡有水灾发生,给运河的正常运行造成极大的困难。为此,从元代开始又从东边沿海开碎了新的海路。
元代的海路正式开始于至元二十年(1283),由丞相伯颜上奏批准。从崇明岛取海道直沽(今天津市)以达京师,这条海路从此就成为元代转输江南漕粮的主要运道,运粮数量每年达三百万石以上。在元代,这条海路曾发生过三次变化。第三次开辟的新路,因有定时的信风,所以行走方便,从浙西到京师不过十日,因此沿用的时间长久。虽然如此,但当时走海路有着很大风险,粮船漂溺者,船坏米沉者,无岁不有。但这条海路的开辟却给中国古代交通迎来了断的开端,注入了新的血液,古老的运河似乎让它分担了自己的重任。
——摘编自赵云旗《中国古代交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开辟新的海路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开辟新的海路的历史作用。(6分)
21.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2分)
材料一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至8月4日,欧洲主要强国纷纷参战。欧洲大陆一夜之间陷入战争,英国外交部长爱德华·格雷爵士叹息道:“整个欧洲的灯光正在熄灭,我们在有生之年将不会看到它们重放光明。”
——《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人的幻灭》
材料二
小说《火线》亦名《一个班的日志》,讲述了一个法国步兵班的“蓬头兵”在欧洲战场壕沟里受难的历程。作者揭露交战双方的主宰们对本国庶民采用“填脑术”,反驳赞美参战官兵为“爱国英雄”,坦言:“我们不过是一帮兢兢业业的屠夫!”小说结尾,他大声疾呼:“不!成为战胜者,这不是应取的结果。要战胜的并不是德国人,而是战争本身!”
——《一战的回响:晴天霹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外交部长爱德华·格雷爵士发出如此叹息的依据。(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小说《火线》蕴含的思想。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的影响。(6分)
22.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分)
材料一 在南方各州人民中似乎存在着一种恐惧心理。他们认为,随着共和党政府的执政,他们的财产,他们的和平生活和人身安全都将遭到危险。这种恐惧是从来没有任何事实根据的。
保持各州的各种权利不受侵犯,特别是各州完全凭自己的决断来安排和控制本州内部各种制度的权利不受侵犯,乃是我们的政治结构赖以完善和得以持久的权力均衡的至为重要的因素;我们谴责使用武装力量非法入侵任何一个州或准州的土地,这种入侵不论使用什么借口,都是最严重的罪行。
材料二 任何一个州,都不可能仅凭自己动议,便能合法地退出联邦——而任何以此为目的的决议和法令在法律上都是无效的……从宪法和法律的角度来看,联邦是不容分裂的;我也将竭尽全力,按照宪法明确赋予我的责任,坚决负责让联邦的一切法令在所有各州得以贯彻执行。
我们不是敌人,而是朋友。我们决不能成为敌人。尽管目前的情绪有些紧张,但决不能容许它使我们之间的亲密情感纽带破裂。
——上述材料均摘自1861年3月4日林肯总统的就职演说
(1)林肯在什么背景下发表这一就职演说?从内容看,表达了林肯怎样的政治主张?(8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林肯的历史贡献。(4分)
答案
1.【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这种五口之家,耕田百亩的标准小农户,无法形成生产者一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商品交换发生极早”可知,作者认为早在井田制实行的先秦时期就已经发展出了自由的商品贸易,故选A项;根据材料“这种五口之家,耕田百亩的标准小农户,无法形成生产者一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可知,作者认为小农户无法形成自然经济,排除B项;根据材料“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商品交换发生极早”可知,个体农户较早就开始进行商品贸易是对材料内容的复述,且根据材料“尽管土地是公有”可知,土地公有情况下,这些小农户不是完全独立的个体,排除C项;根据材料“这种五口之家,耕田百亩的标准小农户,无法形成生产者一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商品交换发生极早,非如此个体小农户无法生存”可知,由于小农户生产有限,无法实现自给自足,因此需要商品贸易,而不是商品经济促进农业发展,排除D项。
2【答案】B【解析】设立铁官有利于冶铁业的发展,“欲及春耕种,赡民器也”可知铁器是农业生产的利器,即冶铁业的发展有利于农业生产,故选B项;材料未涉及汉代其他材质农具的使用情况,无法对比,排除A项;设立冶铁官、鼓励冶铁并不等同于冶铁技术提高,排除C项;
3.【答案】A【解析】据材料清廷颁布禁海令后多地官员上疏要求废除海禁,准民出海贸易,说明海禁政策受到质疑,故选A项;官员要求解禁主要是为了经济利益,排除B项;材料“福建总督及江苏、福建、广东巡抚等先后上疏,要求废除海禁”没有表明东南沿海遭到西方侵扰,排除C项;禁海令体现中国闭关锁国政策,属于经济政策,不能直接体现君主专制日益强化,排除D项。
?4.【答案】D【解析】据材料“根据《商标法》迫使仿冒者停止侵权,并在注册的商标、商品的包装、商号的种类等方面精益求精,以防假冒”说明工商业者运用近代的手段管理企业,维护企业利益,故选D项;材料中出现一种商品的仿冒不能说明造假严重,排除A项;材料“仿冒的金灵丹”说明是仿冒造假不是正当的竞争,排除 B项;材料车子反映是民生药房维护商标的手段不是设立商标,排除C项。
5.【答案】D【解析】根据《万国公报》“尤明目张胆讲平等,说自由,推美国之民主主义与立宪政体”可知,《万国公报》作为公共传媒,传播了近代资产阶级平等、自由、民主等进步观念,具有启迪民智的作用,故选D项;根据《万国公报》“种族思想勃发而不可遏,中华民国成立于一举之间”等信息可知,该舆论宣传促进了辛亥革命的发展,排除A项;19世纪70年代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申报》在上海创刊,成为近代报刊的先驱,排除B项;根据《万国公报》并非清政府主办以及“叹息痛恨于满洲朝廷之不进步”可知,清政府注重舆论构建与引导的说法有误,排除C项。
6.【答案】C【解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大危机爆发并席卷全球,而同业联营可以利用联合的力量增强竞争力以及抵御风险的能力,有利于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故选C项;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出现于一战期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同业联营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但“有效抵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并不能实现,排除B项;据材料“三家民营水泥公司”可知,同业联营的建立是民间行为,并非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集中体现,排除D项。
7.【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中苏关系恶化时期,面对来自苏联的战争威胁,我国在西南、西北地区开展了一系列的基本建设,故选D项;“左”倾错误在经济上主要发生在1958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对经济的影响是严重破坏而不是布局的变化,排除A项;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于改革开放后,排除B项;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于1958年,且内容中不涉及建设布局问题,排除C项。
8.【答案】B【解析】材料该电机厂“根据华南环境和榨糖工艺条件,重新设计专用电机”“迅速占领南方市场”,面向市场进行生产的做法,体现出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故选B项;材料反映出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与所有制调整无关,排除A项;C项开始于1984年国有企业改革的展开,不符合时间限制,排除C项;D项是21世纪初,不符合时间限制,排除D项。
9.【答案】B【解析】材料中18世纪的北美殖民地的生产分工的经济格局,说明当时的北美殖民地内部,以及殖民地与外部之间经济交往日益频繁,故选B项;既然是北美殖民地,说明美国尚未成立,不存在国内统一市场,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出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没有体现出生产方式的革新,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
10【答案】C【解析】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足球由粗野、无规则转向有序、组织严密,推动了观赏性体育运动的发展,即经济发展推动了休闲方式变革,故选C项;材料不涉及观赏性体育运动的目的,排除A项;公众观赏足球运动并非政治性行为,排除B项;材料强调经济发展推动了休闲方式变革,看不出社会贫富差距缩小,排除D项。
11.【答案】A【解析】据材料英、法、美、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结合所学可知时间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体现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故选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从钢铁、化工、电力等重工业进行革新,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轻工业为主不同,不存在设备陈旧问题,排除B项;从表格中只能看出生产总和的比例,无法看出几国列强间经济发展是否平衡,排除C项;表格中各国生产总和的比例比较稳定,不能体现持续下降,排除D项。
12.【答案】C【解析】罗斯福新政中为了规范企业生产实行悬挂蓝鹰标识,获得“荣誉标志”的合作人须遵守全国工业复兴署所制定的法规,故选C项;对金融行业要求禁止兑换黄金和出口黄金,排除A项;国家出资向农民提供补贴,不是企业,排除B项;罗斯福新政规定国家兴办公共工程,缓解失业压力,排除D项。
13.【答案】D【解析】据材料“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概况”,可知美英法年平均生产率增长变缓,甚至出现负增长,因此各国采取减少干预、重视市场调节的政策,故选D项;1970年代西方各国经济出现滞胀,需要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排除A项;扩大工业生产会加重70年代的通货膨胀,排除B项;单纯稳定商品价格并不能解决滞胀问题,排除C项。
14.【答案】C【解析】据材料“俄国……随即遭遇到国内白军和来自英、法、日、美等14国协约国武装干涉”和“中国也有着相似的‘经历’”结合所学新中国成立时国内国民党残余势力破坏和外国势力敌视且中俄都面临国民经济崩溃情况,故选C项;据所学一战1914—1919年,1917年一战尚未结束,排除A项;据所学,新中国人大立法,政务院行政,排除 B项;据所学,新中国成立后历经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才开始三大改造,排除D项。
15【答案】D【解析】战后资本主义各国通过定期召开国际会议并签订关税协定以降低关税,体现贸易的制度化、体系化趋势,故选D项;新的国际金融体系指布雷顿森林体系,排除A项;材料强调关贸总协定力图推动世界贸易制度化和体系化,体现不出提高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话语权问题,排除B项;“根除”说法错误,排除C项。
16【答案】D【解析】全球化可能促进本土文化复兴,与材料中“当地传统食品也建立起自己的快餐分店”“保留了典型的日本式审美标准”相符,故选D项;材料中反映了民族国家的特色,排除A项;“保留了典型的日本式审美标准”表明并未被西方文明同化,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融合,而非导致不同文明产生冲突,排除C项。
17.【答案】(1)相同点:西欧殖民者主导(被动融入);都伴随物种交流的过程;传染病传播,人口锐减现象。(4分,任意两点4分)背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及其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展;西欧基督教传播的影响。(4分,任意两点4分)
影响:促进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给亚非拉地区带来深重灾难,同时客观上也促进了社会转型;人类社会日益联系成为一个整体;不同地区物种的交流与传播,丰富民众生活,促进人口增长;伴随世界性网络的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6分,任意3点6分)
18【答案】(1)表现:传统朝贡贸易繁荣;远洋航海贸易发展;生丝与丝织品等中国商品畅销世界;长时间处于贸易顺差地位;白银大量涌入。 (6分)
条件: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的推动;市场经济体制的广泛建立。措施: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8分)
19.(12分)答案:示例一:二战以来,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阐述:吸取大危机和二战的惨痛历史教训,二战以来在国际经济领域,出现了制度性协调机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并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分别在稳定国际汇率、促进货币合作和全球发展援助等角度发挥作用,为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稳定、恢复与发展创造了条件;《关贸总协定》是二战后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调整国际贸易与贸易关系的规则和程序,体现了自由贸易精神,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总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的发展方向,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示例二:二战以来,美国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阐述:二战以来,欧洲各国的衰落,美国以绝对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积极筹建一个受美国控制的国际经济秩序。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获得“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并通过认缴较多的股金份额,由美国人担任关键职务,控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进而确立了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金融领域的霸主地位,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为扩大世界市场,打击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美国又推动签署《关贸总协定》,削减各国关税和消除关税壁垒,便利美国利用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向外经济扩张
总之,二战以来,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实力,掌握了国际规则制定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
20.(1)原因:大运河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黄河改道等冲击运河正常运行,航海技术水平提高,海运更有助于漕粮大批量运输。
(2)历史作用:成为漕粮运输的主要通道;沟通南北经济,有助于国内商贸往来;满足了元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其它合理的答案,酌情给分)
21.(1)依据:欧洲各主要强国都卷入了战争,欧洲成为主战场,严重破坏了欧洲经济;加重了交战国的经济负担;战争的残酷性引发了人们对欧洲文明的质疑。
(2)思想:反思战争的灾难和对生命的摧残,呼吁远离战争;表达了人们强烈的和平愿望。(言之成理即可)
影响:欧洲在战争中被严重削弱了,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使人民的心灵产生了巨大恐惧;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和文明的进步。
22.(1)背景:美国内战前夕,南北方矛盾尖锐。主张:保持当时的政治经济制度现状,各州的各种权利不受侵犯;坚决反对国家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力图以和平手段来解决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间的分歧。
(2)贡献:领导美国人民取得内战胜利,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条件;是美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总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