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 复习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2 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 复习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6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23 17:5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原文再现】
吕不韦(?—前235),战国末卫国濮阳(今河南省濮阳市西南)人,他是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相。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吕氏春秋》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后演化为成语“一字千金”。
【作家作品】
《穿井得一人》节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中华书局201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穿井,打井,穿,挖掘、开凿。“穿井得一人”既概括了故事的主要内容,又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文题解读】
【结构图解】
叙事
起因:丁家穿井得一人
误传:丁家打井挖出一个人
真相:丁家挖井节省一个人的劳力
议论: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穿井得一人
不以讹传讹
不轻信传言
《穿井得一人》
起因
丁氏告人“吾穿井得一人”
要表述清楚
经过
有闻而传之:“丁氏穿井得一人”
对于谣言不要轻信、传播
结果
宋君问之:“得一人之使”
要调查、辨别
寓意
对于传闻不要轻信,传播;应该调查、辨别。
《穿井得一人》讲述了宋国有个人打井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力被误传为从井中挖出一个人,告诉我们对于传闻不可道听途说,以讹传讹,一定要查明真相的道理。
【中心思想】
【写作特色】
幽默风趣,发人深思。故事中因丁氏的话有歧义而被人误解,结果越传越远,居然传到国君那里去了。最后丁氏道出真相,事实与传言相差太大,不禁令人发笑。文章就是在幽默风趣的故事中教育人们不可轻信传言。
《穿井得一人》节选自《___________》,此书为_______(朝代)秦相_______等编著。
吕氏春秋
战国末
吕不韦
【考点梳理】
考点一:文学常识
1.古今异义
(1)穿井得一人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国人道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挖掘、开凿
把衣、鞋、袜等套在相应部位上
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本国的人
考点二:重要词句
2.一词多义
一人 吾穿井得一人( )
丁氏穿井得一人( )
闻 有闻而传之者( )
闻之于宋君( )
求闻之若此( )
鸡犬相闻( )
卒获有所闻( )
不求闻达于诸侯( )
不闻天子之诏( )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一个人的劳力
一个真的人
听到
使……知道
听到
收获
扬名
听从
听到的事
传闻,消息
而 家无井而出溉汲( )
有闻而传之者( )
之 宋之丁氏( )
有闻而传之者( )
国人道之( )
闻之于宋君( )
宋君令人闻之于丁氏( )
得一人之使( )
求闻之若此( )
于 闻之于宋君( )
宋君令人闻之于丁氏( )
非得一人于井中( )
助词,的
代词,指姓丁的人说的那句话
代词,指“穿井得一人”这件事
代词,这件事
代词,这件事
助词,用在主谓间,取独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义
介词,表示被动
介词,向
介词,在
连词,因而,所以
连词,表顺承关系
3.其他重点实词
(1)穿井得一人( )
(2)家无井而出溉汲( )
(3)家无井而出溉汲( )
(4)及其家穿井( )
(5)国人道之( )
(6)丁氏对曰( )
挖掘、开凿
浇灌、灌溉
待,等到
讲述
应答,回答
从井里取水
4.句子翻译
(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要到外面去打水浇田,经常要派一个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
(2)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等到他家挖了(一口)井,(就)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空闲的人力。”
(3)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有听了(这话)就去传播的人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4)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
(5)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宋国的国君派人向姓丁的人询问这件事,姓丁的人回答说:“(打井)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在井中得到一个人。”
(6)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像这样听信传闻,不如不听。
考点三:名句积累
1.文中丁氏解释自己的话的句子是: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2.文中的议论句是: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故事开始交代丁氏家没有水井,需要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其作用是什么?
交代故事背景,推动情节发展。
考点四:内容理解
2.宋君所听说的事和丁氏所言之事有什么不同?为何会造成这样的讹传?
宋君听说丁家打水井挖出了一个人,而丁氏的意思是说因为打了水井后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力。
造成这样的讹传的原因有:
①丁氏对“穿井得一人”表述不够清楚;
②他人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去;
③“国人”似乎也乐于接受这种离奇的传闻,于是越传越广。
3.丁氏说“吾穿井得一人”,这句话有什么问题?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这句话有歧义。
为下文他人的错误理解埋下了伏笔。
4.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这说明了宋君的什么特点?
示例: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
说明宋君是一个详察真相,不轻信传言的人。
5.《穿井得一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的危害。
以讹传讹
6.《穿井得一人》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示例一:闻听为虚,眼见为实。
示例二:不要轻信流言蜚语,谣言止于智者。
示例三:不要以讹传讹,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
示例四: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准确、清楚,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误会。
示例五: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该以审慎的态度调查研究,去伪存真。
7.从《穿井得一人》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生活中为获得真知真见,避免道听途说,应该怎么做?与同学讨论一下。(统编课后习题)
启示: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不可轻信传言,更不能盲目传播,说话不要产生歧义。
做法示例: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应该以审慎的态度调查研究,去伪存真,不轻信、不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或:避免盲从,不人云亦云、以讹传讹;重视调查研究,凡事要动脑筋想一想,多加分析,力辨真伪。
阅读《穿井得一人》一文,完成1-5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 )
(2)国人道之( )
(3)丁氏对曰( )
(4)求闻之若此( )
待,等到
讲述
【模拟演练】
应答,回答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宋国的国君派人向姓丁的人询问这件事。
像这样听信传闻,不如不听。
3.丁家穿井后,丁氏说的“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传播这句话的人听成了什么意思?
丁氏说的意思是我家打井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力。
传播的人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4.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
示例: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
5.读了这个小故事,你觉得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
示例:对于道听途说的传言, 切勿轻信,必须认真地思索,查明真相,否则很容易把事情搞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