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五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一单元2.落花生
教学目标 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本篇课文中父亲说的话含义深刻,借花生教育孩子们做人的道理,学生理解起来稍有难度。
难点分析 作者父亲由赞美花生谈到怎样做人,五年级的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事物缺乏深层次的感悟,人生哲理的理解浅显,因此理解起来有难度。
教学方法 1. 通过讲授法,使学生理解父亲话语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2. 通过情景教学法,使学生理解花生外形不美却很实用的特点。
3,通过练习法,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并学会实际运用。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一、揭示课题,激趣导入:
1.(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喜欢吃花生么?花生还有一个名字就叫做“落花生”。陆地上的植物,几乎都在地上开花,地面上结果,唯独花生是在地上开花地面下结果,所以人们也叫它为“落花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落花生》这篇课文。
2.认识作者。本文的作者是许地山。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曾以“落华生” 为笔名,勉励自己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那么,作者为什么要以“落华生”为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许地山的童年时光。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二、整体感知,抓重点内容。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看看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呢?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课文围绕花生讲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这几件事。
2、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这几件事哪个是略写,哪个是详写?
课文主次分明,“种花生、收花生”的过程作者选择略写,而更多的描述了父亲与孩子们之间的“议花生”这件事。
三 读中感悟
请你读读课文中“议花生”部分。想想这部分课文讲了几层意思?是两层意思,第一层是议论花生的好处;第二层是从谈花生到论人生。
议花生的好处
1.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一家人的对话:当父亲说: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一家人又是怎样说的呢?(姐姐说、哥哥说、 “我”说。)
2.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父亲却指出了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首先来看父亲的第一段话。想一想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来说明花生的可贵之处的?
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高高挂在枝头上,美丽的外表让人产生喜爱之情,而花生却埋在地里。
3、我们应该抓住哪些关键词来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
对,应该抓住 “鲜红嫩绿”、“高高挂在指头上”和“埋在地里”、“矮矮的长在地上” 这些关键词来体会。这两组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使成熟了,也无声无息,不急于表露,这种品质的确可贵。有感情地读读这段话吧。
4、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成熟的果实埋在地里,等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父亲借用两种事物的特点 告诉我们花生有什么可贵的品质?父亲想告诉我们花生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不求名利、朴实无华的精神。
课堂拓展 (难点巩固) 三、学习花生品质,情感升华
1、那么,父亲仅仅在说花生吗?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请大家来看父亲的第二段话。“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父亲借花生教育孩子们做谦虚朴实,不计名利,对别人有用的人。)
2、父亲由赞美花生的可贵的品质,谈到了怎样做人。作者对父亲的话理解了吗?你从哪里看出的?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小结: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对父亲的话有所感悟。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做人的道理,赞扬了脚踏实地、默默无闻、无私贡献的人;批判了那些只求表面,贪图虚名,对社会没有用的人。这段话是全文的中心所在。父亲的教导深深印在作者的心上,“落花生”的精神贯彻在他一生的做人、写作和教学之中,1941年,他劳累过度在家中猝死,年仅47岁。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落花生精神的人。许地山说过这样一句话,让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3.升华情感,拓展
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许地山这样具有落花生精神的一样的人呢?请举出一些例子来说一说吧!是啊,2020年注定是个特殊的年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上,广大医护人员夜以继日,连续奋战,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就是无私奉献落花生,还有不求名利的志愿者、社区干部、不畏严寒酷暑坚守岗位的警察、辛勤耕耘的农民、不怕脏不怕累的清洁工、···他们从事的工作也许并不令人羡慕,但他们不图虚名,切切实实在为人民服务。他们正是默默奉献的落花生。
小结 1.课文以谈花生的可贵之处,来说明做人的道理,是什么道理?(脚踏实地,默默奉献)
2,为了突出中心,作者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特点?(主次分明,借物喻人)
3.借物喻人的方法:借某一种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的品格,这种写法叫做“借物喻人”这篇课文借落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事物能带给我们启发。如:勤奋的小蜜蜂、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在百花凋零之时,生机勃勃的梅花、宁折不弯的白杨···
4.请同学们根据生活中的某一事物写一篇借物喻理的小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