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习题课件(4份,可编辑)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习题课件(4份,可编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22 21:29:57

文档简介

(共10张PPT)
语文园地
一、读一读,把句子补充完整,再照样子写一写。
1.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________”。
2.书籍是全世界的_________。
3.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____,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____。
4.书是_________________。
长生果
营养品
一位朋友
故地
医治愚笨的良药
二、把下列句子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
(
)阅读是什么?是吸收。
(
)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人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
(
)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
(
)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
(
)写作是什么?是表达。
1
4
2
5
3
三、把古诗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观书有感(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_______。
问渠那得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_______。
____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_______。
共徘徊
清如许
一毛轻
向来
自在行
1.这两首诗的作者是___代诗人______。
2.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观书有感》(其一)的前两句描述了“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那样明净,“天光云影”都被它反映出来,闪耀浮动,情态毕现。
B.“问渠”的“渠”,是指方塘。方塘清澈就因其不是无源之水,而是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给它输送了“活水”。
C.《观书有感》(其二)的前两句是说因为“昨夜”下了大雨,“江边春水”涨起来了,“蒙冲巨舰”就如羽毛般漂浮起来。
D.《观书有感》(其二)的后两句是说突然发现不用枉费力气去推移,巨舰本就能自由自在地航行在水流中。

朱熹
D
3.《观书有感》(其一)是借景喻理的名诗,以“_____”作比喻,告诉我们只有不断____、更新和发展,汲取新的____,像不断有源头活水注入塘中一样,才能使内心澄明。
4.《观书有感》(其二)中“春水生”指江河里的春水涨起来了,这里用来比喻___________,“蒙冲”是古代的一种战船,这里用行舟比喻____,告诉我们只有博览群书,注重_____,做学问的时候才能运用自如。
方塘
学习
知识
大量的阅读
学习
积累
四、寻找课外读物的方法。
喜欢读课外书,可书店里的书籍太多,如何找到自己想看的呢?一是可以选择名著来阅读。二是选择与_____有关的书来读,如,我们学的《我的“长生果”》中提到了巴金的《家》,就可以找这本书来看;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就可以找布封的《动物素描》来读。
这样从读__________到读________,再到读__________。
课文
一篇文章
整本书
同一类书
五、口语交际。
在阅读书籍时,书中那些生动的人物形象往往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人物是谁,出自哪部文学或影视作品,把理由分条讲述清楚。
“我”喜欢的人物是_______,出自《_______》。
“我”喜欢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悟空
西游记
他神通广大,本领高强
他疾恶如仇,一路降妖除魔
谢谢观看(共14张PPT)
25
古人谈读书


二、让字、词走进语境。
父亲对我的jiào
huì(
)又qǐ
zhǐ(
)这些?他还买回许多书籍,
让我多sòng
dú(
)经典作品,正suǒ
wèi(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我在反复阅读中领会了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诲
岂止
诵读
所谓
B
A
C
A
四、先把句子补充完整,再写出句意。
1._________,学而不厌,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尝________,终夜不寝,____________,不如学也。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如不及,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默而识之
诲人不倦
默默地记住读书的内容,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诲他人不知疲倦
终日不食
以思,无益
我曾经整天不吃饭,彻夜不睡觉,用来思考
结果没有什么好处,还不如去学习
犹恐失之
学习就像追赶什么似的,总怕赶不上
赶上了,学到的知识还担心弄丢了
五、根据下面同学读书学习时遇到的问题,
请你选择合适的名言帮帮他们。(填序号)
①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③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1.小芳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不好意思问同学和老师,
总是不懂装懂。(
)
2.小红读书方法不对,总是记不住内容。(
)
3.小云一直觉得自己在学习上没有天分,怎么学也没用,
所以厌倦学习。(
)



六、课内阅读。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
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漫浪”的意思是:______。
2.读书做不到“三到”的结果会怎样?在原文中用“——”画出来。
随意
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心已经到了,眼会看不仔细,嘴会读不正确吗?
4.结合实际,谈谈“三到”读书法给你带来的启示。
“三到”读书法主要强调了用心读书的重要性。我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花了不少时间学习书本知识,可总是记不住,主要是我没有用心,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会用心读书,把知识了解透彻,这样学习会事半功倍。
七、我知道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1.书到用时
_____,事非经过不知难。
2.读书破万卷,____________。
3.读书使人
___________。
4.不动______不读书。
方恨少
下笔如有神
心明眼亮
笔墨
谢谢观看(共21张PPT)
26
忆读书
chuán
zhuàn
zhuó
zhe
zhāo
zháo
shà
shā
juàn
juǎn
二、让字、词走进语境。
1.周末,爸爸在处理完suǒ
shì(
)之后,
常利用yǒu
xiàn(
)的时间找一些cháng
piān(
)小说或bào
kān
(
)杂志来看。
2.jiù
jiu(
)给我jiǎng
shù(
)了许多精彩的故事,
从中我结识了足智多谋的诸gě(
)亮、
过五关zhǎn(
)六将的关羽、女声女气的jiǎ(
)宝玉……
琐事
有限
长篇
报刊
舅舅
讲述



三、用“\”画去括号中不正确的字。
(哀 衰)老     简(仆 朴)
(谋 某)人
(凯 铠)旋
四、补充词语,并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索然____
栩栩____ ___动____移
_____有味
不__自___
一知半解
1.从上面的词语中找出一组反义词。
(
)——(
)
2.这道题目好难,尽管老师讲解了半天,我还是________。
3.鲁迅笔下的人物,一个个刻画得血肉丰满,_________。
无味
如生


津津


索然无味
津津有味
一知半解
栩栩如生
五、读句子,完成练习。
1.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得不到的。
这两句话是作者读了大量书后的切身体会和感受,说明作者热爱读书,
并从读书中收获了快乐,懂得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2.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对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既是对自己读书心得的总结,也是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
B.从读书的意义谈到如何读书,
如何读书强调“多”和“好”,有质有量,言简意赅。
C.读书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不读书,人就无法生活。
C
六、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这种读书方法?和同学讨论,说明理由。
我决定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我不赞同冰心奶奶的这种读书方法。因为生字较多、意思难懂的书我根本就读不下去,既浪费时间,又没有什么效果,有时还可能因理解错误,产生不好的影响。
七、课内阅读。
我自1980
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腿伤闭门不出,“________”做不到了,“_________”便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
1.选择恰当的短语填到文中的横线上。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作者晚年在读书中获得了很多益处,
不仅收获了很多知识,还学会挑选、比较书。
3.借助表格梳理信息,写出作者对下列书籍的评价。
4.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作者认为怎样的书才是好书?
作者认为满带真情实感、质朴浅显,
使人心动神移,不能自已的书才是好书。
1.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加点的词语。
吃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好书可用“渗透法”慢慢读。
第一遍____,第二遍____,第三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书“能治好各种大脑缺陷”?
请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用“——”画出来。
对书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都有比较准确、深入的理解
粗读
细读
解决问题,概括中心思想
4.你最喜欢的是哪一类书?你平时是怎样读的?
它对你有哪些帮助?请联系实际简要说一说。
我最喜欢的是童话故事类的书籍。阅读时,我常把自己想象成童话里的主人公,和故事里的人物一起欢笑,一起悲伤。通过阅读,我懂得了许多道理,也收获了许多快乐。
九、中国古代四大名著,都有很高的艺术水平,细致的刻画和所蕴含的思想都为历代读者所称道。请把四大名著与其作者和人物连起来。
《西游记》    施耐庵    凤姐
《水浒传》
曹雪芹
唐僧
《三国演义》
吴承恩
周瑜
《红楼梦》
罗贯中
宋江
谢谢观看(共13张PPT)
27
我的“长生果”
D




三、在错别字下面画横线并改正,再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流光溢采(
) 千编一律(
)
不求深解(
)
别出新裁(
)
浮想连翩(
)
如酣如痴(
)
津津有昧(
)
牵长挂肚(
)
作者最早看“香烟人”小画片时,看得__________;
后来看连环画看得___________;
读文艺书籍时,书中人物的悲欢离合让作者_________。








津津有味
如醉如痴
牵肠挂肚
四、读句子,完成练习。
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这个比喻,我觉得特别亲切。
“长生果”中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把书比作“长生果”,
表达了书和人类之间的关系,以及作者对书籍的______之情。
表示特殊含义
喜爱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作者随着年龄的增长,
依次读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说这些类型的书,大量的阅读扩展了她的_______,做读书笔记锻炼了她的_______,
增强了她的___________。
2.作者通过两次写作文的经历悟出了一些道理:作文,构思要________,
落笔也要________,要写出_________,可以__________,更要____。
小画片、连环画、文艺书籍、古今中外的大部头
想象力
记忆力
理解力
别出心裁
与众不同
真情实感
借鉴和模仿
创造
1.选段中用“酵母”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
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体验和____________的作用。
2.“禁不住眼泪汪汪”说明“我”写作时投入了大量的_____。
3.从画“——”的句子中可以体会到,
写好作文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要写出_____________。
平常积累的词语
课外阅读
情感
真情实感
七、杨绛先生曾教育青年人说:
“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读了上面的文字,请你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写一写你今后准备怎么做。
我要多读书,读好书,不断提高个人修养,提升自己的能力。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