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张PPT)
语文园地
一、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一个画面写具体的,再仿照着例句写一写。
例:夕阳西下,乌鸦归巢。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1.眼前是一条清澈的小河。
眼前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河底的鹅卵石圆圆的,光滑极了。
2.小狗在公园的草坪上玩耍。
一条黑白相间的小狗,在公园的草坪上玩耍,一会儿帮人叼飞盘,一会儿对着主人摇尾巴,一会儿和其他小狗互相追逐。
3.天空中飘着白云。
蓝蓝的天空中飘着白云,有时,它们像可口的棉花糖,一团一团地缠绵着;有时,它们像洁白的雪花,一片一片地排列着。
二、读选段,完成练习。
(一)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1.选段从______和根两个方面描写了榕树的长势和形态。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段中的“逼近”一词表明了观察点的变化,由近及远。
B.这段话侧重于静态描写,突出榕树“大”的特点。
C.把选段中的“卧”字改为“立”字,能更好地表现榕树高大挺拔的姿态。
枝干
B
(二)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3.选段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把月亮当成____________。这样写把月亮表现得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着重展现了月亮的
_______(动态 静态)美。由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可知月亮的形状变化:白道儿→______→_______。
拟人
淘气的孩子
既活泼又有趣
动态
半圆
满盈
三、把词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渔歌子
[唐]张志和
_____________白鹭飞,______________鳜鱼肥。____箬笠,____蓑衣,斜风细雨__________。
西塞山前
桃花流水
青
绿
不须归
1.这首词描写的时间是_____季,地点是在________。
2.这首词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动态景物,_____________是静态景物。
春
西塞山
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斜风、细雨
白鹭、流水、鳜鱼、斜风、细雨
西塞山、桃花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描绘的画面。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岸上桃花争先恐后地绽放着,春水初涨,江水中鳜鱼正肥美。头戴青色箬笠、身披绿色蓑衣的渔夫在微风细雨中垂钓,乐而忘返。
4.从这首词中,我能体会到渔夫___________的生活情趣。
悠闲自在
四、请为元旦联欢会设计一则打动人的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旦联欢
“名角”出演
快乐观看
不见不散
谢谢观看(共20张PPT)
23
鸟的天堂
一、让词语走进语境。
只见这棵高大的榕树有无数的根立在地上,像一根根mù
zhuāng(
)。忽然,群鸟竞相飞起,树上变得热闹起来,我的情绪随之gāo
zhǎng
(
),pāo
kāi(
)了烦恼,méi
tóu(
)也舒展开来。
二、换偏旁组成本课新字,再组词。
悄——(
)——(
)
奖——(
)——(
)
溶——(
)——(
)
瑕——(
)——(
)
木桩
高涨
抛开
眉头
梢
树梢
桨
木桨
榕
榕树
暇
闲暇
三、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她伸手拿乐器时,手微微有些______。
2.阳光下钻石般的露珠,在嫩绿的草叶上_____着,闪烁出五彩缤纷的光点。
颤抖
颤动
\
\
B
(3)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这两句话是围绕“________”这个词来写的,其中“到处……到处……”是写鸟的________,“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是写鸟的______,“有的……有的……有的”是写鸟的_______。
排比
热闹
数量
种类
姿态
2.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这句话中引号的作用是(
)。
A.表示着重强调
B.表示特殊含义
C.表示特定称谓
C
(2)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的是_________,不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作者发出的感叹和赞美,作者之所以发出感叹,是因为作者亲身感受到鸟儿们在这里生活得________,所以在作者心里,_______就是鸟的天堂。
大榕树
鸟儿美好的生活环境
自由自在
大榕树
五、课文内容回顾。
作者_____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经过的时间是______,看到了
______,写出了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侧重于
______(静态 动态)描写。第二次经过的时间是______,看到了___________的热闹场面,侧重于
______(静态 动态)描写。
两
傍晚
榕树
高大茂盛
充满生机
静态
早晨
群鸟欢腾
动态
1.下列词语中与“不可计数”的意思相近的是(
)。
①数不胜数 ②心中无数 ③不计其数
④如数家珍 ⑤不胜枚举 ⑥车载斗量
A.①③⑤⑥ B.①②③⑤⑥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
A
2.选文第1自然段讲的是榕树的______和_____,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自然段讲的是榕树的____,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枝干
根
不可计数
直垂地上
叶
密集、充满生机
3.读画“——”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从对树叶的颜色的描写,表现了榕树旺盛的生命力。
4.选文中哪句话是直接抒发感情的句子?这个句子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抒发了作者对榕树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七、课外阅读。
美丽的兴凯湖(节选)
它不是海,却像海一样辽阔,像海一样磅礴。从遥远的地平线上聚集的白色波涛,连接成一道道雪墙,鼓动着,喧嚣着,一齐奔涌向前。一段波涛从高处跌落了,另一段波涛又卷起来,彼此呼唤着,牵扯着,追赶着,或迎着旭日,或驮着晓月,一排排向岸边扑来。毫不疲倦的兴凯湖波涛,就这样奔腾着,轰鸣着。
有时候,兴凯湖很温柔,很平静,平静得没有一丝波纹,一点浪花。澄澈的湖水尽头与天空的青黛色连成一体,让你分不清哪是湖水哪是青天。眼前的鸟儿在飞翔,你却辨不清是贴水低掠还是在高空振翅。蓝天上飘拂的白云倒映在水面,清晰异常,使你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只鸟儿,正在云天翱翔。
在兴凯湖久了,你还会发现,无论是春天、夏天,还是秋天,起伏的浪花永远是洁白的。只要有一点枯枝腐叶,都会被水流、巨浪抛上岸去。湖水永远清澈透明,如云,如梦,如诗。
1.选文第1自然段运用了
_____(静态 动态)描写的方法,写出了兴凯湖_____________的特点;第2自然段运用了
_____(静态 动态)描写的方法,写出了兴凯湖_________的特点;第3自然段写出了兴凯湖_________的特点。
2.为了突出兴凯湖的动,作者按照由____及近的顺序,运用一系列动词,写出了兴凯湖奔涌向前的磅礴气势;为了突出兴凯湖的静,作者用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作衬托,进一步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给人带来的感受。
3.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作者对兴凯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动态
辽阔磅礴
静态
温柔平静
清澈透明
远
飞翔的鸟儿
飘拂的白云
八、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写了群鸟纷飞的热闹景象,又着重写了一只画眉。请你试着用这种点面结合的写法写一写课间在操场上活动的同学们。
下课了,操场上变得热闹起来。同学们就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有的跳皮筋,有的打羽毛球,有的跳绳……你瞧,那个穿红衣服的女孩跳得多好,她的绳越摇越快,她跳得越来越轻盈,活像一只动作敏捷的小燕子。
谢谢观看(共24张PPT)
22
四季之美
A
二、让词语走进语境。
1.lí
míng
(
)前,天空一片qī
hēi(
)。慢慢地,东方的天空亮起来了,太阳出来了,天边泛起了hóng
yùn(
)。
2.夕阳西下,喜鹊回窠了,虫鸣声混合着鸟叫声,令人xīn
kuàng
shén
yí(
)。
黎明
漆黑
红晕
心旷神怡
三、选择括号里正确的字,画“√”。
1.他的毛笔字写得(俞 愈)发洒脱了,有大家风范。
2.夜晚的天空像被一块(暮 幕)布遮住了一样。
√
√
四、词语理解与应用。
“逸”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安乐;安闲。②逃跑。③散失;失传。“逸”在“闲逸”一词中应该选第____种解释,联系上下文理解,“闲逸”指____________________;“逸书”中“逸”应该选第____种解释;“逃逸”中“逸”应该选第_____种解释。
①
心情安乐,生活安闲
③
②
五、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月夜 (
)的暗夜
(
)的微光
(
)的细雨
明亮
漆黑
朦胧
蒙蒙
六、读句子,完成练习。
1.东方一点儿一点儿(
)着鱼肚色的天空,(
)上微微的红晕,(
)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1)在句子中的括号里填入合适的动词。
(2)这些动词在句中的作用是(
)(多选)
A.写出了天空颜色变化的过程。
B.写出了天空的静态之美。
C.写出了天空的动态之美。
泛
染
飘
AC
(3)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写出了天空颜色的变化。
鱼肚色、红晕、红紫红紫
2.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这句话美在哪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萤火虫在静谧的雨夜中飞行,有一种动态美。
B.萤火虫只有一只两只,显得孤单凄清。
C.下着蒙蒙细雨的夜晚,有一两只闪光的萤火虫在飞行,这画面确实迷人。
B
七、课内阅读。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比翼而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旷神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翅膀挨着翅膀,一起飞。
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2.分别用“——”画出两个自然段的中心句,这两个自然段的结构都是____________。
3.选文第1自然段描写了
______“急急匆匆”朝窠里飞去和
_____“比翼而飞”的情景,赋予它们以情感,这个画面具有______美。另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形象地写出了太阳落山的动态过程。
总—分
乌鸦
大雁
动态
夕阳斜照
夕阳西沉
夜幕降临
4.对选文中画“——”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寒冷的清晨和闲逸的心情有一种和谐美。
B.落雪的早晨比下霜或无雪无霜的早晨都要美。
C.这两句话的巧妙之处是不但写了自然景色,还写了人的心情,相映成趣。
B
虽然
但是
即使
也
1.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即使……也…… 虽然……但是……
2.第②段中加点的字、词属于
______(动态 静态)描写,写出了春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中的画“——”的句子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态
勃勃生机和万物复苏的景象
拟人
夏风的若有若无
4.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从第⑤段的加点字、词中,我体会到了冬天的风的猛烈。(
)
(2)第④段中作者通过“树叶飘落、芦苇摇摆”写出了动态的秋日景象,通过“高粱红了,稻子熟了”写出了静态的丰收景象。(
)
(3)四季的风各有特点,春天的风带来生机,夏天的风清爽宜人,秋天的风吹来丰收,冬天的风令人生畏。(
)
√
√
×
5.读短文第⑥段,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我体会到了作者想要改造大自然、造福人类的美好愿望。
九、大自然一年四季的景色都是那么迷人,自古以来,多少诗人赞美这令人沉醉的四季美景。请你读一读,判断下列各诗句描写的是哪个季节,填在括号里。
1.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3.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
4.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
秋
冬
春
夏
谢谢观看(共15张PPT)
24
月 迹
②
①
③
⑤
④
慢慢地。
忽然。
四、读下列句子,体会孩子们的心理。
1.那满圆儿却慢慢儿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
)
2.“奶奶,那月上是什么呢?”我问。(
)
3.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
)
失望
好奇
满足
五、回顾课文内容填空。
月亮的足迹先后出现在_____、_____、_____这三个地方,“我们”在这三个地方的竹窗帘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锨刃儿上、水里、弟弟妹妹的___________寻找到了月亮的足迹。
中堂
院中
河边
穿衣镜上
葡萄叶儿上
瓷花盆儿上
眼睛里
六、课内阅读。
(一)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二)
满院子的白光,是_____的,_____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_____的桂树,_____的枝,_____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_____的骨朵儿了。
1.请把下列叠词填到文段二中的横线上。(填序号)
①粗粗 ②玉玉 ③银银 ④疏疏
⑤累累
②
③
①
④
④
⑤
2.文段一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溜”字表现出月亮是_______升起的;“爬”字则表现出月亮升起的速度很______。
3.月亮像淘气的孩子,先顺着竹帘格儿往上爬,由_________到_____,再到_____,作者把月亮慢慢升高的过程写得既活泼又有趣。(从文段一中选词填空)
拟人
悄悄
慢
白道儿
半圆
满盈
4.这两段文字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连一连。
文段一
月光静照的静态美
文段二
月亮移动的动态美
七、读一读古人描写月亮的诗句,再连一连。
海上生明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
露从今夜白
蓝田日暖玉生烟
今人不见古时月
月是故乡明
沧海月明珠有泪
天涯共此时
谢谢观看(共13张PPT)
21
古诗词三首
B
B
A
A
三、读诗句,完成练习。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这两句诗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这句诗是静态描写,“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是动态描写。
明月、松、清泉、石头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2.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1)这两句诗是
______(静态 动态)描写。
(2)读了这两句诗,我仿佛听见了_______________,
看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1)“月落乌啼霜满天”一句中,“______”写所见,“_______”写所闻,“_________”写所感,诗人用“______”衬托出月夜的静谧。
(2)这两句诗中,“________”是动态描写,“________”是静态描写。
动态
浣女的欢笑声
渔船顺流而下时莲叶晃动的景象
月落
乌啼
霜满天
乌啼
月落乌啼
江枫渔火
四、阅读古诗词,完成练习。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说说下列字词的意思。
(1)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乡心:_____________
声音嘈杂,文中指风雪声。
思乡之心。
2.“山一程,水一程”表明
______________(路途遥远 气候恶劣),“风一更,雪一更”表明
______________(路途遥远 气候恶劣)。(选择正确的短语填空)
3.“故园”指的是_______,“故园无此声”中的“此声”是指
_________,整首词表达了作者强烈的___________之情。
路途遥远
气候恶劣
家乡
风雪声
羁旅怀乡
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士们向山海关进发,一路上跋山涉水,历尽艰辛。
B.众多的军帐里深夜还亮着灯,出行在外的人们久久不能入睡,苦不堪言。
C.一阵风过后接着一阵雪,使家乡无风无雪的将士们心烦意乱,思乡之情便油然而生。
B
五、中国古代诗人非常讲究诗歌中字的锤炼,为了炼字,有的甚至“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你也来试试炼字吧!
1.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_____。
A.旺 B.浓 C.闹
2.落叶他乡树,寒灯_______夜人。
A.独
B.孤
C.一
C
A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