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
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学习力,其内容主要包括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等三个要点。本节内容是第二课时的力的图示、力的测量学习的基础。
学生从生活的推、拉、踢、压、吸等各种活动中对力的体验以及对力所产生现象的观察,积累了大量对力的存在、力的相互作用、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大小等感性认识。对力的三要素从物理学研究角度引入的物理知识点,绝大部分学生可能是第一次听说,因此要适当降低要求,课堂教学设计的中心应围绕帮助学生突破对这些抽象的理论性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对力的现象观察思考,激励学生分析归纳力的概念,独立设计小实验探究相互作用的两个力的大小,分组实验研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力的三要素)。
本节教学中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分析讨论生活实践、归纳概括建立物理概念和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的过程,认识物理研究的方法,学会学习物理的方法,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感悟观察、实验、推理、概括的重要性。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基本技能,提升科学研究的素养。
二、[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①初步理解力的概念。
②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③知道力的三要素。记住力的单位:牛(N)。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验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之间关系的过程,感受“控制变量法”这一重要科学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生活和实验中力现象的观察、思考,初步建立起力的概念,然后利用理论解释力的现象,感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体验物理研究的乐趣。
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探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实验,体验互助团结的力量,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三、[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的关系
难点:力的概念的形成
四、[教学资源]
1、学生实验器材(每四人一套):钢(塑料)尺、乒乓球、拉力器。
2、演示实验器材:钢(塑料)尺、弹簧、乒乓球、自制教具“小手捏扁塑料瓶”。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等三个方面。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从老师让学生鼓掌、老师击打乒乓球和学生弯折钢尺的情景中引发学生对力的思考,进入到新课的教学。通过对大量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例及情景分析,逐步建立力的概念。在分析“判断力存在的方法”中,认识力的作用效果。在比较不同的力作用效果中,猜想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之一是: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的关系。方法是:采取探究式教学方式,合理组织分配学生小组进行实验设计、操作、采集、分析、归纳、交流,直到最后得出实验结论,以增大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多知识的渗透,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流程。
本设计中要突破的难点是:建立力的初步概念。方法是:充分利用关于力的生活感性素材,如在生活中对推、拉、压、踢、吸的感觉,物体在受力后所发生的现象,弹簧、小球等物体在受到不同大小的力、不同方向的力、不同位置的力作用后所发生的不同现象以及测量体重、测量臂力经验等等,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和实验现象中关于力的现象的共性,指导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概括性的描述。
本设计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然后通过实验和分析,建立力的概念,充分感受科学方法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应用,感受生活与物理的密切关系。
完成本设计内容需1课时
六、[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图
流程图说明
情景Ⅰ
演示实验1
通过拉弹簧、击打乒乓球的情景,引发学生对“力”的思考,并提出问题:什么是“力”?
活动Ⅰ
学生实验1,
学生拉拉力器、弯曲钢尺两个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受力物体。
情景Ⅱ
演示实验2
教师用右手拍打左手、用力向地板摔乒乓球,设问:“哪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引发学生讨论力的概念中两个物体的关系: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活动Ⅱ
学生实验2
设计实验用手拍打课桌证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活动Ⅲ
学生讨论1
提出问题:你是如何判断物体受了力或施了力的?引发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讨论。
情景Ⅲ
演示实验3
利用自制教具“小手捏扁玻璃瓶”进行实验。
活动Ⅳ
学生实验3
分组实验:研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其影响因素间的关系。学生首先进行实验前的猜想,然后进行实验设计、操作、采集、分析、归纳、交流,直到最后得出实验结论。
活动Ⅴ
学生巩固练习
3、教学的主要环节
本设计可分为四个主要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归纳出力的概念。
第二环节,通过学生实验,探究力的作用效果。
第三环节,学习力的三要素。
第四环节,巩固练习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演示实验1,通过拉弹簧、击打乒乓球的情景。
老师拉弹簧,弹簧伸长;击乒乓球,乒乓球飞出,老师对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引发学生对“力”的思考,并提出问题:什么是“力”?
(二)、新课
2、力的概念?
(1)学生实验1,学生拉拉力器、弯曲钢尺两个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受力物体。并让学生描述,什么物体对什么物体的作用。
(2)交流、归纳
让学生例举的生活事例,引导学生归纳得出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3)演示实验2
教师用右手拍打左手、用力向地板摔乒乓球,设问:“哪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那么另一个物体是什么呢?”,引发学生讨论力的概念中两个物体的关系: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学生实验2,让每位学生用手轻轻拍打课桌。
(2)问题
手为什么会感觉痛?学生亲身体验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教育学生在课间文明休息。
4、力的作用效果
(1)、问题
在上面的这些例子中,你是如何判断物体受了力或施了力的?受力的物体效果如何变化?
(2)学生讨论
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进行讨论。
(3)归纳
力的作用效果: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可以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演示实验3
利用自制教具“手捏扁玻璃瓶”进行实验。
5、力的三要素
(1)力的三要素
把钢尺一端固定在课桌缝隙中,学生用力作用在钢尺上,观察钢尺所发生的现象,从中寻找影响力作用效果的因素。通常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2)学生实验3
选择课桌上器材,研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其影响因素间的关系。各组从实验的猜想、实验设计、操作、采集、分析、归纳、交流,直到最后得出实验结论。
(3)力的单位
为比较力的大小而规定了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
(三)、巩固练习
1、基础题
①、力是
对
的作用。
②、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手击排球时,手也疼痛,是因为手对球施力的同时,因为受到了
对
的作用力。
③、通常把力的
、
、
做力的三要素。
④、磁铁靠近回形针,磁铁吸引回形针,回形针对磁铁
吸引力(选“有”或“没有”),这现象说明
。
⑤、如图所示,用力向下压弹簧,弹簧
;
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上拉同一根弹簧,弹簧
。(选填“伸长了”或“缩短了”)这现象
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
⑥、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
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C)
物体间只有直接接触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D)
只有一个物体是不会发生力的作用的。
⑦、下列各项中与力的作用效果无关的是(
)
(A)
力的大小
(B)
力的方向
(C)
力的单位
(D)
力的作用点
2、提高题
⑧、在平静的湖面上,有两艘小船A、B,B船在A船的左侧,一男同学在B船上用力向左拉另一船A,则(
)
(A)
A船向左运动,B船静止
(C)
A船静止,B船静止
(B)
A船静止,B船向右运动
(D)
A船向左运动,B船向右运动
⑨、运动员用头把飞来的足球顶回去,这现象说明
;
熊猫用力使竹枝弯曲,这现象说明
。
⑩、用绳子系着水桶,手拉绳子从井中提水,手受到向下的拉力,这个拉力的施力物体是(
)
(A)
地球
(B)
水桶
(C)
手
(D)
绳子
(四)、学习感悟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你获得那些知识?
(五)、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