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一节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沪教(上海)八年级物理上册讲义(机构)(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第一节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沪教(上海)八年级物理上册讲义(机构)(word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试用本)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2-23 10:28:27

文档简介

辅导学案
学员编号:
所属年级:初二


数:3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物理
学科教师:
课程主题:-声波的产生、传播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2.知道回声
3.了解耳的结构
教学内容
1.36mm=
dm,900s=
min.
2.下图是测量一木块长度的示意图。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_______cm。
若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为:12.8cm,
12.5cm,
12.8cm,
12.7cm,则这本书宽度是(

A、12.8cm
B、12.70cm
C、12.6cm
D、12.7c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如果测量方法都是正确的,那么不论是哪个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都应得到相同的结果
B.两个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出的数值不同,其中一定有一人的测量方法不正确
C.物体的真实长度是一定的,只要测量方法正确一定不会有误差
D.物体的真实长度是一定的,即使测量方法正确也会产生误差
5.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一个中学生身高是170________;
一直铅笔长为20________;
一层楼高度是30________;
一张纸的厚度是80________;
一根头发的直径是0.076________;
一、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知识梳理】
1.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鼓、锣、钟、琴等物体,正在说话的喉头,都能发现它们在振动,声音由振动的物体发出的,不振动的物体是不会发出声音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注意:物体振动不一定发声)。并不是所有声音我们人都能听到(次声波20-20000Hz超声波)
3.常见物体的发声原理
人发声——利用声带的振动
笛子发声——空气柱振动
蜜蜂、蚊子——利用翅膀的振动
古琴、二胡等——利用琴弦振动发声
4.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传声。
5.声速:声音的传播快慢。
6.决定声速大小的因素:(1)介质种类。(2)介质温度(空气温度越高,速度越大)。记住:15℃空气中速度340m/s。
7.声波:发声体振动会使传声的空气的疏密发生变化而产生声波。
8.
【例题精讲】
例1.吹吸管时发出的声音是靠吸管内空气柱的__________
产生的。
例2.实验证明气体和固体能传声.游泳运动员在水下能听到声音,这说明__________
也能传声.
例3.炸弹在月球上爆炸能听到声音吗?为什么?
例4.用力敲打鼓面,纸屑跳动,说明物体发声时__________

例5.
下列物质中,声音无法在其中进行传播的是__________
A
真空。
B
空气。
C
海水。
D
钢铁。
例6.2015年6月1日晚,“东方之星”客轮在长江水域监利段发生翻沉,客轮倒扣在江面上.为了尽快救出被困者,搜救队员用铁锤敲击露在水面的船体并将耳朵贴在船体上听.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A.敲击船体是为了使铁锤振动发声B.
B.敲击船体是利用声向被困者传递能量C.
C.贴在船体上听是为了听到求救的超声波信号D.
D.贴在船体上听是利用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
例7.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空气、水和铁三种介质中,传声最快的是__________.
例8.神州七号飞船在进行太空行出舱行走时,在舱外两个宇航员之间不能直接面对面讲话.请问这是为什么?
例9.用鼓槌敲鼓时,我们听到鼓声,用手按住鼓面.声音立即消失.这是因为__________.
例10.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__________

【巩固练习】
1.在水平桌面上放一盆水,轻敲桌面,在你听到声音的同时,你会看到什么?先动手做一做,再解释你看到的现象.
2.我国古代科学名著《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时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能够传声,且传声效果比__________好的缘故.
3.观察者在看到闪电后5秒钟听到雷声,问打雷处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4.击鼓时,阵阵鼓声是由于__________而产生的,并通过__________传入人的耳朵.
5.迎春音乐会上,优美的小提琴声来自__________的振动,悠扬的歌声传得很远是通过__________传播的.
6.声音是由发声体的__________产生的,声音在金属中比空气中传播得__________(填“快”或“慢”)
7.把一片正在发声的音乐芯片放入广口瓶内,瓶口塞上插有玻璃管的软木塞,此时__________听到音乐声(选填“能”或“不能”).如果用抽气设备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音乐声音逐渐__________,由此猜想,如果把空气完全抽出来,将__________听到音乐声(选填“能”或“不能”).此实验说明:__________不能传播声音.
8.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__________,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通过
__________传播的.
9.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这说明__________能够传声.
10.人们挥动手,你却听不到声音,而两手相拍一下,你能听到声音,这是什么缘故?
二、回声
【知识梳理】
1.声音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较大的障碍物时,会被障碍物的界面反射,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特别注意:人耳只能区分相隔0.1s以上时间的两个声音。人耳要将原声和回声区别开来,人耳到障碍物的距离为:
2.回声测距的原理s=vt/2:其中t为发声到听到回声的时间。记下发声时刻和听到回声时刻,就可计算发声处到障碍物的距离。注意v声在不同介质中是不同的。
3.不同形状的反射表面对声波的反射效果也不同。
4.不同障碍物表面对声波的反射和吸收能力不同。
【例题精讲】
例1.(1)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
(2)用回声可以帮助船只测量水深,因此在海洋和江河的考察船上都装有声呐.如果声呐发出的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在考察时发出声音0.8s后接收到了回声,这里的水深为多少?
例2.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__________回来的现象,通常称为回音.
例3.“5?7”空难发生后,搜救人员运用声呐设备探测坠入大海中的飞机残骸,实际上这是利用__________来测距定位的,同时也说明__________可以传声.
例4.人们一般对着山崖或高山建筑物喊一声,就可以听到回声,而在室内就常常听不到回声,这是因为(  )
A.
A.回声只有在山崖或高达建筑物周围才能产生B.
B.室内反射声波的障碍物离人较近,所以声波不会反射C.
C.室外反射声波的障碍物山崖或高大建筑物离开人较远,人听到回声和原声时间差在0.1秒以上,人就将回声和原声分开了,就可以听到回声D.
D.以上说法都不对
例5.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这种现象称为声音的__________,被反射回来的声音再次被我们听到就形成了__________,若声源停止振动后由于声音的反射使得声音依然在传播,使我们还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听到声音,这种现象称为声音的__________.
例6.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得__________,声音在水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__________,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
m/s.在__________中则不传声.
回声传到人耳比原声晚__________s以上,人耳才能将回声和原声区分开.
例7.下列关于回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A.只要有障碍物存在就一定有回声B.
B.回声比原声晚0.1秒C.
C.在较小的房屋内说话没有回声D.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例8.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  )
A.
A.声音的反射使原声增强B.
B.墙面的振动使增强原声C.
C.声音的折射使原声增强D.
D.地面的振动使原声增强
【巩固练习】
1.有以下事例:(1)蝙蝠可以利用超声波来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2)渔民利用声呐发现鱼群;(3)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检查病情;(4)科学考察船利用声呐探测海洋.由以上事例可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是:__________.
2.在教室说话听不到回声,是因为(  )
A.
A.在教室说话没有反射B.
B.教室里墙壁间的距离不够远,反射回来的声音和原声混在一起C.
C.教室里的墙壁用没有回声的材料制成的D.
D.声音不够大
3.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__________.渔民利用声呐发现鱼群,是利用了__________.
4.我们在小教室里讲话听不到回声是因为(  )
A.
A.不能产生回声B.
B.小房子无法传播声音C.
C.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差太短D.
D.声音容易散开
5.不同的障碍物表面对声波的反射和吸收能力不同,通常坚硬光滑的表面__________声波的能力强,松软多孔的表面__________声波的能力强,不同形状的反射表面对声波的反射效果也不同.
6.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__________,形成__________.人讲话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总是要遇到障碍物的,即总是要产生回声的.不同的情况,人对回声的听觉不一样.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__________s以上,则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如果短于这个时间,回声与原声就混在一起,使原声__________.
7.电影院的墙壁上都被修成坑坑洼洼的,俗称“燕子泥”,这样做的其目的是(  )
A.
A.减弱回声B.
B.防止声音振坏墙壁C.
C.改善音色,使声音更好听D.
D.能增大声音的响度使每位观众都能听清楚
8.声呐是利用超声波来进行水底探测的,但它不能用于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__________.
三、声波的接收——耳
【知识梳理】
1.观察耳的结构。
2.外耳廓相当于一个声波的收集器,声波进入耳道后引起底部的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三块听小骨组成的精巧杠杆系统传到耳蜗中,使耳蜗中的液体振动。耳蜗中的听觉神经受到刺激,然后将振动信息传至大脑皮层听觉区,于是产生了听觉。
【例题精讲】
例1.关于人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声波传入人耳的顺序是:外耳道-听小骨-鼓膜-听觉神经B.
B.如果听小骨坏了,借助助听器是不能听见声音的C.
C.人靠双耳效应来判断声源的位置和距离D.
D.只有听觉作用
例2.假如你的邻居经常引吭高歌,干扰你的学习或体息,为了减少干扰,下列措施中的有效的是(

A.
A.将门窗打开让空气流通B.
B.用棉花塞住自己的双耳C.
C.用闹钟挂在分隔的墙壁上D.
D.请邻居歌唱时放高音量
例3.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裁判员正确的计时方法是(

A.
A.听到发令员的枪声开始计时B.
B.看到发令员的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C.
C.听到发令员的最后一声口令开始计时
D.
D.看到最先起炮的运动员起跑开始计时
例4.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米/秒.声波传进我们的耳朵,会引起人耳的__________而产生听觉.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面,锣面的振动停止,锣声__________.
例5.人耳能听到声音,是因为声音可通过
__________传入人耳,引起耳膜的
__________,月球上的宇航员
__________直接对话(填“能”或“不能”),这是因为
__________.
【巩固练习】
1.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的__________,这种振动经过__________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__________,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2.声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声波的传播快慢与__________和__________有关.耳膜破裂的人__________(可能、不能)听到声音.
3.外界传来的声音会引起人耳__________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再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由于声音传入两耳的时刻、强度有所不同,使我们能判断出发声体的方位,这叫__________.
4.当飞机降落时,乘务员要求旅客咀嚼食物,其目的是使耳中的__________张开,使鼓膜内外的__________保持平衡,从而防止对耳的损伤.
5.如图所示人的外耳廓相当于一个声波收集器,声波进入耳道后引起鼓膜__________,鼓膜的振动又通过三块听小骨组成的精巧杠杆系统传到耳蜗中,耳蜗中的听觉神经将振动信息传至大脑皮层听觉区,于是产生了听觉.
1.人说话时发出声音是靠声带的
,通常情况下,人们彼此之间能听到对方说话的声音是因为声波通过
这种介质传播的缘故。太空中通话用无线电波,是因为声音在真空中
传播(选填“能”或者“不能”).而在空荡的大房间说话,通常由于
现象会听到自己的话被多次重复。
2.用小锤敲击一下音叉后,音叉总是“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
A.
音叉有回音B.
音叉还在振动C.
人耳的错觉D.
小锤还在敲击音叉
3.下表记录了声波在五种气体中不同温度条件下的传播速度,请依据表中的相关数据回答下
①当温度为20℃时,声波在氢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米/秒
②声波的传这度与温度的关系是:
③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最大飞行速度一定的飞机要在空气中实现超音巡飞行,在温度
的条件下更容易成功。(选填“较高”或“较低”)
4.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可以达到340米/秒。一位学生对着对面的山大喊一声,结果4秒后听到了回声,该同学距离对面的山_____米。该方法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理由是

5.机械式闹钟的小锤敲击两边的铃铛时,能发出闹铃声;铃声以
(选填“声波”或“无线电波”)的形式通过
传入人的耳内。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入钟罩内,如图所示,抽去钟罩内的空气,就听不到铃声了,这说明
中不能传播声音。
6.如图所示的“空谷回音”表明障碍物对声波有_______的作用。在设计、建造电影院时,为了减少“回声”对观众听觉的干扰和影响,应尽量_______四周墙壁对声音的反射(选填“增大”或“减少”),因此电影院内四周墙壁表面要采用的_______材料(选填“柔软多孔”或“坚硬光滑”)。
7.吹笛子发声主要是(

A.
笛子本身(竹子)振动发声B.
笛子中空部分的空气柱振动发声C.
吹笛子的演员本身振动发声D.
人声带的振动
8.侦察兵为及早发现敌军骑兵的活动,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就能判断附近是否有敌人的骑兵,下面解释错误的是(

A.
马蹄踏在地上,使土地振动发出声音B.
声音可以由土地传播C.
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D.
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
9.小强在学习了“声音是什么”后,总结出以下四点,你认为其中错误的是(

A.
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C.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小于340m/sD.
声具有能量
10.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的照片,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

A.
太空中噪声太大B.
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C.
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D.
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课堂错题收集

学霸笔记本:教师引导学生借助知识脑图总结重难点

1.测量的定义和目的
2.单位
3.测量工具的使用及读数
4.长度、质量、时间等物理量的测量
5.误差分析
课后巩固

请将本次课错题组卷,进行二次练习,培养错题管理习惯

学霸笔记复习,培养复习习惯
1.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在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B.
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C.
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
通常我们根据音色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
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00000km/sB.
人是靠音调区分交响乐中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C.
人歌唱时歌声是由声带振动发出的D.
禁止鸣喇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
3.如图8所示,几只鸟在树上“歌唱”,一个听觉良好的女孩在一间门窗紧闭的甲房间内,靠近单层玻璃她能听到室外鸟的“歌声”;她到另一门窗紧闭的乙房间内,靠近双层玻璃(双层玻璃的夹层内抽成真空),她却几乎听不到室外鸟的“歌声”。
(1)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女孩在乙房间内几乎听不到室外鸟的“歌声”的原因是:

(2)女孩在两个房间都能看见室外树上的鸟,而只能在甲房间听到室外鸟的“歌声”。这说明了

4.有一山峡宽1200m,两旁都是竖直的陡壁,有一人在山峡内开了一枪,头两次回声间隔4s,则人离两壁的距离分别是多少?(声速v=340m/s)
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可以达到340米/秒。一位学生对着对面的山大喊一声,结
果4秒后听到了回声,该同学距离对面的山
(23)
米。该方法
(24)
(选填
“能”或“不能”)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理由是
(25)

6.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_产生的,声音要靠__________传播,__________不能传声.平常我们听到声音是通过__________传到我们耳朵里.
7.人们使用超声波来清洗手表等精密仪器,因为声波能传递信息和
海底声呐探测,经过0.2s听到回声,则距离障碍物为
米。(V海水=1500m/s)
8.已知次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若某次海啸发生的中心位置距离最近的陆地距离为300km,则:
(1)岸上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所需要的时间是多少?
(2)若海浪的推进速度是200m/s,则按桑仪器从接收到地震发出次声波到海啸巨浪登岸还有多少时间逃生?
预习内容
1.声音的三个特征:响度、音调、音色
2.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辅导教案
学员编号:
所属年级:初二


数:3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物理
学科教师:
课程主题:声波的产生、传播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2.知道回声
3.了解耳的结构
教学内容
1.36mm=
dm,900s=
min.
【解析】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答案】0.36;15
2.下图是测量一木块长度的示意图。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_______cm。
【解析】(1)刻度尺的分度值(即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
刻度值读数时,从零刻线开始读,注意要有估读值和单位。
【答案】1mm;1.15
若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为:12.8cm,
12.5cm,
12.8cm,
12.7cm,则这本书宽度是(

A、12.8cm
B、12.70cm
C、12.6cm
D、12.7cm
【解析】测量有误差,应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答案】D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如果测量方法都是正确的,那么不论是哪个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都应得到相同的结果
B.两个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出的数值不同,其中一定有一人的测量方法不正确
C.物体的真实长度是一定的,只要测量方法正确一定不会有误差
D.物体的真实长度是一定的,即使测量方法正确也会产生误差
【解析】误差不能消除,只能减小,误差不是错误。
【答案】D
5.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一个中学生身高是170________;
一直铅笔长为20________;
一层楼高度是30________;
一张纸的厚度是80________;
一根头发的直径是0.076________;
【解析】对常见的物体要有初步的估测能力;对相关的单位有比较直观的认识。并结合物理量单位之间的换算解答。
【答案】cm;cm;m;um;mm
一、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知识梳理】
1.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鼓、锣、钟、琴等物体,正在说话的喉头,都能发现它们在振动,声音由振动的物体发出的,不振动的物体是不会发出声音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注意:物体振动不一定发声)。并不是所有声音我们人都能听到(次声波20-20000Hz超声波)
3.常见物体的发声原理
人发声——利用声带的振动
笛子发声——空气柱振动
蜜蜂、蚊子——利用翅膀的振动
古琴、二胡等——利用琴弦振动发声
4.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传声。
5.声速:声音的传播快慢。
6.决定声速大小的因素:(1)介质种类。(2)介质温度(空气温度越高,速度越大)。记住:15℃空气中速度340m/s。
7.声波:发声体振动会使传声的空气的疏密发生变化而产生声波。
8.
【例题精讲】
例1.吹吸管时发出的声音是靠吸管内空气柱的__________
产生的。
【答案】振动
例2.实验证明气体和固体能传声.游泳运动员在水下能听到声音,这说明__________
也能传声.
【答案】液体
例3.炸弹在月球上爆炸能听到声音吗?为什么?
【解答】解:听不到声音.
原因是:在月球上没有空气,处于真空状态,因为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炸弹在月球上爆炸的声音根本传不到人的耳朵中去,所以听不到声音.
例4.用力敲打鼓面,纸屑跳动,说明物体发声时__________

【答案】振动
下列物质中,声音无法在其中进行传播的是__________
A
真空。
B
空气。
C
海水。
D
钢铁。
【答案】A
例6.2015年6月1日晚,“东方之星”客轮在长江水域监利段发生翻沉,客轮倒扣在江面上.为了尽快救出被困者,搜救队员用铁锤敲击露在水面的船体并将耳朵贴在船体上听.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A.敲击船体是为了使铁锤振动发声B.
B.敲击船体是利用声向被困者传递能量C.
C.贴在船体上听是为了听到求救的超声波信号D.
D.贴在船体上听是利用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
【解答】固体传声效果比液体的【答案】D
例7.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空气、水和铁三种介质中,传声最快的是__________.
【解答】解:(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在空气、水和铁三种介质中,传声最快的是铁.
故答案为:振动;铁.
例8.神州七号飞船在进行太空行出舱行走时,在舱外两个宇航员之间不能直接面对面讲话.请问这是为什么?
【解答】答:在太空是真空,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所以声音在太空中不能传播,故在舱外两个宇航员之间不能直接面对面讲话.
例9.用鼓槌敲鼓时,我们听到鼓声,用手按住鼓面.声音立即消失.这是因为__________.
【解答】解:敲击鼓面时鼓面会振动发出声音,当用手按住鼓面时鼓面停止振动,所以声音就会消失.
故答案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例10.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__________

【解答】书本定义【答案】停止
【巩固练习】
1.在水平桌面上放一盆水,轻敲桌面,在你听到声音的同时,你会看到什么?先动手做一做,再解释你看到的现象.
【解答】解:在水平桌面上放一盆水,轻敲桌面,在你听到声音的同时,你会看到水面荡起波纹,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我国古代科学名著《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时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能够传声,且传声效果比__________好的缘故.
【解答】解;声音的传播最关键的因素是要有介质,介质指的是所有固体,液体和气体.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而且在固体中的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效果好.故答案是:大地、空气.
3.观察者在看到闪电后5秒钟听到雷声,问打雷处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解答】解:光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3×108m/s,发生雷电时闪电的传播时间极短,可以忽略不计.雷电发生的位置距观察者的距离S=v声t=340m/s×5s=1700m.
答:打雷处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是1700m.
4.击鼓时,阵阵鼓声是由于__________而产生的,并通过__________传入人的耳朵.
【解答】解:鼓声是由于鼓面的振动产生的,再通过空气向四周传播开来,观众听到鼓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答案为:鼓面的振动;空气.
5.迎春音乐会上,优美的小提琴声来自________的振动,悠扬的歌声传得很远是通过_________传播的.
【解答】解:优美的琴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我们听到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即空气振动传到很远的地方.故答案为:琴弦,空气.
6.声音是由发声体的__________产生的,声音在金属中比空气中传播得__________(填“快”或“慢”)
【解答】解:由课本中关于声音的产生的基础知识可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在不同介质传播的速度不同,其中在固体中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由此可知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要快.故答案为:振动;快.
7.把一片正在发声的音乐芯片放入广口瓶内,瓶口塞上插有玻璃管的软木塞,此时__________听到音乐声(选填“能”或“不能”).如果用抽气设备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音乐声音逐渐__________,由此猜想,如果把空气完全抽出来,将__________听到音乐声(选填“能”或“不能”).此实验说明:__________不能传播声音.
【解答】解:(1)因为气体和固体都能传声,所以广口瓶内放一个音乐芯片,在瓶口塞上插有玻璃管的软木塞后,音乐声仍然能通过广口瓶软木塞和空气传到人的耳朵里,人能听到音乐声;
(2)用抽气机将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能传播声音的空气越来越少,所以音乐声会逐渐减弱.
(3)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瓶内就成了真空,没有了将声音传出瓶外的介质,所以我们不能听到音乐声.这说明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能;减弱;不能;真空.
8.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__________,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通过
__________传播的.
【解答】解:由实验和生活经验可知: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且我们听到声音是由介质传到我们耳朵的.一般是通过空气.故答案为:振动,空气.
9.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这说明__________能够传声.
【解答】解:由于液体能传播声音,所以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故答案为:液体.
10.人们挥动手,你却听不到声音,而两手相拍一下,你能听到声音,这是什么缘故?
【解答】答: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低于20Hz的次声波和高于20000Hz的超声波人都是听不到的;挥动手的振动不可能在1秒20次以上,因此听不到手臂挥动发出的声音.
二、回声
【知识梳理】
1.声音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较大的障碍物时,会被障碍物的界面反射,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特别注意:人耳只能区分相隔0.1s以上时间的两个声音。人耳要将原声和回声区别开来,人耳到障碍物的距离为:
2.回声测距的原理s=vt/2:其中t为发声到听到回声的时间。记下发声时刻和听到回声时刻,就可计算发声处到障碍物的距离。注意v声在不同介质中是不同的。
3.不同形状的反射表面对声波的反射效果也不同。
4.不同障碍物表面对声波的反射和吸收能力不同。
【例题精讲】
例1.(1)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
(2)用回声可以帮助船只测量水深,因此在海洋和江河的考察船上都装有声呐.如果声呐发出的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在考察时发出声音0.8s后接收到了回声,这里的水深为多少?
【解答】解:(1)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故答案为:340m/s.
(2)声音从水面传到水底的时间:t=0.4s,则水深:h=vt=1500m/s×0.4s=600m.
答:这里的水深为600m.
例2.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__________回来的现象,通常称为回音.
【解答】解: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故答案为:反射.
例3.“5?7”空难发生后,搜救人员运用声呐设备探测坠入大海中的飞机残骸,实际上这是利用__________来测距定位的,同时也说明__________可以传声.
【解答】解:搜救人员运用声呐设备探测坠入大海中的飞机残骸时,让声音从海面发出,经坠入大海中的飞机残骸反射后,返回海面,记录接收到回声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可以求出飞机残骸在大海内的深度和位置,同时搜救人员的这种做法也说明了液体可以传播声音.故答案为:回声,液体.
例4.人们一般对着山崖或高山建筑物喊一声,就可以听到回声,而在室内就常常听不到回声,这是因为(  )
A.
A.回声只有在山崖或高达建筑物周围才能产生B.
B.室内反射声波的障碍物离人较近,所以声波不会反射C.
C.室外反射声波的障碍物山崖或高大建筑物离开人较远,人听到回声和原声时间差在0.1秒以上,人就将回声和原声分开了,就可以听到回声D.
D.以上说法都不对
【解答】解:室外反射声波的障碍物山崖或高大建筑物离人较远,人听到回声和原声时间差在0.1秒以上,人就将回声和原声分开了,就可以听到回声;而室内的障碍物离人较近,回声和原声时间差在0.1秒以内,人就不能将回声和原声分开了,就不可以听到回声.故选C.
【答案】C;
例5.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这种现象称为声音的__________,被反射回来的声音再次被我们听到就形成了__________,若声源停止振动后由于声音的反射使得声音依然在传播,使我们还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听到声音,这种现象称为声音的__________.
【解答】解: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这种现象称为声音的反射,被反射回来的声音再次被我们听到就形成了回声,若声源停止振动后由于声音的反射使得声音依然在传播,使我们还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听到声音,这种现象称为声音的混响.故答案为:反射;回声;混响.
例6.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得__________,声音在水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__________,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
m/s.在__________中则不传声.
回声传到人耳比原声晚__________s以上,人耳才能将回声和原声区分开.
【解答】解: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大小关系是: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15℃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真空不能传声.人耳能辨别出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为0.1s;故答案为:快;快;340;真空;0.1.
例7.下列关于回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A.只要有障碍物存在就一定有回声B.
B.回声比原声晚0.1秒C.
C.在较小的房屋内说话没有回声D.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解答】解:A、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大的障碍物才能使声波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只有回声比原声晚0.1秒,人耳才能区分出来,回声和原声的时间差取决于障碍物的距离,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在较小的房屋里说话也会产生回声,但是人耳区别不出来,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答案】D;
例8.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  )
A.
A.声音的反射使原声增强B.
B.墙面的振动使增强原声C.
C.声音的折射使原声增强D.
D.地面的振动使原声增强
【解答】解:由于回音壁的墙体特殊构造,易于声音的反射;墙壁反射的声波和原声重叠时,会增强原声;
因此即使某人在A点小声说话,原声(通过空气传播)和墙壁反射的声波(经墙面一次或多次反射)传递到离A点较远的B处时,那里的人也可以清晰的听到.
故选A.
【答案】A;
巩固练习】
1.有以下事例:(1)蝙蝠可以利用超声波来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2)渔民利用声呐发现鱼群;(3)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检查病情;(4)科学考察船利用声呐探测海洋.由以上事例可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是:__________.
【解答】解: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1)蝙蝠可以利用超声波来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
(2)渔民利用声呐发现鱼群;
(3)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检查病情;
(4)科学考察船利用声呐探测海洋利用声呐探测海洋这都是声音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声音传递信息.
2.在教室说话听不到回声,是因为(  )
A.
A.在教室说话没有反射B.
B.教室里墙壁间的距离不够远,反射回来的声音和原声混在一起C.
C.教室里的墙壁用没有回声的材料制成的D.
D.声音不够大
【解答】解:人耳区分开原声和回声的最小时间是0.1s,s=vt=340m/s×0.1s=34m,因此区分开原声和回声最短距离是34m÷2=17m.在教室里,由于我们说话的地点离墙较近,当我们说话时,声音传到墙壁上反射回来的时间与我们说话的时间几乎是同时的,时间差太短,所以我们的耳朵听不出说话声与回声,因此人耳区分不开原声与回声.故A、C、D说法不正确.故选B.
【答案】B;
3.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__________.渔民利用声呐发现鱼群,是利用了__________.
【解答】解:(1)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这是由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2)渔民利用声呐发现鱼群,是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故答案为:声能传递能量;声能传递信息.
4.我们在小教室里讲话听不到回声是因为(  )
A.
A.不能产生回声B.
B.小房子无法传播声音C.
C.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差太短D.
D.声音容易散开
【解答】解:在小教室里,由于我们说话的地点离墙较近,当我们说话时,声音传到墙壁上反射回来的时间与我们说话的时间几乎是同时的,时间差太短,所以我们的耳朵听不出说话声与回声的区别,也就听不到回声,故选C.
【答案】C;
5.不同的障碍物表面对声波的反射和吸收能力不同,通常坚硬光滑的表面__________声波的能力强,松软多孔的表面__________声波的能力强,不同形状的反射表面对声波的反射效果也不同.
【解答】解:
不同的障碍物对声波的反射和吸收能力不同,坚硬光滑的表面反射声波的能力强,松软多孔的表面吸收声波的能力强.故答案为:反射;吸收.
6.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__________,形成__________.人讲话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总是要遇到障碍物的,即总是要产生回声的.不同的情况,人对回声的听觉不一样.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__________s以上,则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如果短于这个时间,回声与原声就混在一起,使原声__________.
【解答】解:(1)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
(2)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就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
(3)在屋子里说话比在操场上说话听起来更响亮,原因是屋子的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与原声延迟时间小于0.1s,最终将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原声就加强了.
故答案为:反射;回声;0.1s;加强.
7.电影院的墙壁上都被修成坑坑洼洼的,俗称“燕子泥”,这样做的其目的是(  )
A.
A.减弱回声B.
B.防止声音振坏墙壁C.
C.改善音色,使声音更好听D.
D.能增大声音的响度使每位观众都能听清楚
【解答】解:电影院的空间距离较大,当声音在剧场内传播时,遇到墙壁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由于剧场较大,回声与原声进入人耳的时间差会大于0.1s,人耳会分辨出来,这样就会造成剧场内的声音非常嘈杂,使人听不清楚原声.所以将剧场的墙壁修得粗糙不平,以此来减弱声音的反射,使人能听清楚原声.故选A.
【答案】A;
8.声呐是利用超声波来进行水底探测的,但它不能用于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__________.
【解答】解:月球上没有空气,是真空,声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所以超声波声呐不能用于太空测距.
电故答案为:真空不能传声.
三、声波的接收——耳
【知识梳理】
1.观察耳的结构。
2.外耳廓相当于一个声波的收集器,声波进入耳道后引起底部的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三块听小骨组成的精巧杠杆系统传到耳蜗中,使耳蜗中的液体振动。耳蜗中的听觉神经受到刺激,然后将振动信息传至大脑皮层听觉区,于是产生了听觉。
【例题精讲】
例1.关于人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声波传入人耳的顺序是:外耳道-听小骨-鼓膜-听觉神经B.
B.如果听小骨坏了,借助助听器是不能听见声音的C.
C.人靠双耳效应来判断声源的位置和距离D.
D.只有听觉作用
【解答】解:A、声波传入人耳的顺序是: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选项顺序错误,不合题意;
B、如果听小骨坏了,借助助听器,通过骨传导仍能听见声音,选项说法错误,不合题意;
C、人是靠双耳效应来判断声源的位置和距离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人耳除了有听觉作用,还是人身体上重要的平衡器官,同时也让人变得更符合审美,选项说法错误,不合题意.
故选C.
【答案】C;C;
例2.假如你的邻居经常引吭高歌,干扰你的学习或体息,为了减少干扰,下列措施中的有效的是(

A.
A.将门窗打开让空气流通B.
B.用棉花塞住自己的双耳C.
C.用闹钟挂在分隔的墙壁上D.
D.请邻居歌唱时放高音量
【解答】在声音的接收处阻断。
【答案】B
例3.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裁判员正确的计时方法是(

A.
A.听到发令员的枪声开始计时B.
B.看到发令员的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C.
C.听到发令员的最后一声口令开始计时
D.
D.看到最先起炮的运动员起跑开始计时
【解答】光的速度大于声的速度,所以人的耳朵接收到声音后已经有延迟。
【答案】B
例4.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米/秒.声波传进我们的耳朵,会引起人耳的__________而产生听觉.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面,锣面的振动停止,锣声__________.
【解答】解: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课堂实验及生活经验都告诉我们: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这是事实,不容置疑,声音通过介质传入我们的耳朵,从而引起鼓膜振动而产生听觉;
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产生声音,用手按住锣面,锣面的振动停止,从而发声停止,
故答案为:340,鼓膜振动,停止.
例5.人耳能听到声音,是因为声音可通过
__________传入人耳,引起耳膜的
__________,月球上的宇航员
__________直接对话(填“能”或“不能”),这是因为
__________.
【解答】解:人能听到声音是因为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然后传给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最后人听到了声音.
并且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月球上没有空气,空气是传声的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故答案为:介质,振动,不能,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巩固练习】
1.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的__________,这种振动经过__________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__________,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解答】解:声音会引起耳朵鼓膜的振动,此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它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所以人最后会听到声音.故答案为:鼓膜的振动;听小骨;大脑.
2.声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声波的传播快慢与__________和__________有关.耳膜破裂的人__________(可能、不能)听到声音.
【解答】解:①课本上在讲解声音的传播速度时,列出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表格,在表格中除了标明介质的种类外还标明了介质的温度,通过对同温度下的不同介质,以及对同种介质在不同温度下声音的传播速度的比较很容易得出:声音的传播速度既和介质的种类有关又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②声音在通过骨骼进行传播的时候不需要经过鼓膜,只要听觉神经是完好的都可以通过助听器听到声音,或者如贝多芬晚年失聪时那样通过骨骼进行声音的传递.
故答案为: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可能.
3.外界传来的声音会引起人耳__________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再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由于声音传入两耳的时刻、强度有所不同,使我们能判断出发声体的方位,这叫__________.
【解答】解:(1)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这样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耳蜗等结构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2)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和强弱以及其他特征也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位的重要基础,也就是双耳效应.故答案为:鼓膜;双耳效应.
4.当飞机降落时,乘务员要求旅客咀嚼食物,其目的是使耳中的__________张开,使鼓膜内外的__________保持平衡,从而防止对耳的损伤.
【解答】解: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乘务员通常发给每位乘客一块口香糖,嚼口香糖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击穿鼓膜.
故答案为:咽鼓管;气压.
5.如图所示人的外耳廓相当于一个声波收集器,声波进入耳道后引起鼓膜__________,鼓膜的振动又通过三块听小骨组成的精巧杠杆系统传到耳蜗中,耳蜗中的听觉神经将振动信息传至大脑皮层听觉区,于是产生了听觉.
【解答】解:声波进入耳道后会引起鼓膜的振动,鼓膜振动会发出声音;故答案为:振动.
1.人说话时发出声音是靠声带的
,通常情况下,人们彼此之间能听到对方说话的声音是因为声波通过
这种介质传播的缘故。太空中通话用无线电波,是因为声音在真空中
传播(选填“能”或者“不能”).而在空荡的大房间说话,通常由于
现象会听到自己的话被多次重复。
【答案】振动;空气;不能;回声
2.用小锤敲击一下音叉后,音叉总是“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
A.
音叉有回音B.
音叉还在振动C.
人耳的错觉D.
小锤还在敲击音叉
【答案】B
3.下表记录了声波在五种气体中不同温度条件下的传播速度,请依据表中的相关数据回答下
①当温度为20℃时,声波在氢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米/秒
②声波的传这度与温度的关系是:
③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最大飞行速度一定的飞机要在空气中实现超音巡飞行,在温度
的条件下更容易成功。(选填“较高”或“较低”)
【解答】解:
①由表中的数据知:当温度为20℃时,声波在氢气中的传播速度为1306m/s;
②对比表中声音在不同温度的气体中传播速度,可以得出: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
③在同种气体中,声波的传播速度随气体温度降低而减慢,故飞机要在空气中实现超音速飞行,在温度较低的条件下更容易成功.
【答案】①1306②在同种气体中,声波的传播速度随气体温度升高变快③较低
4.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可以达到340米/秒。一位学生对着对面的山大喊一声,结果4秒后听到了回声,该同学距离对面的山_____米。该方法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理由是

【解答】本题是物理常识题。根据回声测距公式s=vt/2=340米/秒×4秒/2=680米
月球到地球之间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答案】680;不能;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5.机械式闹钟的小锤敲击两边的铃铛时,能发出闹铃声;铃声以
(选填“声波”或“无线电波”)的形式通过
传入人的耳内。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入钟罩内,如图所示,抽去钟罩内的空气,就听不到铃声了,这说明
中不能传播声音。
【答案】声波,空气,真空。
6.如图所示的“空谷回音”表明障碍物对声波有_______的作用。在设计、建造电影院时,为了减少“回声”对观众听觉的干扰和影响,应尽量_______四周墙壁对声音的反射(选填“增大”或“减少”),因此电影院内四周墙壁表面要采用的_______材料(选填“柔软多孔”或“坚硬光滑”)。
【答案】反射;减少;柔软多孔。
7.吹笛子发声主要是(

A.
笛子本身(竹子)振动发声B.
笛子中空部分的空气柱振动发声C.
吹笛子的演员本身振动发声D.
人声带的振动
【解答】本题是物理常识题。笛子发声主要是靠笛子中空气柱振动发声。故选B。
【答案】B
8.侦察兵为及早发现敌军骑兵的活动,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就能判断附近是否有敌人的骑兵,下面解释错误的是(

A.
马蹄踏在地上,使土地振动发出声音B.
声音可以由土地传播C.
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D.
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
【解答】空气能够传声
【答案】D
9.小强在学习了“声音是什么”后,总结出以下四点,你认为其中错误的是(

A.
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C.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小于340m/sD.
声具有能量
【答案】C
10.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的照片,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

A.
太空中噪声太大B.
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C.
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D.
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解答】太空中没有空气,而声音又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声音宇航员之间对话需要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
【答案】C

课堂错题收集

学霸笔记本:教师引导学生借助知识脑图总结重难点

1.测量的定义和目的
2.单位
3.测量工具的使用及读数
4.长度、质量、时间等物理量的测量
5.误差分析
课后巩固

请将本次课错题组卷,进行二次练习,培养错题管理习惯

学霸笔记复习,培养复习习惯
1.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在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B.
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C.
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
通常我们根据音色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
【解答】解:
A、正确,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大都是由于空气传播的
B、错误,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C、正确。设置隔声板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正确,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是利用了不同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答案】B
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00000km/sB.
人是靠音调区分交响乐中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C.
人歌唱时歌声是由声带振动发出的D.
禁止鸣喇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
【解答】解:
A、声波的速度为340m/s,光速才是300000km/s,A错。
B、我们是通过音色来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的.B错。
C、人发声是通过声带的振动引起空气的振动发出声波,C对。
D、禁止鸣喇叭是为了禁止噪音源,D错。
【答案】C
3.如图8所示,几只鸟在树上“歌唱”,一个听觉良好的女孩在一间门窗紧闭的甲房间内,靠近单层玻璃她能听到室外鸟的“歌声”;她到另一门窗紧闭的乙房间内,靠近双层玻璃(双层玻璃的夹层内抽成真空),她却几乎听不到室外鸟的“歌声”。
(1)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女孩在乙房间内几乎听不到室外鸟的“歌声”的原因是:

(2)女孩在两个房间都能看见室外树上的鸟,而只能在甲房间听到室外鸟的“歌声”。这说明了

【解答】解:
(1)因为乙房的双层玻璃内抽成真空,几乎无声音传播的介质,另外其他门窗紧闭,所以女孩在乙房内几乎听不到室外树上鸟儿的歌声。由此可见,真空不能传声。
(2)女孩在两个房间都能看见室外树上的鸟,而只能在甲房间听到室外鸟的“歌声”,这说明真空不能传声,而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且传播的最快。
【答案】(1)真空不能传声;(2)真空不能传声,而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4.有一山峡宽1200m,两旁都是竖直的陡壁,有一人在山峡内开了一枪,头两次回声间隔4s,则人离两壁的距离分别是多少?(声速v=340m/s)
【解答】设人第一次听到回声的时间t1,到较近的峭壁的距离为s1,则t1=2s1v=2s1340m/s;设人第二次听到回声的时间t2,到较远的峭壁的距离为s2,则s2=1200m-s1,t2=2×s2V=2×(1200m-s1)V,由题知,t2=t1+5s,即:2×(1200m-s1)340m/s=2s1340m/s+5s,解得:s1=175m,s2=1200m-s1=1025m.
【答案】1025m
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可以达到340米/秒。一位学生对着对面的山大喊一声,结果4秒后听到了回声,该同学距离对面的山
(23)
米。该方法
(24)
(选填“能”或“不能”)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理由是
(25)

【解答】42340=680米
真空不能传声,所以该方法不能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
【答案】(23)680;(24)不能;(25)真空不能传声。
6.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_产生的,声音要靠__________传播,__________不能传声.平常我们听到声音是通过__________传到我们耳朵里.
【解答】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要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平常我们听到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我们耳朵里.
故答案为:振动;介质;真空;空气.
7.人们使用超声波来清洗手表等精密仪器,因为声波能传递信息和
海底声呐探测,经过0.2s听到回声,则距离障碍物为
米。(V海水=1500m/s)
【答案】能量、150m
8.已知次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若某次海啸发生的中心位置距离最近的陆地距离为300km,则:
(1)岸上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所需要的时间是多少?
(2)若海浪的推进速度是200m/s,则按桑仪器从接收到地震发出次声波到海啸巨浪登岸还有多少时间逃生?
【答案】(1)岸上仪器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所需要的时间是200s;(2)岸上仪器从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到海啸巨浪登岸还有1300s的时间逃生
预习内容
1.声音的三个特征:响度、音调、音色
2.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