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设置动画效果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4年级教材的第21课内容,也是 “WPS演示”教学模块中第7个教学内容。本课主要介绍的是“WPS演示”中设置动画效果的3种方式,即:动画方案、自定义动画和幻灯片切换方式。风格迥异的动画效果,会给演示文稿增色许多。本课内容的呈现,为演示文稿的制作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为四年级学生,已经对“WPS演示”的学习有了一段时间,能够熟练掌握“WPS演示”的一般基础性操作,如:插入艺术字、插入图片等,制作出的作品也教为丰富、美观。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发现有学生会设置动画效果了,但是设置的盲目性比较大。学生对本课的学习还是充满浓厚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通过自定义动画、幻灯片切换方式设置动画效果的方法; 
2)能够根据内容需求,选择适当的方式设置动画效果。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问题探究,学会设置自定义动画和幻灯片切换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问题、验证猜想、提出解决策略,养成发现问题、大胆猜想、勇于验证的思维习惯。 
2)通过小组合作,感悟团队精神,体验成功快乐。 
4.行为与创新 
 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生活方式。 
了解问题解决的多种方式 
■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通过动画方案、自定义动画、幻灯片切换方式设置动画效果的方法; 
2)能够根据内容需求,选择适当的方式设置动画效果。 
2.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内容需求,选择适当的方式设置动画效果。 
■教学方法与手段 
问题导向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听音乐,激发学习兴趣,引入活动主题 
 播放音乐,师生交流。 
 我们邀请大家一起做小导演,创作一部西游记动画片。 
设计意图:利用音乐增加学生感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出示课题(板书) 
二、技能学习 
1.小组合作,了解幻灯片中动画效果的设置方法 
1)自主看书,思考问题,完成学习单 
问题1:既然是动画片,你觉得我们在创作过程中需要使用什么技术呢? 
问题2:在演示文稿中可以使用几种设置动画效果的方法? 哪几种?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组内讨论获得) 
学生交流反馈 
教师小结(板书:动画方案、动画效果、切换方式) 
问题3:通过这些方式可以设置出哪些动画效果? 
 (体验任务) 
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技能检测 
学生反馈,演示操作 
设计意图:利用问题引导,通过任务完成,帮助学生分析问题,体验动画制作的过程,了解两种动画制作方法的区别。 
教师小结:动画效果即自定义动画,是设置幻灯片中文字、图片等元素的动画效果的;切换方式,是设置幻灯片与幻灯片间转换的效果的。 
三、技能进阶 
2.小组合作,感知自定义动画效果的属性设置 
有了刚刚的技术支持,让我们来小试牛刀一下。 
问题4:让孙悟空驾起筋斗云,你们觉得可能要使用到哪些动画效果?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学生操作 
学生反馈演示操作 
2)(预设:在两个元素同步动画上,学生会遇到问题。) 
相机介绍“排序”等属性操作 
设计意图:利用问题导向,通过任务完成,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分析问题,感知自定义动画效果的属性设置,知道“排序”方法 
3)教师小结:当自定义动画搭配了不同的属性设置后,你会发现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主题创作 
3.根据主题,创作动画小短片 
看了同学们刚刚的作品,发现大家很有创意,技术也很好。现在就请大家发挥创意才能,创作一部西游动画吧! 
展示演示文稿 
1)问题5:你们准备为这份演示文稿设计怎样的故事情节?可能用到哪些动画效果?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学生创作作品 
学生反馈,演示作品 
设计意图: 通过问题导向,帮助学生明确根据主题,选择适当的动画效果。 
2)教师作品展示,对比(含有切换方式) 
问题6:你能让幻灯片自动播放吗? 
学生作品展示,汇报 
小组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导向,帮助学生了解“幻灯片切换”的属性操作。 
五、小结 
4. 问题7:你们觉得在演示文稿中设置动画效果有什么作用?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教师小结(板书:突出强调、表达准确、装饰美化、形象生动。)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导向,帮助学生明确动画效果的作用。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是以基于问题导向学习的小学信息技术主题活动形式呈现的。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构建,引导学生借助分析问题→大胆猜想→小心验证→形成决策这样的过程方法进行知识学习。本课一共列举了7条主要问题。第1-3条问题主要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去猜想,去验证,从而学会利用“自定义动画”和“幻灯片切换”两种方式在演示文稿中设置动画效果的基本技能,知道两种方式的操作对象区别。第4条问题,主要是引导学生对教师的范例动画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小组交流,制定出各小组问题解决的策略。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又会发现新的问题——不能同步进行,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思考,并在教师的提示下,完成操作技能的进阶训练。第5条问题,是主题活动的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体验主题活动的一般流程——制定主题,规划内容、实践操作、分享评价。第6条问题,也是引导学生技能的进一步提升。第7条问题,主要是引导学生归纳动画效果的作用,帮助学生总结今天的课程。 
在课程的进程中,问题2的引导上学生出现了一些小状况,耽搁了一些时间,纠其原因,可能是:1.学生将课题的“设置动画效果”与第2部分内容的 “设置动画效果”(实际指:自定义动画)有所混淆,所以学生回答了很多具体的动画效果,例如:棋盘式等。在今后的课程中,我们还需要再进一步细化语言,帮助学生明确问题的指向。2.学习单上的引导也略有不够明确的地方。我们还需要继续研究学习单对学习的指导作用,完善学习单的设计。 
第4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