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下语文期中期末复习
11.2.4曹刿论战2017-2020中考题答案版
2017年
1.
2017重庆市A卷
二、(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1]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2]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注】[1][2]鄂版教材为句号。
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⑴又何间焉(
)
⑵小惠未徧(
)
⑶小大之狱(
)
⑷故克之
(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⑵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1.下面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曹刿与乡人的对话,表现了曹刿作为一介平民对国家高度的责任感。
B.本文第二段运用对比,表现了曹刿和庄公指挥才能的高下之别。
C.本文在剪裁上别居匠心,详写论战,略写作战,意在表现曹刿的“远谋”。
D.在曹刿心目中,土兵的勇猛无畏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12.阅读以下链接材料,并结合选文内容,说出你探究的结论及理由。(4分)
【链接】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军与秦军对峙。赵王急于求胜,不听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劝告,执意用只善于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老将廉颇指挥作战,赵括一到长平,立即改守为攻,主动全线出击,结果中了秦军佯败之计,导致四十余万赵兵被坑杀。
2.
2017江苏省常州市
(一)阅读两个文言选段,完成7-10题。(共13分)
甲
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
周武王克殷,封姬姓于巴,爵之,建都江州,为南土诸侯之首。周之季世①,巴国有乱。将军蔓子性行刚烈,晓畅军事,夙夜筹谋。遂请师于楚,许以三城。楚王终救巴,蔓子亦身披坚执锐。巴国既宁,楚使请城。蔓子曰:“借楚之威,克弭②祸难,诚许楚王城,然巴土不可分。宁死,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乃自刎以死国,以头授楚使。楚王叹日:“使吾得臣若蔓子,用城何为!”乃以上卿之礼葬其头。巴国葬其身,亦以上卿礼。
(摘自《华阳国志》,有删改)
【注】①季世:末代。②弭:平息,消除。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⑴牺牲玉帛:
⑵齐师败绩:
⑶夙夜筹谋:
⑷楚使请城:
⑸乃自刎以死国: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5分)l
⑴彼竭我盈,故克之
⑵使吾得臣若蔓子,用城何为!
9.乙文中楚王为何要“以上卿之礼”来厚葬巴蔓子将军?(2分)
10.对两个选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着力运用精彩的对话描写来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主题和表现人物性格。
B.乙文主要是通过描述楚王的言行从侧面来刻画巴蔓子这一感人形象的。
C.甲、乙两文都略写战争过程,甲文是为了突出曹刿的谋略与机智,而乙文则是为了突出楚国军队的勇猛与强大。
D.曹刿的“肉食者鄙”、巴蔓子的“自刎以死国”、陈胜的“举大计”与诸葛亮的“兴复汉室”都表达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悲愤之情。
3.
2017辽宁省大连市
二、(一)(7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⑴乃入见
(
)
⑵民弗从也(
)
⑶忠之属也(
)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8.选文运用对比手法塑造曹刿形象,请举一例分析其作用。(2分)
2018年
1.
2018年广西梧州市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A.神弗福也
福:福气
B.小信未孚
孚:为人所信服
C.虽不能察
察:明察
D.夫大国,难测也
测:揣测,估计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何以战
以伤先帝之明
B.再而衰,三而竭
广起,夺而杀尉
C.公将鼓之
陈胜佐之
D.公问其故
安陵君其许寡人
1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文章剪裁别具匠心,围绕“论战”,详写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略写战争的过程,突出曹刿的“远谋”。
B.文章巧妙运用了对比,如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家卫国的热情.
C.文章语言十分精炼,如写齐军,仅用“齐人三鼓”四字就表现出他们依仗数量上的优势急切取胜的心理。
D.文章内容前后照应,如“肉食者鄙”与“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公问其故”等相照应,表明鲁庄公是一个昏君。
第Ⅱ卷(92分)
15.把上文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译文: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2)彼竭我盈,故克之
译文: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
2.
2018年黑龙江省绥化市
阅读文言文《曹刿论战》选段,回答后面小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会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3.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肉食者鄙
__________________
(2)神弗福也
__________________
14.
翻译下面的句子。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15.
下列加点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B.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C.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6.
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曹刿并非“肉食者”,却要参与,对此,你有何评价?
3.
2018年怀化市
曹刿论战[www^.%zzst&ep.~c#om]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子鱼论战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宋人既②成列,楚人未既济③。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⑥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⑦,不禽⑧二毛⑨。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⑩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注释】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流。②既:尽,全部。③济:这里指渡过泓水。④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⑤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⑥门官:国军的卫士。⑦重(chóng)伤:这里指不对受伤的敌人再次攻击。⑧禽:同“擒”⑨二毛:头发花白的人。⑩阻隘:这里指险要的地势。?亡国之余:亡国者的后代。[中~国教育#&出版网
@]
1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
(1)牺牲玉帛
(2)肉食者鄙
(3)门官歼焉
(4)公伤股
12.答案: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猪牛羊等;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歼:被杀死;股:大腿。
13.请用“/”给下面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指标一处)。(2分)[来源:
#z~zste@p.^com]
宋
公
及
楚
人
战
于
泓
13.答案: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来源%#~^:中教网&]
(1)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来&~源:
zzstep.c@om%]
14.答案:(1)打仗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后士兵的勇气就消耗完了。(2)对方人多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
15.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3分)
(1)【甲】文中曹刿“请见”的原因是“
”,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
”。
(2)【乙】文中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
”。
15.答案:(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及其未既济或既济而未成列
16.你觉得造成两场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16.答案:长勺之战鲁庄公取信于民且善于听取曹刿的建议,战争中善于抓住战机,因此取胜;(2分)泓水之战宋公不能听取子鱼的意见,以“君子道德”之义作战,妇人之仁,固执己见,不能抓住战机,因此失败。(2分)
4.
2018年聊城市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9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罃ying之拔逼阳,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
(节选自曾国藩《挺经》)
【注释】①荀罃(yīng):春秋时晋国大将.②拔:攻克,攻取.③逼阳:姓,古夷族一支.④遽:迅速.
6.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①公将驰之 ②彼竭我盈
③皆初气过锐
④渐就衰竭之故
6.
①驱车
(追赶
) ②充满
.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③都 ④原因
,缘故
7.翻译句子.(4分)
①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②此善于用气者也.
7.
①我发现他们的车辙乱了
,军旗也倒下了
,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
②这是善于利用士气作战
(的人
).
8.对文本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两个“未可”,两个“可矣”前后映衬,表现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
B.【甲】文“将鼓”“将驰”说明鲁庄公是军事上无知的昏君.
C.【乙】文“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引出下文作者对“气”的思考.
D.【甲】文用对话的方式说出观点,【乙】文则用举例和对比的方式证明观点.
8.
B
9.在对战争取胜原因的认识上,【甲】【乙】两文有何不同?
(2分)
9.【甲】文论述了战时要善于观察
,把握战机.【乙】文强调战时不仅要
“存有余不尽之气
”,还要善于用
“气”.
5.
201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三)文言文阅读理解(12分)
阅读下面[甲文][乙文]两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甲文]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乃人见
(
)
(2)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
)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4)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11.⑴于是、就⑵通“遍”遍及、普遍⑶虚报⑷赐福、保佑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
⑴公将战,曹刿请见。
⑵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12.⑴鲁庄公要迎战,曹刿请求接见。⑵居高位,享厚禄的人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乙文]
魏文候与虞人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候,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往。——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3.对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
B.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
C.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
D.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
13.B
14.选文中魏文候是个
的人。
(2分)
2019年
14.守信或诚实等。
1.
2019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二)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①,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注】①(遍)也有版本写作“偏”。
13.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齐师伐我
伐薪烧炭南山中
B.忠之属也有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遂逐齐师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公问其故
温故而知新
14.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以战
以塞忠谏之路也
B.战则请从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C.公与之乘
何陋之有
D.吾视其辙乱
其真不知马也
15.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写曹刿对战争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战例,表现了曹刿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这两句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获得民心,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C.本文刻画人物精炼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八个字就把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刻画出来。
D.本文紧扣“论战”,详写曹刿言论,而一概不提战争的经过,这样的剪裁,详略得当,叙事清楚,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2.
2019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
【古文阅读】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鲁恭为中牟①令,重德化②,不任刑罚。袁安③闻之,疑其不实,阴④使人往视之。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旁,旁有儿童。其人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雏,不得捕。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绩也。今蝗不犯境,此一异也;爱及鸟兽,此二异也;童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
(节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中牟:古地名,今河南省境内。②德化:用道德来教化。③袁安:河南那太守,是鲁恭的上司。④阴:暗中。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又何间焉
(2)阡陌
12.翻译下列语句。(4分)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2分)
(2)袁安闻之,疑其不实,阴使人往视之。(2分)
13.甲乙两文各有一句话体现了执政者以德治民的思想。请找出来,写在下面。(2分)
3.
2019年湖南省衡阳市
(二)古文阅读(12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又何间焉
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
①忠之属也
②属引凄异
C.
①战则请从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D.
①故逐之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肉食者谋之
②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
①可以一战
②以君之力
C.
①战于长勺
②所患有甚于死者
D.
①登轼而望之
②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1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4.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显示了他的自信。
B.
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充分地显示了曹刿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军事指挥上的杰出才能。
C.
鲁庄公身为鲁国的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庇佑,显示出他的“鄙”。
D.
全文紧扣“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论战写得详细,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15.
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鲁国取胜的原因。
4.
2019年吉林省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9-13题。(10分)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请写出一个出自本文的成语:
。(1分)
9.
一鼓作气
10.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又何间焉/间不容发
B.望其旗靡/所向披靡
C.公将鼓之/锣鼓喧天
D.小信未孚/信手拈来
10.
B
11.对“齐师伐我”一事,曹与“乡人”的态度有何不同?(2分)
11.“乡人”漠不关心,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而曹刿则是主动参与,关心国事。
12.阅读第二段,从曹刿简短的话语中,你能感受到当时怎样的战斗形势?(2分)
12.两军对垒,紧张的战斗形势。
13.本文借曹刿之口,揭示了战争中的哪些制胜之道?(3分)
13.①“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②善于抓住战机;③谨慎而又果断的战术思想。
2020年
1.
2020年北京市
(三)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1-13题。(共8分)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甲】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乙】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曹刿请见
见多识广
见义勇为
各抒己见
B.小信未孚
言而有信
杳无音信
信手拈来
C.公与之乘
乘风破浪
乘虚而入
乘兴而来
D.遂逐齐师
出师未捷
百万雄师
仁义之师
11.D
1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翻译:(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理解:曹刿认为鲁庄公能够公正处理百姓的诉讼事件,与“小惠”和“小信”相比,更能赢得百姓的信任,具备了迎战的条件。
【乙】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理解:曹刿能敏锐地观察战场形势的变化,他根据“辙乱”“旗靡”判断齐师撤走了伏兵,认为可以追击敌人了。
12.【甲】
13.“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意思是虽然身份低微,仍然不忘担忧国事。曹刿一介平民,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为国解忧。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简要说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在弦高和卜式身上是如何体现的。(4分)
材料一
秦穆公兴兵袭①郑,过周而东。郑贾人②弦高将西贩牛,道遇秦师于周、郑之间,乃矫③郑伯之命,犒④以十二牛,宾⑤秦师而却之⑥,以存郑国,
(取材于《淮南子·氾论训》)
材料二
时汉方事⑦匈奴,式⑧上书,愿输⑨家财半助边⑩。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子欲何?”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
(取材于《汉书·公孙弘卜式兒宽传》)
注:①[袭]偷袭。②[贾人]商人,在当时社会地位不高。④[矫]假托,④[犒]犒劳。③[宾]以客礼对待。⑤[却之]使秦军撤退,⑦[事]这里指抵抗。⑧[式]卜式,人名。⑨[输]交纳。⑩[边]边防。
答:
13.弦高本是普通商人(位卑),却在面对秦军侵略时挺身而出,以他的智慧和财产令秦军撤退,保住了郑国。
卜式作为普通百姓,虽无为官的才能与意愿,但也愿意捐出一半家产资助边防事业,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2.
2020年重庆市
(A卷)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又何间焉
___________
(2)小大之狱
___________
(3)神弗福也
___________
(4)望其旗靡
___________
9.(4分)(1)参与
(2)诉讼事件(或:案件)
(3)
赐福,保佑
(4)倒下(每小题1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彼竭我盈,故克之。
10.(4分)(1)(这)是尽了职分之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2分)
(2)敌方士气衰竭,我方士气正旺盛,所以打败了他们。(2分)
1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鲁庄公看重衣食、祭祀等因素对战争胜负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其人格的卑鄙。
B.曹刿对人心向背的重视,对进攻和追击时机的把握,都表现出他的深谋远虑。
C.文中的对话描写很精彩,人物语言极具个性,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
D.本文紧扣“论战”,详写战前准备和战后论述,略写战争过程,材料剪裁得当。
11.(3分)A(不是“人格卑鄙”,而是“见识浅陋”)
12.曹刿与“链接材料”中的烛之武在强敌入侵时,表现出不同的救国态度和精神品质。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作简要分析。(4分)
【链接材料】
晋、秦围郑①。郑文公②使烛之武③见秦君,武辞焉。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遂许之。
【注】①晋、秦、郑:都是春秋时期的诸侯国。②郑文公:郑国君。③烛之武:郑国养马官,有谋略。
12.(4分)曹刿主动救国,同乡人阻止都没能拦住,(1分)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国情怀。(1分)烛之武不是主动出来救国,国君派他出使他都推辞,晓以私利后才答应出马(1分),可见他重个人名利、轻国家大义。(1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下语文期中期末复习
11.2.4曹刿论战2017-2020中考题答案版
1.
2017重庆市A卷
二、(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1]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2]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注】[1][2]鄂版教材为句号。
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⑴又何间焉(
)
⑵小惠未徧(
)
⑶小大之狱(
)
⑷故克之
(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⑵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1.下面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曹刿与乡人的对话,表现了曹刿作为一介平民对国家高度的责任感。
B.本文第二段运用对比,表现了曹刿和庄公指挥才能的高下之别。
C.本文在剪裁上别居匠心,详写论战,略写作战,意在表现曹刿的“远谋”。
D.在曹刿心目中,土兵的勇猛无畏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12.阅读以下链接材料,并结合选文内容,说出你探究的结论及理由。(4分)
【链接】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军与秦军对峙。赵王急于求胜,不听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劝告,执意用只善于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老将廉颇指挥作战,赵括一到长平,立即改守为攻,主动全线出击,结果中了秦军佯败之计,导致四十余万赵兵被坑杀。
【答案】9.(4分)⑴参与⑵通“遍”,遍及⑶案件⑷战胜
10.(4分)①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②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减弱了,到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枯竭了。(每一句扣1分,扣完为止)
11.(3分)D
12.(4分)要求:说出在两个文本中的依据(2分)。结论合理:如善于听取意见,善于用人,遇事谨慎冷静等(2分)。示例:庄公善于听取意见,取得了胜利。赵王不听劝告导致作战失败,因此我们要善于听取他人意见。
2.
2017江苏省常州市
(一)阅读两个文言选段,完成7-10题。(共13分)
甲
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
周武王克殷,封姬姓于巴,爵之,建都江州,为南土诸侯之首。周之季世①,巴国有乱。将军蔓子性行刚烈,晓畅军事,夙夜筹谋。遂请师于楚,许以三城。楚王终救巴,蔓子亦身披坚执锐。巴国既宁,楚使请城。蔓子曰:“借楚之威,克弭②祸难,诚许楚王城,然巴土不可分。宁死,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乃自刎以死国,以头授楚使。楚王叹日:“使吾得臣若蔓子,用城何为!”乃以上卿之礼葬其头。巴国葬其身,亦以上卿礼。
(摘自《华阳国志》,有删改)
【注】①季世:末代。②弭:平息,消除。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⑴牺牲玉帛:
⑵齐师败绩:
⑶夙夜筹谋:
⑷楚使请城:
⑸乃自刎以死国: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5分)l
⑴彼竭我盈,故克之
⑵使吾得臣若蔓子,用城何为!
9.乙文中楚王为何要“以上卿之礼”来厚葬巴蔓子将军?(2分)
10.对两个选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着力运用精彩的对话描写来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主题和表现人物性格。
B.乙文主要是通过描述楚王的言行从侧面来刻画巴蔓子这一感人形象的。
C.甲、乙两文都略写战争过程,甲文是为了突出曹刿的谋略与机智,而乙文则是为了突出楚国军队的勇猛与强大。
D.曹刿的“肉食者鄙”、巴蔓子的“自刎以死国”、陈胜的“举大计”与诸葛亮的“兴复汉室”都表达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悲愤之情。
【答案】7.⑴祭祀用的猪牛羊等。⑵军队溃败。⑶日夜。⑷请求兑现承诺的城池。⑸为国而死。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字词含义的理解和把握。前两小题是课内部分,相对简单。后三题是课外内容。“夙夜”可联系《出师表》中的“夙夜忧叹”,而“死国”可联系《陈涉世家》中的“死国可乎”。
8.⑴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⑵如果我能得到像蔓子那样的臣子,还要城池干吗!
解析:翻译时,要注意翻译的规则与技巧:⑴连猜带蒙,力争读懂;⑵逐字解释,用词慎重;⑶查漏补缺,句意要通;⑷注意句式,内外兼工。
9.巴蔓子为了国家的安危能够挺身而出,为了国家的完整能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全,使楚王敬佩。
解析:本题主要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只要将巴蔓子的特点概括出来即可。
10.A
解析:B项不是“通过描述楚王的言行”来刻画,而是对巴蔓子进行的正面描写。C项中乙文是为了刻画巴蔓子的人物形象。D项中巴蔓子的“自刎以死国”和诸葛亮的“兴复汉室”不能表达“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悲愤之情。
【参考译文】【乙】周武王打败殷商后,把姬姓子弟分封在巴地,授予官职,在江州建都,成为南方诸侯的首领。周朝末年,巴国发生叛乱。将军蔓子性情刚毅勇猛,精通军事,日夜想办法平乱。于是向楚国请求军队支援,允诺给楚国三座城池。楚王最终救援了巴国,蔓子也亲自披上盔甲,拿起武器参战。巴国叛乱平定后,楚国的使者来要求兑现许诺的三座城池。蔓子说:“借助楚国的军力,消除我国的灾难,确实许诺给楚王城池,但巴国的土地不能分割。宁愿死,把我的头颅提给楚王谢罪,城池也不能给他。”于是自杀殉国,将头颅给了楚国的使者。楚王感叹说:“如果我能得到像蔓子这样的臣子,还要城池干吗!”于是用最尊贵的上卿丧礼的规格埋葬了他的头颅。巴国埋葬他的身躯,也用了上卿丧礼的规格。
3.
2017辽宁省大连市
二、(一)(7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⑴乃入见
(
)
⑵民弗从也(
)
⑶忠之属也(
)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8.选文运用对比手法塑造曹刿形象,请举一例分析其作用。(2分)
【答案】6.(3分)⑴于是、就⑵顺从、听从⑶类
7.(2分)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也一定要根据实情判断。(“狱”“以”译对1分,大意对1分)
8.(2分)⑴将乡人和曹刿对国事的态度作对比,突出了曹刿对国家的责任感。⑵将鲁庄公与曹刿对战前准备的认识作对比,突出了曹刿的“远谋”。(答出其一即可)
1.
2018年广西梧州市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A.神弗福也
福:福气
B.小信未孚
孚:为人所信服
C.虽不能察
察:明察
D.夫大国,难测也
测:揣测,估计
【解析】福,(名词)形容词做动词“保佑”。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何以战
以伤先帝之明
B.再而衰,三而竭
广起,夺而杀尉
C.公将鼓之
陈胜佐之
D.公问其故
安陵君其许寡人
【解析】两个而,都表承接关系。
1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文章剪裁别具匠心,围绕“论战”,详写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略写战争的过程,突出曹刿的“远谋”。
B.文章巧妙运用了对比,如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家卫国的热情.
C.文章语言十分精炼,如写齐军,仅用“齐人三鼓”四字就表现出他们依仗数量上的优势急切取胜的心理。
D.文章内容前后照应,如“肉食者鄙”与“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公问其故”等相照应,表明鲁庄公是一个昏君。
【解析】表明鲁庄公是一个昏君,分析不正确。
第Ⅱ卷(92分)
15.把上文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译文: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2)彼竭我盈,故克之
译文: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
2.
2018年黑龙江省绥化市
阅读文言文《曹刿论战》选段,回答后面小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会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3.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肉食者鄙
__________________
(2)神弗福也
__________________
14.
翻译下面的句子。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15.
下列加点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B.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C.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6.
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曹刿并非“肉食者”,却要参与,对此,你有何评价?
【答案】13.
(1).
(1)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2).
(2)赐福,保佑。
14.
(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
15.
D
16.
示例:我赞赏刿的做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虽然他为一介布衣非“肉食者”,但他高度的爱国精神和主人翁的责任感,促使他积极参政参战,最后协助庄公战胜强敌。这种以天下为己任,参政议政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解析】
13.
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的两个字都是古今异义词,如“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忠”“属”“可以”等字词的翻译。“忠之属也”判断句的翻译。“可以一战”省略句的翻译。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15.
试题分析:D项加点词语古今含义相同。“战则请从”的“从”的古今义相同,都是“跟随”之意。
16.
试题分析:写评论。首先要亮明观点,观点必须明确。说理要有深度。说理有无深度,往往关系到它的成败。论据要有典型性,具有说服力。此外,还要注意写得平易近人,力避老话套话,力求有点文采,使评论写得更好。内容一定要围绕“爱国”或“责任感”来展开。
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3.
2018年怀化市
曹刿论战[www^.%zzst&ep.~c#om]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子鱼论战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宋人既②成列,楚人未既济③。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⑥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⑦,不禽⑧二毛⑨。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⑩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注释】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流。②既:尽,全部。③济:这里指渡过泓水。④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⑤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⑥门官:国军的卫士。⑦重(chóng)伤:这里指不对受伤的敌人再次攻击。⑧禽:同“擒”⑨二毛:头发花白的人。⑩阻隘:这里指险要的地势。?亡国之余:亡国者的后代。[中~国教育#&出版网
@]
1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
(1)牺牲玉帛
(2)肉食者鄙
(3)门官歼焉
(4)公伤股
12.答案: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猪牛羊等;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歼:被杀死;股:大腿。
13.请用“/”给下面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指标一处)。(2分)[来源:
#z~zste@p.^com]
宋
公
及
楚
人
战
于
泓
13.答案: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来源%#~^:中教网&]
(1)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来&~源:
zzstep.c@om%]
14.答案:(1)打仗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后士兵的勇气就消耗完了。(2)对方人多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
15.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3分)
(1)【甲】文中曹刿“请见”的原因是“
”,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
”。
(2)【乙】文中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
”。
15.答案:(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及其未既济或既济而未成列
16.你觉得造成两场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16.答案:长勺之战鲁庄公取信于民且善于听取曹刿的建议,战争中善于抓住战机,因此取胜;(2分)泓水之战宋公不能听取子鱼的意见,以“君子道德”之义作战,妇人之仁,固执己见,不能抓住战机,因此失败。(2分)
宋襄公与楚军在泓水作战。宋军已摆好了阵势,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担任司马的子鱼对宋襄公说:“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国的军队已经全部渡过泓水还没有摆好阵势,子鱼又建议宋襄公下令进攻。宋襄公还是回答说:“不行。”等楚军摆好阵势以后,宋军采才去进攻楚军,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了伤,他的护卫官也被杀死了。宋国人都责备宋襄公。宋襄公说:“有道德的人在战斗中,只要敌人已经负伤就不再去杀死他,也不俘虏头发斑白的敌人。古时候指挥战斗,是不凭借地势险要的。我虽然是已经亡了国的商朝的后代,却不去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
4.
2018年聊城市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9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罃ying之拔逼阳,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
(节选自曾国藩《挺经》)
【注释】①荀罃(yīng):春秋时晋国大将.②拔:攻克,攻取.③逼阳:姓,古夷族一支.④遽:迅速.
6.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①公将驰之 ②彼竭我盈
③皆初气过锐
④渐就衰竭之故
6.
①驱车
(追赶
) ②充满
.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③都 ④原因
,缘故
7.翻译句子.(4分)
①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②此善于用气者也.
7.
①我发现他们的车辙乱了
,军旗也倒下了
,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
②这是善于利用士气作战
(的人
).
8.对文本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两个“未可”,两个“可矣”前后映衬,表现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
B.【甲】文“将鼓”“将驰”说明鲁庄公是军事上无知的昏君.
C.【乙】文“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引出下文作者对“气”的思考.
D.【甲】文用对话的方式说出观点,【乙】文则用举例和对比的方式证明观点.
8.
B
9.在对战争取胜原因的认识上,【甲】【乙】两文有何不同?
(2分)
9.【甲】文论述了战时要善于观察
,把握战机.【乙】文强调战时不仅要
“存有余不尽之气
”,还要善于用
“气”.
5.
201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三)文言文阅读理解(12分)
阅读下面[甲文][乙文]两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甲文]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乃人见
(
)
(2)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
)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4)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11.⑴于是、就⑵通“遍”遍及、普遍⑶虚报⑷赐福、保佑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
⑴公将战,曹刿请见。
⑵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12.⑴鲁庄公要迎战,曹刿请求接见。⑵居高位,享厚禄的人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乙文]
魏文候与虞人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候,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往。——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3.对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
B.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
C.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
D.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
13.B
14.选文中魏文候是个
的人。
(2分)
14.守信或诚实等。
1.
2019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二)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①,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注】①(遍)也有版本写作“偏”。
13.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齐师伐我
伐薪烧炭南山中
B.忠之属也有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遂逐齐师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公问其故
温故而知新
B(A中“伐”前者为“攻打”,后者为“砍伐”;B中“属”,二者均为“类”之意;C中“师”,前者为“军队”,后者为“老师”;D中“故”,前者为“原因”,后者为“旧的”。)
14.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以战
以塞忠谏之路也
B.战则请从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C.公与之乘
何陋之有
D.吾视其辙乱
其真不知马也
B(A中“C
”前者为“凭”,后者为“以致”;B中“则”,二者均为“就”之意;C中“之”,前者为代词,指“曹刿”,后者为句式倒装的标志;D中“其”,前者为“他们的”,后者为表强调的语气词。)
15.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写曹刿对战争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战例,表现了曹刿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这两句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获得民心,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C.本文刻画人物精炼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八个字就把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刻画出来。
D.本文紧扣“论战”,详写曹刿言论,而一概不提战争的经过,这样的剪裁,详略得当,叙事清楚,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D(不是一概不提,而是略写)
2.
2019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
【古文阅读】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鲁恭为中牟①令,重德化②,不任刑罚。袁安③闻之,疑其不实,阴④使人往视之。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旁,旁有儿童。其人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雏,不得捕。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绩也。今蝗不犯境,此一异也;爱及鸟兽,此二异也;童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
(节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中牟:古地名,今河南省境内。②德化:用道德来教化。③袁安:河南那太守,是鲁恭的上司。④阴:暗中。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又何间焉
(2)阡陌
11.(1)参与(2)田间小路
评分标准:(2分)每个词语解释准确得1分。
12.翻译下列语句。(4分)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2分)
(2)袁安闻之,疑其不实,阴使人往视之。(2分)
12.(1)(这)是尽了职分之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
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2)袁安听说以后,怀疑这不是真的,暗地里派人前往观察。
评分标准:(4分)每小题2分,要求翻译准确,语言流畅。
13.甲乙两文各有一句话体现了执政者以德治民的思想。请找出来,写在下面。(2分)
1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鲁恭为中牟令)重德化,不任刑罚。
评分标准:(2分)每点得1分。
参考译文:
鲁恭担任中牟县令,注重用道德来感化人民,不采用刑罚的方式。河南太守袁安听说以后,怀疑这不是真的,暗地里派人前往观察。那个人跟随鲁恭行走在田间小路,一起坐在桑树下,有野鸡飞来,停在他们身旁,身旁有个小孩,那个人问:“你为什么不捉它?”小孩说野鸡还是幼鸡,不可以捕捉。那个人感到惊讶并起身,和鲁恭告别说:“我之所以来,是想访察您的政绩。现在蝗虫不侵犯中牟县境,这是第一个让人惊异的地方:爱护鸟兽,这是第二个让人感到惊异的地方;小孩子都有仁爱之心,这是第三个让人惊异的地方。我在这里住得久了,只会打扰贤明的人。我将赶紧回去。把这些情况报告给衰安。”
3.
2019年湖南省衡阳市
(二)古文阅读(12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又何间焉
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
①忠之属也
②属引凄异
C.
①战则请从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D.
①故逐之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答案】11.
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一词多义。A.参与/夹杂;B.
种类/连接;C.请(允许我)/请教;D.所以/所以。故选D。
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肉食者谋之
②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
①可以一战
②以君之力
C.
①战于长勺
②所患有甚于死者
D.
①登轼而望之
②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答案】12.
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A.代词/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B.凭借/凭借;C.在/比;D.表示承接关系/表示转折关系。故选B。
1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答案】13.
(1)大大小小不同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判。(2)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耗尽了。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1)
狱,案件;虽,即使;情,实情。
(2)鼓,击鼓;再,第二次;竭,尽。
14.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显示了他的自信。
B.
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充分地显示了曹刿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军事指挥上的杰出才能。
C.
鲁庄公身为鲁国的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庇佑,显示出他的“鄙”。
D.
全文紧扣“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论战写得详细,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答案】14.
B
【14题详解】
B.有误。“显示了曹刿远大的政治抱负”是错误的。曹刿知道战争取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显示了曹刿的政治远见;战争中准确把握进军和追击的时机,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
15.
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鲁国取胜的原因。
【答案】
15.
鲁国取胜的原因有:①鲁国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②鲁庄公能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③有曹刿战场审时度势的正确指挥。
【15题详解】
考查对全文内容的理解,首先结合当时背景来看:鲁国能以弱胜强,重要原因就是鲁国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其次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体现了鲁庄公的取信于民,因此得到人民的支持;“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写出了曹刿在战场上审时度势的正确指挥,这也是取胜的一个重要原因。
参考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4.
2019年吉林省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9-13题。(10分)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请写出一个出自本文的成语:
。(1分)
9.
一鼓作气
10.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又何间焉/间不容发
B.望其旗靡/所向披靡
C.公将鼓之/锣鼓喧天
D.小信未孚/信手拈来
10.
B
11.对“齐师伐我”一事,曹与“乡人”的态度有何不同?(2分)
11.“乡人”漠不关心,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而曹刿则是主动参与,关心国事。
12.阅读第二段,从曹刿简短的话语中,你能感受到当时怎样的战斗形势?(2分)
12.两军对垒,紧张的战斗形势。
13.本文借曹刿之口,揭示了战争中的哪些制胜之道?(3分)
13.①“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②善于抓住战机;③谨慎而又果断的战术思想。
1.
2020年北京市
(三)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1-13题。(共8分)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甲】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乙】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曹刿请见
见多识广
见义勇为
各抒己见
B.小信未孚
言而有信
杳无音信
信手拈来
C.公与之乘
乘风破浪
乘虚而入
乘兴而来
D.遂逐齐师
出师未捷
百万雄师
仁义之师
11.D
1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翻译:(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理解:曹刿认为鲁庄公能够公正处理百姓的诉讼事件,与“小惠”和“小信”相比,更能赢得百姓的信任,具备了迎战的条件。
【乙】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理解:曹刿能敏锐地观察战场形势的变化,他根据“辙乱”“旗靡”判断齐师撤走了伏兵,认为可以追击敌人了。
12.【甲】
13.“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意思是虽然身份低微,仍然不忘担忧国事。曹刿一介平民,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为国解忧。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简要说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在弦高和卜式身上是如何体现的。(4分)
材料一
秦穆公兴兵袭①郑,过周而东。郑贾人②弦高将西贩牛,道遇秦师于周、郑之间,乃矫③郑伯之命,犒④以十二牛,宾⑤秦师而却之⑥,以存郑国,
(取材于《淮南子·氾论训》)
材料二
时汉方事⑦匈奴,式⑧上书,愿输⑨家财半助边⑩。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子欲何?”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
(取材于《汉书·公孙弘卜式兒宽传》)
注:①[袭]偷袭。②[贾人]商人,在当时社会地位不高。④[矫]假托,④[犒]犒劳。③[宾]以客礼对待。⑤[却之]使秦军撤退,⑦[事]这里指抵抗。⑧[式]卜式,人名。⑨[输]交纳。⑩[边]边防。
答:
13.弦高本是普通商人(位卑),却在面对秦军侵略时挺身而出,以他的智慧和财产令秦军撤退,保住了郑国。
卜式作为普通百姓,虽无为官的才能与意愿,但也愿意捐出一半家产资助边防事业,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2.
2020年重庆市
(A卷)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又何间焉
___________
(2)小大之狱
___________
(3)神弗福也
___________
(4)望其旗靡
___________
9.(4分)(1)参与
(2)诉讼事件(或:案件)
(3)
赐福,保佑
(4)倒下(每小题1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彼竭我盈,故克之。
10.(4分)(1)(这)是尽了职分之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2分)
(2)敌方士气衰竭,我方士气正旺盛,所以打败了他们。(2分)
1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鲁庄公看重衣食、祭祀等因素对战争胜负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其人格的卑鄙。
B.曹刿对人心向背的重视,对进攻和追击时机的把握,都表现出他的深谋远虑。
C.文中的对话描写很精彩,人物语言极具个性,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
D.本文紧扣“论战”,详写战前准备和战后论述,略写战争过程,材料剪裁得当。
11.(3分)A(不是“人格卑鄙”,而是“见识浅陋”)
12.曹刿与“链接材料”中的烛之武在强敌入侵时,表现出不同的救国态度和精神品质。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作简要分析。(4分)
【链接材料】
晋、秦围郑①。郑文公②使烛之武③见秦君,武辞焉。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遂许之。
【注】①晋、秦、郑:都是春秋时期的诸侯国。②郑文公:郑国君。③烛之武:郑国养马官,有谋略。
12.(4分)曹刿主动救国,同乡人阻止都没能拦住,(1分)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国情怀。(1分)烛之武不是主动出来救国,国君派他出使他都推辞,晓以私利后才答应出马(1分),可见他重个人名利、轻国家大义。(1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