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直六校协作体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2011、10
高 一 历 史 试 卷
(完卷时间:90分钟; 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题2分,共30题,共60分)
1. 《汉书·盖宽饶传》中说:“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家以传子,官以传贤。”这种的“家以传子”的现象在古代中国开始于 ( )
A.夏朝 B.汉代 C. 周朝 D.秦代
2. 史书对周公(周初年著名政治家,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评价很高,《尚书·大传》说:“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奄为东方与武庚共为叛乱的部族),四年建侯卫(指分封),五年营成周(东都),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下列能成为候卫的是 ( )
①周公旦之长子伯禽 ②功臣吕尚(姜太公) ③商纣王之兄微子启 ④武王之弟康叔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3.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丞相王绾和廷尉李斯就治理国家的问题献谋献策,秦始皇听后,说道:“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李斯当时给秦始皇提出了什么建议? ( )
A.修筑长城防御周边的诸侯国进犯
B. 学习周朝大封诸侯国,以拱卫王朝
C.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D.焚书坑儒
4. “符”是一种古代信物,传说是周朝军事家姜子牙发明的,是我国古代君主或皇帝授予臣属兵权后调动军队的凭信物,多以青铜铸造,因其状呈虎形,故称"虎符",抗战期间,郭沫若在重庆,空闲之时,他喜欢逛逛地摊。有一天,他在地摊上发现了一件造型古朴的铜老虎,虎颈至胯间左右各有错金篆书铭文两行十二字,书曰:“甲兵之符,右才(在)皇帝,左才(在)阳陵”。(注:阳陵是秦一地方郡名)其中,执左的职位应该是 ( )
A. 御史大夫 B. 丞相 C.太尉 D.郡尉
5.古时有民谣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秀才不识字,孝子赶出爹。”这些民谣反映了人们对当时一政治制度的讽刺,这里的政治制度指的是 ( )
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度 D.世官制
6.下列《南京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的是 ( )
A.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福州、宁波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B.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
C.割香港岛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给英国
D.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商定
7. 旗帜是一种象征,是一种精神,它可以代表一个国家,代表一种力量,下面哪个旗帜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反侵略斗争中的象征 ( )
A B C D
8. 台湾被腐败的清政府出卖给日本后,台湾人民的悲愤的心情,非外人所能体会。全台男女老少、市农工商、贩夫走卒,鸣锣罢市,涌入省府,愤怒抗议朝廷的割台行为,决心誓死保卫台湾。当时在台湾奋起抗争的爱国力量不包括( )
A.邓世昌 B.丘逢甲 C.徐骧 D.刘永福
9. 曾亲历某场事变的吴玉章沉痛地回忆道:“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他所回忆的事变指的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 卢沟桥事变
10. 在某一电视场景中,刘伯承在战士们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红军帽告别吧!”他说这番话的主要背景是 ( )
A.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 B.争取党内合作,确保民族大解放
C.促成统一战线,保障抗战胜利 D.开辟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
11.今年是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有人说说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主要是因为 ( )
A.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B.提高了人们的参政意识
C.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2. 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从幼稚走向成熟。这次会议指的是 ( )
A.遵义会议 B.中共七大
C.瓦窑堡会议 D.十一届三中全会
13.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革命;也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一次失败的革命。认为其“失败”的理由是 ( )
A.资产阶级不愿意同帝国主义决裂 B.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 袁世凯复辟帝制 D.中国社会的性质并没有改变
14. 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清帝退位 ②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③湖北武昌起义爆发 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A.③②④① B.③②①④ C.①③②④ D.③①④②
15. 8月1日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早在1933年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的一个命令中指出:“……这一暴动是反帝的土地革命的开始,是英勇的工农红军的来源。”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武昌起义 B. 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
16.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政府出于对整个国家民族利益与前途的考虑,本着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实事求是、照顾各方利益的原则,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这一方针第一次成功的实践是在 ( )
A1978年 B1995年 C1997年 D1999年
17、某学校组织了一次主题为“和睦大家庭”的民族关系图片展,展览内容按20世纪的不同年代分为若干板块,在60年代板块中可能展出的图片是 ( )
A.《共同纲领》封面 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片断
C.西藏自治区成立大会 D.改革开放
18.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走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创立于 ( )
A.1949年 B.1954年 C.1956年 D.1958年
19.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其根本目的在于 ( )
A.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发展
B.对少数民族实施特殊的保护
C.维护民族大团结,防止可能出现的民族压迫情况
D.满足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愿望
20.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里程碑”表现在 ( )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C.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 D.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21. 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C. 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
D. 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建立起来的
22. 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中说:“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文中所说的“教训”主要是 ( )
A. 要注重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B. 要严格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C. 要依据生产力水平调整生产关系 D. 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3. 2008年2月27日,中共中央举行民主协商会,就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等问题,向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通报情况,听取意见。这说明我党在新时期坚持实行 ( )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C.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针
24. 二十世纪末,我国第一次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外电评沦:“这是中国第三代党中央核心人物关于未来治国方略和政治走向上的一个公开宣示。”将这一治国方略写入宪法的会议是 ( )
A.一届全国人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D.中共十六大
25. 凌青诗作:“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有 ( )
虎门销烟签订《南京条约》签订《马关条约》香港回归
A、 B、 C、 D、
2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规定:“全日制学校,除寒假、暑假和星期日外,应当每日挂国旗。”首先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的会议是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27.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初提出是在 ( )
A.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来华谈判代表团时
B.1954年周恩来出访印度和缅甸时
C.1954年周恩来率领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上
D.1955年周恩来率领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上
28为了寻求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并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率团参加的第一个高层大型国际会议,新中国外交首次轰动了世界。这次会议是( )
A.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 B.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
C.1955年的万隆会议 D.1971年的第26届联合国大会
29. 1949年周恩来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对于美国帝国主义我们一定要采取严肃的态度,使他们了解中国是不可欺侮的,即使对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不能有所依赖。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原则是( ) A.“不结盟”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独立自主 D.求同存异
30. 2.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周恩来改变万隆会议航向,主要是因为 ( )
A.周恩来总理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B.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中国地位
C.周恩来总理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帝国主义国家没有参加会议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 材料一 ……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书》
请回答:(1) 根据材料一,秦兼天下后,确立哪些政治制度?(4分)
材料二 《唐六典》中记载:汉武帝时期,通过贤良对策等方式,身边集中了一批有才干的近侍之臣。他们由庶僚加衔侍中、诸曹、诸吏、给事中,从而成为入侍武帝的内臣。他们名为侍从之臣,实际参与谋议,这些中朝官员的秩爵并不显要,但是身份特殊,他们不仅参与军国大事的谋议,有时奉命与公卿大臣论辩
请回答:(2) 根据材料二,概括汉代在采取了什么制度来限制相权?(2分)
材料三 唐初每事先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只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请回答:(3) 材料三中,反应了唐朝的什么政治制度。(2分)为何如此划分职权?(2分)
材料四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请回答:(4)依材料四中所述,明朝是如果处理君相的权力关系的?(2分)
(5)以上材料反映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怎样的发展趋势?(3分)
32. 材料一:日本军国主义妄图独占中国由来已久。……明治维新以后七十余年,日本发动和参与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其中大多数是侵华战争。……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成为历史上最野蛮、最残酷的一页。
———引自江泽民《在首都各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995年9月3日)
请回答:(1). “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成为历史上最野蛮、最残酷的一页。”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以来对中国人民犯下了哪些罪行?(6)
材料二 :由九一八事变到现在,国民党反日反帝的假面具,已经完全为铁的事实所粉碎,……中国共产党号召福建的广大工农劳苦群众立刻自动的组织起来,……联合革命的士兵群众同进攻福建的蒋介石部队与准备武装干涉福建的日本与任何帝国主义力量决战。 ——摘自《中共中央为福建事变告全国民众书》(1932年'2月5日)
材料三1936年8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会议决定:为推动蒋介石联共抗日,在确保中共对苏区、红军领导的前提下,可以放弃苏区、红军的名称,并决定起草致国民党的信及关于对蒋政策的党内指示。。
请回答:(2). 材料二和材料三,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对蒋介石的态度从反蒋抗日转变到联蒋抗日?(2)
材料四: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真正觉醒起来,全国各族人民焕发出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万众一心地投入到了这场轰轰烈烈的战争之中。在长达14年的战争中,不论是军人、工人、农民、商人、学生,不论是男人、妇女,不论是青壮年、老人、少年儿童,无不以各种方式,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他们之中,有多少人血洒疆场,壮烈牺牲;有多少人毁家纾难,捐资破敌;有多少人宁死不屈,以身殉国……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处是“母亲送儿上战场,妻子送郎打东洋”的动人场面,到处是汹涌澎湃的救亡图存浪潮,到处是浴血奋战、奋勇杀敌的壮烈景象。
请回答:(3).根据材料四分析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何重大意义 (6分)
23. “你可知MaCao,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20世纪末,这恐怕是炎黄子孙最为熟悉最振奋人心的歌曲之一。这首歌的歌词却是在20世纪20年爱国诗人闻一多在面对山河破碎,风雨如磐,豺狼当道,列强横行,祖国母亲被瓜分割占的悲愤中写下爱国诗篇《七子之歌》(七子,是指香港、澳门、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七个地方,当时都被列强占领。)当殖民统治在中国彻底结束后,人们为闻一多先生的这首诗谱写了优美的旋律,使它广为流传。
请回答:(1)材料中的“MaCao”指中国的哪一个城市?这个城市曾经被哪一个国家所占领?它何时回到祖国的怀抱?(3分)
(2)如今,台湾仍旧是国人心中的伤痛,虽然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但中国政府为之不懈努力着。试列举,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为促进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而做出的努力?(3分)
(3)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提方针政策是什么?(3分)
温州市直六校协作体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2011、10
高 一 历 史 答 案
(完卷时间:90分钟; 满分: 100 分)
命题学校:温州四中 命题人: 朱国海(699234 ) 审核人:陈克(648518)
题号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答案 A D C D B D A A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D B D C C B A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A C C D B A B C A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15分)
(1)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4)
(2)“中朝”“外朝”制度(2)
(3)三省六部制;(2)削弱相权,加强皇帝的权力(2)
(4)废除宰相制度(2)
(5)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相位被废除(3)
32、(16分)
(1)细菌战和毒气战、南京大屠杀式的惨案、实施“以华制华”的政策,扶持傀儡政权、
实行殖民统治、推行奴化教育等(写出任意三点以上,即可给满分,6分)
(2)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2)
(3)全民族抗战;(2)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6)
33、(9分)
(1)澳门、葡萄牙、1999年12月20日(3分)
(2)①改革开放以后,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下,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和措施,促进海峡两岸的和谈和交流;②1979年元旦,大陆停止炮击金门,倡议两套实现“三通”;③1995年初,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形势,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的八项主张。(3分)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决不放弃使用武力;(3分)
温州市直六校协作体高一历史试卷 第1页 共6页
温州市直六校协作体高一历史试卷 第2页 共6页
温州市直六校协作体高一历史试卷 第3页 共6页
温州市直六校协作体高一历史试卷 第4页 共6页
温州市直六校协作体高一历史试卷 第5页 共6页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题,共6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