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爬山虎的脚 课件 (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爬山虎的脚 课件 (共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22 23:13: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爬山虎的脚
课前预习篇
新课导入
世界上的人和动物都有脚,那么植物有脚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有脚的植物,它叫爬山虎,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爬山虎的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目标导学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重点)
3.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难点)
作者简介
生平简介: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文学成就:创作、出版了我国现代第一部童话集《稻草
人》和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
主要作品:《隔膜》《线下》《倪焕之》《脚步集》《西川集》《稻草人》。
知识链接
 爬山虎 “爬山虎”是一种攀援在墙壁上的供观赏的植物,也叫巴山虎、
地锦,属葡萄科,是高攀的落叶藤本植物,卷须前端有吸盘,叶片是广卵形,
有的叶的边缘开两三裂。夏季开花,花很小,黄绿色。它结的果实是紫黑色浆
果。它原产于亚洲东部、喜马拉雅山区及北美洲,茎和根可以入药。
我会写的字
我会认的字
(“均、柄、萎”见我会写的字)
词语天地
读写易错提示
多音字辨别
近、反义词
qū(曲解)
qǔ(歌曲)
运用:1.
他曲(qū)解了我的话,对我有了意见,有机会我会向他解释清楚。
2.
一阵风吹来,菜园里的蔬菜们唱起了欢乐的歌曲(qǔ)!
正音:嫩红(nèn
nèi)
枯萎(wēi
wěi)
瞧见(qiáo
jiāo)






辨形:均:左小右大,“土”最后一横变成提,“匀”稍扁。
隙:
左窄右宽,右上部“小”的竖勾变成竖,“日”
稍扁。
近义词
舒服——舒适
非常——相当
牢固——结实
紧贴——紧靠
反义词
新鲜——腐败
均匀——参差
空隙——紧凑
牢固——薄弱

词语天地
近义词辨析
特殊词语
词语拓展
牢固 坚固
辨析:
牢固:结实,坚固。“牢”有时和“稳”用在一起,当说什么东西很
牢固、牢靠的时候,给人的感觉往往是这个东西很稳,不会晃。坚固:结合紧
密,不容易破坏;结实;牢固。
“坚”有不容易被破坏感,在稳的程度上有更
结实的感觉,因而“坚固”比“牢固”更重一层。
运用:
1.
这座高塔建造得十分牢固。
2.
你的房子首先要足够坚固,然后才可以装修。
ABAB式词语:一脚一脚
ABAB式词语:开心开心 琢磨琢磨 笔直笔直 鲜红鲜红
词语搭配
绿得那么新鲜 红得那么鲜艳 白得那么透亮
爬山虎 操场 占领 嫩红 顺从 均匀 重叠 空隙 嫩茎
叶柄 枯萎 瞧不起 牢固
?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
词语听写
?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
方法目标
重点方法
写作方法
修辞手法
阅读方法
按植物的生长顺序来写
比喻
精读
抓住事物的特点
细致观察,要注
意事物的细微变
化,观察要细致
全面
其他方法
课文讲解篇
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句解:学校和“我”家都有爬山虎,通过“满是”“一大片”体会到爬山虎长得茂盛。】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爬山虎生长的地方。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
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句解:描写爬山虎
的叶子在生长中的变化。】爬山虎的嫩叶,不大
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
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
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jūn)匀

,没有重叠


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句解:没有微风的
时候,叶子的模样。】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
就漾起

波纹,好看得很。?【句解:重点写长
大了的叶子及其特点。“波纹”原指水面轻微起
伏而形成的水纹,可用于其他形状类似水纹的表
面,“漾起波纹”指叶子在风的轻拂下,就像波
浪漾起的样子,这是因为叶子太繁密了!】??
①均匀:事物各部分数量分布
相同。
造句:月光均匀地照射在这片
苍茫的大地上。
②重叠:同样的东西层层堆
叠,互相覆盖。
造句:山之美,在于巍峨高
耸,险峻挺拔,悬崖峭壁,峰
峦重叠。
③漾起:指飘荡,起伏不定。
造句:湖水漾起微波,几条小鱼
跃出水面。
思考:“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这句话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什么?
直接抒情。“漾”字使句子有
了动感。“好看得很”是作者发
自内心的赞叹,表达了作者的喜
爱之情。
思考:阅读第2自然段,说说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颜色好看;排列整齐。
思考:作者写了叶子的颜色、叶子的静态美和动态美,这些与爬山虎的“脚”都无关系,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无关的东西呢?
在写爬山虎的“脚”前要先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可使文章逐步深入,显得有条理。另外,爬山虎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满墙的绿叶,
将叶子写美了能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句解:描写了爬山虎脚的位置。】茎上长叶柄(bǐng)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wō)牛的触角。(比喻)【句解:写了爬山虎脚的样子。把爬山虎的脚比作蜗牛的触角,使句子生动形象。】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句解:爬山虎脚的颜色。】这就是爬山虎的脚。?【段解】具体介绍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颜色。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qū)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动作描写)?【句解:作者运用“触”“巴”“拉”“贴”等动词,通过脚触着墙时的一些变化,清楚地写出了爬山虎爬墙的过程。】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jiāo)龙的爪子。(比喻)【段解】写出了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同时也表达出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wěi)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句解:写爬山虎的脚没触墙的会枯萎;触着墙的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

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句解:“休想拉下”说明爬山虎的脚巴在墙上十分牢固。】【段解】爬山虎的脚对墙的依赖。
第三部分(第3~5自然段):爬山虎的脚。
思考:阅读第3自然段,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爬山虎的脚的。作者从位置、形状和颜色这几方面来写爬山虎的脚。位置:长叶柄的反面。形状:枝状的细丝。颜色:嫩红。
④休想:别想;不要妄想。
造句:这件事你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休想置身事外!
思考:爬山虎的脚怎样向上爬的?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
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墙的过程:触、巴、拉、贴。
拓展: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哪句话用词准确,并讲出理由。
(1)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2)爬山虎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第(1)句话。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每长出一只脚,就巴住墙,因而不能用“一步一步”。
结构图示
爬山虎的脚
生长的地方
叶子的特点
脚的特点
颜色好看
排列整齐
位置 样子 颜色
爬墙的过程:触 巴 拉 贴
对墙的依赖
触着墙 活
触不着 萎
抓住特点
细致观察
主题感悟
课文主要写了爬山虎的叶子、爬
山虎的脚的具体形状和特点,以及爬
山虎怎样用脚来爬墙。作者细致入微
的观察、生动准确的描写,使得我们
领略到爬山虎的独特魅力。
主题归纳
感悟心语
爬山虎用它一只只有力的脚不停地往高处攀登,虽然没有坚硬的枝干,但它看似柔弱的身体里,显露着坚强的毅力和无限的生机,让人望之油然而生敬意。
写法练笔
写作特点:细致地观察事物。
仿写思路:这篇课文中,作者用细致简洁的文笔分别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墙,启发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细致地观察身边的事物。
我的练笔:观察豆子、花生或大蒜在水中随时间的推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利用本课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观察日记。一笑千场醉,浮生任白头。大自然的启示
课后作业篇
◎朗诵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观察得特别仔细。
参考答案:课文写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爬山
虎怎样用脚爬墙,其中爬山虎怎样用脚爬墙观察得特别仔细。
◎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参考答案:茎上伸出六七根细丝,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
丝弯曲了把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找出课文中你觉得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抄写下来。
参考答案:(1)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
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2)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课后习题解答
拓展阅读
听读《爬山虎的脚》,完成练习:
1.
爬山虎带给大家怎样的启示?
2.你最喜欢什么植物?试着描述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