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5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5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2-23 15:28: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案设计
课题
第五章
第五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材分析
《课标》对本节课的内容没有太高的要求,只要了解即可。本节设计着力突出学生的学习应与科技发展相联系,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培养学生通过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使学生热爱科学,喜欢学习。本节课从生物课学生接触的显微镜特点迁移到物理成像原理,通过生动直观的动画演示引导学生。对学生使用望远镜时碰到的典型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抽丝拨茧、由表及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
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为本节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望远镜,在初二生物课堂上也用过显微镜,加强了进一步探究的好奇心。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望远镜、显微镜的结构及原理
2.认识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了解科技的持续发展。
二、过程和方法: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启发学生的自学意识。
2.培养学生运用多媒体网络工具辅助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显微镜、望远镜的搜集资料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热爱科学,主动探究。
2.在调查和展示过程,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精神、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增强表现和竞争意识。
重点
难点
重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成像原理。
难点:1、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2、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增大视角的方法。
教法和
策略
讲授法、观察法、对比分析法、实验探究法。
一、主要采取“发现学习”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得到生活中常见的三种透镜的成像特点,化抽象为直观,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
二、通过问题的分层设计,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拓宽思路和视野,完善知识结构;
教具学具
教师: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显微镜、望远镜、多媒体课件。
学生(分组):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显微镜、望远镜、装片(植物)。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情境创设】
元旦快到了,老师送给大家一张贺卡。
(说明:一张幻灯片,上用小中大字体写有: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收获多多、快乐多多!)
【提出问题】
大家能看清送给你们的祝福吗?怎样才能看清楚呢?(对比前后排学生可视情况,引导学生认识:要看清物体可把物体放大或移近。)
【揭示课题】
我们这一节课就要探究可把物体放大或移近的工具——显微镜和望远镜。(板书)
有的学生看不清楚祝福的内容。
交流讨论,搜集方法:用放大镜放大;
用投影仪放大;
把物体移近观察;
用望远镜观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合作探究,建构知识
(一)视角
1.视角越大,对物体的观察越清楚。
2.视角的大小不仅与物体的大小有关,还与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一)观察与交流
过渡: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
【加油站】
视角:从眼睛的中心向物体两端所引的两条直线的夹角。视角越大,对物体的观察越清楚。
【问题设置】
视角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观察比较】
说明:把物体移近或放大的目的是为了增大视角。
【释疑拓展】
人眼看同一物体,为什么会出现“远小近大”的现象?
认识视角。
讨论交流、观察比较,明确:视角的大小不仅与物体的大小有关,还与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交流:这和物体在人眼处所成的“视角”有关,同一物体,离人眼较远时,视角较小,离人眼较近时,视角较大。
通过观察比较、交流讨论突破难点。
(二)显微镜
1.主要结构:
物镜—凸透镜
目镜—凸透镜
载物台、反光镜。
2.显微镜的原理
(二)实验探究、合作研讨
过渡:用什么工具可以把物体放大?
1.复习: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U>2f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
fu2.互动一:实验探究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观察近处的物体:
(1)【初步感知】
①在白纸上画一个小箭头:
②用焦距较短的凸透镜观察小箭头,观察到什么现象?(教师巡回指导,让学生们调整凸透镜跟箭头的距离,使学生观察到一个倒立、放大的箭头。)
【总结】靠近物体的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板书)
③那么如何能使像放大的更大?
【做一做】
再用一只放大镜(另一个焦距较长的凸透镜)观察上面看到的像,看到什么样的像?
师组织学生实验,并巡视解决学生当中出现的问题。
(说明:指导学生用短焦距的作物镜,用长焦距的作目镜;物镜成的像要与物来比较;目镜成的像要与物镜成的像来比较,物镜成的像就是目镜的物。)
问:放大镜成的是什么样的像?
【总结】放大镜,成倒立、放大的虚像。(板书)
(2)【进一步感知】
投影展示胶片“贺卡”上的小字,经过投影仪,在屏幕上成什么样的像?现在通过放大镜,再看看。
揭示:我们从实验中可看出用两个凸透镜组合可以将物体放得更大。利用这个原理就制成了显微镜。(板书)
3.显微镜的主要构造及作用
【展示实物和课件】
1.观察显微镜主要有哪些部分组成?
2.物镜、目镜各是什么透镜?
【探究拓展,深化认识】显微镜的光路图
【归纳总结】显微镜的原理
物镜的作用(相当于投影仪):
使被观察的物体成一个成倒立、放大、实像。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
把物镜成的实像,再一次放大成虚像。
问:显微镜利用什么方法来增大视角?
4.练习显微镜的使用
使用显微镜有哪些注意事项?
使用显微镜观察装片。
5.拓展各式各样的显微镜
6.【应用拓展】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暗淡、偏左上方,如何操作才能使它明亮并位于视野中央(
)
A.
换用小光圈,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B.
换用大光圈,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C.
换用小光圈,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D.
换用大光圈,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回答:放大镜或投影仪。
复习回答凸透镜的成像的规律。
学生小组合作实验探究、感知显微镜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交流方法:再一次调整或借用其他凸透镜尝试。
各小组合作实验探究、感知用组合的透镜成像结果:放得很大的像。
将看到的像与第一次成像比较,明确放大镜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观察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像;最后看到放得很大的像。
各小组取出显微镜,观察实物,对照实验器材,认识显微镜的主要构造及作用。
观察、对比,深化认识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回答:把物体的像放大
交流讨论注意事项。
使用显微镜观察装片。
认识现代显微镜的发展,了解认识现代科技的力量。
思考讨论交流回答:D.换大光圈,装片向右下放移动。
培养学生合作动手实验能力,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感知显微镜成像原理。
(三)望远镜
1.主要结构:
物镜—凸透镜
目镜—凸透镜
2.望远镜的原理
(三)实验探究、互动研讨
过渡:用显微镜把物体放大可以观察近处的微小物体,那么如何看清远处的物体呢?
1.认知结构【展示实物和课件】
1.观察望远镜主要有哪些部分组成?
2.物镜、目镜各是什么透镜?
2.互动二:实验探究望远镜的原理
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观察远处的物体:
①先用一个凸透镜观察的窗外远处的物体。观察到什么现象?
②再用另一个凸透镜观察上面得到的物体的像。注意成像情况。
师巡回指导组织学生实验,并巡视解决学生当中出现的问题。
(说明:与显微镜相反,长焦距的放在前面作物镜,然后再用短焦距的作目镜进行观察。)
【探究拓展,深化认识】显微镜的光路图
【归纳总结】望远镜的原理
物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
使被观察的物体成一个成倒立、缩小、实像。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
把物镜成的缩小实像,再一次放大成虚像。
问:望远镜利用什么方法来增大视角?
3.【释疑拓展】
(1)现代天文望远镜,力求把物镜的口径加大,其目的是什么?
(2)把天文望远镜安置在大气层外,其目的又是什么?
【想想做做】
取焦距不同的凸透镜,通过两个透镜看前面的物体,调整两个透镜间的距离,直到看得最清楚。物体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两个放大镜的位置对调以后,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4.【对比学习】
显微镜和望远镜,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5.【拓展】其他类型的望远镜
同学们还知道其他类型的望远镜吗?
【展示】
答出用望远镜。
观察交流总结望远镜主要结构:
物镜—凸透镜
目镜—凸透镜
学生小组合作实验探究、感知望远镜的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像;目镜成放大的像。
交流展示探究结果。
观察、对比,深化认识望远镜的成像原理。
交流回答:把物体的像移近、把物体的像放大。
交流回答:(1)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明亮。以便观测到更暗的星。
(2)这样可以较少大气对光的影响。
亲自感受到把焦距较短的凸透镜靠近眼镜时,远处物体看上去变大了;两透镜位置对调以后,远处物体看上去变小了。为了使远处的物体看得更清楚,就要使物体放大,所以要用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如果两个放大镜焦距相同,就没有放大作用了。
对比二者,加深认识。
交流各种望远镜,了解现代望远镜的发展: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牛顿式反射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等
有兴趣的学生课后可以查阅相关资料。
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情感,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扩大学生的视野,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三、反馈练习
1、显微镜镜筒两端各有一组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叫________,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________。
2、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物镜对物体所成的像是一个倒立放大的_______像(填“虚”或“实”),道理就像_______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______,再次对这个像成放大的_______(填“虚像”或“实像”)。
3、简易天文望远镜由物镜和目镜组成,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倒立______的实像;道理就像_______的镜头成像一样。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______(填“虚像”或“实像”)。
4、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不仅和______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______有关。
完成反馈练习
四、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颗粒归仓,学生讨论梳理知识,交流收获和疑惑。
板书设计
  
第五章
第五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一、视角
1.视角越大,对物体的观察越清楚。
2.与物体的大小有关,还与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二、显微镜
1.结构:
物镜—凸透镜
目镜—凸透镜
2.原理
物镜:倒立放大实像
目镜:放大的虚像
三、望远镜
1.结构:
物镜—凸透镜
目镜—凸透镜
2.原理
物镜:倒立缩小实像
目镜:放大的虚像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