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
在
服
装
上
的
故
事
彝
绣
人美版美术义务教育教科书 六年级下册 第17课
教学课题 第17课 绣在服装上的故事——彝绣
课 型 综合·探索 课 时 1课时(40分钟)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科书第六年级下册第17课——《绣在服装上的故事--苗绣》一课拓展而来,属于“综合·探索”课程学习领域。去年本人被派往我校精准帮扶对象——格萨拉彝族乡中心学校进行支教活动,了解到另一个同样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样式——彝绣,仍然还深埋在大山里。作为攀枝花的美术教师,我觉得有责任用美术教育形式去宣传、推广彝绣,培养学生保护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观念和意识,故将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彝绣引进课程,补充国家课程,拓展学生美术学习视野。
我们攀枝花是一个多民族的城市,在42个少数民族中彝族所占人数比例最大,彝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其中,彝绣的历史如同彝族的历史一样久远,是彝族人民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族文化的视觉表达,它是彝族优秀的传统民间工艺,造型独特,工艺精湛,构图精美,色彩艳丽,以其特有的民族装饰风格,屹立于各民族刺绣艺术之林,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灿烂明珠。
本课意图利用彝绣这一本土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引导学生了解彝族服装的款式、色彩特点、图案寓意等内涵,启发学生思考,创造性地运用彝绣纹样进行设计,促进城乡学校的艺术交流,增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意识。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的造型表现和观察能力逐步提高,能客观地分析、表现事物。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彝族这个民族虽然就在我们身边,但是对于它的民族文化却了解甚少,本课通过对彝绣的色彩、图案的寓意和种类以及彝绣在现代服装中的运用进行介绍,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满足他们对于彝绣的好奇心。学生可以根据感兴趣的知识点在课前进行分组学习,通过网络搜集资料、查阅相关书籍等多种学习方式,进行有目的的学习,体会彝绣特有的美感。六年级同学已具备一定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本课教师引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形成初步方案,在课堂中以欣赏、探究学习为主,培养学生保护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观念和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感受彝绣文化,了解彝绣的风格特点、图案寓意等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分小组合作,尝试运用绘画、剪贴等方式设计具有彝绣特色的服饰,培养学生的设计应用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传统民族手工艺独特的美感,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情趣和审美观,提高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与保护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欣赏 通过对彝绣的了解,感受彝族服饰图案的内涵和美感,增强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彝绣文化的认知,从而提高学生对保护传统民族文化的责任意识。
教学难点 运用彝绣风格图案进行设计应用和创新。
教具准备 ppt课件 彝绣饰品 彩笔 T恤衫 白色帽子 颜料 剪刀 胶棒 图片资料
学具准备 收 收集资料 剪刀 双面胶(胶棒) 彩笔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通过网络、书籍和走访调查彝族的风俗习惯及文化背景;收集彝绣图案纹样的相关资料;收集彝绣实物用品。
自主学习,收集并了解彝绣相关知识;小组交流、讨论,形成关于彝绣应用与创新的初步设计方案。 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导入
(2分钟) 播放彝族舞蹈视频,师生互动,感受彝族人民热情奔放的民族个性。介绍彝族:彝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我们攀枝花市是一个有着42个少数民族的多民族聚居地,其中彝族人口最多,民族特色突出。
出示彝族服饰图片,学生欣赏。
提问:同学们在观看视频图片之后,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教师小结:彝族服装款式众多,颜色鲜艳,刺绣精美,绚丽多姿,光彩夺目。
教师讲述自己到精准帮扶学校——格萨拉彝族乡中心学校支教后,感受彝绣魅力的经历。
引入新课,揭示课题:绣在服装上的故事——彝绣
欣赏图片,直观感受彝绣服装款式多样、刺绣精美的特点,回答问题,初步了解彝绣。
了解同样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彝绣,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导学
(15分钟)
一、感受彝族服装的美
1、色彩
课件展示彝族服装图片,学生欣赏。
教师提问:同学们,请欣赏这组彝族服装图片,仔细观察,它们主要使用了哪三种颜色?
教师提问:这三种颜色在彝族生活中有着什么样的寓意呢?
学生思考、猜想、回答问题。
学生欣赏并回答问题(红、黄、黑),总结彝绣色彩特点。
通过对彝族服饰色彩搭配的分析,了解彝绣色彩的“三色主义”内涵和色彩美感。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学
红色:火焰、红火、热情
黄色:丰收、喜悦
黑色:土地、希望
教师提问:除了黑、红、黄三种颜色,还用到了哪些颜色?服装上的色彩搭配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呢?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色彩鲜艳、对比强烈。
教师提问:彝族服装除了有鲜艳的色彩以外,同学们还发现了什么?(各种刺绣纹样)
2、图案
仔细观察这几组图片,它们都是什么由物象演变而来的?
羊角纹 水波纹 八角纹
欣赏多种彝绣图案,了解彝绣图案的多样性。
火镰纹 太阳纹
彩蝶纹 花朵纹
学生回答:(绿、橙、粉、白等)。
学生回答问题,总结彝绣色彩搭配的特点。
学生欣赏、观察,感受彝绣纹样的美,并回答问题。学生回答:(绣了各种形状的图案)
仔细观察彝绣图案,小组讨论,回答问题。了解彝绣纹样的美好的寓意。
通过欣赏彝族服饰图案,认识图案的寓意,感受彝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感受彝绣图案的多样性。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学
老鹰纹
小结: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日月星辰等都有彝族人民崇敬的对象,彝族妇女将它们刺绣在服装上,每一种纹样都有着特殊的寓意,用以寄托人们热爱生活的情感和祈福免灾的愿望。
三、彝绣在现代服装上的运用
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不断变化,对服装的需求也有所不同,精美的彝绣已经走入现代服装当中。
(课件展示图片)
小结:可见,彝绣纹样在实际运用中有了许多创新的应用形式。
教师微课示范:彝绣纹样的创新设计
保留传统纹样的特征,运用增添、减化或变形等方法进行纹样的创新。
欣赏图片,了解彝绣图案多样性和丰富性,进一步了解彝绣纹样的寓意,回答问题。
欣赏彝绣图案在现代服饰中的应用,了解彝绣创新的应用形式。
学生观看视频,学习纹样创新的方法。
感受彝绣元素在现代服装上的应用。
了解纹样创新的方法。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实践创新
(18分钟) 明确艺术实践主题:“手拉手”服装设计展示
要求:
1、今年的“六一”儿童节,我们学校和手拉手学校——格萨拉彝族乡中心学校将举办联谊活动。我们都是小小设计师,为我们这次活动设计有彝绣风格的T恤和旅行帽。
2、可以选择绘画、剪贴或其他方式,色彩搭配合理、图案组合美观,提倡图案创新。
3、注意用剪刀的安全问题。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绘画、剪纸粘贴),小组合作,分工明确,设计T恤衫和旅行帽。
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小组合作能力。
展示评价
(3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服装秀”作品展示。小组自评、互评,教师归纳总结。
学生分享、展示、点评。 肯定学生的创作,获得成就感,培养学生欣赏能力、评价能力。
拓展总结
(2分钟) 播放2018年北京国际设计周“彝族服装秀”的视频。
同学们,我们今天了解了彝绣的相关知识,彝绣作为彝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文化表述,是彝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是它现在面临着工艺失传,文化失传的困境。因此,传承民族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迫在眉睫。
希望同学们能够尽己之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彝绣,将彝绣推向更高的舞台。 学生观看视频。 让学生了解彝绣所面临的现状。激发学生保护和传承彝绣的意识。
教学板书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