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秦朝的焚书坑儒可以巩固统一
B.
秦朝末年先后发生了陈胜、吴广起义和楚汉之争两次农民战争
C.
秦朝法律规定,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
D.
刘邦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大破秦军,威震天下
下列关于秦末农民起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
B.
起义军一直打到咸阳附近
C.
陈胜率起义军推翻了秦朝
D.
具有革命首创精神
秦朝灭亡和项羽失败的共同原因中最根本的是(
)
A.
严酷的刑法
B.
骄傲自大
C.
赋税徭役沉重
D.
失去民心
下列事件中,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①大泽乡起义②巨鹿之战③楚汉之争④陈胜建立政权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①④②③
D.
③②④①
“伐无道,
诛暴秦”,
说明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
自然灾害
B.
统治者争权夺利
C.
秦的暴政
D.
外族入侵
有些古诗词也是历史资料,能从中看到诸多典故和人物。章碣的代表作是《焚书坑》:“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诗中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是(
?
?
)
①大禹治水
②秦末农民战争
③周平王东迁洛阳
④焚书坑儒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历史事件之间往往存在一定因果关系。下列各项没有因果关系的是
A.
秦末暴政——大泽乡起义
B.
汉初休养生息——文景之治
C.
楚汉之争——西汉建立
D.
光武中兴——黄巾起义
李清照曾这样赞美项羽:“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跟项羽有关的是(
?
?
)
①大泽乡起义?
?②巨鹿之战?
?③楚汉之争?
?
④建立张楚政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爆发的最重要原因是(
)
A.
灾荒练练,民不聊生
B.
游牧民族入侵
C.
秦统治者的暴政
D.
戍边的路上遇上了大雨,误了期限,按秦律当斩
成语“破釜沉舟”表现了楚霸王面对秦军勇往直前,绝不后退的决心。该成语出自下列那次战役(
)
A.
涿鹿之战
B.
牧野之战
C.
巨鹿之战
D.
官渡之战
非选择题
下面两首诗歌分别是项羽在进行殊死战斗前所作的绝命词《垓下歌》和汉朝皇帝刘邦所作的《大风歌》。请仔细阅读,
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
!
虞兮虞兮奈若何!
——《垓下歌》
?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大风歌》
曾率军打败秦军主力的将领是谁?该战役发生的地点是哪里?
为争夺帝位,
刘邦与项羽之间发生了什么战争?
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是什么?给予我们什么历史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代著名史学家翦伯赞认为
,
在他看来,
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之所以这样说,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
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
消灭了封建领主制,
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材料二?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记载
:
“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
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
南有五岭之戍,
外内骚动,
百姓罢敝……财匮力尽,
民不聊生。”
材料三?以下是某学校初三学生小明对秦始皇作的全面而简要的评价: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皇帝,
他的功大于过。他统一了六国,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战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他还建立起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被后世所沿用,
影响深远。但是他实行暴政,
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从材料一看,
翦伯赞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依据材料二分析,司马迁是怎样看待秦始皇的?
(3)材料一和材料二只摘抄了翦伯赞和司马迁对秦始皇某个方面的评价。与材料一和材料二相比,
材料三在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上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5
CCDCC
6——10
BDCCC
二、非选择题
11.(1)项羽。巨鹿。
(2)楚汉之争。
(3)项羽虽势力强大,却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力量逐渐由弱变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12.(1)他认为秦始皇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杰出人物。因为秦始皇开创了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时代。
(2)他认为秦始皇施行暴政,
导致民不聊生。
(3)全面性;
一分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