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1.1.2 学会观察 -练习使用显微镜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冀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1.1.2 学会观察 -练习使用显微镜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2-23 13:17: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练习使用显微镜
执教者
课时
1
所属教材目录
教材分析
在观察、研究微小物体时,经常需要测量生物体的面积和体积,而生物体有不是全都规则的,所以应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测量的方法和技巧。本节主要内容包括测量不规则生物体的周长、面积、体积和测量温度以及测量的应用。让学生掌握测量的方法和技巧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另外应让学生理解“误差”与测量时出现“错误”的不同。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生物学这门学科,认知水平处于感性认识阶段。所以教学的重心和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可以采取课外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兴趣,并且多注重师生互动的环节和启发式教学,掌控好课堂纪律,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显微镜的构造,说出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能力目标:能独立、规范地使用显微镜,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在认识、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通过小组探究合作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首先让学生观察显微镜的整体结构,接受各部分结构名称、以及功能。通过老师演示,学生自主实践练习学会相关知识。最后,对于实际用的内容,先让学生畅所欲言,最后用大屏幕演示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养成爱护显微镜的习惯以及养成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难点
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
作为本册教材中第一个技能性的操作实验,该课内容寓理论与实际于一体,是非常基础和重要的一节内容。但由于显微镜较昂贵,学生之前又没接触过显微镜。过去教师在教学微镜使用时总是把显微镜的结构、功能、使用方法、步骤、注意事项讲的十分详细,然后才让学生动手,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不符合新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理念。结合我校学生生源较好的特点,我把本节课设计成自学+讲授+探究课,给学生创设情境,将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为中心,整个学习过程以此为出发点,及时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因难在课堂中解决。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和部分探究,让学生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及使用方法。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与合作在教师引导下,获得新知与能力的提高,同时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身边事)3分钟
师:从古至今,人类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对宏观世界的探索,包括深邃的外太空。然而,你可曾想过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外星人”,这里所讲的“外星人”是指一些奇异的微生物。这个奇异的微观世界,在我们的身体内部、在我们生活中的任何角落都存在。例如,你的血液中就有大量的像变形虫一样的白细胞,两面凹圆饼状的红细胞、导致人感冒的病毒、人类男性睾丸里每天产生大量的蝌蚪状精子、植物进行呼吸的气孔等等。虽然它们没有我们所知的思维,但是一样可以控制自身的一切生理功能。它们都十分的微小,几百几千甚至上万堆在一起我们肉眼也无法看到。那你想认识它们吗?其实认识他们并不难,你只需要一部显微镜,就可以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显微镜。展示学习目标:
???
1、了解显微镜的构造。
2、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能独立操作显微镜观察物像。
师:我们黑板有挂图,课本有彩图,如果有实物就更直观了,在我们请出显微镜之前请同学们先看书:如何正确取镜和安放。在我们安放目镜的时候手指不能触摸镜头,这样很容易污染镜头。
生:迅速看书,动手取镜和安放。
师:课前让同学们了解显微镜的发展史,下面请一个同学来叙述。
生:叙述显微镜的发展史。
师:大家现在看到的是什么显微镜?
生:光学显微镜。
师:下面,两人一小组,对照实物显微镜,认识显微镜,探究各部件的功能。要求:(1)人人动手;(2)提出主要注意事项:静(不能影响他人)、轻(动作要轻,要爱护仪器,做到动手之前先看清楚想明白)、净(保持显微镜和实验室的整洁,尤其是不能弄脏和损坏镜头)。
生:两人一小组,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的构造,说出各部件的名称。
师:下面时间,小组互相检测,然后老师以“开火车”的方式进行抽测。
生:学生活动。
师:4分钟的时间,同学们就把显微镜的构造记住,我们应该给自己一个“爱的鼓励”。
师:认识显微镜的构造只是一个开始,我们要学会使用显微镜。今天。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三种观察标本:①写有“上”字的玻片;②印有数字的透明纸;③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
要求:同学们在动手观察时,做到动手之前先看清楚想明白;做的过程保持安静,不能影响他人;保持显微镜和实验室的整洁,尤其是不能弄脏和损坏镜头。我们先观察的是2号标本。
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边看书边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
师:好,在老师刚才巡查的过程中发现,有一部分的同学没有看到物象,还有同学操作失误的。下面请一位之前老师培训过的同学上台演示,其他同学停手仔细看一下,他的操作和你操作的有什么区别。
生:演示。
师:讲解,①用低倍物镜(10X,即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转换器的手法,手指不能扳物镜,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③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④左眼看目镜,右眼睁开,多次尝试就会习惯。
师:请同学们对照一下自己的操作,找出不足的地方,再继续观察。
师:好,同学们基本已经学会了基本操作,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以下4个问题,观察1号和3号标本,继续探究我们的显微镜:⑴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什么像?⑵看到的物像究竟被放大了多少倍?⑶不透明纸上的数字为何看不清?⑷放大倍数不同,看到的细胞个数与大小有什么不同?第四题请同学们换一个不同倍数的目镜再观察。
生:①显微镜的成像是倒像
②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
③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穿透的物体。
④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越大,个数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细胞越小,个数越多。
师:同学们,你能为本次的实验提出可以改进的地方吗?
生:“上”字写的太大了,在视野中很难看完整。如果写小一点,对于刚学显微镜的同学会比较方便,更容易掌握,也可以提高自信。
师:非常感谢这位同学的建议。
师:下面我们一起归纳一下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生: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
师:下面,我们要进行实验考查,两人一组轮流起立操作,评价人需指出问题,评等级。限定2分钟内找到物像。
师:同学们的显微镜操作都顺利通过了,那显微镜使用后,该怎么处理呢?
生:看书39页注意事项后,动手操作,将显微镜放入箱中。
师:最后,带给同学们一个显微镜顺口溜:
一取二放,三安装。  
四转低倍,五对光。   
六上玻片,七下降。  
八升镜筒,细观赏。
    
九退整理,后归箱。
十全十美,你最棒。
为学生学会显微镜的操作表示鼓励
通过图片以及材料引入,吸引让学生们的注意力,作为课下到课上的一种衔接。
通过材料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己动脑筋;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有想法交流讨论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己动脑筋;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有想法交流讨论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己动脑筋;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有想法交流讨论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己动脑筋;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有想法交流讨论
学以致用,我们学习这些是为了什么呢?
课堂小结
2分钟
今天我们主要进行了不规则物体的测量方法。我们借助了尺子、细线、量筒、温度计等多种器具获得了物体的更为详细准确的数据,这些数据在实践中有很好的应用。以后,我们还会学到更多的测量方法,我们一定要仔细学习,勤于思考,为生物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布置作业
1分钟
课后训练、及练习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为了更好滴贯彻“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理念。考虑到学生对显微镜比较陌生,在帮助学生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时,采取了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结合的学习方式。对于有些比较容易理解的结构,让学生自己描述这些结构的特征,推断他们的功能。对于一些不太容易理解的结构,特别是光学结构,就要给以适当的讲解。要让学生们不仅认识这些结构,也能初步理解这些结构的作用原理。只有理解了显微镜的结构原理,学生才能真正明白各项操作注意事项背后的原因。课堂上考虑到学生第一次接触显微镜很新鲜,所以在设计上首先让学生自主看书尝试摸索显微镜的使用,体现了学生主体的角色。教师提前组织培训一位“小先生”,在老师发现问题的情况下,让一名小老师上台给同学们演示,这样就有了两次机会让学生了解显微镜的使用。第三次让同学们带着正确的使用方法继续联系使用显微镜,在同学们基本掌握了操作以后,第四次带着老师的探究题目使用显微镜完成老师的提问。最后,小组2名同学互相合作,互相检测,互相评价。这样在课堂上同学们就有了5次接触练习显微镜的机会,大大增强了课堂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