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

文档属性

名称 咬文嚼字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4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1-16 17:25: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同学们,准备上课了!
◆准备好课本、导学案和双色笔了吗?
◆准备好激情投入、全力以赴了吗?
(1)比较下面两句话的差别。
A.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B.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2)对于“李广射虎”的描绘,你认为改得可好?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史记》)
王若虚认为“凡多三石字”,当改为: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或改为: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3)“鸟宿池边树,僧( ?)月下门”一句中,用“推”
或 “敲”,你认为哪个好?
(1)观点明确:
示例:我们小组经过讨论后认为 句更好,
更有表现力。
(2)理由充足:
示例:有 点理由,第一: ;第二: ;
第三… …
1、婵娟骂宋玉,哪句表现力更强?
A.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B.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要求:
※自信、脱稿、声亮、微笑、大气※
(1)观点明确:
示例:我们小组经过讨论后认为改得 。
(2)理由充足:
示例:有 点理由,第一: ;第二: 第三… …
要求:
2、对“李广射虎”的描绘,你认为改得可好?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史记》)
王若虚认为“凡多三石字”,当改为: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或改为: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自信、脱稿、声亮、微笑、大气※
(1)观点明确:
示例:我们小组经过讨论后认为用 字更好。
(2)理由充足:
示例:有 点理由,第一: ;第二: ;
第三… …
3、“僧( )月下门”中用“推”或“敲”,你认为哪个好?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要求:
※自信、脱稿、声亮、微笑、大气※
郭沫若改字——句式不同,感情不同;
王若虚改文——繁简不同,意味不同;
贾岛推敲诗——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文字
咬文嚼字(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思想感情
密切
相关
1、体会下面不同句式的句子所表达的
感情有何不同:
他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了别人。
他照亮了别人,却燃烧了自己。
(赞美)
(惋惜)
2、比较下面两句话的不同,说说哪句
表现力更强、更有感染力。
(1)敢于这样做的人,肯定是个英雄。
(2)敢于这样做的人,难道不是一个英雄
吗?可以肯定说是一个英雄,一个大
大的英雄。
3、选择填空并简述理由:
(1)唐齐己作《早梅》一首: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 )枝开。”
A、数 B、一
(2)“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 )。”
(宋祁《玉楼春》)
A、闹 B、浓
B
A
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话!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