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5.10.2 水中的藻类植物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5.10.2 水中的藻类植物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2-23 16:1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水中的藻类植物
教材分析
《水中的藻类植物》引言部分总体介绍了藻类植物的主要种类和结构特点,接着采用一幅生长海藻的海滩图片,把学生带入藻类植物鲜活的生活环境中,又通过人们常见的海带和紫菜的图片,介绍藻类植物的简单结构。教材这样的安排,是从宏观上让学生对藻类植物的生活习性有一个感性认识,也容易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藻类植物的兴趣。
“观察水绵”的活动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材选用水绵作为藻类植物的代表植物进行观察,是因为水绵是一种常见的藻类植物,分布较为广泛,比较容易采集,可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教材给出了水绵的结构模式图,让学生在观察时参照。
教材最后利用图文结合的形式,比较简洁的概括了藻类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请学生收集有关“赤潮”或“水华”的资料,了解引发“赤潮”或“水华”的原因及治理办法,在课堂上汇报交流。同时也让学生了解我国水生生物多样性的现状,认识到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概述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
尝试完成“观察水绵”的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状况,形成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概述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进行“观察水绵”的活动。
教学过程
教学进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导入
通过诗句“春来江水绿如蓝”引入。提问:是什么使水变绿了呢?
思考并回答:是藻类植物
吸引学生兴趣,直接引入本节内容。
2、活动一:
观察水中的藻类植物
【播放视频---水中的藻类植物】引导学生阅读课本49页第一部分内容,结合信息库55页关于海带、紫菜的课外知识,思考:
1、以海带紫菜为例,说说它们的宏观结构。
2、说一说藻类植物的特点以及生活习性?
3、为什么海带呈现褐色,紫菜呈现紫色?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再补充介绍生长在贫瘠土壤中的发菜,海水中的藻类和淡水中的藻类。
【播放视频---淡水中的藻类】,引出淡水中的水绵。
学生观看视频,自学课本P49第一二段内容,完成导学案【活动一】
1、生活环境:
大多生活在
中。
2、形态结构:
结构简单有单细胞的,如
等;有多细胞的,如
等。没有


的分化。细胞内含有
等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3、繁殖方式:

进行繁殖。
提高学生自学知识的能力
3、活动二:
观察水绵
课前给每组学生准备好水绵并放在培养皿里,组织学生观察水绵。
提出问题:
水绵呈什么颜色?用手摸摸水绵,有什么感觉?
【播放视频---制作水绵临时装片】
水绵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水绵每个细胞的形态如何?
水绵每个细胞中有哪些结构?有没有叶绿体?什么形状?
【播放视频---水绵细胞的结构】
比较水绵细胞与其他绿色植物细胞的异同。
学生动手做实验,并完成导学案相关问题。
用手触摸水绵
取一片载玻片,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用镊子夹几根水绵放在水滴中,并分开展平,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水绵细胞的形态结构以及叶绿体的形状,看看有什么特点。
完成结构图
4、典型区别:水绵细胞呈长筒状,细胞内有绿色带形、呈螺旋状的叶绿体。
提高学生实验操作和观察比较的能力。
4、活动三:
藻类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提出问题:藻类植物在人类日常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赤潮”或“水华”的资料,了解引发“赤潮”或“水华”的原因及治理办法,在课堂上汇报交流。
【播放视频---赤潮和水华】
3、藻类植物为什么会过度繁殖?应如何预防?
学生阅读课本,自学藻类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完成导学案。
将课前收集到的资料交流讨论。
3、学生交流讨论赤潮或水华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提高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和小组讨论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5、归纳小结
请学生归纳总结,教师适时补充。
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的知识。
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6、反馈检测
请学生完成习题。
学生完成导学案相关习题。
检测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板书设计
第2节
水中的藻类植物
一、藻类植物的特征
1、绝大多数生活在水中
2、有单细胞的,有多细胞的
3、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二、水绵的特点
由许多结构相同的长筒状细胞连接而成,
有绿色带形、呈螺旋状的叶绿体。
三、藻类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