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庆新中学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11月份)(五四学制)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1.(4分)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许多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 )
A.它们都是溶液
B.它们都含有酸根离子
C.它们都含有氢元素
D.它们都电离出了氢离子
2.(4分)下列物质的俗名和化学式一致的是( )
A.纯碱
NaOH
B.熟石灰
CaO
C.消石灰
Ca(OH)2
D.干冰
H2O
3.(4分)下列溶液久置于空气中,变质且溶液质量增加的是( )
A.浓硫酸
B.氢氧化钠
C.浓盐酸
D.石灰水
4.(4分)下列对实验现象和结论描述都正确的是( )
A.打开浓盐酸瓶口产生白烟,说明盐酸具有挥发性
B.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C.滴有品红的水通过活性炭后边无色,说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D.浓硫酸放入水中稀释放热,说明浓硫酸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
5.(4分)人类的第二杀手﹣﹣心脑血管疾病,给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这类疾病患者大多属于酸性体质,应经常食用碱性食品.根据以下表中的信息,这类患者应经常食用的食物为( )
食物
苹果
葡萄
牛奶
豆制品
pH
2.9﹣3.3
3.5﹣4.5
6.3﹣6.6
7.4﹣7.9
A.牛奶
B.苹果
C.豆制品
D.葡萄
6.(4分)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的镁粉
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水稀释
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
D.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7.(4分)下列方程式与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
A.CaO+H2O═Ca(OH)2﹣﹣化合反应
B.2Fe+3H2SO4═Fe2(SO4)+3H2↑﹣﹣置换反应
C.SO2+2NaOH═Na2SO3+H2O﹣﹣复分解反应
D.H2CO3═H2O+CO2↑﹣﹣化合反应
8.(4分)下列实验方法错误的是( )
A.用无色酚酞鉴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B.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C.用稀盐酸除去铁粉中混有少量的铜粉
D.用浓硫酸除去氧气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
9.(4分)下述方法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的是( )
①加水;②加硝酸钾;③蒸发水;④冷却;⑤加热但保持溶液质量不变;⑥加饱和硝酸钾溶液.
A.①②⑤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②④⑥
10.(4分)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和NaOH溶液,等质量混合后,向所得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其中不能反应的是( )
A.Na2CO3
B.H2SO4
C.AgNO3
D.Cu(OH)2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28分)
11.(8分)请用适当物质的化学式填空。
①常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的干燥剂
;
②实验室用于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酸是
;
③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
;
④厨房用作调味品的盐是
。
12.(8分)按要求写出下列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用稀盐酸除铁锈
;
②火碱敞口放置于空气中变质
;
③氢氧化铜和稀硫酸的反应
;
④硫化氢在空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硫和水
。
13.(4分)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回答:
(1)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填序号,下同);
(2)t2℃时,将100g
a物质加入到100g水中并充分搅拌,形成溶液的质量为
g;
(3)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到
t1℃时,这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
(4)若要从a中含有少量b的混合溶液中提纯a,可用的方法是
.
14.(8分)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C为金属单质,E为非金属单质,如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1)C的化学式为
;
(2)X溶液中的溶质是
;
(3)如图转化中产生无色气体E的原因是
;
(4)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共22分)
15.(8分)许多植物的果实和花瓣中含有色素.现提取几种植物的果实或花瓣的汁液,用稀酸、稀碱和水逐一检验,现象记录如下表.
植物的汁液
在酸性溶液中
在水中
在碱性溶液中
牵牛花
红色
紫色
蓝色
万寿菊
黄色
黄色
黄色
胡萝卜
橙色
橙色
橙色
玫瑰
浅红色
浅红色
绿色
(1)上述植物的汁液不能用来区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是
、
.(填植物的名称)
(2)手工制作一朵纸玫瑰花,用pH=12的某种溶液浸泡后晾干,用所提取的玫瑰的汁液均匀的涂在纸玫瑰花上,纸花会变成
色.
(3)与实验中常用的指示剂石蕊的变色原理相似的是
.(填植物的名称)
16.(14分)小红同学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如图所示)。她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稀盐酸后,想起氢氧化钠溶液中事先没有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程度,她从烧杯中取了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酞试液,振荡,观察到试管中溶液颜色没有变化。于是她对烧杯中的溶液进行了以下探究:
(1)实验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写出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小红认为此时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①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②氢氧化钠有剩余;③盐酸有剩余。小明同学却判定不可能是“氢氧化钠有剩余”,他的理由是
。
(3)他们共同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欲对上述其他两种可能情况进行验证。请根据相关内容填写下表:
实验方法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
将少量锌粒放入试管中,然后从烧杯中取适量溶液至试管中
盐酸过量
无明显现象
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4)经过讨论他们认为利用下列几种物质代替锌粒,也可以达到验证目的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硫酸钠粉末
B.氢氧化铜
C.生锈的铁钉
(5)下列曲线能够表示小红所做实验中溶液pH可能的变化趋势是
(填字母)。
(6)氢氧化钠是实验室常用药品,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称量:可将NaOH固体直接放在天平左边托盘上进行称量
B.溶解:NaOH固体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C.应急:先用大量水冲洗皮肤上的NaOH溶液,再涂上3%~5%稀盐酸
D.保存:NaOH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CO2,应密封保存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道小题,共10分)
17.(4分)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公共场所可用0.5%的过氧乙酸(化学式为C2H4O3)溶液来消毒,请计算(第二问写过程)
(1)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为
。
(2)现用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过氧乙酸溶液配制0.5%的过氧乙酸溶液2000g,需加水多少。
18.(6分)如图是某浓盐酸试剂瓶上标签的部分内容.
(1)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其质量分数会变小,这是由于浓盐酸具有较强的
,所以浓盐酸必须密封保存;
(2)将该瓶浓盐酸全部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1.8%(密度约为1.06g/mL)的盐酸,需加入水
mL(ρ水=1g/mL);
(3)含杂质40%的石灰石100g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理论上可得到CO2多少克?(假设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
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庆新中学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11月份)(五四学制)
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1.解: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许多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在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故答案为:D
2.解:A、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其化学式为Na2CO3,故选项物质的俗名和化学式不一致。
B、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其化学式为Ca(OH)2,故选项物质的俗名和化学式不一致。
C、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其化学式为Ca(OH)2,故选项物质的俗名和化学式一致。
D、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2,故选项物质的俗名和化学式不一致。
故选:C。
3.解:A.浓硫酸具有较强的吸水性,所以在空气中会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使其质量增加,但浓硫酸吸水属于物理变化,故不变质,不合题意;
B.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会吸水潮解,还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质量变大且变质,符合题意;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露置与空气中会使质量减少,但不发生化学变化而变质,不合题意;
D.石灰水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变质但是溶液的质量减少,不合题意。
故选:B。
4.解: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瓶盖有白雾出现,而不是白烟,故选项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使溶液变红,故选项说法错误;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使滴有品红的水变无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D、稀释浓硫酸放出热量是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5.解:A、牛奶的pH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B、苹果的pH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C、豆制品的pH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正确;
D、葡萄的pH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故选:C。
6.解:A、稀盐酸与镁反应的方程式可知,每24份质量镁参加反应置换出2份质量的氢气,所以溶液的质量逐渐增加,反应停止时溶液的质量不变,故正确;
B、向一定量的盐酸中加入水,溶液的pH应该是由小于7逐渐接近7;故错误;
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由于镁粉和锌粉是足量的,所以产生氢气质量应该相等,故错误。
D、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氢氧化钠的质量会逐渐减小直至为0,故错误。
故选:A。
7.解:A、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B、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Fe+H2SO4═FeSO4+H2↑,故选项错误.
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但该反应不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但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A。
8.解:A、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显酸性、碱性,分别能使无色酚酞显无色、红色,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法正确。
B、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一氧化碳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法正确。
C、铁粉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法错误。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法正确。
故选:C。
9.解:①加水后溶液的溶解能力增大,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不能使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②加硝酸钾,能使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③蒸发水,能使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④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冷却后温度降低,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小,可使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⑤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加热但保持溶液质量不变,温度升高,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
⑥原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加入饱和硝酸钾溶液,混合后,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故②③④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
故选:C。
10.解:分析HCl+NaOH=NaCl+H2O反应可知,每36.5份质量的HCl与40份质量的NaOH恰好完全反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和NaOH溶液,等质量混合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HCl。
A.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HCl,其中HCl能Na2CO3反应,故A正确;
B.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HCl,它们都不能与H2SO4反应,故B错误;
C.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HCl,它们都能与AgNO3
反应,故C正确;
D.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HCl,其中HCl能Ca(OH)2反应,故D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28分)
11.解:(1)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的干燥剂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与二氧化碳不反应,所以可作二氧化碳的干燥剂,化学式为:H2SO4;
(2)实验室常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所以实验室用于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酸是稀盐酸,化学式为:HCl;
(3)氢氧化钙具有碱性,属于碱,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其化学式为:Ca(OH)2;
(4)厨房用作调味品的盐是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
故答案为:(1)H2SO4;(2)HCl;(3)Ca(OH)2;(4)NaCl。
12.解:①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6HCl═2FeCl3+3H2O.
②火碱敞口放置于空气中变质,是因为烧碱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③氢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H2SO4═CuSO4+2H2O。
④硫化氢在空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3O22SO2+2H2O。
故答案为:
①Fe2O3+6HCl═2FeCl3+3H2O;
②CO2+2NaOH═Na2CO3+H2O;
③Cu(OH)2+H2SO4═CuSO4+2H2O;
④2H2S+3O22SO2+2H2O。
13.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2)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将100g
a物质加入到100g水中并充分搅拌,形成溶液的质量为150g;
(3)t1℃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降低温度,a、b物质会析出晶体,c物质不会析出晶体,所以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到
t1℃时,这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4)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所以若要从a中含有少量b的混合溶液中提纯a,可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给答案为:(1)a>b>c;
(2)150g;
(3)b>a>c;
(4)降温结晶.
14.解:(1)在反应②中加入过量稀硫酸,说明X溶液含有硫酸和另一种溶质,C与X反应生成气体E,浅绿色溶液D,以及红色金属单质A,浅绿色溶液常见为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而此时X含有硫酸,所以D为硫酸亚铁,则C为铁,铁与硫酸反应硫酸亚铁和氢气,所以E为氢气,铁还可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A为铜,铜和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所以B为氧化铜,因此可知A为铜,B为氧化铜,C为硫酸,D为硫酸亚铁,E为氢气,X为硫酸铜和硫酸;
故答案为:Fe。
(2)根据分析可知,X为硫酸铜和剩余未反应的硫酸;
故答案为:CuSO4、H2SO4。
(3)铁与X中硫酸和硫酸铜反应,所以书写化学方程式为两个,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所以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Fe+CuSO4=FeSO4+Cu;
故答案为:Fe+H2SO4=FeSO4+H2↑、Fe+CuSO4=FeSO4+Cu。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共22分)
15.解:(1)由表中的信息可以看出,四种花的花汁在稀酸和稀碱中胡萝卜万寿菊的汁液颜色不变,因此不可做指示剂.
(2)利用表中的变色情况可以判断玫瑰花汁遇碱会变成绿色.
(3)利用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的变色情况与牵牛花相似.
故答案为:(1)万寿菊、胡萝卜;
(2)绿;
(3)牵牛花.
16.解:(1)烧杯内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实验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加快物质的反应速率;
故填:加快物质的反应速率;NaOH+HCl=NaCl+H2O;
(2)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震荡,观察到试管中溶液颜色没有变化,说明溶液一定不显碱性,所以不可能是氢氧化钠有剩余。故填:氢氧化钠剩余时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3)将少量锌粒放入试管中,然后从烧杯中取适量溶液至试管中。如果有气泡冒出,则盐酸过量;如果没有气体生成,则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故填:有气泡冒出;
(4)A.硫酸钠粉末与酸不反应,无法验证;
B.氢氧化铜与盐酸反应产生蓝色的氯化铜溶液,可以验证;
C.酸能与生锈的铁钉反应,观察到铁锈溶解,溶液变成黄色,可以验证;
故填:A;
(5)加入盐酸时,如果恰好完全反应,则溶液pH由大于7减小到7,如果盐酸过量,pH由大于7减小到小于7,C曲线能够表示小红所做实验中溶液pH变化趋势。故填:C;
(6)A、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放在纸片上称量,应放在烧杯等玻璃器皿中称量,故A说法错误;
B、NaOH固体溶于水时放出热量,故B说法正确;
C、当氢氧化钠溶液溅到皮肤上时,应该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再涂上3%~5%硼酸溶液,而稀盐酸具有腐蚀性,故C说法错误;
D、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故需要密封保存,故D说法正确;
故选:BD。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道小题,共10分)
17.解:(1)1个过氧乙酸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的,则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为2:4:3.
(2)设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2000g×0.5%=(2000g﹣x)×2%
x=1500g。
故答案为:
(1)2:4:3;
(2)需加水1500g。
18.解:(1)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应密封保存.
(2)根据加水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设需加水的体积为x,则500mL×1.18g/mL×36%=(500mL×1.18g/mL+x×1g/mL)×11.8%
x=1210mL
(3)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已知碳酸钙的质量可求出二氧化碳的质量
设可得到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100g×(1﹣40%)
x
=
x=26.4g
故答案为:(1)挥发性(2)1210
(3)26.4g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