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课内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
1.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 ???)唯戎不动。人间之(??? ?)。答日:“树在道边而 多子,此必苦李。”取之( ???),信然。
(1)把加点的“之”字指代的人或物填入括号内。
A.小儿??? B.王戎??? C.李子
(2)下列句子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B.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C.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D.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3)结合文章,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故事内容。
起因:王戎七岁的时候,________,只有王戎没有摘。
经过:有人问他原因,王戎的理由是________。
结果:________。
(4)我认为王成是一个________的孩子。
(5)如果道边的李树只有最高的树枝上长者几个李子,你认为树上的李子甜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内阅读。
???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取之,信然。”中的“然”在文中的意思是()
A.对,是
B.答应,信守
C.这样,如此
D.表示一种语气
(2)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
A.尝/与诸小儿游。
B.诸儿竞/走取之。
C.此必苦/李。
D.唯戎不/动。
(3)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跑过去摘李子,为什么王戎没有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短文,你认为七岁的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的意思是看到路边有好多儿童在折李子树枝。
B.?提到“精忠报国”这个词,我们就会自然想到宋代女词人李清照。
C.?“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写出了战争的残酷。
D.?“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这句话是一个反问句。
4.背写课文,回答问题。
???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王戎“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此时,他会想些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戎与诸小儿想比有哪些过人之处?(??? )(多项选择)
A.仔细观察??????? B.善于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
C.会对脑筋??????? D.先人后己,懂得谦让
5.阅读《纪昌学射》,完成问题。
纪昌学箭
??? 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 开始练习的时候,飞卫对纪昌说:“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死死盯住织布机的踏板。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锋利的锥尖要刺到眼角了,他的眼睛也不能眨一下。
??? 纪昌对自己的成绩感到很满意,以为练得差不多了,就再次去拜见飞卫。飞卫对他说:“虽然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你的眼力还不够。你要练到把极小的东西,看得很大,把模糊难辨的东西看得很清楚,那时候再来见我。”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牛尾毛拴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 取得了这样大的进步,纪昌赶紧跑到飞卫那里,报告了这个好消息。飞卫高兴地拍拍他的肩头,说:“你就要成功了!”于是,飞卫开始教他怎样开弓,怎样放箭。
??? 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1)写出词语的近义词。
牢牢—________ ????????聚精会神—________
(2)依照词语“百发百中”的结构形式,写出两个词语。________? ________。
(3)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纪昌学射的过程,这个词语是________,跟这个词意相反的词语是________。
(4)飞卫为什么先要纪昌练习眼力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发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 又过了十几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蔡桓公觉得(奇异? 奇怪),派人去问他:“扁鹊,你这次见了大王,为什么一声不响,就悄悄地跑掉了?”扁鹊解释道:“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 要求)给他医治!”
(1)选择括号中恰当的词。
觉得________(奇异? 奇怪) ????不再________(请求? 要求)
(2)这是扁鹊第________次看见蔡桓公,他为什么掉头就跑?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说说扁鹊几次指出蔡桓公病时,蔡桓公态度的变化。
A皮肤:________;B皮肉之间________;C肠胃里:________。
(4)《扁鹊治病》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________。
7.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 纪昌对自己的成绩感到很满意,以为学得差不多了,就再次去拜见飞卫。飞卫对他说:“虽然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你的眼力还不够。等到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东西的时候,你再来见我吧!”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聚精会神——________???? 竟然——________? ???满意——________
(2)文段中有一个转折关系的句子,把它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________”画出文段中的一个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西门豹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那些官钟都提心吊胆,大气也不敢出,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着又要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
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西门豹说:“好吧,再等一会几。”过了一会儿,他才说:“起来吧。看样子是河神把他们留下了。你们都回去吧。”
(1)西门豹说的第一句话要读出( ???)的语气。
A.恳求、期盼
B.严厉、肯定
C.犹豫、商量
D.疑感、客气
(2)选文第一自然段写“西门豹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第二自然段又写西门豹说:“好吧,再等一会儿。”西门豹这样做的意图是什么?( ???)
A.西门豹在思考到底应不应该把官绅也投进漳河去。
B.西门豹这样做震慑了其他官绅,也教育了老百姓,破除了迷信。
C.西门豹不动声色,让人猜不到他在想什么。
(3)西门豹叫官绅们去催巫婆和官绅头子回来,官绅们有什么样的表现?在文中找出来。为什么他们会吓成那样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想一想,西门豹破除迷信的计划妙在哪里?( ???)(多选)。
A.安排周密
B.假戏真做
C.乔装打扮
D.讲究策略
(5)西门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 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巫婆叫徒弟把那个打扮好的姑娘领了来。西门豹一看,女孩儿满脸泪水。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架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1)对文中画线句理解正确的是(??? )
A.西门豹真的认为这姑娘不漂亮,要为河伯送一个漂亮的.
B.西门豹既相信河伯会娶媳妇,又要救这个姑娘,只好拖延时间。
C.这是西门豹的计谋,借机为民除害,教育人民,破除迷信。
(2)联系全文想想,西门豹破除迷信妙在哪里?(??? )(多选)
A.安排周密
B.乔装打扮
C.假戏真做
D.讲究策略
(3)你觉得西门豹是个什么样的人?(??? )(多选)
A.足智多谋
B.讲究策略
C.相信科学
D.迷信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纪昌学射<节选>
??? 纪昌对自己的成绩感到很满意,以为学得差不多了,就再次去拜见飞卫。飞卫对他说:“虽然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你的眼力还不够。等到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东西的时候,你再来见我吧!”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满意——________?????? 记住——________???? 开始——________
(2)“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这句话写出了________。
(3)纪昌是如何练习眼力的?结果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C;B;C
(2)C
(3)曾经和许多小朋友一起玩耍,路旁有棵李子树,小朋友都抢着去摘李子吃;这棵树就在路边但果子这么多(没有人去吃),李子一定是苦的;有人取来尝了一口,的确如此。
(4)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5)我认为李子是甜的。因为除了最高的树枝上的李子,其他李子都被摘光了,说明李子很甜。
2. (1)C
(2)A
(3)因为王戎判断这棵树长在大路上,还有这么多的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
(4)王戎是善于观察、善于判断的孩子。
3. C
4. (1)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2)A;B;C
5. (1)紧紧;目不转睛
(2)一心一意;一板一眼
(3)持之以恒;半途而废
(4)因为做事要从基本功练起。
(5)学习要持之以恒,刻苦学习才能学友所成。但学习也要采用科学的方法。
6. (1)奇怪;请求
(2)4;因为扁鹊知道,蔡恒公不肯治病,现在病已经深入骨髓了,名医也无能为力。
(3)不相信;不理睬;非常不高兴
(4)要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讳疾忌医
7. (1)专心致志;居然;满足
(2)虽然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你的眼力还不够。
(3)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8. (1)D
(2)B
(3)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因为官绅们知道根本没有河神,巫婆和官绅头子已经丧命,他们害怕自己也被扔进漳河里。
(4)A,B,D
(5)西门豹行动果断,谋略过人。
9. (1)C
(2)A,C,D
(3)A,B,C
10. (1)失望;忘记;结束
(2)纪昌学习态度的虚心和认真
(3)第一步:注视妻子织布时不断移动的梭子,直到眼珠一动不动的盯紧;第二步:盯住用头发绑住的虱子,直到把虱子看得很大;第三步:开始学习开弓射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