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部编版
语文
六年级
下册
思考
知识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有没有什么疑问?让我们一起学习走进课文,相信你会对这句话有更深刻的理解。
著名科普作家、传记文学作家。以长篇小说及纪实文学为主要创作内容。作品《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被选入小学教材。
叶永烈
波义尔,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他一生贡献很多,他将元素定义为不可分解的物质。波义耳把化学确立为科学,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背景资料
魏格纳:德国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主要研究大气热力学和古气象学,他是大陆漂移说的创始人。1910年提出“大陆漂移说”,1912年得到证实。
背景资料
华罗庚:国际数学大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创始人。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
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
背景资料
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圈画生字,读通句子,难读的长句子多读几遍。
2.给课文标明自然段序号。
3.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领域
习惯
花圃
盐酸
溅落
花蕊
魏国
搜集
蚯蚓
出版
阶段
yù
ɡuàn
pǔ
yán
jiàn
ruǐ
wèi
qiū
yǐn
bǎn
jiē
sōu
读读下面的词语,给加彩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花圃(fǔ
pǔ)
溅落(jiàn
jiàng)
习惯(guàn
guàng)
蚯蚓(yǐn
yǐng)
盐酸(yán
yáng)
出版(fǎn
bǎn
)
√
√
√
√
√
√
运用:即使你的手链找不到了,也不能听小芳的馊主意,搜身是犯法的。
搜
sōu
馊
字义:寻求,寻找。如:搜寻。
组词:(搜身)(搜出)(搜肠刮肚)
字义:食物因变质而发出酸臭味。如:馊味。
组词:(馊饭)(馊味)(馊主意)
关注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1.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2.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
·
·
解
jiě
jiè
(解放)(解决)(不解之缘)
(押解)(解差)(解回北京)
读一读:
一位姓解的解差押送犯人到边疆去,在路上他给犯人解说了边疆的风俗习惯。
.
.
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xiè
(姓解)
(解湖)(跑马卖解)
读jiě的时候,是“剖开,分开;解剖”的意思。如:分解。
读jiè的时候,是“押送财物或犯人”的意思。如:解差。
读xiè的时候,是“旧时指杂技表演的各种技艺,特指骑在马上表演的技艺”的意思,如:卖解的。
空
kōng
(天空)(空洞)(赤手空拳)
读一读:
听到这个噩耗,她的脑袋一片空白,真想跑到一个空旷的田野痛哭一场。
.
.
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kòng
(空白)(空地)(空缺)
kōng,“不包含什么,没有内容”,如“空碗”。
kòng,“使空,腾出来”,如“空一格”。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课文用科学史上的三个事例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yù
结构:左右
组词:区域
地域
笔画:11
部首:土
“戈”里边的“口”要小。
“土”窄小偏上
右上角有一点
guàn
结构:左右
组词:惯性
司空见惯
笔画:11
部首:忄
“贯”上扁下长,先竖折
“忄”窄长
中间一横稍长些。
pǔ
结构:全包围
笔画:10
组词:苗圃
竹圃
部首:囗
不要丢掉点儿哟。
“囗”大一
点,方正
“甫”稍小些。
yán
结构:上下
笔画:10
组词:海盐
柴米油盐
部首:皿
上部分紧凑些
“土”的横变提
“皿”扁平,最后的横要长。
jiàn
结构:左右
笔画:12
组词:飞溅
水花四溅
部首:氵
“贱”最后两笔先写撇再写点
“氵”窄长
“贝”窄短。
ruǐ
结构:上下
笔画:15
组词:雌蕊
雄蕊
部首:艹
三个“心”布局均匀。
“艹”的横要长
wèi
结构:左右
笔画:17
组词:北魏
姓魏
部首:鬼
“鬼”的第一笔撇稍短些
“委”写瘦些
竖弯钩要圆润
sōu
结构:左右
笔画:12
组词:搜罗
搜救
部首:扌
“叟”上宽下窄,中间两横不连接
“扌”窄长
qiū
结构:左右
笔画:11
组词:蚯蚓
部首:虫
短横在横中线上
“虫”的横变提
末笔长横有力
yǐn
结构:左右
笔画:11
组词:蝼蚓
蚓秋蛇
部首:虫
“弓”窄长
“虫”的横变提
垂露竖,比“弓”稍长。
bǎn
结构:左右
笔画:8
组词:木板
板子
部首:片
“木”的捺变点
“木”和“反”
写紧凑。
jiē
结构:左右
笔画:6
组词:阶级
阶层
部首:阝
“介”中的“人”撇捺写舒展
“阝”窄长
两笔是撇和竖。
1.在生字本上练习书写,师生评价。
3.对照下面的词语,同桌互批,纠正错字。
领域
花圃
盐酸
溅落
花蕊
魏国
不可思议
吻合
搜集
蚯蚓
出版
阶段
真理
建树
无独有偶
疑问
敏感
提取
明显
无聊
偶然
司空见惯
文献
证据
系统
整理
灵感
机遇
见微知著
2.听写生字、词语。
为了证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个观点,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件事?
1.石蕊试纸的制成
2.蚯蚓的分布
3.睡觉时眼珠的转动(共25张PPT)
部编版
语文
六年级
下册
初读课文,按照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这一顺序梳理文章脉络,明确作者的观点,找出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个事例。再读课文,围绕“‘问号’是什么”“由此发现的‘真理’是什么”“从‘问号’到‘真理’的过程是怎样的”这三个问题,深入理解课文所列举的事例,并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思考“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最后,体会并学习作者运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
课文论述了一个什么样的观点?
课文论述的观点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语文要素
如何提炼文章的主要观点?
观点即作者在文章中对某一问题或赞成或反对或肯定或否定的看法。
2.抓总起句
1.抓标题
3.抓总结句
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观点?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这样的开头有什么作用?
开门见山,明确亮出自己的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作者列举了哪几个事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波义耳发现盐酸会使紫罗兰花瓣变红。
阿瑟林斯基发现睡眠中眼珠转动,是最容易做梦的阶段。
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人物
发现现象
不断发问
找到真理
波义耳
偶然发现紫罗兰遇酸变红
紫罗兰中的什么成分遇盐酸会变红?
发明了石蕊试纸
魏格纳
地图上海岸线凸凹部分相吻合
不会是巧合吧?
《海陆的起源》,大陆漂移学说
阿瑟林斯基
儿子睡觉时眼珠转动
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
眼珠转动时处于做梦的阶段
相同之处
我能找:
三个故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过程是相同的。
都是先偶然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反复的研究和试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
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
解决问题
发现科学真理的关键是什么?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只要……就……”的句式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发现真理的前提是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总结全文,重申观点。指出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关键在于能够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
承接上文,强调科学发现也并非容易的事情,更深层次地论述真理诞生的条件。
课文是怎样围绕论点进行论述的?
讨论交流:
课文首先开门见山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然后概括地指出科学发展史上的每一次发现、发明都是在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才获得的;接着用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加以论证;最后指出真理的发现是有条件的,“偶然的机遇”只会给有准备的人,给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默读课文,想想“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这句话的含义,说说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有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我们从中受到的启发是: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发现问题,思考求证,直到问题得到解决。
这是课后第1题哦!
讨论交流:
学方法: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就是先提出观点,然后用具体的事例证明观点,最后再总结得到的启示。这样的写法能使作者的观点明确,能使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楚。如本文即开门见山地提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个观点,然后通过三个具体的事例论证这个观点,最后总结得出的启示——“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它需要独立思考的能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语文要素
1.要掌握好结构,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做好“事”与“事”“事”与“理”之间的过渡。
2.要摆清“事”与“理”的关系。所陈述的事例是为阐述的道理服务的,事例要真实可信,道理要简明扼要,突出主题。
练一练:
围绕“成才有路勤为径”这个观点,试着列举几个名人勤奋学习的事例。
示例:孔子韦编三绝;车胤、孙康囊萤映雪;鲁迅刻“早”字以自勉。
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如“有志者事竟成”“玩也能玩出名堂”。
这是课后小练笔哦!
有志者事竟成
一个人坚持拼搏、
奋斗,在风雨中勇往直前,就能获得成功,达到理想的彼岸。
小练笔
司马迁少年时代立志当第二个孔子,他饱览史书,游历多年,走访民间,搜集第一手资料,历经千难万苦,写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爱迪生为了找到寿命长的灯丝,经过无数次实验才取得成功,其艰辛可想而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不畏艰险,走荒野、入森林、到田间、查资料、想办法,终于培育出了杂交水稻,为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
“有志者事竟成”,让我们为自己的志向努力奋斗吧
!
真理诞生与一百个问号之后
证明观点
锲而不舍
追根溯源
追求真理
石蕊试纸的发明
抓住问题不放反复试验探究
睡觉时眼珠转动与做梦有关
“大陆漂移学说”的创立
总结观点:见微知著
善于发问
不断探索
提出观点:真理诞生与一百个问号之后
课文通过列举波义耳制成石蕊试纸,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阿瑟林斯基发现睡觉时眼珠转动与做梦有关这三个事例,说明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有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怀疑精神
古人云:“学贵有疑。”我们要有怀疑的精神,在不断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发现真理,揭示奥秘,使自己不断发展、进步。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我们只要善于发问,勇于探究,并锲而不舍地探索,就会发现,原来真理就在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