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一节
叶的结构与功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被子植物的六大器官,了解根和茎的主要功能。
2、认识叶的组成、形态结构和主要生理功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叶片,学会区分不同叶序以及单叶、复叶、完全叶、不完全叶。
2、通过叶片结构的认识,了解叶片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及其对生活生产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正确认识叶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叶片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自觉养成爱护植物的习惯。
2、通过对叶片结构的分析,体会植物结构与功能的适应。
二、教学重点
叶的组成、形态结构和主要生理功能。
三、教学难点
理解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
叶的结构模型、课件制作、叶标本的采集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说明
引
入
出示一株完整番茄植株,设问:植物有哪些器官组成?
揭示课题:被子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学生回答: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创设情景引入教学
一、根
出示根的图片,设问:什么是根?根有什么功能?
学生回答:吸收水分等作用
对根和茎的功能做适当介绍,让学生对被子植物的形态有完整的认识。
二、茎
出示茎的图片,设问:什么是茎?茎的作用是什么?
示双子叶植物木本茎图片,指导学生认识维管束结构
学生回答
学生了解
三、叶
1、叶的组成
2、叶的分类
3、叶的着生方式——叶序
4、叶片的结构①表皮
②叶肉
③叶脉
5、叶的功能
①光合作用
②蒸腾作用
6、叶与人类的关系
出示车前草图片,讲述“数学家研究车前草的叶,发现它的叶子是按照对数螺旋有规律排列,每片叶子的夹角是137°30′,这样的排列有什么好处?”叶片还有哪些特点让我们关注的呢?
1、观察采集到的几种叶(每种叶都要连着一段茎),注意叶包括几个部分。
引导学生认识叶的三个部分:叶片、叶柄、托叶
2、观察月季和茶花的叶,分析这两种植物的叶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认识:单叶(茶花)、复叶(月季)
3、观察桃树、丁香、夹竹桃的叶图片,看一看叶是怎样着生在茎上的?
引导学生认识三种叶序:互生、对生、轮生
4、出示叶片的结构图和模型
①设问:表皮细胞排列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设问:表皮还有什么特殊结构?
引导学生认识气孔的结构和作用
②设问:叶肉细胞的形状和排列有什么规律?
设问:叶片为什么是绿色的?叶片的上、下表面颜色为什么不同?
联系实际分析:树叶变黄或变红的原因
出示叶脉书签,引导学生认识叶脉
③设问:叶脉是由一些什么形状的细胞构成的?有什么作用?
5、设问:叶有什么功能?
引导学生分析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场所以及光合作用的意义
提问:植物是如何运输水分的?炎热的夏天,植物为什么不会因气温过高而受伤害?
提问:植物的蒸腾作用有什么作用?
设问:植物的叶对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价值?
学生猜测、回答
学生观察、分析
学生观察两种植物叶片,比较它们的不同并回答。
学生了解叶的着生方式
学生读图、思考、交流
学生认识气孔及其作用
学生读图、讨论
学生观察、分析::叶片上面含有较多叶绿体
学生思考:输送物质、支撑叶面等
学生回答
学生回忆、分析
学生分析
学生尝试分析
学生思考、回答:食用、药用等
引出学生对叶片形态结构功能的关注,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观察采集到的叶,比较直观,再经过讨论和教师的指导,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有利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利用叶片模型,使叶片的显微结构更清晰的呈现。
通过对叶片结构的分析,使学生体会到叶片的结构是与功能相适应的。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叶片的两大功能: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利用。
联系实际,了解植物的叶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小结
植物的叶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结
巩固知识点
学习训练
出示题目
思考、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