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 4.1.8 我们身边的植物-校园中的野生植物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 4.1.8 我们身边的植物-校园中的野生植物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2-23 17:46: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校园中的野生植物教学设计
一、活动任务分析
本节课属于沪教版《生命科学》第二册第四章“生物的类群”第1节
植物的第三部分“认识身边的植物”内容,也是上海市虹桥中学《自然笔记》校本课程模块四的内容,根据本时期的季节性特点,以“校园环境中野生植物的形态特征与生存环境的适应性”为观察主题,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一系列的观察、探究活动,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激发观察自然的好奇心,调动观察兴趣,初步培养提问题、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锻炼,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然观察能力,也可以较为熟练地使用显微镜等工具,初步认知校园中的主要栽培植物的同时,对于草坪中发现的野生植物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带着问题去观察、提问,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主动性。
与我校学生绘制的校园植物地图相结合,从校园中具有鲜明特色的各区域寻找典型的野生植物。“观察”它们的形态,“记录”它们的生存环境,“思考”它们的分布规律以及对校园环境的适应性,并对自己的发现和疑问在组间进行“交流、合作、展示”,尝试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制定探究计划,同时也对校园植物地图进行再补充。
校园不同区域的环境条件是有差异的,其中生长的野生植物种类及数量也是存在差别的。学生在寻找野生植物的过程中,好奇心会不断被激发,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组与组之间的交流也会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如何提炼其中具有科学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尝试制定进行下一步的探究计划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此过程的锻炼可以提高学生观察自然的能力,激发他们探究自然的热情。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校园野生植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相统一;
2.初步学会利用植物识别软件、工具性网站等途径获取知识;
3.经历观察提问、实施方案、交流讨论等科学探究过程;
4.关心校园的植物分布。
三、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认识校园中的野生植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相统一。
(二)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观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
校园植物地图、校园野生植物标本、活动单、标本采集刀、直尺、放大镜、手机软件、植物识别书籍、PPT等
五、教学设计说明
学生在前几节课的活动中已经初步了解校园中主要的栽培植物,对于其中各个角落的野生植物同样充满了兴趣,所以本节课结合《自然笔记》课程的指导思想,结合我校的植物地图,对不同角落的不同野生植物进行观察、记录,在此基础上思考它们对于环境的适应性,可以更轻松地突出本节课的重点。而在过程中学生好奇心的激发也对促使他们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建立起提问的事实基础,根据问题的层次进行筛选和处理,将生活问题升华为科学探究问题是本节课的难点,所以组内学生的讨论、组间学生的交流评价以及教师的适当引导可以更好地突破难点,此过程也会在之后的教学中体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提升。
六、流程图
1.流程图
2.流程图说明
本节课也紧紧围绕《自然笔记》校本课程“观察、记录、思考”、“交流、合作、展示”、“体验、实践、研究”的学习方式进行,主要从以下四个活动中实施:
活动Ⅰ(校园观察):分小组寻找校园里不同区域的野生植物,并进行初步数据的测定与记录

活动Ⅱ(提出问题):观察该区域的野生植物形态特点和周围的环境条件,尝试提出问题。
活动Ⅲ(交流展示):组间展示野生植物样本、测量数据,问题交流。
活动Ⅳ(设计方案):每组就一个问题尝试设计探究计划。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说明
引入:
学生介绍对校园中常见栽培植物的观察,并引出观察过程中的发现--对野生植物的好奇。(5min)
图示校园中某一角落的野生植物,进一步引起学生的兴趣。
明确野生植物的特点。
组织学生分组,分区域。
学生代表介绍对校园常见植物的观察。
其他同学观看,思考,交流。
图片与实物标本相结合,更加直观、生动。
结合学校的植物图鉴进行;
活动Ⅰ:校园观察
寻找校园中的野生植物(10min)
跟随学生在校园不同的地点寻找野生植物。
国旗前的花坛
物候园内
长廊两侧
食堂对面的草坪
注:野生植物的辨认可借助工具。手机软件:形色、花伴侣等。多方面比较,所查结果仍需在专业的网站上再次确认。
组内成员分工合作;
分组定点寻找野生植物种类,
采集一种或几种野生植物。
尝试辨认该植物种类,学习借助工具解决问题。
手机的使用:
借助软件识别植物名称;
拍照记录过程
植物的辨识并不容易,可利用现代化的工具进行检索,多个方面进行比较,确认植物名称。
活动Ⅱ:提出问题
记录采集的植物特征(10min)
留给学生讨论的时间。
参与每组的讨论。
进行细致的数据记录:(可选择某一个或几个器官重点观察)
直尺测量株高、叶长、叶宽、叶厚等;
记录花的形态(如果有)
根的长度、形态等等
或其他方面。
记录过程属于探究过程,利于学生动脑思考,提出问题。
组内讨论或者组间讨论有利于思想的碰撞,提出各种问题。
教师懂得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
活动Ⅲ:交流展示
采集过程和问题的交流(10min)
手机电脑同屏:
学生观察过程的交流
手机电脑同屏:将寻找过程、采集的植物进行组间交流展示;
组间互评,
在采集植物的过程中,学生会提出许多问题,对学生提问题的梳理是本阶段学生活动的另一个重点。
活动Ⅳ:归纳与小结(5min)
补充植物地图;
确定探究问题;
总结本次活动;
发现校园里默默无闻的精彩生命;
熟练利用工具辨识植物种类;
学会提出问题。
1)将确定的野生植物补充在植物地图中;2)学会有效提问。
从利用植物地图到对它的不断补充,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也容易产生好奇,不断强化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作业布置
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一个问题制定详细的探究计划。
校园野生植物观察活动单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我们小组选择的观察地点是______________,具有(阳光充足/背阴)、(潮湿/干燥)的特点。
在这个观察地点,我们发现了_______种野生植物。其中我们重点观察的一种野生植物是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重点观察了野生植物的______,得到的测量数据有_________________。
植物形态观察与测量:
5.
我们还观察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们打算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途径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