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鱼类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认识一些常见的鱼类,
(2)通过观察鲫鱼了解鱼类的主要结构特征,理解鱼类的结构特征与其水生环境相适应。
2、过程和方法:
初步学会观察和解剖鲫鱼的方法和技能,巩固观察和解剖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鲫鱼形态结构等知识的学习,深化理解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明白人类在利用鱼类资源时,必须合理开发和保护资源同时进行。
【教学重点】鲫鱼与水生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鱼类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解剖鲫鱼的方法;理解鱼类的结构特征与水生环境相适应。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与环节
教师教学设计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一、引言
复习提问:植物依靠什么营养方式维持生命?那么动物又是怎么获取营养维持生命的呢?
提出“自养”和“异养”的概念,动物是通过异养获取营养的一类生物。
事先准备好放在透明鱼缸内的活鲫鱼及鲫鱼骨骼标本(或挂图),请学生观察鲫鱼及骨骼标本。
提问:①鲫鱼身体靠近背部的一节节骨构成的结构叫什么?
②还有哪些动物也有像鲫鱼身体里这样的骨骼结构?
③根据动物的这个特征,可以将动物分成哪两大类?
当学生回答出以上三个问题后,教师进行讲评并归纳学生回答的问题,指出什么是脊柱,什么叫做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引出本课主题:脊椎动物之一——鱼类。
自养,异养。
脊柱;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由植物的营养方式引出“自养”和“异样”的概念。
通过鲫鱼骨骼的观察了解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区别。
二、观察和解剖鲫鱼
(一)外部形态
1、提问:鲫鱼与水生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点有哪些?为什么?
提示学生在观察鲫鱼的外部形态时,可先侧重观察体色、体形、体表、感觉器官、运动器官等。
鲫鱼的体色背面深灰黑色,腹面白色,这样不易被上下敌害发现,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鲫鱼的体形侧扁,呈梭形,体表有粘液,所以用手抓时,感到粘滑,这些特点,使鲫鱼在游泳时减少阻力;身体两侧有感觉器官——侧线,侧线有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的作用,身体的运动器官为各种鳍,这些都使鱼更好地在水中游泳,完成取食、逃避敌害等生命活动。
指出:鱼眼没有眼睑,是高度近视的,鱼耳只有内耳,听觉范围很小。侧线可以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是鱼适应水生生活的重要感觉器官。
2、鲫鱼的运动器官是鳍,各种鳍在鱼游泳时到底起什么作用呢?
提问:你能想出用什么方法能证明不同鳍的作用吗?
(二)解剖鲫鱼
按书P23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解剖,向学生说明解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鱼的呼吸器官——鳃
在其生活过程中日与鳃盖不断进行着有节律的交替启闭,从而使水从口流入口腔,再由鳃孔流出。
问题:口与鳃盖交替启闭有什么意义?
为了看清水流的方向,可以在靠近鱼的口前方滴几滴墨汁(注意不可滴得太多),然后仔细观察墨汁从哪流出来。
观察鱼鳃结构:看鳃的颜色,对照图片辨认鳃弓、鳃耙、鳃丝。然后取一根鳃丝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构特点。
提问:鱼是如何通过鳃来完成气体交换的?
含氧气较多的水
鳃丝
含二氧化碳较多的水
鳃盖
消化系统
引导学生观察:口腔内的咽喉齿、肠、肛门、肝胰脏、胆囊,并组织学生简要讨论一下各部分的功能,最后由教师小结该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强调鲫鱼消化系统的结构比较简单;胃肠没有明显的区分,肝脏和胰腺没有明显的区分等,表明鱼类是低等的脊椎动物。
循环系统
a.心脏
[观察实验]
鲫鱼的心脏由一心房一心室组成,可结合解剖鲫鱼的实验组织学生观察心脏的颜色组成(或跳动情况)。心室在前面,心房在后面。并观察与心脏相连的血管。
b.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提问: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定义?
这样,由心脏和血管构成了循环系统,血液在这密闭的管道里不停地循环流动。
〔观察]金鱼尾鳍血液循环的情况
出示鲫鱼的循环途径示意图,提问:
当血液流经鳃处的毛细血管后,血液中的气体成分有何变化?
当血液从背部的大动脉流经体内各组织处毛细血管后,血液中的气体成分又有什么变化?
排泄系统
组织学生观察鲫鱼体腔背侧的一对红色的肾脏。
提问:当血液流经肾脏时,血里的废物经过肾脏形成什么?
在体侧背部找到鳔。
讨论:鳔的作用是什么?
鳔内充满气体,它能调节身体的比重,在鳍的协调作用下,能使鱼停留在不同的水层。鱼鳔是与鱼水生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生殖腺
组织学生分别观察雄鲫鱼和雌鲫鱼的生殖系统的组成,特别是精巢和卵巢要从颜色和形状上加以区别,注意让学生观察成熟的卵巢中卵粒情况。
提问:鲫鱼的生殖方式是什么?鲫鱼与水生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生殖特点是什么?
小组观察、讨论,并交流回答。
通过剪掉不同鳍后,观察鱼在水里的游泳情况来了解。
观察回答。
观察回答。
观察认识鲫鱼的消化系统。
复习回答。
思考回答。
尿,经尿殖孔排出。
雄鲫鱼精子成熟后,经过输精管,从尿殖孔排入水中;雌鲫鱼卵成熟后,经输卵管从尿殖孔排出,精子和卵在水中结合,完成受精作用。与水中受精这一特点相适应,精子和卵细胞产生的数量都比较大。
采用老师带领学生观察和解剖鲫鱼,引导学生思考鲫鱼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用实物引起学生兴趣,更形象生动地让学生了解鲫鱼的结构特点。
三、鱼类的共同特征
请学生归纳总结:
营水生生活,以鳃呼吸,用鳍游泳和维持身体平衡;体表大多覆盖鳞片;体温不恒定;生殖方式大多为卵生,少数为卵胎生。
学生归纳总结。
根据鲫鱼的观察归纳出鱼类的共同特征。
四、鱼类的价值和保护
列举我国主要的淡水鱼类和海水鱼类,请学生说说鱼类的价值。
提问: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加强对海洋鱼类资源的保护?
我国已在1986年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其中规定了“不得在禁渔区和禁渔期内进行捕捞,不得使用禁用渔具、捕捞方法和小于规定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进行捕捞。”这些措施可比较有效地保护产卵期间的亲鱼和肥育期间的幼苗,还规定了“国家对渔业生产实行以养殖为主”,将渔业发展的重心从捕捞业转移到养殖业上。所以搞好渔业生产的养殖和增殖,可以更有效地保护好渔类资源。
思考回答。
联系生命教育,让学生谈谈怎么保护鱼类资源,激起他们保护鱼类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