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1.1.2 学会观察 -练习使用显微镜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冀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1.1.2 学会观察 -练习使用显微镜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2-23 18:45: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使用的实验技术、器材、设备及媒体资源等
显微镜(准备不同的物镜10X或4X,)、三种标本(写有“上”字的玻片;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动植物玻片标本),
擦镜纸,纱布
实验/实践教学活动设计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作为本册教材中第一个技能性的操作实验,该课内容寓理论与实际于一体,是非常基础和重要的一节内容。
但由于显微镜较昂贵,学生之前又没接触过显微镜。过去教师在教学微镜使用时总是把显微镜的、功能、使用方法、步骤、注意事项讲的十分详细,然后才让学生动手,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结构也不符合新课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理念。结合本校学生生源较好和好奇心强的特点我试着把本节课设计成自学+讲授+探究课,给学生创设情境,将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为中心,整个学习过程以此为出发点,及时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因难在课堂中解决。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和部分探究,让学生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及使用方法。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与合作在教师引导下,获得新知与能力的提高,同时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
教学活动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而进行生物学实验最不可缺的工具就是显微镜,初步学会独立使用显微镜是初中阶段十分重要的实验技能之一,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从微观角度认识动植物。光学显微镜是用来观察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生物,要学习《观察植物细胞(洋葱内表皮细胞)》和《动物细动物细胞(人口空腔上皮细胞)》才能为学生培养良好实验习惯打下基础。只有掌握了显微镜的使用,才能为整个学习过程以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及时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课堂中解决。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热爱大自然,他们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善于发现,但是在生活中接触显微镜的机会并不多,学生只是知道显微镜可以使我们看到的物体放大,但是具体的操作不会,所以要给学生创设情境,整个学习过程以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为中心为出发点,并及时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因难在课堂中解决。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和部分探究,让学生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及使用方法,在获得知识能力的同时,能够体验曲折与探索带来的乐趣。
教学活动目标设计
(课标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目标)
①知识目标:正确说出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
②能力目标:能独立、规范地使用显微镜,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在认识、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③情感目标: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养成爱护显微镜的习惯,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活动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教学活动整体设计思路、教学策略与模式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显微镜,并逐个检查(准备两个不同倍数的目镜);三种标本(写有“上”字的玻片;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动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PPT
课前每班培训两名“小先生”,以便课上帮助教师辅导其他学生。
学生:对照课本彩图,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阅读课后的电子显微镜。
教学过程:
一、
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镜。迅速看书,动手取镜和安放。??
积极发言,叙述显微镜的发展史。
回答是光学显微镜。指导学生看书:
取镜和安放。
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引导学生说出显微镜的发明、发展过程。提问
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显微镜?
1.显微镜的构造兴奋,跃跃欲试。
学生两人一组,复习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
回答教师指示部分的名称。引言: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显微镜,并争取达到人人会使用显微镜。指导学生学会来认识显微镜。
随机叫学号,进行抽测。
2.显微镜的使用
 
二、对光
(1)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左眼看,右眼睁。
(3)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的视野。
三、观察
(1)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
(2)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标本。
(3)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有迫切动手观察的欲望。
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边看书边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
 
情况不一,部分同学没看到物像。
一名学生边说边演示自己是如何观察到物像的。
 
 
 
倾听,引起注意
 
明确应注意的问题后,动手操作,观察。
小先生巡视,帮助。
提出疑问,明确
动手操作,观察,说现象,并加以解释。
思考回答: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越大,个数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细胞越小,个数越多。
归纳: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
认真观看
动手观察,注意规范。
进行鼓励,引出显微镜的使用。介绍三种观察标本:
①写有“上”字的玻片;
②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
③动植物玻片标本;
要求学生先看书,然后指导学生动手观察。(建议先观察2号标本)
巡视,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请一名同学上前演示。
给予鼓励性评价。
先请学生补充,后教师补充。
强调:①用低倍物镜(10X或
4X,即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转换器的手法要正确,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③纠正:应叫明亮的视野,不叫亮圈。
④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
看着物镜。
引导学生继续观察。
巡视指导,纠正错误。
观察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使
学生明确:
①物像是倒像
②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
③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穿透的物体。
引导学生换目镜后再观察。
问:放大倍数不同,看到的细胞个数与大小有什么不同?观看ppt回顾显微镜的使用。
引导学生归纳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鼓励按步骤规范操作,巡视,检查,纠正错误。
小组竞赛按座位纵向分成四大组,随机抽查一组,起立操作,另外三组指出问题,评等级。
明确评价标准,限定2分钟内找到物像。
小结(一取二放,三安装。?四
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镜筒,细观赏。?看完低倍,转高倍。?九退整理,后归箱)?
?给予评价,并启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制标本,到实验室观察。课后实验室开放。